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怕什么装备
‘壹’ 二战中日本兵的单兵能力究竟如何分别与美,德,苏,中,四国比较
在日本扩张的巅峰时期日本步兵还是很强悍的,他们普遍有比较好的枪法,都不惧怕拼刺刀并且有很好的拼刺能力。但是单兵能力不光要看基本素质,还要看武器。如果算上武器日本就不是很占优势了,三八步枪虽然精度高但射程比较近(我是指有表尺上的射程,你可以查一下,三八式步枪在二战所有制式步枪中是最近的)而且达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日本是二战主要参战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国家,就连国民革命陆军也从各种渠道搞到了不少冲锋枪。而日本由于种种原因二战时期只有百式这一种冲锋枪而且主要还是装备伞兵。所以单兵火力上日本不占优势,二战时期老式的手动栓式步枪都有个特点,就是后座力大但射程远,基本上改一改都可以当狙击步枪用。但从一战开始就很少有战斗需要那么远的射程,这才催生了冲锋枪以及突击步枪(MP44或者叫STG44)的诞生。不过由于日本资源很缺乏,导致他们盛行一种叫:“既然可以一发子弹消灭敌人,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子弹?”的思想所统治,所以他们很注重训练士兵的枪法而基本不发展自动武器。
我个人认为二战时期单兵能力最好的是德国陆军,尤其是武装党卫军的第1、2、3、5师,那些单位的士兵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让他们的对手恐惧的异常。举个例子吧,SS第5“维京”师一直在东线作战,当他们对面的苏军指挥官得知他们面对的是维京师的官兵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呼叫支援。德国步兵和苏联步兵不同,他们都受过良好的训练,加上精良的武器所以能排到第一。
第二的应该是美国,美国大兵拥有很好的武器,由于美国是二战时期唯一一个普遍装备半自动步枪的国家所以单兵火力上占有优势,德国装备的还是以毛瑟为主,MP44和G43装备的比较少,所以有些时候会占一些便宜。但在训练上和拥有重视军事传统的德国相比就要差一些。
日本在第三位位,原因上面说了说。
我觉得国民党的军队可以在第四,中国当时还是有一些精锐部队的,新一军新六军是完全的美式装备外加美式训练,战前的那堆德式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战斗力更是像开了挂一样。可惜的是缺乏重武器以及空中力量,而且战争中期德式师基本就没有了。
苏军虽然有不少很不错的装备,例如SVT40和PPSH41,但是单兵素质很差,基本上就是入伍后训练三天就上战场的。如果分到冲锋枪还好,分配到步枪就悲剧了。加上苏军一直使用人浪战术(三排步兵,第一排拿着枪后面的不拿枪,前面的死了后面的捡起枪继续冲击。这个镜头在兵临城下中有反应,这并不是电影的夸张,我看过一些德国老兵的回忆录,他们普遍在回忆录中描写过苏军冲击的情景)所以很少有能力高的士兵存活下来。
‘贰’ 日本有什么先进武器
AIP柴电动力潜艇,出云级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准航母),金刚级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近百架P-3C反潜机(比美国还多),装备有大量的F15-F16等先进第三代战机,以及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叁’ 二战中日军为何不用冲锋枪
冲锋枪在当时的日军属于非制式装备,但如果就此说日军从未考虑冲锋枪,那就不太准确了。
如同对世界的野心一样,日军很早就开始注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研究。1927年,日军研制出一款冲锋枪。该枪口径可能为8毫米(南部手枪弹),使用弹匣与弹鼓。
这些装备之所以我们都没见过,因为日军没有把他们列入制式装备,并且除了百式冲锋枪有3000-30000的产量,其余几款的数量几乎没有。日军不装备冲锋枪的原因很多,1、冲锋枪的成本不一定高,成本低者当属司登冲锋枪,高者为芬兰的索米冲锋枪,但冲锋枪耗子弹多,子弹又涉及到战略资源铜、铅,如果大量制造冲锋枪,对于持久作战有不利影响。2、冲锋枪精度不足,二战中的苏联不怕没有兵,也不需要过于精锐的兵种,用冲锋枪装备他们,成本最低。日本人少兵少,只能通过精确的射击,以最少的消耗最大限度消灭敌军,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3、为了海军,日本是岛国,如果不能出海,即使有千万冲锋枪,也只能保卫本土,为了祸害世界,必须优先发展海军。
‘肆’ 二战日本最拿得出手的武器是什么呢
二战日本最拿得出手的武器,要分成陆海空军,还有各种轻重武器。
