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飞行团有多少
❶ 1937年至1945年,日本陆军航空队在华出动了多少架飞机
这个数据是时刻变化的。
1937年7月7日前,日本陆航在中国只驻扎了关东军飞行集团关东军飞行集团,下辖几个飞行联队。
1937年7月7日之后,七七事变后航空兵团长德川好敏率首批6个飞行大队投入侵华作战,初称临时航空兵团,1938年4月称航空兵团,留在本土部队改称留守航空兵团。
1937年8月改称第2飞行集团,辖第2、第7、第8飞行团,
1939年9月中国派遣军成立时侵华陆军航空作战由第3飞行集团接替,航空兵团司令部调关东军
航空部队组建为第3飞行集团,司令部驻北平,辖第1、第3飞行团与第21独立飞行队,当时有7个侦察机中队、4个战斗机中队、4个轻轰炸机中队、3个重轰炸机中队,飞机183架。
秋1941年11月第3飞行集团率第3、第7、第12飞行团编入南方军预定担任马来、缅甸、苏门答腊作战,山丰次之第1飞行团(辖飞行第44、第54战队及3个独立飞行中队)100架飞机留驻中国关内。1942年4月第3飞行集团改称第3飞行师团,7月调回中国关内,1944年2月升格为第5航空军。
1942年4月改称第2飞行师团,
第4飞行师团:1942年2月在中国东北组建第4飞行集团,1942年4月改称第4飞行师团,集团长(师团长)下山琢磨、阪口芳太郎、木下勇、三上喜三。1944年5月调入菲律宾第4航空军,第4航空军撤销后隶属第14方面军。
第5飞行师团:1940年12月在中国东北组建:第5飞行集团,1941年11月率第4、第10飞行团编入南方军预定担任菲律宾作战,1942年4月移驻泰国,改称第5飞行师团,担任缅甸作战,1943年4月参加滇西作战、轰炸昆明,二战结束时隶属第3航空军驻金边,集团长(师团长)小烟英良、田副登、服部武士。
第6飞行师团:1942年11月在澳北地区组建,1943年初由第8方面军指挥,1944年5月新几内亚霍兰迪亚作战失败后撤销,师团长板花义一、稻田正纯。
第7飞行师团:1943年1月在所罗门群岛第8方面军序列组建,10月改隶第2方面军驻安汶岛,1945年7月16日撤销,师团长须藤荣之助、白银重二。
第8飞行师团:1944年6月在台中组建,师团长山本健儿。7月24日编人海军第2航空舰队,10月23日编入第10方面军序列。
第9飞行师团:1943年12月在第3航空军序列组建,二战结束时驻苏门答腊岛拉哈特,师团长鸟田隆一、桥本秀信、白银重二。
第10飞行师团:1944年3月在中国东北组建,隶属第l航空军,师团长近藤兼利。
第11飞行师团:1944年7月在本土由第18飞行团升格,师团长北岛熊男,担任关西地区作战,后直属航空总军。
第12飞行师团:1944年7月在本土由第19飞行团升格,师团长古屋健三、三好康之、土生秀治,作战地区北九州,隶属第6航空军。
第13飞行师团:1945年3月在南京组建,师团长吉田喜八郎。当时编制情况是:第l飞行团下辖飞行第25、第48、第85战队,第2飞行团下辖飞行第6、第9战队,第8飞行团下辖飞行第16、第44、第82、第90战队,直辖独立飞行第54中队及5个航空地区司令部、17个飞行场大队,但只有约100架飞机。
战争末期出现战斗飞行集团建制,是战斗机单一机种的师团级单位,直属航空总军:
1944年6月以陆军明野飞行学校组建明野教导飞行师团,1945年7月再改编为第20战斗飞行集团,驻爱知县小牧,集团长青木武三。
1944年10月在菲律宾组建第30战斗飞行集团,后移驻本土熊本:集团长青木武三、三好康之。
第51航空师团:1938年6月在本土组建第1飞行集团,1942年4月改称第51教育飞行师团,1945年2月改编为第51航空师团,师团长松冈深藏、石川爱,直属航空总军。
第52航空师团:1945年2月在熊谷陆军飞行学校组建,师团长山中繁茂,直属航空总军。
第53航空师团:1945年2月组建,驻汉城,师团长广田丰,直属航空总军。
第55航空师团:1944年12月组建,师团长木下勇、北川洁水,隶属第3航空军驻新加坡。
教导飞行师团:1944年6月由陆军各飞行学校教员组建明野教导飞行师团(战斗机)、常陆教导飞行师团(战斗机)、浜松教导飞行师团(重轰炸机)、下志津教导飞行师团(侦察机)、宇都宫教导飞行师团、焊田教导飞行师团,编成教导航空军,至二战结束前上述各师团均改制或撤销。1945年7月16日另组建教导飞行师团,受参谋本部指挥,师团长桥本秀信。
第1航空军:1942年5月在东京组建,军司令安田武雄、寺本熊市、安田武雄。1945年下辖第10飞行师团,第5、第12、第26飞行团(6个飞行战队)以及第16独立飞行队、第4航空通信司令部、3个航空地区司令部。
第2航空军:1936年8月成立的航空兵团曾是陆军航空最高指挥部,历任航空兵团长德川好敏、江桥英次郎、安藤三郎、铃木率道。1942年6月航空兵团在长春改编为第2航空军,军司令铃木率道、河边虎四郎、板花义一、原田宇一郎,辖独立第15飞行团等。
第3航空军:1942年7月在新加坡组建,军司令木下敏,隶属南方军,初期担任缅甸、澳北方面作战。二战结束时下辖第5、第9飞行师团(2个飞行团)、第55航空师团、独立第10飞行团、第3航空通信司令部。
第4航空军:1943年7月在所罗门第8方面军序列编成,1944年3月改隶第2方面军驻西里伯斯岛万鸦老,辖第2、第4、第7飞行师团,拥有近千架飞机。临近菲律宾作战时移驻吕宋岛,1945年2月在台湾解散。军司令寺本熊市、富永恭次。
