日本什么沿岸干燥
A. 地理。日本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是岛国,受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影响,中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北部较干燥寒冷(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夏天由于海洋陆地比热容差异,海洋较陆地温度低,所以狭长的岛国日本夏季气温适宜,冬季海洋较陆地温度高,所以日本冬季较温暖。
B. 日本夏季太平洋沿岸雨水丰沛,而冬季却是日本海沿岸多雪,这是为什么
日本是典型的岛国 中间是山脉 两边是一些比较小的平原
夏季:日本吹的是从太平洋上来的东南风,山脉阻挡了从海上上吹来的东南风,在山腰处下地形雨,所以太平洋沿岸雨水丰沛.
冬季:日本吹的是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上来的西北风(干燥,寒冷),途中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将水汽吹到日本山脉的西北方,由于冬季寒冷,水汽凝结成雪,所以日本海沿岸多雪.
C. 日本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日本地处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着。北海道与本州的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3)日本什么沿岸干燥扩展阅读
1.东京属于温带气候,一年四季比较温暖、舒适。夏季高温多湿,冬季气候干燥。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时节,之后真正的夏季就到了。
2.北海道属寒带气候,早晚和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春秋非常短,气温在10度上下;夏天干燥凉爽;冬天基本都在零度以下。
3.冲绳属于亚热带气候,由于受海洋性气候所影响,全年气温平均23℃,冬天也有20℃左右,雨季在4月至6月。
4.大阪四季分明,常年比较温暖,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比较相像。
5.其他地区气候:日本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仅北海道、东北地方北部、本州山区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
参考资料网络——日本
D. 日本地理的地质地貌
日本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小规模的山间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国,成为民居、耕种、经济活动集中之处。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最大的四国,为79.9%,其次九州占64.8%,本州有63.6%,北海道最低,为49%。日本全国最高峰则是位于太平洋沿岸山梨县及静冈县交界的富士山,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地理院山岳标高资料, 富士山的海拔高度达3,776米。富士山自1708年之后就没有再大规模喷发过,不过仍然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国内平原面积不大,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冲积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积台地。当中最大的是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3,000km²。其他规模较大平原则包括爱知县名古屋市一带的浓尾平原、大阪及京都两府附近的近畿平原、本州东北部宫城县的仙台平原,以及北海道西部的石狩平原。因日本地狭人稠,在许多沿海的平原地区,日本通过开山填海以增加土地面积。
日本自北至南的四大岛屿是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北端,南隔津轻海峡与本州相对。北海道旧名虾夷,原住民族为爱努族,当地的很多地名也来自爱努语。北海道的主要山系有南部的日高山脉和东部的石狩山地,西部的夕张山地等。北海道内的最高山峰是旭岳,海拔2291米。在山脉的中间有富良野盆地、上川盆地、名寄盆地、北见盆地等盆地。北海道东海岸平原较少,较大的平原有十胜平原。西海岸的平原面积较大,其中最大的石狩平原也是北海道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较低的人口密度使得北海道是日本森林面积最大的地区,森林面积占全道面积的71%,也是日本木材生产量最多的地区。和日本其他地区相比,北海道的湖泊数量颇多,主要湖泊有阿寒湖、屈斜路湖、支笏湖、洞爷湖等。