日本海军的大凤级航空母舰,整体设计思路是非常先进的,全封闭舰首和装甲飞行甲板的理念,即使在二战末期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
而且当时日军,是打算把装甲航空母舰和厚装甲的战列舰编在一起,作为普通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前卫使用。从使用方法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很先进的。
‘伍’ 日本是不是害怕中国的核武器
最近几年里,日本不时提到中国的核裁军问题。中国的核武器,究竟为什么会让日本如此感到寝食难安?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实战情况下遭遇原子弹打击的国家,日本恐惧核武器是可以理解的。日本国内,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对核武器深恶痛绝。可是呢,回顾日本遭遇原子弹打击的原因,无它,正是发动侵略战争。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高达3500万的死伤。这个死伤规模,几近当时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当前中国的人口规模来计算,按照当时的比例,这个人口规模约等于日本的总人口。 中国拥有核武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在何种情况下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意图。而中国也一贯承诺,任何情况下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日本,当前维持对东方民族脆弱的极度自信,不能承认在上一场中日战争中失败。极度的自信让日本认定自身在常规战争中的“绝对优势”,而极度的自卑又让日本害怕再次的核打击。日本人民有遭遇核打击的危险,那么日本怎么没有资格站出来要求中国核裁军呢?这就是日本的逻辑,一种让人很难理解的强盗式惯性。 在当今世界,最没有资格要求中国进行核裁军的国家就是日本。遭遇过日本的大侵略、大屠杀以及生化武器攻击,同时还面临日本非法侵占领土的野心,中日之间离超越历史还遥遥无期。对一个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民族老是奢谈超越历史,无异于对牛弹琴。当然,仅仅这样,中国在面对日本时没有核武器也无妨。然而,日本的核野心从来没有放弃。 早在若干年前,日本就已经破坏“无核三原则”,与美国签订核密约。同时,日本拥有了庞大的核工业,完全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更为可怕的是,日本从来就不缺乏呼唤拥有核武器的声音。这一声音在朝核问题爆发之后愈演愈烈。 早在1999年,日本知名核能专家高木仁三郎说:“日本如果决心制造核武器,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星期就可以制造出来,日本实际上等于已经拥有核武器了。”至朝鲜试验核武器之后,已有50%的理论科学家认为“日本有必要研究核武器”。这就是“日本人民”的真实态度。 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从来如此。航母的禁锢日本已经在慢慢打破,事实上拥有了直升机航母。那么,日本离核武器还有多远。庞大的核工业,未必不是今天的“日向”级直升机航母。日本的向核之心,中国不能不警惕。曾经遭遇过巨大历史灾难的中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对日本放心。手握核武器,随时准备对任何带有侵略野心的有核国家进行核打击是中国核武库的必然使命! 日本想要获得安全,非常之简单。正确面对侵略历史,放弃所有战争中非法获得的领土,真正意义上解除武装力量,将军国主义复活定为重罪。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那个时候,日本根本不用害怕核武器。若是有什么国家对这样的日本心怀不轨,作为日本邻邦的中国也不会坐视不理。这样的日本,岂不很安全? 日本,你有必要害怕中国的核武器吗?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陆’ 二战最烂的钢盔,根本不能防弹:日本军队戴它干什么
二战最烂的钢盔,根本不能防弹:日本军队戴它干什么?
二战最烂的钢盔,根本不能防弹:日本军队戴它干什么?
在抗战电视剧中,大家对日本军队的钢盔一定不陌生。这种钢盔几乎是日本军队的标配之一,看到戴钢盔的部队就知道是日军来了。
其实日本军队的钢盔并不出彩,在二战装备钢盔的国家中,日本钢盔的防护力仅仅排在了最后一名。那么,日本军队为何还要大规模装备钢盔呢?
