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的文化有哪些
❶ 日本茶道精神是什么
日本的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四规。百年来指导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通过茶会,学习茶礼,它还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无功利欣赏,无差别对待,丢下世俗观念,揭开情欲束缚,从浮云的名,进入到大地的实里。这便是日本的茶道思想。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僧侣用“吃茶”的方式,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便曾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中国寺院的喝茶、茶汤礼的盛行,是禅学与之结合的现实前提;日常生活中饮茶习惯的普及、普遍,是禅学选择茶文化、引茶文化入于禅修实践的社会基础。
茶道的盛行、士大夫阶层对茶礼的重视,茶宴、茶会、斗茶等的风行,是唐宋时代禅、茶结合的时代趋势;南禅一枝独秀的现实,以及“平常心是道”等禅修生活化、日常化的宗风的倡导,是禅、茶之融合的信仰要素。
❷ 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着《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这一时期,“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茶院”过渡做了铺垫。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此前的斗茶会都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总之,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茶会通常在一间简朴幽雅的茶室中进行,茶室的门通常是一扇活动的小矮门,赴会客人须躬身而入以示谦逊,主人跪坐在门前迎接以示尊敬。茶室内悬挂有禅意的字画、桌上摆有插花供客人欣赏,整体给人以亲切、高雅的感觉。室内设有烧水用的陶制炭炉和茶壶、茶碗及各种饮茶用具。
❸ 日本饮茶 习俗
日本的饮茶习俗是在前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由中国传过来的。
日本人喝茶,以绿茶为主。可是到了夏天,人们喜欢一种叫麦茶的冷饮茶。
据说,1587年,日本桃山文化时代,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丰臣秀吉,同时也完成了日本的茶道,并创立了历史上着名的北野大茶道会。当时与会者如献不出茶叶,亦可用炒焦的米、麦来代替。于是,诞生了麦茶、玄米茶等用粮食炒制的茶类。
麦茶、玄米茶就是将大麦和谷粒(稻子)带壳炒焦,适当加入一些绿茶或其他茶叶。然后用水煮5分钟左右,颜色近似啤酒色为最佳。可以热喝,但冷饮更美味适口。人们有时还会加进一点食盐。家家户户的冰箱,夏天没有不给麦茶凉瓶留一席之地的。年轻人即使在寒冬腊月也偏爱冰镇麦茶。
盛夏三伏,太阳如火,树静蝉鸣,大汗淋漓,外出归来打开冰箱,倒一杯凉麦茶。金黄的茶色诱人,杯子外边立刻浮起一层哈气水珠儿……一气喝下,焦麦那特殊的香味儿裹着清凉沁至心腑,真是一番解暑的好情趣。
麦茶与其他谷类混合,有一种鸠麦,我们叫薏仁米。中医学有利尿、消炎、润肌、消除皮肤疣等功效之说。
大麦和玄米,也就是中药里的麦芽和谷粒两味。可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消滞开胃的功效。中药里确可常见粳米、糯米、麦粒原封不动入药治病的。
可见日本的麦茶并非只是消暑解渴,还具一定的保健功能。
无论大小商场到夏天都设麦茶专柜。屋顶上挂起一只只风铃儿,被风吹出丁丁当当的凉爽声儿。麦茶的种类繁多,有透过塑料袋可见一粒粒焦麦,需上火煮的,有与绿茶混合一起的。有袋泡麦茶:杯用的、瓶用的、冷水用的、热水用的,琳琅满目。
随着人们对健美的追求,制茶的文章也做得五花八门。如一直畅销的易拉罐“十六茶”,更有一绝。以麦茶为主,又加了黑豆、绿茶、决明子、灵芝、柿叶、芝麻、红花等其他原料,16个种类中竟然有海带。喝起来既能感到焦麦的清香,也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微妙的“杂香”味道
❹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体现了日本由内而外的文化内涵,茶道的内在灵魂源于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无所不容”,这一精神的有形体现就是和、敬、清、寂。而茶道整个的外化形式却又处处透射出禅宗意味。
千利休曾说过:“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舍小我而融入天地之中,其静寂无为,所示正是茶之正道。为饱享茶禅一味之达人所必见。”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日本茶道的灵魂源于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日本茶道处处体现的仪式感又透射出中国禅宗味道。
❺ 日本的茶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茶禅一味”、“和敬清寂”及“世代相传”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其目的是要人们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清洁纯净、远离浮躁、发展茶道文化。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一综合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促进中日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第十五代传人、里千家流派家元千宗室先生在其所着《“茶经”于日本茶道史上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中国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被后世尊为‘茶圣’的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日两国人所共奉之最早和最高的经典着作。不仅日本的茶种、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而且中国的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的意境’,那种对幽洁、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中国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对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观有深刻影响。”可以说,日本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日本茶道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通过茶会,让人们学习茶道礼法、增加见识、远离浮躁、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正如桑田忠亲先生说的那样:“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发展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文化生活的规范和理想。”如今,日本茶道已走向世界,并被许多国家所认同和赞赏。分析和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精华所在和促进中日两国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一、“茶禅一味”的思想