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在本州北部挤压太平洋板块,形成了纵贯本州北部的奥羽山脉。发源自奥羽山脉及其他山脉的河流在其中游形成盆地,下游则形成平原。奥羽山脉西侧的日本海沿岸地区有大量火山景观,主要火山有岩木山、鸟海山、月山。而奥羽山脉东侧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主要山脉有北上山地,高度相对较低。日本海沟位于本州东部的海域,海沟西侧发生过多次巨大地震。奥羽山脉的南侧是日本面积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的首都东京也位于这里。关东平原人口密集,也是地震的多发地区。中央地堑带在关东地方一带纵贯本州的中部,而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也位于中央地堑带。中央地堑带以西则是连绵险峻的高山,自东向西分别是赤石山脉、木曾山脉和飞驒山脉,三条山脉合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山脉汇集的长野县也因此成为日本地势最高的地区。而日本阿尔卑斯山脉以西的山势则比较平缓。以铃鹿山脉为界,以西是近畿地方。近畿地方没有太高的山脉,位于平缓山脉之中的京都盆地和奈良盆地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近几地方以西是中国地方。中国山地横贯了中国地方,山脉北侧是山阴地方,南侧是山阳地方。山阴地方平原较少且面积狭小,人口密度也较低。而山阳地方则人口密集,气候温暖,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地区。
四国位于日本西南部,北隔濑户内海和本州相望,南为太平洋。是日本四大岛中最小的一个。四国山地横贯四国岛中部且山势险峻,也是四国各县和主要水系的分界线。由于四国山地的存在,四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部的濑户内海沿岸温暖干燥,南部则高温多雨。四国地方地形崎岖多山,交通不便,经济也欠发达。
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中位置最南的。九州的中部是九州山地,其核心阿苏山周边为少见完整位于陆地上的的破火山口。九州的地形可大体分为三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的界线是松山-伊万里构造线;中部和南部的界线是臼杵-八代构造线。北部地势较平,而南部山地较多。中部则在数十万年之前都曾是濑户内海的延伸部份,因阿苏山的数次喷发而逐渐与其他陆地相连。九州是日本距离中国和朝鲜半岛最近的地方,也是中国大陆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地点。
日本国土的最南部是琉球群岛,范围包括了冲绳县和鹿儿岛县南部的岛屿地区。冲绳地方古为琉球国,二战后为美军接管,直到1972年日本重新统治冲绳。这里的人民独立性强,与日本本土其它地方的风俗迥然不同。冲绳地方自南向北主要的群岛有吐噶喇群岛、奄美群岛、冲绳群岛、先岛诸岛。 日本地处四个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和火山活动十分活跃。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中,有约10%都是在日本附近发生。1996年到2005年期间,世界上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中,有20%都是发生在日本。20世纪以来,在日本发生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大地震有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这场地震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是日本史上死者最多地震。地震给日本首都东京带来毁灭性打击)、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此次地震都之后都市的地震对策和建筑基准法的修订及防灾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和2011年的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地震所带来的海啸给东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带来重大灾害,其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至今仍未消除)。而在沿海地区,地震之后引发的海啸常带来远超过地震的影响,英语中的海啸(Tsunami)一词就是来自于日语。1896年发生的明治三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38米,超过22,000人遇难或失踪。2011年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浪高达40.5米,约2万人遇难或失踪。
除了地震和海啸之外,火山引发的灾害在日本也不少见。1708年富士山宝永大喷发时,江户市内也堆积了大量火山灰。1986年伊豆大岛三原山喷发,岛上所有居民都被迫离岛避难。1991年发生在长崎县的云仙普贤岳喷发也导致43人遇难。而近年日本较为活跃的火山有有珠山、浅间山、三宅岛、阿苏山和樱岛等。日本其他的主要自然灾害还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雪灾和低温灾害等。
E. 日本存在的气候,分布的地区
你好,我在网上找了个很好的介绍日本气候的资料,供你参考,我还在网站好不容易找到了张日本气候分布图。真的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呀。
从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日本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一四季分明且季节差异大