二、日本钢盔比苏联钢盔差得远
一旦到了冬天,日本士兵的噩梦就来临了。那些日本新兵不懂钢盔的危害,那些新兵都是直接戴上钢盔。
军队自然要行军作战,头部出汗之后,很有可能将钢盔冻在头上。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新兵嗷嗷叫摘头盔的情况。
那些日本老兵则精明得多,这些老兵会在钢盔里衬上一层麻布,这样可以保证头部的安全。
从钢盔的整体防护性而言,30式钢盔绝对是二战中各国最差的。这一点日本人不是不清楚,但资源有限。
1938年,日本在30式钢盔的基础上推出了改进版,也就是98式钢盔。
98式钢盔的防护力明显增强,但由于生产数量有限,这种钢盔仅仅装备了那些日军主力部队。
至于那些二线部队,则还戴着老旧的30式钢盔。无论是30式还是98式,都不如当时的苏联钢盔。
由于日本军队数量迅速膨胀,而钢盔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1944年之后组建的新部队,甚至是没有配发钢盔的。
在战争过程中,我们的部队也缴获了大量的日军钢盔,而且一部分军队也会佩戴。
在建国之后,由于各方面的问题,除了少量部队配发了苏式钢盔之外,大部分军队都没有自己的钢盔。
到了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研发自己的第一代钢盔。由于日本30式钢盔符合亚洲人的头型,因此在设计我们的钢盔时,也借鉴了日本钢盔的一些经验。
但是没有完全照搬,由于我们没有钢铁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防护力上比日本钢盔强得多。
同时我们的钢盔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增加了两侧的护耳,这是原版钢盔所没有的。
目前,我们的80式钢盔仍在一部分军队使用。
望采纳(钢盔不是用来防止正面打击的一般主要防止流弹和侧面打击的 你就拿现在的钢盔设计也不是为了防正面直接打击的)
‘柒’ 中国军事实力与日本的对比,要客观,具体,从海陆空三方面,最好有具体的型号和数量
1楼的可以无视之,拿好你的5美分早点滚蛋。
回归正题
空中能力(包括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中日双方的二代机就无视了,就说三代机吧。日本的三代战斗机有:F-2、F-15J/DJ、F-15EJ,总数在300多架左右。中国的三代机有歼-10、SU-27/歼-11A、SU-30MKK/MK2,总数也在300多架左右。攻击机方面,日本有F-1、中方有JH7/7A,数量不清楚,但JH7/7A至少有6个团。预警机方面日本主要是E767,数量不清楚,至多不会超过4架。中方则是空警2000以及空警200,空警2000有4架,空警200数量不明。总体而言,双方三代战斗机数量相当,预警机实力大致相当,但日方使用预警机的经验较为丰富,而中方三代战斗机中能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数量较多。
海军。
先说水面舰队。日方水面舰队的主力是四支八八舰队,主力驱、护战舰的型号主要有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高波级通用驱逐舰、村雨级通用驱逐舰、太刀风级防空驱逐舰、秦铭级直升机驱逐舰等。护卫舰型号我不是很清楚。另有大隅级两栖运输舰、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若干。中国海军由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组成,老式战舰就不谈了,水面舰队的主力驱、护战舰主要有052A型反潜驱逐舰2艘(112、113)、052B通用驱逐舰2艘(168、169)、052C防空驱逐舰2艘(170、171)、051B驱逐舰1艘(167)、051C防空驱逐舰2艘(115、116)、现代级驱逐舰4艘(136、137、138、139)、053H2江卫1型护卫舰若干艘、053H3江卫2型护卫舰若干艘、054型护卫舰2艘(525、526)、054A护卫舰若干艘(目前现役+在建的超过9艘),另有1艘072型两栖船坞登陆舰(998)。水下能力方面,日本主要由亲潮级、春潮级潜艇为主,数量我不知道。中方老式潜艇不提,新型潜艇主要有039A宋级、040元级以及基洛级潜艇,总数不明。另有092型战略核潜艇1艘、091型攻击性核潜艇4艘、094型战略核潜艇若干艘、093攻击性核潜艇若干艘。总体而言,日方的水面舰队的反潜以及防空能力较强,但多数系统受制于美国,且由于鱼叉导弹以及其国产的90式导弹的能力不足(主要是射程不够)导致反舰能力不足,潜艇部队较为先进,但没有核潜艇。中方水面舰队的反舰能力非常强大,防空、反潜能力不足,但近两年在不断缩小差距。水下潜艇部队先进装备还不够多,但有核潜艇。
陆军方面,日方的主要装甲力量是74式主战坦克以及90式主战坦克、92式步兵战车(型号貌似不对。。。),武装直升机有AH-1系列以及AH64系列,装甲部队规模中等,直升机反坦克能力较强。中国的陆军实力全球三甲以内,装甲部队主要有59D中型坦克、80式坦克、96式主战坦克以及99式主战坦克,另有86式以及03式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主要有少量的小羚羊武装直升机以及一定数量的Z-9G武装直升机。中国陆军总体占优,但陆航部队严重不足。
此外,中国相对日本还有二炮部队,能执行非对称打击任务。
现代战争是一场系统对系统的整体战,一旦中日发生战争,日本面对中国优势的非对称打击手段只能被动挨打,毫无主动权可言。
‘捌’ 二战时日本有什么装备是世界领先的
日本潜艇部队很强,其部队规模、潜艇种类甚至超越了德国,但其作战思想过时,把潜艇当运兵船用,结果损失惨重......
