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日本叫什么名字
A. 古代日本叫什么
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较早见于文献的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海内北经》)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畅。(王充:《论衡·恢国篇》)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自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倭立传以来,史不绝书,中国人对东方海中倭国的情况,逐渐有了具体而深入的认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也益见频繁起来。
我国古代何以最初称日本为“倭”,上引文献均未作说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诗经·小雅·四牡》云:“四牡周道倭迟。”《说文》释倭:“顺貌,从人,委声。”有人说,倭字从人又从禾、从女,盖由倭人素以稻米为主食,女多男少而来。这种解释,显然是一种无稽之谈,纯属附会。一些学者认为,古之称日本为“倭”,可能同“匈奴”、“鲜卑”一样,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这个说法,似乎比较有道理。
然而,现在日本语中的“和”、“倭”二字均读为yamato,与“和”、“倭”二字原来的发音迥异,这又作何解释呢?
在日本语中,“倭”读为yamato实始于日本现存最早的古史《古事记》(公元712年)和《日本书记》(公元720年),二书均为安万侣所着,比我国最早记载日本“邪马台”王国和“卑弥呼”女王的《三国志》晚了400余年。安万侣误以为《三国志》所载“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就是日本传说中的神功皇后,但神功皇后与卑弥呼的年代不符,于是将神功皇后以及她以下诸皇的年代拉长,以合卑弥呼的生活年代;《三国志》说邪马台王国的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这或许就是安万侣任意拉长的根据。日本古史纪年与中国史籍相符始于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小野妹子遣隋一事,此前32代(神武天皇至崇峻天皇)纯属口头传闻,那时既无文字,又无历法,怎么可能有精确的历史纪年呢?所以,日本国内研究日本古史的学者,关于崇峻天皇以前的历史,宁肯相信中国正史的记载,也不轻易引证日本古史中那些传说。
既然安万侣误认为神功皇后就是卑弥呼,而卑弥呼的都城是邪马台,于是神功皇后的都城也变成邪马台了。这样,日本平安朝奠都以前历代天皇所居的畿内即“大和”地方,只好与九州岛的邪马台合二而一。而中国原来称“倭”,日本素来名“和”的这两个字,在发音上非读yamato不可了。日本语“倭”、“和”二字之所以要改变原来的读音,其奥秘就在这里。至于安万侣这样做究竟出于什么用心,那不是这里所要探讨的问题。
至唐代,中国始称“倭”为“日本”。在《旧唐书·东夷传》中,“倭”与“日本”分列并叙,《新唐书·东夷传》则单叙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并对改“倭”为“日本”作了如下的说明: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书》为宋欧阳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说法当有所据。从这段话看,“倭”改国名为“日本”当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后。然而,为什么要改国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缘由,其说是值得怀疑的。
为什么要改“倭”为“日本”呢?说是倭国派到中国的使者略懂“夏音”(汉语)之后,发觉“倭”的含义不好,此后就改称“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国古人称日本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译,本身并无贬义,所以,以其“恶”的说法难以置信。
再是说倭人改国号为“日本”,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这种说法也值得怀疑;因为认为日本“近日”,那只能是中国人的观念———日本在中国东方遥远的海上,从视觉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说:“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训》也说:“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身居日本列岛的人,并不见太阳从本土升起。因此,说日本是“日之所本”这种观念只能产生在中国,后来日本人这样说,也显然是受了中国观念的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倭国附近原有一个小国叫“日本”,为倭所吞并,后来倭国遣唐使者便对中国人冒用“日本”这个名称了。这一说法,当时就很可疑,更不足为据了。
倒是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提供了一条罕为人知的证据,或许有助于解开“日本”国名来源之谜:“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原来,倭国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张守节系玄宗时人,离武后统治时期不远,他的说法当有所据。如果此说确定无误,以上种种疑惑也就不复存在了
B. 日本古代叫什么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处”,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日之国。
C. 日本古代叫什么名字
古代日本为“倭”或“倭国”。
因为日本第一次到达大陆,拜见汉武帝时,太矮了,所以,汉武帝御赐“倭人”这一称呼。
唐朝时期被称为扶桑国,中国古代传说东方有个地方叫扶桑,那里有一种传说中的神木,叫扶桑树,太阳就从那上面升起来的。 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日本正好在中国东边,所以,当时的人们就认为日本是扶桑国了。
到了明朝,日本浪人勾结中国的海盗,对中国沿海地域进行侵略和掠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所以当时的中国人将这些浪人称之为“倭寇”。“倭寇”的称谓一直延续到近代。
现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归于以下几个版本:
1、来自中国东北通古司的骑马民族;
2、来自稻作文化发达的中国江南;
3、来自阿拉伯文明;