日本春季一般从2月10日前后开始至5月中旬止,春季天气多变,雨水较少。夏季为6、7、8三个月。由于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日本,本州以南地区有较长的闷热天气,太平洋一侧即“表日本”的降水量较大。日本夏季重要的特点是:入夏不久就出现梅雨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9、10、11月为日本的秋季。秋季天气晴朗,有“秋高马肥”之说。9月初至10月上旬,日本还有秋霜季节,此期间台风较频繁,并常常伴随有暴雨,造成危害。日本的冬季大体从11月20日至翌年的2月20日,受来自亚洲大陆的寒冷的西北季风和日本海沿岸对马暖流的影响,日本海一侧即“里日本”的降雪多、阴天多、日照短、空气湿润,而“表日本”则少雨雪、天气晴朗、干燥。冬季日本南北方温差相当大。如1月平均气温,北海道旭川为-7.8℃,而冲绳县那霸为17.2℃,相差25℃。由于有梅雨和秋霜期,日本也有一年六季之说。
二地区差别显着
由于日本地跨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加之地形复杂,受季风和海流的影响大等因素,各地气候显着不同。从南到北大致可分三大气候区:西部和西南部沿海(大体是北纬35°以南地区)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北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此外,根据气温、降水量、日照率和水分过剩量(气候的干湿)这4项指标,日本学者又将日本的气候区进一步细分为以下6种类型:
(一)“里日本”型
冬季季风降水(雪),冬季多阴天,日照时间短,是日本主要的积雪地带。
(二)九州型
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冬季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三)南海型
受黑潮影响,气温较高。6月梅雨和9月台风期间,雨量集中,日照时间长,湿度大。
(四)濑户内型
气候漫暧,多晴天,雨量较少,湿度小。冬季少雨,夏季多雨。
(五)“表日本”型
冬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多。
(六)冲绳型
气温高,无霜,不见雪,多台风和雨。
三温暖多雨
日本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仅北海道、东北地方北部、本州山区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冬无严寒,北海道北部1月平均气温最低不低于-10℃;夏无酷暑,南部地区8月平均气温在25~26℃之间;位于中部的东京都年平均气温为15.3℃。
日本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大大高于欧亚大陆东岸和西岸国家。例如,秋田的年降雨量是同纬度北京的3倍。东京的年降雨量是伦敦、马黎的2倍多。日本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九州东南部、四国南部、纪伊半岛东南部以及中部的福井、石川、岐阜等县境,其年降水量均在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东北北部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北海道东半部,年降水量少于1200毫米。季节不同,日本的降水量有明显变化,大体有这样三种类型:
(一)“里日本”型
冬季季风降水(雪),以12月或1月为最多。
(二)西南日本型
梅雨降水,以6月或7月为最多。
(三)东北日本型
台风降水,以9月为最多。
F.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有些地区不同气候直方图很相似怎么区分什么是向(背)岸风
1.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日本是季风性国家,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影响,本应寒冷干燥,但由于冬季风到日本之前经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日本受地形抬升就形成降水,又由于日本纬度较高,变成降雪咯~
说白了就是:日本是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当然比中国这种大陆性的要多的多了
2.有些地区不同气候直方图很相似怎么区分?
要分3步走哦~
①要先判断南北半球哦,不然就很容易搞错哦。比如会把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判断成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哦
②利用温度区分温度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度的是热带(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季风),0至15度之间的是亚热带(包括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小于0度的是温带、亚寒带、寒带之类的。
③利用降水最终确定气候类型。降水又分为4类:一.全年多雨型,有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而这两类通过②又早区别开了;二.夏雨型,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其他都可用②区分,但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比较麻烦,你可以比较降水极端值一般热带季风会大于600mm或者月降水量大于200mm的月份一般热带季风这样的月份会多于3个月;三.冬雨型,就一个地中海气候,很好判断的,但也很容易考到;四.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和温带大陆
ps:上面我没提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因为实在考不到啊~~
3.什么是向(背)岸风?