日本是岛国,且身处装甲兵薄弱的亚洲,所以战争初期并不重视装甲部队发展,主要最为步兵支援武器使用。直到瓜岛战役后,日本才开始组建独立装甲部队,且开始研究中型坦克,也就是最终定型的四式坦克(其规格已经几乎与美国谢尔曼和苏联T-34持平),但由于为时已晚,只生产了60—150辆左右,未取得太多战果。之于后来的改进型五式坦克,仅仅造出了样车,日本就投降了......
日本在诺门坎之战后,开始研冲锋抢,至定型生产后定名为百式冲锋抢,但其庞大的弹药消耗量,令资源匮乏的日本不能容忍,所以除了下发给一支海军陆战队试用外,再无装备其他部队......
日本空军在珍珠港事件中名声大振,其零式战机在当时性能远远高于美国战机,但随着美国工业完成军事化转型,零式战机威风不再。于是日本又生产出了疾风四式战机,虽然其性能远远高于零食战机,但由于日本已是强弩之末,所以已经不可能给它太多的表现机会了......
另外,作为世界上最早几个开发和武器的国家,日本是除美国之外唯一一个造出重水离合机的国家,但由于缺乏和原料,且不断遭受美国轰炸,所以最终研究没有成功......
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洋流的国家,曾利用洋流季风将携带炸蛋的氢气球送至美国本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其对美国国民的心理冲击还是很大的......
另外,日本在战争末期制造出的千奇百怪的自杀式武器(如樱花蛋),其中部分设计灵感、制作理念和工作原理也是领先于世界的.......
‘玖’ 二战时期日军机枪
二战期间,在日本陆军中,步兵被称为“军的主兵”,在战场上承担着最多的任务。装备日本步兵的最为重要的轻武器是步枪、刺刀、轻机枪、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简单地说,在1930年,日本陆军装备还算较好,但到1943年,盟军轻武器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远远超过日军,此时双方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档次。本文将介绍几款二战时期日军常用的轻、重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枪】
1922年(大正十一年)日军采用的第一种制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被设计成向右弯曲的式样,在中国被俗称“歪把子机枪”,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日军侵略中国时日军步兵班主要的轻机枪之一。
十一年式轻机枪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冷却方式为气冷式,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发射三八式步枪用的6.5×58毫米步枪弹,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这种机枪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装弹夹。弹斗上方的压弹盖板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的空弹夹打完后从弹斗底部开口漏出,上面的弹夹在自身重量和压弹盖板的压迫下进入进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弹口,然后推弹入膛,依次反复。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造成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烦琐,实际射速很难达到理论射速500发/分。在实战中亦存在枪管过热(枪管固定,不能更换)、结构复杂易出故障、枪托歪使得射击出现偏向等问题。十一年式轻机枪从1923年,即大正十二年开始装备部队,当时日本各地所有部队都以1挺/大队的比例装备十一年式轻机枪,到第二年,每个中队都装备了1挺。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共生产和装备了5000挺十一年式轻机枪。但在实战中,这种机枪暴露出各种缺点,由于弹斗完全暴露在外,沙尘落在弹壳上,机枪很容易出现故障,后来被九六式轻机枪所取代,但该机枪仍在继续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从1923年到1941年连续生产了18年,共生产了29000挺。
【九六式轻机枪】
1936年,日军针对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综合了十一年式及捷克ZB26轻机枪的特点,由南部麒次郎创立的中央工业会社设计了九六式6.5毫米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采用30发弹匣供弹,弹匣装在机匣上方,由于其提把、小握把
‘拾’ 求二战中日本的所有武器
1.九四式90mm轻迫击炮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
94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70 mm (L14)
炮重量:15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2.九六式150mm中迫击炮
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
96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25 mm (L12.7)
炮重量:7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5.65 kg
弹药初速:214 m/sec
最大射程:3900 m
3.九七式90mm轻迫击炮
94式90mm轻迫击炮的修改型,使用很广泛,在中国江南战场,这类火炮对日军步兵联队的重要性比联队山炮或野炮还高
97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17 mm (L13.4)
炮重量:172.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4.九七式150mm短迫击炮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战,是97式150mm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
97式150mm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95 mm (L9.2)
炮重量:23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3.8 kg
弹药初速:—
最大射程:3200 m
5.九七式150mm中迫击炮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击炮轻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击炮的改进型
97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935 mm (L12.8)
炮重量:34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3.8 kg