4、来自中国云南,因为历史上这两个民族都有“黑齿”的习俗;此外,还有东南亚、蒙古高原等说法。汤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确应该有中国血统,但是最终形成了一个多族杂交的日本民族。
D. 日本古代叫什么名字
日本在古代叫做“倭国”。
“倭”在日语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元明天皇治世时,规定以“和”字替代“倭”字,并以开头附以“大”而始称“大和”。
倭国后来决定修改国名为“日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而且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
E. 日本古代叫什么名字
日本古代最早称“和”或“倭”,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日本国(日语: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日本三大都市圈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知识拓展: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F. 日本在古代国家叫什么
大和国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3万年乃至10万年前。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在日本神话中,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4]
弥生时代
志贺岛金印公园的汉倭奴国王印
伴随着渡来人的移入,日本在弥生时代初期出现了陶器、铁、铜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农业社会。弥生时代中期,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金印。
到了公元2世纪后半期,各小国内战频繁,直至3世纪中叶才出现较大的“大和国”,后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G. 日本古代的时候叫什么
日本古时被称为“西潘戈”,在我国唐朝以前称“倭国”。后来被中国文人称为“东瀛”和“扶桑”。
H. 日本古代叫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日本的
一、7世纪后半叶(大唐帝国时期),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二、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三、不过,后来,许多中国百姓把一些流浪日本人海盗称为“倭寇”。此时,倭“字因寇字而带有一定的贬义。
(8)古日本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一、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日出之国”。
二、“日本”国名最初是作对外使用的,对内仍用“倭”这一称谓。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对内仍称“倭”)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
I. 古代的日本原名叫什么
其实古时候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在公元57年的时候,在日本这座小岛上,出现了一百多个国家,他们都是独立政权,谁也不服谁,所以当时的日本非常混乱。
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时期,期间日本岛上的一个小国,派来了使者觐见,并且献上了许多的贡品。来的这位使者身高矮小,而且十分地瘦弱。古代的中国人本来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再加上日本使者又长成这副模样儿,所以刘秀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
听说这个国家还没有名字的时候,刘秀直接给他们取名为倭国,国王就叫倭王。在中国倭是一个贬义词,刘秀还特意给倭王颁发了印绶。倭国也正式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都仍然称日本为倭国。
后来这一百多个国家互相争斗,日本也开始逐渐地统一,天下最终落到了神武天皇的手中,并且他还成立了大和国,建立了大和朝廷,这是日本上的第一个政权,神武也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这时候日本对于自己的称呼,就变更成了大和国。
这个时候对于日本的称呼已经有所改变了,不过真正让日本改了国名的,是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日本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把许多留学生送到了唐朝,想要找机会学习我国的制度。除了留学生之外,日本还多次派出遣唐使,每一次的人数都达到了上百人以上。
后来这些人把学到的中国知识和文化带回了日本,他们发现倭这个词是贬义词,一直被这样称呼,有损国家的颜面,于是遣唐使向天皇提出更改国名。,当时科技不发达,日本不知道东边儿还有其他的地方。
在他们看来,日本就是最东边的地方,所以他们才更名为日本,意思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日本才正式改名。不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论改成什么名字,倭国都还是倭国,毕竟唐朝强大的实力,不是日本能比较的。
J. 日本的古称是什么
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均读作yamato,中文译作邪马台),“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
“日本”又为何意?日本又为何改国号?
“日本”的含义就是太阳出来的地方,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小野妹子向隋炀帝递交圣德太子的国书,其中有着名语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以“日出处”自称,“日本”也是汉语词,最开始指的是朝阳升起的地方,泛指东方。
在作为正式国名之前,“日本”有时甚至指朝鲜半岛或者渤海国,《新唐书·日本传》的记载:咸亨元年(670年),日本遣使入唐,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这个词可能也是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的。
至于日本为何改国名,这和日本民族情绪有关,日本毕竟距离大陆比较远,所以不太像朝鲜、越南等国一样,对中国有敬服,它更希望和唐以平等态度交往,而无论是“倭”还是“大和”,如果音读“Wa”,那都是中国人给起的名称,所以日本就改正式名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