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没有侦察机
1. 为什么二战日本陆军的飞机性能没海军的好
兄弟,你的问题真不少,逐一来回答吧
1、为什么陆军不用海军的零战。两个原因,第一是日本当时有所谓三个两元化,其中第二个就是海军和陆军的两元化。两边碰到一起就跟斗鸡似的,谁也不服谁。
战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谋奥宫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海军用了60%的力量和顽固的陆军作战,只用了40%的力量和米国作战。
两边的梁子大了去了,即便是同一种物品,生产企业都要分出两个车间,分别挂上海军和陆军的牌子,分开生产。
当时海军和陆军分别向德国奔驰公司采购DB601引擎,这事让小胡子知道了,小胡子很奇怪地问下面:难道他们的陆海军不在一个国家吗?
其二,零战的产能始终不足,直到中途岛作战之前,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损失都无法补足。看看参加珊瑚岛战役的五航舰就知道了,由于损失的飞机无法补足,完好的翔鹤号航母无法参加中途岛作战
2、在中国战场主要是谁。两家是这么分工的,陆军飞机主要负责战场支援,海军组成了第一和第二特别航空队,驻武汉,负责对重庆的轰炸并进行护航。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期,将海军航空队撤回国了
3、为什么陆军机型反而落伍。陆军当时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研发飞机时将飞机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注重飞行性能的轻火力型的战斗机(如97式战斗机和后期的1式钟馗),都只装了2挺7.7毫米机枪,火力严重不足。第二类是局战,负责要地防空,强调火力而忽视机动性,如屠龙
而海军考虑到未来作战对象除了敌方航母上的舰载机外,还要对付性能更强的路基飞机。为此对零战的要求提的比较高
4、关于美国海军机型,美国海军有不少双发乃至四发轰炸机和侦察机。最有名的当属4发的解放者轰炸机,被广泛用于轰炸、反潜、侦查,双发的有A20攻击机、B25轰炸机和B26轰炸机
5、关于陆基和舰载机性能,按照美国飞行员的看法,二战后期,海军的F4U海盗战斗机在中低空性能可以压倒P51野马
2. 中途岛海战,日军为何用重巡洋舰上的水上飞机侦察,而不用航母上的飞机
因为航母上的飞机有更宝贵的用途啊,99舰攻--配250公斤炸弹俯冲轰炸,97舰爆--配800公斤炸弹进行水平轰炸或者800公斤鱼雷。零战--争夺制空权,扫射地面杀伤人员。这些飞机哪个不比侦察机重要啊,而且当时南云手下的机动部队是全世界最精锐的海军航空兵--一航战和二航战,这些人都是在“海兵”苦训3年,在航空队训练1000小时以上,在中国“越洋暴击”训练出来的王牌中的王牌,你让这些人去侦察不是开玩笑么?
关于你第2个问题,当时日本南云派出7架侦察机,扇形侦察美国航母,结果利根4号晚飞了半小时,偏偏美国航母就在利根4号的航路上。飞机拖着浮筒并不影响侦察,和做爱带着套子影响快感不同。航母上多一架舰爆,就能多扔一只鱼雷,就多一分击沉敌人军舰的概率,多一架零战,就多一分制空权的掌握,己方舰队就多一分安全,所以航母上的飞机要数量和类型有严格的分配,不能像你这样想当然自己大姨妈来了决定上厕所带几张卫生巾那样随意。
3. 日侦察机为什么没有发现“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
原来,9日深夜,正当“Z”舰队刚刚掉转船头准备驶向新加坡的时候,突然收到新加坡发来的一份急电,说日军正在关丹登陆。菲利普斯当然不知道这是一份误电,他认为这一战机不可错过,于是改变了主意,决定对关丹的日军发动一次海上突然袭击。舰队马上改变航向驶向关丹。
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菲利普斯没有把要袭击关丹的决定通知司令部。因为他认为既然是新加坡来电,那里肯定会派出战斗机掩护自己。可惜,想象不是事实,实际上受命掩护的英国战斗机仍然停在机场上,他们对“Z”舰队攻击关丹一事毫无所知。
4. 日本为什么没有空军
日本在二战当然有空军,只是没有单独的空军军种。日本的航空力量分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两个独立的兵种。海军和陆军在当时的日本国家政权中拥有极大的发言权,我们所熟悉的日本二战时期的指挥机构军部即是日本海军和陆军指挥机构的总称。
首先,日本陆海军的强大实力以及陆海军长期对峙的关系不会允许空军独立成为一个军种来参与陆海军的利益分配。日本二战时的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陆军航空队以法国为师,海军航空队以英国为师,海军方面独自从英国购入飞机,聘请英国技术人员来协助发展海军航空队。
其次,日本政府对于大舰巨炮的痴迷也影响了空军的发展,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后优先发展海军,进入二十世纪后,大力发展战列舰,到二战前,日本的海军决策层普遍认为空军应该作为航空母舰的攻击力量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军种而存在。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日本军界有过几次关于空军独立的大讨论,但最终都没有付诸实践。