弹药初速:212 m/sec
最大射程:3850 m
6.二式120mm中迫击炮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2式12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 mm (L12.7)
炮重量:26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0 to +80 度
弹丸重量:12.76 kg
弹药初速:239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火箭炮
1.四式203mm重火箭
重型炮兵火箭,主要装备火箭炮兵联队,这种火箭也可以直接放在木架子或地面斜坡上发射,这种火箭威力大,使用方便,日军在各个战场均有大量使用,为了争取火箭的精度,日军这种火箭的射程是不远的,主要用于近迫攻击
4式203mm重火箭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203mm
发射管长:1920 mm
发射器重量:含弹227.6 kg
配用弹种:火箭榴弹
火炮俯仰角:+40 to +65 度
弹丸重量:83.7 Kg
火箭速度:175 m/sec
最大射程:2400 m
2.四式400mm重火箭
重型炮兵火箭,主要装备火箭炮兵联队,这种火箭也可以直接放在木架子或地面斜坡上发射,使用情况与203mm重火箭一样,当然,这种火箭的威力更大
4式400mm火箭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400mm
发射管长:3220 mm
发射器重量:220 kg
配用弹种:火箭榴弹
火炮俯仰角:—
弹丸重量:508 Kg
火箭速度:220 m/sec
最大射程:3700 m
3.五式150mm多管火箭炮
支援压制射击用途,野战炮兵火箭炮,主要装备本土防御师团迫击联队,火箭炮联队,这种火箭精度好,火力密度大,真在战场上使用起来那是很恐怖的,不过这种火箭炮出现的太晚,并没有在本土以外部署,因美军没有与日军发生本土决战,这种多管火箭炮也就失去了实战机会
5式150mm多管火箭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150mm
发射管数:20管
发射管长度:—
方向射界:车载 >180度 地面 360度
发射俯仰角:—
发射器重量:—
配用弹种:火箭榴弹
齐射速度:20发 < 30 秒
火箭速度:190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山炮
1.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山炮
41式75mm山炮装备精锐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或一般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精锐步兵大队追加2门,是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至于一般步兵联队装备4-6门,战争后期随着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新式火炮由于成本高,难以达到装备需求数量,所以日本陆军基本停止了生产新锐重型火炮,大力生产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式山炮是日军主产火炮之一,很多后期组建的野战师团所属的师团炮兵联队也开始装备这种原本属于步兵大队与步兵联队用的山炮。
41式75mm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2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形使用都很方便,41式75mm山炮除了用于压制炮击外,日军在巷战时也经常把这种炮推到街上当平射炮使用,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300.0 mm
重量:54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爆破弹5.71 kg
弹丸初速:360 m/sec
最大射程:6300 m
2.九四式75mm山炮
94式75mm山炮重量很轻,便于分解驮运,而且射程不低,设计的非常成功,主要装备野战旅团,野战师团的山炮兵部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作战
94式7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560.0 mm
重量:536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6.34 kg
弹丸初速:392 m/sec
最大射程:8300 m
3.九九式105mm山炮
99式105mm山炮射程较远,威力大,轻便,容易分解组合,主要装备野战师团的山炮兵联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作战
99式10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1303.0 mm
重量:80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12.34 kg
弹丸初速:334 m/sec
最大射程:7500 m
野炮
1.明治三十八年式7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面十分广,日军精锐步兵联队,野战旅团与野战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都可以装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最低成本武装新设部队,38式75mm野炮成为日本陆军的野炮生产重点,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这种老式火炮射击精度很高,射程在同口径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产成本很低,性能还是不错的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94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2.明治三十八年式改7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式75mm野炮,可以使火炮达到43度的最大仰角,最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当有威力,不过这种炮的生产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在日本陆军大力扩充部队后就很少生产了
明治38年式改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113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11500 m
3.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骑兵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主要装备乘马骑兵联队,机甲骑兵部队与机动步兵联队,精度与射程性能与38式75mm野炮差不多,但重量更轻,不过此炮的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产量远不及38式75mm野炮