第5航空军:1944年2月由中国关内第3飞行师团升格,军司令下山琢磨。所辖第l、第3、第8飞行团投入打通大陆作战,1945年5月调驻汉城,辖第13飞行师团及4个飞行团。
第6航空军:1944年8月在福冈组建教导航空军,12月改编为第6航空军,军司令菅原道大,辖第12飞行师团及4个飞行团,担任九州地区作战,并负责组织陆军空中特攻。
1925年日本陆军省设置航空本部,负责装备研发。1938年设航空总监部,管理航空军政,航空总监兼任航空本部长。
1945年4月为实行本土决战将陆军航空部队统合编为航空总军,司令河边正三,陆军航空总监部同时终止,所属航空学校均编组为相关部队。航空总军辖本土及中国东北、朝鲜的第1、第2、第5、第6航空军,直辖部队有:第20、第30战斗飞行集团,第1挺进团(空降兵),第1、第11飞行师团,3个飞行团(驻南京第13飞行师团的3个飞行团、9个飞行战队隶属第5航空军,亦在此序列)。另有新加坡第3航空军隶属南方军,台中第8飞行师团隶属第10方面军,菲律宾第4飞行师团隶属第14方面军。
❷ 侵华日军有几个军
侵华日军有几个军
侵华日军有几个军
最佳答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按照其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不断扩充军队,到1937年上半年,其总兵力已达25万人。分布概况是: (一)、日本国内:共11个师团,1个航空兵团。番号如下: 近卫师团,第3、5、6、7、8、9(1937年5月由中国东北调回)、10、11、14、16师团;第1、2、4、12师团留守部队(上述各师驻扎中国东北地区)。 航空兵团(司令部设东京,辖第1、2、3飞行团)。 (二)、中国东北地区 关东军(司令部设长春),下辖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5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1个骑兵旅团、1个飞行集团。其番号是:第1、2、4、12师团,独立混成第1、11旅团,第1、2、3、4、5独立守备队; 骑兵集团(辖骑兵第1、4旅团); 骑兵第3旅团; 关东军飞行集团(辖第10、11、12、15、16联队)
❸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组织
1.总务部
总务课、会计课
2.防卫部
防卫课、装备体系课、情报通信课、设施课
3.装备部
装备课、补给课、整备课
4.技术部
技术课
5.人事教育部
人事计画课、补任课、厚生课、援护业务课、教育课
6.运用支援情报部
运用支援课、情报课
7.监理监察官
8.首席法务官
9.首席卫生官
10.航空系统通讯队(市谷)
11.航空安全管理队(立川)
12.航空警务队(市谷)
13.航空中央业务队(市谷)
14.航空机动卫生队(小牧)
15.航空中央音乐队(立川)
16.航空自卫队干部学校(目黑)
17.自卫队三泽医院(三泽)
18.自卫队岐阜医院(岐阜)
19.自卫队那霸医院(那霸) 1.司令部:东京都府中市
2.司令部飞行队(横田基地)
⑴侦察航空队(百里基地)
防卫部、监理班、人事班、装备班、安全班
⑵第501飞行队(目前唯一配备战术侦察机的飞行队)
⑶侦察整备队
⑷侦察情报处理队
3.警戒航空队(滨松基地)
⑴队本部(三泽机场)
防卫部、监理班、人事班、装备班、安全班
⑵飞行警戒监视队(E-2C)
①第1整备群
队本部(滨松)
⑶飞行警戒管制队(E-767)
②第2整备群
⑷飞行教导队(新田原基地)
F-15J/DJ 8架,每一架战机都有单独的命名和涂装。
⑸高射教导队
⑹基地警备教导队
队本部
①第1教导队
②第2教导队
③基地防空教导队(千岁基地)
④整备队 1.司令部:青森县三泽基地
2.北部航空音乐队(三泽基地)
3.北部航空设施队(三泽基地)
第2航空团
1.第201飞行队(北海道千岁)
F-15J/DJ 24架
2.第203飞行队(北海道千岁)
F-15J/DJ 24架
第3航空团
1.第3飞行队(青森县三泽)
F-2A/B 20架
2.第8飞行队(青森县三泽)
F-2A/B 20架
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团
1.司令部:三泽基地
监理部、人事部、防卫部、装备部
2.北部防空管制群(三泽基地)
⑴防空管制队
⑵警戒通信队
⑶第18警戒队(稚内分屯基地)
⑷第26警戒队(根室分屯基地)
⑸第28警戒队(网走分屯基地)
⑹第29警戒队(奥尻岛分屯基地)
⑺第33警戒队(加茂分屯基地)
⑻第36警戒队(襟裳分屯基地)
⑼第37警戒队(山田分屯基地)
⑽第42警戒群(大凑分屯基地)
⑾第45警戒群(当别分屯基地)
⑿第1移动警戒队(千岁基地)
⒀整备队(三泽基地)
第3高射群
1.司令部:北海道千岁基地
⑴指挥所运用队
⑵整备补给队
⑶第9、10高射队(千岁基地)
⑷第11、24高射队(长沼分屯基地)
第6高射群
1.司令部:青森县三泽基地
⑴指挥所运用队
⑵整备补给队
⑶第20、23高射队(八云分屯基地)
⑷第21、22高射队(车力分屯基地) ⒈司令部:埼玉县入间市
⑴硫磺岛基地队
第6航空团
⑴第303飞行队(石川县小松)
