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的刀是哪里的
㈠ 日本刀起源于中国的那个朝代
日本刀,是由自汉朝以来从东亚大陆传入日本的单刃直刀,在10世纪前后演化而成,在此之前的日本制刀剑则被称为上古刀。
㈡ 日本军刀
日本军刀,主要是指1934年至1945年间旧日本“皇军”陆、海、空军官和士官佩带的颇具日本传统的指挥刀。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陆军采用法国式的训练方法。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日本便改向德国学习军事。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麦克尔少校为代表的德国军官来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海军则为英国制。不仅如此,连指挥刀也西洋化了。
明治天皇和重臣伊藤博文等,戎装时都佩西洋式的指挥刀。至二战之前,军官佩带有樱花纹饰的西洋式指挥刀,更有一种刀柄加长,西洋护格的东、西洋“合璧”的指挥刀,与日本式的军刀并行不悖。
1933年2月6日,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一个月后,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部8万余众,分别向我长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长城抗战爆发。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歼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中国大刀凛凛生威。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因此,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皇道派头面人物的倡导下,日军遂于1934年废弃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军刀以谋应对。
曾有一篇文章说: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日本刀面对中国大刀并不占有优势,大规模白刃战时大刀更显威力。”
“比较一下这两种刀就会发现: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十分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鞘及护手的外形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视为珍品。反观中国大刀,通体由整块钢铁打造,钢质一般;刀身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刀尖呈上斜形类似《武经总要》中所描写的“前锐后斜”的宋代手刀;长柄末端有一圆环。虽然大刀无论在钢质,刀刃,工艺及外形上都比不上日本刀,但是大刀是根据实战需要而诞生的,钢质和工艺的要求低使得任何一个农村铁匠都能制造;宽厚的刀身让锋利的日本刀也对它无可奈何;在砍劈时运用自身重量来弥补刀刃的不足,所以在与日本刀的战斗中并不吃亏。”
㈢ 二战时日军尉官刀、佐官刀和将官刀有何区别。
首先,日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制式军刀并不是所谓的“日本武士刀”。武士刀是指德川幕府江户时代之前日本武士所使用的日本刀,而军刀则是指日本明治维新后西化式的军队所使用的日本刀。
日军制式军刀分为以下几个级别:元帅刀、赠呈刀、海军指挥刀、陆军指挥刀、五式军刀。
PS:五式军刀是1935年日军士官配发的军刀。刀柄仿照军官军刀刀柄的花纹(如樱花和丝带缠花)用铜或铝压制而成。
陆军军官指挥刀的区别,主要看“刀绪”(挂在刀尾部的穗状装饰物)的颜色:将官刀的刀绪是金色,佐官刀是红色,尉官刀(和五式军刀)是青色。