二战结束后,鉴于二战后期日本制空权的丧失,一些经历过二战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旧军人建议发展独立的空军来维护日本的制空权,但是名义上还是在自卫队的名义之下,1952年7月,陆军旧航空队成员提出了发展独立空军的《日本空军创设意见书》,海军旧航空队人员也相应提出了《空军建设纲要》,这些建议和呼吁都为后来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设立做了前期准备。
5. 二战时期中国的战机和日本的战机有夜间侦查的能力吗
二战时期的飞机是没有夜间成像设备的,怎么侦查啊,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到。二战时期,黑夜是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的天下。
当时的中国战机是不能执行夜间飞行任务的,没有那么先进的飞机。日本当时有2款夜间战斗机(陆航的Ki-45和海航的中岛J1N1-S)。
6. 日本的地震为什么没能用上机器人来消除核隐患
此次日本地震有使用机器人的。日本作为机器人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的国家,将使用机器人参与此次地震搜救工作。因为搜救机器人能够到达人无法进入的区域,比如废墟中、核污染区。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至少已经确认有两支救援队将使用机器人来配合工作。其中一个机器人就是蛇形机器人,长26英尺(约8米),带内窥镜摄像机,能深入废 墟内部,探测是否有伤员存在。 另一个机器人是Quince,该机器人有四个轮子,一个长长的手臂,并装有摄像头。操控人员可以根据摄像头看到的环境操纵机器人,让机器人打开门锁,运送水和食物等。机器人还装有红外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通过探测人的体温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发现被困人员,还能绘制所在环境的三维地图。 此外,其它类型的机器人也有能用于此次搜救行动。比如:空中无人侦察机- 能遥控或自动飞行,用于侦查高层建筑,绘制地图。 蛇形机器人- 能穿梭于建筑缝隙,用于侦查倒塌的建筑废墟。水下机器人- 能潜入水下,用于海底搜救。地面救援机器人- 使用链-轮式结构,能攀爬斜坡和各种障碍物,用于地面侦查,检测有害物质。地震除造成很多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外,还导致核泄漏。在这样的核辐射地区里,机器人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7. 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时,为何不派战机拦截
日本当时的科技,没有能力拦截,再一点就是,美国轰炸时是高空投掷,日本根本就不知道美国的动机,所以也不会拦截
8.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什么没有向延安发起进攻
与延安的地理有关。日军占领华北后与延安北有山西相隔,有太行山吕梁山阻隔,交通不便。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
(8)日本为什么没有侦察机扩展阅读:
延安大轰炸: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首次轰炸延安。当天日军的7架飞机飞到延安上空,向人群扫射、投弹,瞬间房倒屋塌。延安县城被炸成了一片瓦砾堆,人员伤 亡较大。
为防止空袭,当晚在延安城里的中央机关、单位、学校都迁到城外山沟里。第二天敌机又来时,群众有序疏散、隐避,因此,除一些房屋受损外,没有一人 伤亡 。
20日和21日这两天的轰炸,日军共出动飞机14架、投弹110枚,炸死延安军民30人,伤122人,毁民房109间。
1938年12月12日,日军第三次空袭延安,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0余枚,毁民房100多间,由于群众事先及时疏散,人员无伤亡。
1938年12月14日,日军第四次空袭延安,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5枚,损失甚微。
1939年8月15日,日军第五次空袭延安,来袭飞机10架次,投弹40枚,死伤6人,毁民房27间。
1939年9月8日凌晨5时30分,3架日军侦察机飞至延安上空盘旋侦察。上午9时许,日本15架轰炸机,由东南方向飞向延安上空投弹后,又向东北方向飞 去,此后,又有28架日军轰炸机由东南方向飞来,再次对延安进行轰炸。
两次轰炸共投弹200多枚,炸毁房屋150余间,炸死炸伤延安军民58人。晋察冀军 区宣传部副部长钟蛟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第三科科长钟方申等人在轰炸中遇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