F-15J/DJ 21架
⑵第306飞行队(石川县小松)
F-15J/DJ 18架
第7航空团
⑴第302飞行队(茨城县小美玉市百里)
F-4EJ 27架
⑵第305飞行队(茨城县百里)
F-15J/DJ 21架
中部航空警戒管制团
⒈司令部(入间基地)
监理部、人事部、防卫部、装备部
⒉中部防空管制群(入间基地)
⑴防空管制队
⑵警戒通信队
⑶整备补给群(入间基地)
整备队、车辆器材队、补给队
⑷基地业务群(入间基地)
设施队、通信队、管理队、业务队、会计队、卫生队
⑸第1警戒群(笠取山分屯基地)
⑹第5警戒队(串本分屯基地)
⑺第22警戒队(御前崎分屯基地)
⑻第23警戒群(轮岛分屯基地)
⑼第27警戒群(大泷根山分屯基地)
⑽第35警戒队(经岬分屯基地)
⑾第44警戒队(峰冈山分屯基地)
⑿第46警戒队(佐渡分屯基地)
⒀第2移动警戒队(入间基地)
第1高射群
1.司令部:埼玉县狭山市
指挥所运用队
⑴整备补给队
⑵第1高射队(习志野分屯基地)
⑶第2高射队(武山分屯基地)
⑷第3高射队(霞浦分屯基地)
⑸第4高射队(入间基地)
第4高射群
1.司令部:岐阜县各务原市
⑴指挥所运用队
⑵整备补给队
⑶第12高射队(飨庭野分屯基地)
⑷第13、15高射队(岐阜基地)
⑸第14高射队(白山分屯基地) 1.司令部:福冈县春日市
2.西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飞行队
第5航空团
⑴第301飞行队(新田原)
F-4EJ 32架
第8航空团
⑴第6飞行队(福冈县筑城基地)
F-2A/B 20架
⑵第304飞行队(福冈县筑城)
F-15J/DJ 14架
西部航空警戒管制团
1.司令部:春日基地
监理部、人事部、防卫部、装备部
2.西部防空管制群(春日基地)
⑴防空管制队
⑵警戒通信队
3.整备补给群(春日基地)
⑴整备队、补给队
⑵基地业务群(春日基地)
⑶设施队、通信队、管理队、业务队、会计队、卫生队
⑷第7警戒队(高尾山分屯基地)
⑸第9警戒队(下甑岛分屯基地)
⑹第15警戒队(福江岛分屯基地)
⑺第17警戒队(见岛分屯基地)
⑻第19警戒队(海栗岛分屯基地)
第2高射群
1.司令部:春日基地
⑴指挥所运用队
⑵整备补给队(芦屋基地)
⑶第5、6高射队(芦屋基地)
⑷第7高射队(筑城基地)
⑸第8高射队(高良台分屯基地)
西南航空混合团
1.司令部:冲绳县那霸市
第83航空队
⑴第201飞行队(冲绳那霸)
F-15J/DJ 23架
⑵西南支援飞行班
西南航空警戒管制队
1.司令部:冲绳县那霸市
⑴防空管制队
⑵警戒通信队
⒉南西防空管制群
⑴第53警戒队(宫古岛分屯基地)
⑵第54警戒队(久米岛分屯基地)
⑶第55警戒队(冲永良部岛分屯基地)
⑷第56警戒群(与座岳分屯基地)
⒊第4移动警戒队
⑴奄美通信队(奄美大岛分屯基地)
⑵整备队
第5高射群
1.司令部:冲绳县那霸市
⑴指挥所运用队
⑵整备补给队
⑶第16、18高射队(知念分屯基地)
⑷第17高射队(那霸基地)
⑸第19高射队(恩纳分屯基地) 日本在冲绳成立第9航空团:欲用40架战机对抗中国(图)
据日本新闻网消息,日本航空自卫队第9航空团2016年1月31日上午在冲绳县那霸基地举行成立仪式。这是日本自卫队相隔半个世纪以来新成立的一个飞行团,旨在加强日本西南诸岛与空域的防卫。日本传媒声称,这是为了应对中国进入“钓鱼岛领海”、加强日本在西南诸岛防卫力量的一环。日本航空自卫队原在冲绳县那霸基地部署有一个飞行队,共有20架战机。第9航空团成立后,日本从福冈基地调集了一个飞行队驻守那霸基地,使得那霸基地拥有了40架战机。
❹ 谁能给我日军1937至1940年间侵华间最有重量的一组数字
抗战数据
抗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夜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旅团)。合计38万人。日本的征兵制规定凡17-40岁男子必须服役。还有预备役兵73.8万,后备役兵87.9万、第一补充兵157.9万,第二补充兵90.5万。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动员与陆军类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国可动员1000万人。
侵华战争前期,各师团都有若干补充大队,配备步兵轻武器,不列入战斗序列,作用是随时补充师团的缺额。所以每个师团实际参战人数要大于编制人数。如淞沪会战的第9师团,1个多月死伤12360人,但仍能不经修整进攻南京,就在于补充体制发挥了作用。但侵华战争后期,日军兵源短缺,已经难以随缺随补。
师团是日军各兵种联合的战略单位,能承担战略方向(进攻作战)任务,编成内各兵种齐全,包括步兵为主体,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兼备。明治以来,师团一直沿用2旅4联队制(步兵)。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骑炮工辎联队各1个,合计8个联队,另有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病马场等。每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全师团有48个步兵中队。根据中国军委会军令部调查,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师团平时13000人,战时18000人;七七事变时,师团平时15000人,战时20000人。日军的文件记载是,师团平时11858人,战时21800人,有的甚至达到25200人。