明治41年式75mm骑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195.0 mm (L 29.27)
重量:903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4.明治三十八年式10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战争爆发时性能已经过时,不过依然有一些这种火炮编在独立野炮兵部队里
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325.0 mm (L 30)
重量:259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 to +15.0 度
弹丸重量:18.0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5.明治三十八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
压制射击用途,开战时性能已经过时,早已停产淘汰,属于储备品,只有很少一些编在独立炮兵部队或步兵联队里凑数,很少在战场上出现
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弹丸威力不大,做为山炮又重了些,复杂地形不那么好机动,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愿要
明治38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440.0 mm (L 12)
重量:125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276 m/sec
最大射程:5650 m
6.明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炮兵联队,这种炮的性能也很过时,不过150mm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产新式150mm炮费用较高,所以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虽然早已停产,但日军没舍得淘汰这种老式大炮,这种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陆军部队急剧扩充,而国内拨给陆军的材料却遭紧缺,陆军被迫停止了所有新式150mm炮的生产,反恢复了这种古董大炮的生产,用来为新部队提供一定的大口径火炮,因此产量很大,这种大炮一直使用到了战争结束,有一部分还被装在战车底盘上改成了自走炮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1880.0 mm (L 12.6)
重量:20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43.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275 m/sec
最大射程:5890 m
7.大正四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压制射击用途,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性能比38式150mm野炮好,开战时已接近停产,但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这种火炮重量很轻,精度较高,在战场上威力还是很大的
大正4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2190.0 mm (L 14.7)
重量:28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389 m/sec
最大射程:8800 m
8.九零式7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很远,但不太受日军步兵欢迎,主要是日军嫌这种炮比其他的75mm野炮重,所以后期90式75mm野炮主要做为战车炮生产,装备1式75mm自走野炮,3式75mm炮战车,3式中战车。太平战争后期90式野炮经常被日军当作对战车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中型坦克,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冲绳战役期间日军1门控制道路的90式75mm野炮由于炮位隐蔽,难以发现,击毁了美军多辆M4坦克,使美军坦克部队长达2个月时间无法通过
90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883.0 mm (L 38.4)
重量:16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56 kg
弹丸初速:683 m/sec
最大射程:13890 m
9.九一式10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该炮为日军旅团以上级别精锐作战部队所辖炮兵部队的压制火炮,此种火炮还有自走型称做1式105mm自走野炮,战争后期也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用于射击美军M4中型坦克
91式10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2090.0 mm (L 20)
重量:175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454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10.九五式7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身管寿命长,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主要装备日军步兵旅团以上单位的野战部队的炮兵部队,原本日军准备将此炮做为3式中战车主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队的强烈抗议而改用了90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队害怕会因此影响到95式75mm野炮在步兵部队的装备数量,不过因90式75mm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强,所以结局反是皆大欢喜
95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1108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56 kg
弹丸初速:520 m/sec
最大射程:10700 m