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着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里,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一是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与禅宗的思想相通的。“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之开山。”珠光“在四张半榻榻米的小茶室里,面对圆悟克勤的禅语,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珠光自己独特的草庵茶风。”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于茶道中,要求茶人破除“我执”、切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同时他也揉合进了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在当时一直以唐物为中心的完美豪华的茶道具中加入粗糙的日本本土之物,追求一种残缺的美。珠光曾说“明月也嫌无云时”,比起一览无余的满月,于云中时隐时现的似乎模糊的月亮更给人一种朦胧美。珠光茶室中还表现出了融合“唐和”(中日)的思想,他主张将“唐物”与“和物”合为一体,备前烧、信乐烧等日本的瓷器也都进入茶道。珠光追随一休参禅,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人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禅与茶道的结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传播者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但禅与茶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应当说更为重要。这种现象并不是日本所特有的。中国禅宗也有相应十分生动的例证。据传,有一天,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问一位外来的僧人是否到过他这里,对方说曾经到过,他便吩咐:“吃茶去!”某日又一位僧人到来,赵州同样问他是否来过,对方回答没来过,他也吩咐:“吃茶去!”站在一旁的院主深感不解,问赵州为什么让来过的和没来过的都去吃茶,于是赵州便喊了一声:“院主,吃茶去!”僧人待客以茶,似乎并不仅仅是以茶解渴,其中当另有深义。日本的茶道脱胎于禅这一母体,茶道理念中的“和、敬、清、寂”就是禅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也是禅僧的墨迹以及书法创作的最高追求。在茶人们那里,茶道过程的一举一动无非都是茶理的自然流露。在这个意义上,茶道就是禅的生活化。
“茶禅一味”,其真谛在于禅,其主旨也在于禅。日本茶道历来就注重于感悟茶性之美,包括:茶意之美、茶味之美、茶香之美、茶色之美;同时也讲究茶会时的器之美、水之美、花之美、境之美以及人之美。
进入公元九世纪后期,日本停止了向中国派遣唐使的传统。这时官方单向的学习停止,民间的双向交流开始。日本的岛国文明不同于中国的大陆文明,中国地大人多,物产丰饶,而日本面积小,资源匮乏,就必须把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做到举一反三。所以,九世纪后日本虽然还在学习中国的文明、文化和技术,但茶道作为日本向中国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不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把禅的内涵引入茶道,那么今天流传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席间的茶水也早就被可口可乐代替了。”日本人选择茶来赋予特殊意义,只要理解了禅,就不难理解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由于寺院禅宗的影响,人们常常过分注意禅和佛教的关系。其实禅具有全部中国文化的背景,它不仅与佛相连,也和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参悟了禅的人。世界本来也许有一个终极真理,如果人们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真理,那么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寿有限,我们短暂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领悟所有的道,这个矛盾成为人类所有哲学的根源问题。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规则,后人通过遵循这些规则,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起点上去领悟人生,从而更加接近真理。
茶道里“禅”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繁复而熟练的茶道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们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们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时光来领悟。
二、“和敬清寂”的意境
村田珠光之后、千利休之前,日本茶道史上杰出的茶人是武野绍鸥。绍鸥的茶道是对珠光茶道的继承和发展。绍鸥酷爱文艺,跟着名的歌学家三条西实隆学歌道,并将歌道理论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他对珠光的茶室、茶具进行改革,使之更趋于谦和、素雅。绍鸥还与千利休一 起,借助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创立了茶道阴阳位置图,提高了茶道的正规程度。绍鸥和千利休把珠光尚未使用的“和敬清寂”一词用于茶道,并在茶室、茶具上使“和敬清寂”精神得到进一步体现。