1936年日军在充实军备的计划中规定,除现有常备师团及少数新建师团外,大部分新建师团取消旅团级别,直辖联队。1937年9月,以独立混成11旅团为基础扩编为第26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1938年4-6月,日军组建了6个三联队制师团,包括第15、17、21、22、23、27师团。但编制不统一。例如第26师团有2个炮兵联队,第22师团有1个装甲中队。1940年,日军大本营下令统一三联队制师团编制,人员定额大减,仅为8872人,战时编制也只有12800人。这种师团(类似乙种师团,抗战前的17个师团则类似甲种师团)辖1个步兵团,搜索,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1,1个通信队(营级)。步兵团辖3个步兵联队。师团合计7个联队。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和1个通信中队(连级)。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这样的乙种师团只有27个步兵中队,实力只有甲种师团的56%。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乙钟师团撤销了步兵团的建制,师团直辖联队。还新建了一些丙种师团,如第60、70、115、117师团,仍辖旅团,但旅团下没有联队,旅团直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全师团仅有8个步兵大队,合计24个步兵中队,实力进一步下降,战时编制也仅有11980人。
独立混成旅团能独立承担一个战役方向的任务。在抗战初期,它只是临时编组,由各师团抽调部队组成,兵力4000-8000人不等。1939年日军组建了大批独立混成旅团,主要用于守备任务和协助师团进攻。每个独立混成旅团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1个炮兵队、1个通信队及辎重队,定员4900人。
日本海军,1937年6月,总计有舰船285艘,排水量115.3万吨。包括航母4艘6.9万吨,战列舰9艘27.2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10.8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10.7万吨,驱逐舰102艘12.6万吨,潜水舰59艘7.6万吨,练习战舰1艘1万吨,水上机母舰2艘3.1万吨,潜水母舰5艘3.1万吨,布雷舰6艘2万吨,海防舰7艘5.5万吨,炮舰10艘0.5万吨,水雷舰8艘0.4万吨,扫雷舰12艘0.7万吨。另有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此外,在建的还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等,以上七七事变后不久编入战斗序列。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居第三位。
日本海军第3舰队在一二八淞沪事变后成立,专门对付中国,配置于上海及长江流域,辖第10、11战队、第5水雷战队和上海特别陆战队。
日本的航空兵分属陆军、海军。
七七事变时,陆军有1个航空兵团,辖第1、2、3飞行团及关东军飞行集团、航空兵团直属飞行队。飞行团(旅级)辖若干飞行联队。联队辖2个飞行大队。大队辖2个飞行中队。中队是基本建制单位。七七事变后,日军把飞行联队改称飞行战队,取消了大队一级。整个陆军航空兵团有54个中队,其中战斗机中队22个(每个中队常用飞机12架,备用8架),轻轰炸机中队8个(每个中队常用飞机9架,备用6架),重轰炸机中队8个(每个中队常用飞机6架,备用4架),侦察机中队15个(一般中队飞机数和战斗机中队相同,军以上单位直属中队飞机数与轻轰炸机中队相同),轰炸、侦察混合中队3个。各飞行联队还有直属的轻轰炸机和运输机各1架。总计960架作战飞机。还有几百架运输机、训练机和研究机等。
海军航空兵包括陆基和舰载航空队。陆基有联合航空队、航空队两级建制,联合航空队是战斗编组,没有固定的航空队数量,陆基合计有37.5个航空队,作战飞机458架。舰载航空兵有航空战队、航空分队两级建制、航母搭载的飞机以6架为1个分队,其他军舰无定制。舰载作战飞机182架,其中航母搭载130架。海军合计作战飞机640架,数量虽不如陆军多,但飞行员质量优于陆军。
根据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七七事变前,中日陆军师级编制对比是:
中国10923人,马匹不详、步骑手枪3831支,掷弹筒243具,轻机枪274挺,重机枪54挺,野山炮12门或9门,步兵炮30门。