11.九六式150mm野战榴弹炮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精锐师团或旅团所属炮兵部队与精锐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也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产量最大的新型150mm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精度极高,射程又远,被日军称做最完美的150mm口径榴弹炮,不过此炮因成本问题在1943年被迫基本停产,大多数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是在1936-1941年完成
96式150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3523.0 mm (L 23.6)
重量:414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1.3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1900 m
野战重炮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野战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旅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大正14年式105mm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590.0 mm (L 34.1)
重量:311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640 m/sec
最大射程:15300 m
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野战重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部队的远程野战加农炮,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150mm野战榴弹炮的弹丸更大,这种火炮在918事变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不过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蛙跳战术,很少有机会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1945年冲绳战役,日军8门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巨大杀伤效果,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
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5963.0 mm (L 40)
重量:104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40.2 Kg
弹丸初速:734 m/sec
最大射程:18100 m
九二式105mm野战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精锐师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精度高,射程远,非常有威力,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口径炮弹,火箭炮弹等远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公里的射程,当时仅次于日本海军的100mm加农炮,92式105mm加农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现在火炮性能来看也是非常远的
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4725.0 mm (L 45)
重量:373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5.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765 m/sec
最大射程:18200 m
重炮
明治四十五年式150mm重加农炮
海岸防御与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要塞重炮兵联队,这种150mm重炮也非常有威力,不过与96式150mm重加农炮不同,移动式大炮的移动底盘与发射底盘是分开安装,移动到炮击地点后必需卸掉移动底盘,然后再把大炮安装在发射底盘上,野外移动型火炮最大发射仰角只有30度,炮台固定式为35度,所以野外式发射没有炮台式射程远,这种大炮装备陆军第7师团函馆重炮兵联队,步兵第1师团横须贺重炮兵联队,步兵第20师团马山重炮兵联队等要塞炮兵联队,这几个师团有80门这种大炮,这种大炮还有改良式分别是大正7年式150mm重加农炮,90式150mm重加农炮,机动性比45式150mm好,野战发射底盘可以随炮机动。这种火炮战争中只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
明治45年式150mm重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2—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71515.0 mm (L 50)
重量:炮台固定带护盾22800 kg 野外移动带护盾26136 kg (同时带射击底盘与移动底盘,护盾重量8吨)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炮台固定 -8 to +35.0 度 野外发射 -8 to +30.0 度
弹丸重量:40.2 Kg
弹丸初速:875 m/sec
最大射程:炮台固定22600 m 野外发射20200 m
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弹炮
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明治45年式240mm榴弹炮也是918事变时日军打出第1发炮弹的大炮,此炮在中国战场广泛使用,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曾参与过巴丹要塞总攻,发挥了巨大毁伤威力,不过美军的蛙跳反攻中,并没有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这种火炮部署在拥有强大兵力的大前线重要要塞,而美军则跳开了这些日军苦心经营的坚固要塞,从而避免了与日军主力部队硬碰硬决战,自然也不会遭遇到日军重炮部队的打击。
明治45年式240mm重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2—1945
口径:240mm
炮管长:3892.0 mm (L 16.2)
重量:带护盾33058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 to +65.0 度
弹丸重量:200 Kg
弹丸初速:387 m/sec
最大射程:10350 m
大正七年式150mm重加农炮
大正十四年式270mm重迫击炮
攻城大炮,主要装备攻城重炮兵联队,用来破坏建筑物与工事
大正14年式270mm重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274mm
炮管长:1360 mm (L 4.9)
重量:4000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75 度
