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铁为什么由八节列车组成
❶ 为什么有的高铁动车后面还拖一列高铁动车
高铁列车是由动车组构成,每个动车组由八节车厢(包括机车头部车体),一般情况下,每个车次的高铁列车都是由两组动车组组成的,共计16节车厢。但两组动车组之间是没有通道而不相通的。所以正如您说的,一眼望去,确实好像一列高铁动车后面还拖着一列高铁动车一样。
❷ 高铁动车组列车一般都是由八戒出车厢组成的为一列,为什么有的列车有七节车厢组成的
根据人数安排的吧,高铁会有一个人员出行大数据库,各个日期,各个时段的出行人数不同,根据人数多少来安排车次,车厢等等,类似公交车,上班高峰期人挤人,闲暇时段有时一两个人一辆车,实在不行你去12306问问客服吧,让她给你解释解释
❸ 中国的高铁车厢为何都是8节和16节有什么原因
随着人们乘坐高铁越来越方便,每辆高速铁路动车的车厢为偶数,8节车厢或16节车厢。换言之,高速铁路列车每四节车厢组装为一组动力装置,因此八节车厢正好是两组动力装置,依此类推。16节车厢由四足动物动力装置组成。高速铁路在我国的迅速崛起。事实上,我国起初没有高速铁路技术,包括生产高速铁路列车连杆轴承的技术。现在它刚刚取得突破。事实上,高速铁路从车厢到轨道的铺设最初是向国外学习的。首先介绍了日本铁路干线和德国的施工技术。当时,当我们从国外引进高速铁路时,有两节车厢作为一组,大约10节车厢作为一组。高铁进入中国后,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地需要,铁路专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组合方案。因此,我国的高铁被统一设置为8节车厢为一组,而高铁的每节车厢,实际上重60吨。
由于高速铁路车辆与轨道铺设和各方面的许多技术因素相对应,车辆数量不容易改变,因为这样,许多已批准的参数将发生变化,工作量难以想象,因此不容易改变。同样,我国也引进了国外高铁技术,这自然符合两车配置的规律。就目前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轻易地对汽车数量进行奇怪的改变或不同的尝试。当然,但这种高速列车的功率不同于偶数配置的高速列车。一般来说,动力分散的高速列车可以设置为单车。此类列车电气设施等设备的维护也相对分散,不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系数。因此,目前高速铁路列车采用的最先进的动力编组方法是设置偶数节车厢。短距离城际高速铁路一般为8节车厢,长距离高速铁路一般为16节车厢。
❹ 日本的新干线
新干线采用动力分散的运行方式,而不是用机车牵引。所谓动力分散,就是每节车厢的车轮都安装了驱动装置——电动机,将列车的动力分散到各节车厢。传统的机车牵引方式需要依靠机车的动力,是以较少的驱动轮对带动整列列车行走,为了有效利用牵引功率和防止空转,就需要在机车上加上很大的重量,从而加大了对轨面的压力,增加建设和维修成本。新干线采用动力分散方式,以每节车厢的车轴作为驱动,不需要沉重的机车,由此车厢的轴重便可大大减轻,不仅易于加减速和在大坡度线路上的平稳行驶,也降低了噪音和振动,大大提高了旅行舒适性,同时,由于降低了对轨面的压力,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新干线列车的制动系统由原来的空气制动改为电-空联合制动与再生制动,使用再生制动的列车在制动时会将电机的接线反接,这时电动机就变成了发电机将列车运行时候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发出的电能通过转换以后可回馈牵引电网进行重新利用,从而可节省能源。同时,列车的电气控制系统由GTO控制(逆变器控制)转向了更先进的VVVF控制(交流电变频控制),进一步提高了运行效率,节省了耗电。 先进的新干线驾驶室新干线自1964年开始运行以来,未发生过一起造成乘客伤亡的事故,这是因为新干线设有多重安全系统。新干线不仅在东京和大阪分别设置了对各条线路上行驶的列车进行监视和远距离控制的中央控制系统,每条线路还安装了称为“ATC”的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ATC”,就是将前方列车的位置、分辙器和路轨状况等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电流,通过一段段铁轨组成的封闭回路传给车载信号器,列车据此而自动地调整行驶速度或停止运行,这种“车内信号”虽也通过驾驶台上的显示盘同步地显示出来,但并不需要驾驶人员操作。列车进站时,“车内信号”提示的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以下,也就是说,列车在可随时停止的状态下运行。这时,驾驶人员必须按“确认”钮,否则“ATC”将“判断”驾驶人员在打瞌睡或出现了其他异常而自动停止,这样就不能准确地停到规定的位置。