日本21945人,马5849匹,步骑手枪9476支,掷弹筒576具,轻机枪541挺,重机枪104挺,野山炮64门,步兵炮44门。
主要差距是师级单位的定员和枪械、重炮数量。中国两个师还不一定达到日本1个师团的实力。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关东军》记载的日军编制有所不同,大致是,每个师团战时编制28200人,步骑手枪9535支,掷弹筒308具,轻机枪292挺,重机枪96挺,野山炮64门,步兵炮40门。机枪数量优势不明显。
七七事变时,中国实力如下:
陆军有步兵182个师、46个独立旅、9个骑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4个炮兵旅、20个独立炮兵团以及其他少量特种兵。总计200万人。其中蒋介石中央政府直辖的只有70个师(所谓中央军)。这70个师中,有40个接受过德国人训练,装备较好。1936年开始整编陆军,到七七事变仅完成20个师整编,但装备没有完全到位,达不到编制数。其他各师实力仅为编制数的50%-70%。军需补给。人员补充能力和日军有较大差距,征兵制刚刚在部分地区实行。
中国海军在甲午战败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1928年定都南京,海军只有34485吨舰艇。一二八抗战后有所重视,从日本购买了宁海号巡洋舰,自己建造了逸仙号、平海号巡洋舰,自己建造了10艘炮艇,进口了德国英国15艘鱼类快艇,改造了13艘旧舰。七七前夕,共有120多艘舰船(包括东北海军、广东海军),总排水量11万吨,约占日本10%。其中,作战舰艇60多艘,排水量6万多吨。中国海军辖第1、2、3舰队、练习舰队、测量舰队、巡防舰队、广东江防舰队、电雷学校。中国海军不但数量绝对劣势,而且舰龄老化,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是1896年光绪时代从英国进口的,舰龄已41年。装备最好的海琛号,是1898年从德国进口的,排量仅为2950吨,航速每小时19公里,有150口径舰炮3门,105口径舰炮8门,47口径舰炮4门,37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日本的妙高、高雄等巡洋舰排水量是13000吨,航速每小时61公里,有200口径舰炮10门,127口径舰炮16门或8门,61口径4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或4具。无论个头、速度、火力都高出中国几个档次。
中国空军在七七事变时只有60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305架,约为日本的19%。全部从欧美进口,维护困难。少量国产飞机因大多数部件需要进口而无法起飞。到抗战开始,只有223架飞机能参战,能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只有620人。在全国有100多个机场,南京、南昌、洛阳、广州有4个航空总站。空军辖9个大队,其中第1、2、8大队为轰炸机大队,第3、4、5大队为驱逐机大队、第6、7大队为侦察机大队,第9大队为攻击机大队。合计31个中队,每个中队一般有飞机9架或10架,个别中队12架或7架,重轰炸机中队为6架。
七七事变前中日经济实力对比:
中国面积是日本31倍,人口是日本5倍(4.67亿对9090万)。
工业总产值日本是中国的4.4倍(60亿美元对13.6亿美元),钢铁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45倍(580万吨对4万吨),石油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29倍(169万吨对1.31万吨),铜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21倍(87000吨对700吨),煤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9倍(5070万吨对2800万吨,但中国的2800万吨外资企业占55%),飞机中国基本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1580架,坦克中国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330辆,大口径火炮中国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744门,汽车中国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9500辆(产能可达35000辆),年造船能力中国不详,日本47.32万吨,年造舰能力日本5.2万吨,中国只能造少量小型舰艇。