对呀对呀,是离岸风吧,其实很好理解啦。你看字面解释就知道了啦,向岸风就是吹想大陆的风,这就太多了啦;离岸风就是背离大陆的风,但不一定是从大陆吹向海洋的风,比较典型的就是秘鲁沿海和索马里半岛的沿海,它们沿海的洋流也可被称为离岸流。
G. 日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日本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着。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7)日本什么沿岸干燥扩展阅读
气候形成原因
1、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大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回归线北部,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
2、温带季风气候是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
H. 日本的濑户内海算什么气候
濑户内海的气候温暖少雨,多晴天,1月平均气温4~6℃,8月27℃左右。年降水量1200毫米(冈山)。多喜暖性植物。一般水深20-40米,鸣门海峡深达217米。气候温暖少雨,较干燥。自古航运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沿岸新兴的濑户内海工业地域,钢铁、化学、汽车、造船、石油和石油化学大型联合企业发达,有“产业运河”之称。主要城市有广岛、吴、下关、冈山、松山、高松等。风景秀丽,鸣门海峡潮流时速12海里,发生大涡流时尤为壮观。
I. 日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日本国土狭长,纵贯热带、温带和寒带3个气候带,加之受大陆和海洋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充沛。冬季日本海一侧多雪,阴天多,太平洋一侧气候干燥,多丽日。冬季南北温差较大,1月份北部的扎幌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而南部的那霸平均气温则在15度以上。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3月最早在南九州开始盛开,自南向北逐一开放,称为“樱花前线”,北海道樱花开放时间一般为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
日本的气候区可分为北海道气候区(夏凉冬寒,降水少,受梅雨、台风影响小)、日本海沿岸气候区(冬雪夏晴)、内陆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少,夏冬及昼夜温差大)、太平洋沿岸气候区(受海洋影响,夏多雨、酷热、多雾,冬暖,多受台风影响)、濑户内海气候区(四周多山,丽日少雨)、西南群岛气候区(高温无霜雪)。
日本列岛的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欧亚大陆东岸同纬度各国相比,日本的气候有较强的海洋性,而与大陆西岸的英国和西欧各国相比,又富有大陆性。有关指标详见表1。
从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日本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一 四季分明且季节差异大
日本春季一般从2月10日前后开始至5月中旬止,春季天气多变,雨水较少。夏季为6、7、8三个月。由于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日本,本州以南地区有较长的闷热天气,太平洋一侧即“表日本”的降水量较大。日本夏季重要的特点是:入夏不久就出现梅雨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9、10、11月为日本的秋季。秋季天气晴朗,有“秋高马肥”之说。9月初至10月上旬,日本还有秋霜季节,此期间台风较频繁,并常常伴随有暴雨,造成危害。日本的冬季大体从11月20日至翌年的2月20日,受来自亚洲大陆的寒冷的西北季风和日本海沿岸对马暖流的影响,日本海一侧即“里日本”的降雪多、阴天多、日照短、空气湿润,而“表日本”则少雨雪、天气晴朗、干燥。冬季日本南北方温差相当大。如1月平均气温,北海道旭川为-7.8℃,而冲绳县那霸为17.2℃,相差25℃。由于有梅雨和秋霜期,日本也有一年六季之说。
二 地区差别显着
由于日本地跨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加之地形复杂,受季风和海流的影响大等因素,各地气候显着不同。从南到北大致可分三大气候区:西部和西南部沿海(大体是北纬35°以南地区)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北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此外,根据气温、降水量、日照率和水分过剩量(气候的干湿)这4项指标,日本学者又将日本的气候区进一步细分为以下6种类型:
(一)“里日本”型
冬季季风降水(雪),冬季多阴天,日照时间短,是日本主要的积雪地带。
(二)九州型
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冬季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三)南海型
受黑潮影响,气温较高。6月梅雨和9月台风期间,雨量集中,日照时间长,湿度大。
(四)濑户内型
气候漫暧,多晴天,雨量较少,湿度小。冬季少雨,夏季多雨。
(五)“表日本”型
冬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多。
(六)冲绳型
气温高,无霜,不见雪,多台风和雨。
三 温暖多雨
日本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仅北海道、东北地方北部、本州山区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冬无严寒,北海道北部1月平均气温最低不低于-10℃;夏无酷暑,南部地区8月平均气温在25~26℃之间;位于中部的东京都年平均气温为15.3℃。
日本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大大高于欧亚大陆东岸和西岸国家。例如,秋田的年降雨量是同纬度北京的3倍。东京的年降雨量是伦敦、马黎的2倍多。日本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九州东南部、四国南部、纪伊半岛东南部以及中部的福井、石川、岐阜等县境,其年降水量均在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东北北部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北海道东半部,年降水量少于1200毫米。季节不同,日本的降水量有明显变化,大体有这样三种类型:
(一)“里日本”型
冬季季风降水(雪),以12月或1月为最多。
(二)西南日本型
梅雨降水,以6月或7月为最多。
(三)东北日本型
台风降水,以9月为最多。
J. 本州岛的日本海沿岸夏季降雨不多,但冬季降雪丰富,原因是什么
本州岛的日本海沿岸夏季降雨不多,但冬季降雪丰富,原因是什么
本州岛多山地丘陵地形,夏季时日本海沿岸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所以夏季降雨不多。冬季时盛行的西北季风在掠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水汽,此时日本海沿岸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