如果列车超越规定的停止位置,也不会与前方列车相撞,这是因为,当后方列车接触到设在距前方列车150米处的“绝对停止信号”时,就会自动地紧急刹车。由此可见,新干线是可以实行无人驾驶的,之所以要配置驾驶员,是为了使进站的列车能根据站内情况,准时停到规定的位置,防止因紧急刹车而给乘客带来不舒适感。 日本开发新干线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客运能力,其次才是提高速度。东海道新干线开始运行,每天的客运量是6万人次,10年后增加到每天30万人次,现在全国8条新干线每天客运达75万人次。乘客如此之多,依靠电话预约和手工售票,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日本早在开发新干线的同时就研制出了综合自动售票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现在每天可处理160万张车票,基本无差错。如今,乘客在任何车站或旅行社经销点随时都可买到自己所希望的车票,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诸多烦恼。
❺ 八节车厢包括车头吗
包括,动车组列车一般由8节车厢编组而成,列车两端都有车头。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两个车头并不会同时启用,只有一个车头在工作,另外一个处于“休眠”状态。
当动车组列车终到后,司机只需要走到另一端车头上岗,即可完成列车换向运行。列车员这时候就要手动调整座椅方向,她们只需轻轻一踩这个小踏板,座椅靠背就会回弹,此时,再握住座椅上方的黑色把手,用力一甩、一摆,座椅换向就完成了。
高铁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动车组:
也就是说高铁是由几组车厢连接在一起的,而大多数的高铁都是八节车厢,在两端都是车头。它和普通的火车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普通火车是靠车头提供动力来拉动整个的车身,但是高铁提供动力的地方不仅仅是车头,它的八节车厢全部可以提供动力。并且八节车厢都有着不同的功能,所以说它们是分工合作的,并且不能够拆分。
这么解释我们就应该明白了,实际上它就跟普通火车的一节车厢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只不过它分成了八节,外观长了很多而已。当乘客比较少的时候就采用一个动车组,这样就能够节约能源,而乘客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把两个或者几个动车组穿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同样达到时速高的目地。
❻ 磁悬浮、高铁、子弹头有什么区别
首先,高铁和子弹头个人认为是一种东西,就是高速铁路,其实现在的CRH就算高铁,他的火车头采用的那种流线型就叫子弹头。不过中国高铁这速度有点....现在正在修的京沪高铁在速度上应该是当之无愧的高铁,而且它是专线(就是一条铁路只跑他自己)。而现在的CRH不是专线。其实世界上高铁有很多种模式,四种好像,英国的摇摆车体(中国现在也用),日本新干线,德国的什么(简称缩写我忘了),好像还有法国,这是按照车体的类型、是否是客运专线而划分的。
再说下磁悬浮和铁路的区别。磁悬浮和铁路有根本区别的,磁悬浮简单的说就是用电磁及同性相斥等原理将车厢悬浮在轨道上,这样都减少一部分的阻力,铁路都知道的,是个轮子在轨道上跑。磁悬浮现在研究比较好的是德国(最早)、日本,中国(排名不分先后啊,嘿嘿),德国是常规的磁悬浮,日本采用的是超导什么的(也是有个专门的名称,不去查了哈),直观上的区别(技术上不说了)前者车体距轨道100mm左右,而日本的都到达1000mm,中国现在的上海正在运营的线是全部引进的德国技术(discovery上说的,但好像中国说是自己的技术,但个人认为不是,原因在后面),而中国正在研究的技术是和日本差不多,但优于日本的常规超导,但还在研究阶段。
但磁悬浮个人认为不会发展太快,有个帐,铁路1m造价为8W,京沪高铁1m已经接近10W,而磁悬浮是铁路的2到4倍(我学土木的,这个知道),且根据德国的标准,磁悬浮附近200m不能居民区,可见其辐射。而速度快不了多少,现在也就460左右吧,上海的。技术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世界上只有上海的在商业运行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❼ 有些高铁为什么是两个车头连在一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出行的时候最愿意选择的交通工具就是高铁和飞机了,他们不仅速度特别便捷,而且价格也十分公道,广受人们喜爱。但是有的小伙伴在做高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高铁连接处是两个车头连在一起,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而且驾驶员一般都在车头里面,当列车运行的时候驾驶员就不必为了终点站的切换而另外使用人工切换车头了。这样不仅看起来非常灵活,而且还能够使用双机牵引,利用一定的原理来获得更大的动力是高铁运行的更加迅速。