1945年8月-1946年2月,中国军队(政府军)接受日军投降编制是:1个总司令部(中国派遣军),3个方面军(华北、华中、台湾第10方面军),10个军,36个师团、41个独立旅团、19个独立警备队(支队)、6个海军特别根据地队及陆战队,受降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总计投降日军1283240人。投降的伪军,包括:南京伪政权的15个军、52个师、9个旅等合计28.2万人,华北伪政权的13个集团(旅级)等5.5万人,伪蒙军9个师等1.4万人。合计35.1万人,这是冈村宁次报告的正规伪军数,实际远不止此数。中国军委会统计,接收伪军24个军、64个师、13个旅等683569人,枪支357254支。军委会划分了16个受降区:河内区卢汉,广州区张发奎、汕头区余汉谋、长沙区王耀武、南昌区薛岳、杭州区顾祝同、京沪区汤恩伯、汉口区孙蔚如、徐州区李品仙、平津区孙连仲、太原区阎锡山、郑州区胡宗南、郾城区刘峙、济南区李延年、归绥区傅作义、台湾区陈仪。
军委会统计,收缴的日军武器有步骑枪685897支,手枪60377支,轻重机枪29822挺,火炮12446门,战车383辆,装甲车151辆,军用汽车15785辆,军马74159匹,飞机1068架(其中堪用21架,待修626架,不堪用151架),军舰26艘(90-1000吨,都是小艇),另有快艇。炮艇、潜艇等29艘,更小。以上不含伪军武器,伪军仅少数缴械,大部收编为国军。
八年抗战,国军正面战场歼灭日军53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受降伪军104万人,共消耗日伪军285万人。
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敌后战场歼灭日军52万多人,歼灭伪军118万人,共消耗日伪军170万人。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联在东北战场消耗日军17万人以上(包括日军被打死打伤、病死、冻伤等减员数量)。
1947年中国南京政府国防部公布,抗战期间,国军消耗兵力416万(包括作战消耗,病耗、逃亡),其中死亡177万人(包括作战阵亡和病故)。
❺ 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主要分布在哪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通过九一八事变进入国内。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
❻ 一个战斗机团飞行团有多少架飞机,多少人
你好,不同机型有着不同编制,一个歼击机团加上空勤组差不多24-28架战斗机(标准24架),飞行员有大约50-80名(不算上预备飞行员),地勤人员200名,空勤指挥人员20名左右,总共300个人的编制
❼ 二战日本航空部队 一个大队有多少架飞机
没有大队的编制,应该是飞行集团然后是飞行团——飞行战队
这是我找到的资料:
在1937—1939年日本陆军航空队最大的编制是“飞行集团”,这个编制的规模基本相当于德国空军的战区航空队。日军的飞行集团由两个以上的飞行团构成,飞行团下属编制为飞行战队。由于飞行团一般不会混编不同用途的战机,其职能要么是制空要么是对地攻击,因此其编制时常根据战况发生改变,但飞行集团一般会下辖十个飞行战队,每个飞行战队后来被分为三个飞行中队。日本的飞行中队装备战斗机的标准配置为10架,实际为8—12架,使用轰炸机或者观测机时则只配备6架,实际一般不会多于8架,也不会少于4架。
你说的应该是西方的,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的配置,那么对应日军,应该是飞行战队,也就是24-36架战斗机或者18-24架轰炸机。
海军航空兵是飞行舰队,这个就不详细说了,上了船应该是看航母的具体编制,而部署在路上应该和路航差不多吧。
❽ 侵华日军有几个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按照其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不断扩充军队,到1937年上半年,其总兵力已达25万人。分布概况是: (一)、日本国内:共11个师团,1个航空兵团。番号如下: 近卫师团,第3、5、6、7、8、9(1937年5月由中国东北调回)、10、11、14、16师团;第1、2、4、12师团留守部队(上述各师驻扎中国东北地区)。 航空兵团(司令部设东京,辖第1、2、3飞行团)。 (二)、中国东北地区 关东军(司令部设长春),下辖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5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1个骑兵旅团、1个飞行集团。其番号是:第1、2、4、12师团,独立混成第1、11旅团,第1、2、3、4、5独立守备队; 骑兵集团(辖骑兵第1、4旅团); 骑兵第3旅团; 关东军飞行集团(辖第10、11、12、15、16联队)。 (关东军各师团,由于在国内留下留守部队,故编制校国内常设师团略小。计每师团编步兵旅团2,骑兵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通信队、轻重队各1,定额为10583人) (三)、中国平津地区 驻中国平律地区的日军,编制上称“中国驻屯军”,1936年6月以前,其兵力为1771人。