日本茶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式。更深入一层来讲,日本茶道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它涉及哲学、宗教、文化、艺术、伦理、礼仪等多个领域。茶道的基本特色是恬静和朴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讲究文化道德修养,它要求茶人必须作到“四规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这是贯穿整个茶道礼仪的宗旨和精神。“和”指的是和悦、和谐、和平;“敬”指的是心灵诚实、尊敬长辈、爱护朋友和晚辈以及主客之间、茶客之间互敬互爱;“清”表示茶室、茶庭等饮茶环境清洁、清净;“寂”是日本茶道的最高美学境界,表示幽雅、幽闲、宁静,要求茶人凝神沉思、摈弃欲望。“其中‘和’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而且还包括人与物之和,人与自然之和。”七则是:茶要提前准备好;炭要提前放好;茶室要冬暖夏凉;室内插花要自然;一定要守时;雨天要准备好雨伞;要把客人放在心上。七则的宗旨也是要求主客之间、茶客之间通力合作、和谐相处办好每一场茶会。
进入现代以来,茶室虽多非草庵,但是茶道的简素精神不变。参加日本明治神宫一年一度的传统春季茶道仪式,到了茶室入口,就会看见那里置有一个利用天然石凿成的石钵,钵内满是苔藓,盛满了纯净的水。进入茶室之前,用石钵里的水洗手和漱口,以起到净化精神的作用。走进茶室,置身其间,首先就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室内别无其它摆设,不繁不丽,席地而坐,将视线投向壁龛,壁龛里挂着一幅古字残片,置身于这科独具匠心的艺术空间,会引起人们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茶道仪式就在这种静寂的氛围中开始了。此时,如果将视线投落在窄小的榻榻米上,在自然的光照下,庭园的竹子透过纸窗投在铺席上的影子,简直就像泼上去的一幅竹水墨画!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茶客落入冥想,就会心生一种美的“空寂”与“幽玄”。置身于这种境界,对千利休“径通茶室来品茗,世人聚此绝俗念”这样一首和歌就会有更深切的体味。
三、“世代相传”的茶道精神
从村田珠光到武野绍鸥再到千利休,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而今,日本茶道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全国并走向海外。可以说,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且又与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结合起来,在“茶禅一味”与“和敬清寂”的精神影响下,形成了一门综合的文化艺术。今天仍继续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在日本,茶道组织和茶道流派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数以万计,其中大多数为女性。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日本茶道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延续数百年而不衰,并且发展势头越来越盛。就是因为在日本茶道界采取了家元制度的作法。武心波先生在《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指出:“家元制是日本特有的社会制度。从字面上理解,家元即‘家之根本’。但这里的‘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而是专指有某种特定技艺者的家族或家庭。家元是指那些在传统技艺领域里负责传承正统技艺、管理一个流派事务、发放有关该流派技艺许可证、处于本家地位的家庭或家族。以这样的家庭或家族为首,常常可以繁衍出一个庞大的组织。”在这种家元制度的支配下。各茶道流派都竭尽全力发展自己的组织,而且新的茶道流派和茶道组织不断涌现。这就是日本茶道得以世代相传、永不衰竭的原因所在。这种在技艺界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不断努力的做法集中反映了日本茶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
❻ 日本茶道文化特点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6)日本茶的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❼ 你知道日本茶道文化吗它有哪些特点
如果你喜欢喝茶那么你就是了解茶的文化,如果你不喜欢喝茶那么也恭喜你,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总所周知日本茶道不是那种一鸣惊人的那种,只是喜欢喝茶的人对茶的完美理解而已,每一个人对茶的理解或许都不一样,所对应的也就不一样,虽然在书中查找的日本茶道的文化可能会有很多,实际上在这上面并没有很具体的说出来,虽然他们喜欢喝茶,那么茶的历史文化你了解吗,那么就让我带你们一起一探究竟。
对于那些茶的制作过程,我们不得不去惊叹人家的仔细是有多么的惊讶。
❽ 对于日本抹茶道文化,你知道哪些
日本抹茶其实在整个国际上都是有一定的知名度了,日本抹茶除了可以用来喝以外,还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美点,而日本抹茶的香味也确实是非常的独特,颜色也是特别的浓郁。但其实抹茶最早的时候,应该是源自我们中国的隋朝时期,在唐朝时期比较的盛行,到了宋朝的时候,抹茶文化则是非常的鼎盛了,迄今为止抹茶文化已经拥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
实际上日本抹茶本身就是来源于我们汉文化,算是汉文化的一种精粹,最初的时候,抹茶是由我们汉人发明的,算是我们中国茶师的一种智慧结晶。在唐宋年间,抹茶文化也是非常流行的,算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茶道。在当时很多文人有社交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出现这种抹茶文化,不过在明朝之后,我们汉人慢慢的开始流行泡茶了,而这种抹茶文化则是慢慢的消失。日本之所以有抹茶文化,那是因为在唐宋年间有人把抹茶带入日本,并且在日本生根发芽。
❾ 关于日本茶道文化,你都懂什么
关于日本茶道文化,你都懂什么?
日本茶道历史饮茶始于中国,佛教僧侣会通过喝茶来帮助自己冥想。在唐朝时传入日本,逐渐演变为一种完整的文化体验。茶道已逐渐成为展示复杂茶道知识程序的终极场所,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对茶道瓷器等用具鉴赏力的时刻。它还为私人谈话提供了优雅的环境。整个茶道体验旨在从精神方面为参与者带来平静的共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