综上所述,高铁的两个车头相连接是为了更好的运行,而且也是为乘坐客车的人提供了方便,不得不说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已经到了一个领先世界的行列了。
❽ 为什么一列高铁或动车是8节车厢
商务舱坐席号分为AC、F,其中A靠窗、C靠走廊、F靠窗及走廊;一等座坐席号为AC、DF,其中A、F靠窗,C、D靠走廊;二等车坐席号为ABC、DF,其中A、F靠窗,C、D靠走廊,B在AC中间。综上可知座位号为A、F的一定靠窗。
火车靠窗座位号分布图:
动车火车二等座一般座位尾号是1、6、5、0的靠窗,一等座一般座位号尾数是“4的倍数”和“4的倍数+1”的靠窗,15号不靠窗户。
Z,K等普通列车靠窗座位分布图:
一般列车车厢有118个座位,座号是1—40号的靠乘务员休息室这端;80—118号在车厢另一端;41—79号在车厢中部。根据普通车厢座位编排方式,一般座位尾号是4、5、9、0的座位都靠窗。
各型车座位安排如下:
定员118座的靠窗座位尾数为:4、5、9、10,外加座位号1、118;
新空车112座靠窗座位尾数为:3、4、8、9,外加座位号2、5、112;
非新空车116座靠窗座位尾数为:2、3、7、8,外加座位号116。

(本文内容由网络知道网友阿三木的咖啡贡献)
❾ 为什么高铁只有8节和16节车厢
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一般有CRH1235四种型号,从国外引进之后统一采用每个编组都是一列八辆,编组内的车辆是以动力单元来计算的,例如CRH2的编组是以4动车4拖车,CHR1、5为5动车,3拖车组成,不能单节拆分,所以一般都是8节一组列车。
如今为了提高运量,还会使用16节车厢,也就是将两编组动车连接起来。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考虑到车站站台的长度,方便上下站和站台管理,一般不会超过500米。
例如,我国的长白山号,是两动一拖的9节动力组,中华之星是头尾动车,中间9节拖车的11节动力组。
❿ 日本高铁是怎么建起来的
提起日本新干线,很多人会想起日本高铁的功臣、“新干线之父”十河信二。是他提出的,但是新干线计划遭遇多方反对。
日本的新干线,似乎冥冥之中与中国有着某种关联。白幡洋三郎在《日本文化》一书中披露,日本最初的新干线计划早在侵华战争时期就已成雏形,1936年,日本就计划建造连接出兵中国的港口下关和东京之间的“子弹头列车”。当时,日本甚至还有兴建从日本东京到中国北京的“子弹头列车”计划,只是因为不具备如此的经济实力而搁浅。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东京、名古屋、大阪很快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当时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只占日本铁路总长度的3%,却承担着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1957年,日本运输省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次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建造往返于东京、大阪间超特快列车新干线的方案。
这个方案最初遭到各方反对。在日本学界,许多学者认为铁路建设是“夕阳产业”,不能适应将来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还有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如东京大学教授今野源八郎、着名作家阿川弘之等,干脆把新干线计划称为“战舰大和第二”,认为新干线与二战时耗费巨资修建却毁于自杀式进攻的“大和”号军舰一样,劳民伤财、意义不大。在铁道业界,由于日本没有建设过这样的铁路,甚至连试验都没搞过,再加上业界正在为连年的赤字、事故、罢工“三大苦恼”头痛,因此,从总工程师到普通职员,都不相信新干线的可行性。欧美国家也嘲笑落后的日本人竟然要重新捡拾已经被他们淘汰的运输方式。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场了时任日本国铁总裁十河信二力排众议,坚持要兴建一条新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