1936年4月17日,日本广田内阁召开会议,决定加强中国驻军。4月18日重新确定中国驻屯军的编制,井把以前的一年轮换制改为永久驻防制。 按照新的编制,换防部队从5月下旬由日本出发,6月上旬在中国登陆,并完成改编。改编后,中国驻屯军以田代皖一郎中将任司令官,桥本群少将任参谋长,司令部设天津,兵力为5774人。下辖: 中国驻屯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司令部设北平(今北京).下辖:步兵第1联队(欠第2大队、第1小队,联队长牟田口廉大佐,驻北平)、步兵第2联队(欠第3大队、第3小队,联队长萱岛高大佐,驻天津)。坦克队队长福田峰雄大佐,驻天津。骑兵队队长野口饮—少佐,驻天津。炮兵联队联队长铃木率道大佐,驻天津)。工兵队。通信队、氏院、仓库等。 中国驻屯军除驻上述地区外,尚有部分兵力驻通州、丰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等地。 (四)、朝鲜军(司令部设汉城),下辖:第19、20师团。 (五)、台湾军(司令部设台北),下辖:台湾守备队(辖步兵第1、2联队、基隆、马公重炮联队、台湾高射炮队。) 三、七.七事变至1937年底侵华日军的变化
❾ 918 事变中日各投入多少兵力
1、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
中国投入兵力:14个军20余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2个师团3个旅团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伪军3万多人共7万人
2、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
中国投入兵力:2个军 共5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3个师团、第3舰队共7万人,其中海军出动2艘航母、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7000陆战队。
3、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
中国投入兵力: 共3万余人
日本投入兵力:伪军1.2万人、伪蒙军0.5万人共计1.7万人
4、卢沟桥与平津作战:1937年7月
中国投入兵力: 一个军共1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 1个师团又2个旅团共5万人
5、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中国投入兵力:70多个师70万人、舰艇40多艘、飞机250架、坦克数十辆
日本投入兵力:10个师团28万人,军舰70多艘,飞机500多架 ,坦克300多辆
中国伤亡25万余人,日方伤亡40672人
6、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
中国投入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
日本投入兵力:4个半师团共14万人
7、南京战役:1937年12月7日--12月13日
中国投入兵力:6个军共10万余人
日本投入兵力:8个师团共20余万人
8、徐州会战:1938年1月26日--6月6日
中国投入兵力: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8个师团又3个旅团共24万人
9、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0月25日
中国投入兵力:130个师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30余艘,共100万余人
日本投入兵力:12个师团,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500余架飞机,120余艘舰艇,约35万人
10、广州战役:1938年10月12日--29日
中国投入兵力:4个师又2个团共8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3个师团又一个飞行集团、海军第5舰队共10万人
11、南昌会战:1939年3月17日--5月9日
中国投入兵力:10个军33个师计2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4个师团 共12万人
12、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2日
中国投入兵力:16个军43个师、2个独立旅、6个游击纵队,共约2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3个师团、1个骑兵旅及部分伪军 共10万人
13、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