弹丸重量:134 Kg
弹丸初速:166 m/sec
最大射程:2400 m
加式120mm重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重炮兵联队与要塞高射炮兵联队,该炮为海军换下的大正10年式与大正14年式120mm舰炮与高射炮改装,穿甲爆破弹对海有效射程16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可以有效击毁驱逐舰,用于地面压制时发射榴弹射程23公里,也可以用于防空,日军台湾旅团也拥有这种重炮,并投入了武汉会战
加式120mm重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
重量:—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
最大射程:23000 m
九零式240mm重加农炮
海岸防御大炮,装备要塞重炮兵联队,机动比较烦琐,一般不进行地面机动作战,这种大炮使用普通炮弹的射程超过50公里,极其夸张
九〇式240mm重加农炮
服役年代:1930—1945
口径:240mm
炮管长:12823 mm (L 53.4)
重量:55382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45.0 度
弹丸重量:164.95 Kg
弹丸初速:1050 m/sec
最大射程:榴弹52100 m 穿甲爆破弹50120 m
九零式240mm列车加农炮
攻城大炮,主炮为90式240mm加农炮,总共开工4辆,炮架,机车均由法国设计,首辆列车炮由法国制造,1940年完成交付,1941年服役,另3辆在日本制造,但在完工前被取消拆毁,实际仅服役1门
九〇式240mm列车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240mm
炮管长:12823 mm (L 53.4)
重量:136000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50.0 度
弹丸重量:164.95 Kg
弹丸初速:1050 m/sec
最大射程:榴弹52100 m 穿甲爆破弹50120 m
九六式150mm重加农炮
海岸防御与压制射击用途,是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改进型。只装备常设师团的重炮兵联队,日军的重炮机动力一般不强,通常只在遇到坚固防线时才会调动重炮兵部队前往炮击,96式重加分机动式与要塞式两种,但都能整炮牵引机动。
96式重加农炮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6英寸陆军大炮,发射普通弹丸射程比意大利150mm加农炮与美军的155mm加农炮都远,此外弹丸最重,比现在的155mm底排弹丸还重,只有日本海军的98式155mm加农炮才性能超过96式150mm重加农炮,海军的155mm加农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但都是舰炮或海岸炮,战争期间应该从未进行过地面机动炮击。
96式150mm重加农炮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战纪录只有一次,那是在巴丹要塞总攻中有2门96式150mm重加农炮参与了炮击,至于其他炮击纪录都发生在中国战场。不过该型火炮最大规模运用是1948年,当时毛子把从关东军军火库收缴上来的要塞式96重加24门借给了解放军,这是国军根本无法抗衡的毁灭性炮击力量,东北战场国军很快土崩瓦解。
96式150mm重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7860.0 mm (L 52.7)
重量:24314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7 to +35.0 度
弹丸重量:50.2 Kg
弹丸初速:860 m/sec
最大射程:26200 m
九六式240mm重榴弹炮
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也只在总攻巴丹要塞之战动用过,至于中国战场运用的较多
96式240mm重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40mm
炮管长:5782.0 mm (L 24)
重量:带护盾37562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65.0 度
弹丸重量:185 Kg
弹丸初速:530 m/sec
最大射程:16000 m
九八式320mm臼炮
攻城大炮,主要装备臼炮兵联队与独立臼炮兵联队,用于近迫攻击坚固要塞或摧毁障碍物,在各个战场上都有使用
98式320mm臼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320mm
炮管:有底盘棒式稳定器
重量:含弹1215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榴弹
火炮俯仰角:固定+45 度
弹丸重量:300 Kg
弹丸初速:110 m/sec
最大射程:1100 m
五式100mm重加农炮
5式100mm重加农炮是陆军根据海军100mm驱逐舰主炮制造的远程加农炮,主要目的是想获得一种大威力的反坦克炮,所以这种炮主要用途不是压制地面,而是反坦克,这种炮也是战争末期日军几种重型炮战车的主炮,在3000米距离上能击毁当时盟军任意型号的重型坦克,压制地面时最大射程与美军155mm远程加农炮相当,威力十分强大,为本土决战用兵器
5式100mm重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100.2mm
炮管长:L65
重量:—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1100 m/sec
最大射程:22100 m
炮兵观测车
百式炮兵目标观测车
日军地面火炮类型定义:
山炮:口径75-105mm的驮载榴弹炮
野炮:口径75-150mm,射程低于15公里,重量小于8吨的轻榴弹炮
野战重炮:口径105-150mm,射程超过15公里但小于20公里的加农炮,或重量超过8吨的105-150mm榴弹炮
重炮:口径100mm以上,射程超过20公里的加农炮 /榴弹炮,或口径超过200mm的其他类型火炮
日本陆军的精华战斗力实际就是步炮结合战力,当日军能获得一定炮火支持时,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失去炮兵支持,那多数日军普通部队的战斗力也没多强,太平洋战场经验表明,多数岛屿战的战斗时间与成败,实际取决于日军的炮弹何时消耗完毕
日本陆军另有305mm,320mm,356mm,410mm,510mm要塞重炮与海岸巨炮,射程在20-60公里,一些是榴弹炮,一些是战舰主炮改装的远程加农炮,510mm海岸炮为被取消的超大和级战列舰主炮仅1门,部署吴港要塞,至于305mm,320mm,410mm重榴弹炮射程均为20公里,356mm与410mm海岸加农炮则为战舰主炮,射程均在30公里以上.
日军缺乏橡胶,有限的橡胶优先用于制造汽车与飞机轮胎,至于火炮轮胎大多采用的是硬轮挂胶的方式,这种轮胎结实,橡胶消耗少,但弹性差,如果轮子太小那就不能用牵引车以较高速度牵引移动,所以必须采用大轮,尤其是野炮。至于重炮反正不需要高速牵引小轮的倒还多,而采用大轮的野炮由于炮座支架过高,进行大仰角射击时容易损害炮座架,所以通常仰角不大,这就影响了火炮的最大射程,而有远距离射击需要,又需要具备高速机动能力的野炮那就只好浪费点橡胶,采用充气橡胶轮胎了,日军称其为机动炮兵.
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