㈣ 日本刀源于中国哪个岛
与古浙江有点关系。。。但并非源自。。
㈤ 日本古代 武士的刀具是从哪里获得的是祖传的还是购买的
有祖传有购买
㈥ 二战中的日本大佐的军刀是啥样
日本式军刀采用传统的“阵太刀”即长刀的形式,连刀鞘总长101厘米。军官刀与传统的日本刀相同之处是:刀柄以珠粒细密的白色鲛鱼皮包裹,长26厘米,并用丝带编花缠绕。刀柄近护手处用“竹钉”贯通固定刀身。护格(称“锷”或“镡”)为铜镀金,有镂空和不镂空两种。刀刃近护手处有日本刀特有的铜制夹刃(称“鎺本”)。传统日本刀是完全手工精心锻制(图4),军官刀是机制加手工。 一般日本刀刀柄与刀刃比例是1:4,军刀刀柄与刀刃比例亦如是,装配制式的刀柄与刀刃比例为1:2.36。刀柄双手持握,劈刺凶狠有力(图5)。笔者比对周玮先生援引仰木弘邦《古刀铭尽大全》所示的十一种不同的日本刀的柄形(与刀刃同铸的柄,非装配后的柄),军刀的柄形是所谓的“平横”形。军刀刃长61.5厘米,与日本刀的刀刃弯曲度大致相同,其弯曲控制在锋尖下5寸(称“物内”),砍劈时以此处力量最大,符合力学原理。日本刀刀背(称“栋”或“脊”)有三种形制,三角、梯形、半圆,军刀采用的是三角形。刃尖(称“帽”或“铓”)有30种之多,大同小异。依笔者而识,军刀的刃尖与日本刀“烧诘”形近似。 1935至1945年间,日军陆军将佐军刀 此外,军刀刀鞘与刀有闭锁装置,刀柄上两侧的丝带下各有三朵并联的樱花铜饰,还有雕花的刀穗环和双面色编织的刀穗。刀穗是日本军刀重要的饰物,丝带内侧的色彩,以金、红、蓝为区分将、佐(校)、尉军阶的标志。平时佩带,亦有将佐把刀穗用两道皮扣扣在军刀长柄之上。刀鞘为金属制,棕色烤漆。军刀刀鞘有与刀带挂钩连接的环,陆军为单环,海、空军为双环
㈦ 我有一把刀,刀上有天皇俩字,这是日本什么刀啊,有图片。
这把刀是百分百的仿制品,最为玩具好了。日本军刀上是绝对不会出现天皇字样的,这种仿制日本军刀最近在中国有不少制造的地方,也通过网络销售到日本了,引起了注意。
㈧ 抗战老兵缴获一把日本军刀,日方曾想出3000万买走,如今怎样
题目中所说的这起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抗日战争期间,这位缴获了一把日本军刀的抗战老兵名叫侯永胜,当时他只是一名十几岁的小兵,不过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还是很英勇的,俘获这把日本军刀就是一个例子。今天就来交流一下抗战老兵侯永胜和他缴获日本军刀的故事。
买刀事件后何永胜就把这把日本军刀捐献给博物馆,这样一来能够让这把军刀在更安全的环境中保存,二来也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把军刀,铭记它背后承载的那段历史,可谓是一举两得。
㈨ 日本军官什么级别佩什么样的军刀,日本皇室是佩戴象牙把的军刀吗
二战时的军刀佩刀方式和等级有严格的明文规定。军刀外装的制式规格由内务部军需省以天皇名义发布。从明治时期开始定下大概的型制规格,在大正发展,在昭和时期成熟。军刀分为由下士官(兵长、曹长)使用的“官给下士官刀”和由将校准士官(军官,从准尉至将军)使用的士官刀。在外装等级和细节的华丽程度又有军队条令的明文规定。另外,一把军刀的华丽程度,很大取决于刀主的家室实力和富裕程度。再就是军刀的等级划分,主要由军队条令规定的军刀装饰物“刀绪”来规定。刀绪就像是中国刀剑上的长流苏。下士官使用的刀绪是牛皮材质的,分为骑兵刀绪和普通下士官刀绪。将校准士官(军官)的刀绪统一为日本正绢(真丝),正绢刀绪由几十股丝线平织而成。末端有两股流苏和一个房纽(紧固扣)。刀绪的真正作用是把持刀人的手和军刀拴在一起,以防劈杀时刀脱手。除下士官外,军官的刀绪大多数起装饰作用。所以轮换的刀一般不会出鞘砍人。尉官等级刀绪为茶青色(两条粗丝绳一条青色,一条茶色)刀绪、茶色、青色混编流苏,佐官为茶红色、茶色、红色混编流苏、将官为茶金色,茶色的平织丝线条里穿有金线,以菱形交错,流苏为金黄。至于裕仁天皇本人的佩刀,称为“大元帅佩刀”刀绪更加华丽,为紫茶金色平织刀绪,金黄流苏。军官刀的刀绪在战争中损坏、丢失的,一般由刀装的华丽个细致程度来判别刀主的身份。并不是想你们说的什么象牙柄黄金柄之类的。这说明你们收到了神剧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