中国投入兵力: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4个师团又3个旅团 共10万人 100架飞机
14、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1月
中国投入兵力:3个集团军共2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2个师团又2个旅团、陆战队一部 共4.5万人
军舰70余艘、航母2艘、飞机约100架
15、枣宜会战:1940年5月--6月
中国投入兵力:6个集团军,计21个军56个师共4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5个师团 共15万人
16、上高会战:1941年3月--4月
中国投入兵力:11个师共10万余人
日本投入兵力:2个师团又一个旅团 共6.5万人
17、晋南战役:1941年5月--6月
中国投入兵力:26个师共18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6个师团又3个旅团、第3飞行集团 共10余万人、100架飞机
18、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10月8日
中国投入兵力:40个师 共5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5个师团,30余艘军舰,汽艇200余只、100余架飞机,共12万余兵力
19、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国投入兵力:13个军、1个挺进军、1个飞行大队等30余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4个师团、2个旅团、3个支队(相当于营)及航空兵一部共12万余人
20、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英国投入兵力: 15000人
日本投入兵力: 1个师团、海军航空兵 共5万人
21、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9月
中国投入兵力: 3个军共10万余人
英国投入兵力: 2个师又一个旅 共2万余人
日本投入兵力: 4个师团共6.5万余人、300多架飞机
22、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中国投入兵力: 41个师 约3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 7个师团 共9.6万人
23、鄂西会战:1943年5 月--6月
中国投入兵力:14个军41个师 共30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1个军6个师团、1个旅团 共10余万人、200多架飞机
23、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4年1月
中国投入兵力: 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
日本投入兵力: 5个师团、4个伪军师 共16万人
24、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2月
中国投入兵力: 17个军共约40万人,飞机181架
日本投入兵力:8个师团、1个飞行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飞机168架
25、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中国投入兵力:18个师共20万余人
英国投入兵力:1个师又一个旅 共1万余人
美国投入兵力:1支特遣队、2个航空队 共1000架飞机
日本投入兵力:5个师团又一个飞行师团 共200架飞机
25、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6月7日
中国投入兵力: 20个师,共20余万人、飞机400余架
日本投入兵力:5个师团、3个旅团 共8万余人
除湘西会战胜利外所有大型会战 中国全都失败或准失败,小战斗胜利的有
比如万家岭大捷,歼敌整个师团
仁安羌大捷,歼敌一个半联队,解救数千英军
以及教科书上那些。
❿ 日本空军相对于中国空军有哪些优势地位
淞沪第一线中国守军被迫撒至第一道防线,日本上海派遣军的航空队因而获得陆上根据地,以此为依托,使日本在上海东战场的空军实力,骤增数倍。据统计,抗战伊始,日本拥有各种作战飞机4000多架,中国只有作战飞机305架。在上海方面,日本空军占有明显的优势,其空军兵力有上海派遣军特设航空队所属的木更律航空队(后移驻台北新竹机场)和鹿屋航空队,以及第5支航空队;第一航空队的“凤翔”,“龙骧”航空母舰和所属的第2航空队的“加贺”航空母舰,还有上海派遣军直属的第3飞行团所辖的5个独立飞行中队。无论数量上还是性能上,日本空军均占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