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断供芯片材料怎么办
㈠ 华为被断供芯片以后怎么办知乎
作为一个企业,他肯定有他的预备方案,我们相信华为可以解决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一定有充分的办法去化解这场微信。
㈡ 日本为什么又恢复了对韩国半导体材料的供应
G20峰会,领袖们的握手言欢刚结束,有一条新闻就特别扎眼。日本经济产业省7月1日宣布,将对用于制造智能手机与电视机中OLED显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等半导体的三种材料,加强面向韩国的出口管制,韩国随即进入紧急状态。半导体科技产业是韩国为数不多的全球领先支柱产业,一旦实质进入卡脖子,影响面非常深远,甚至波及到中国。
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小小台湾的张忠谋和郭台铭,能取得台积电富士康这么大成绩,占据半导体产业芯片生产和代工生产的统治地位。其实这是美国安排和扶持的,还有光刻机在荷兰,ARM在英国、半导体原材料在日本,这些都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背后操控力量控制和布局的结果,它们就像是散落在横盘的棋子。保持美国的一家独大,分散整个链条的全球集中度,是战略布局的主题思想。
㈢ 韩国最快下周将日本移出“白色清单”,日本将如何应对
首先日本外务省干部表示“由于韩国将日本移出‘白色名单’但是并不畏惧,将会冷静应对”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在亚太地区有自己的势力,扶持了日本和韩国。韩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强国,但是在政治军事上都受到美国的控制,由此美国对于参与亚洲的国际事物有了极大的便利。美国日本韩国这个同盟是为了抑制中国才撅起的,但是相对于韩国来说,是有些被迫加入的意味,说明这个同盟大有内部矛盾的局势。
两国关系降入有史以来最低点。美国与两个国家都是同盟,也愿意牺牲一定的利益缓和两国的矛盾。韩国做出“随时随地”双边谈判的意愿,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不惧怕采取一定的其他措施。日本也表示会进一步的采取措施,至于以后世界局势的走向还得看发展。
㈣ 日本断供韩国,韩国有什么产品可以断供日本的
日本对韩国没有依赖,就算有点小依赖,日本都可以找到替代品,韩国的反击只能是自取其辱,是自己害自己,不会给日本带去伤害,只会给韩国带来更多的灾难!
文在寅此举,和乌克兰的前任总统波罗申科很像,乌克兰明明依靠俄罗斯的能源,偏偏和俄罗斯作对,最后搞得四分五裂!韩国明明依赖日本的“氟化氢”、“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在韩国没有后路的情况下去得罪日本,是不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㈤ “芯片断供门”真相是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电容断供”!
近日,新媒体《愉观车市》一篇关于芯片断供影响大众产能的文章,引起广泛讨论,文章阅量很快10万+。
此事也引起央视和一些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甚至周一一开盘,芯片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股价一度涨到22.6港元,一改往日的下滑颓势。
车聚君以前在零部件工作过,做了一圈采访后发现事情没那么复杂,又不那么简单。
先说结论:芯片断供门确实存在,但影响没有那么大。真正的威胁,可能是电容断供。我们先理一下汽车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一汽-大众批发销量为1,650,934辆,同期的上险数即实际交付数为1,608,732辆,这样它的库存应有42,202辆。类似的,上汽大众前10个月的累计批发数为1,186,385辆,同期上险数为1,159,836辆,它的库存应有26,549辆。
这么看,南北大众的库存支撑一两个星期问题不大。
一切看上去风平浪静,但车聚君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面对芯片断供这么佛系,大众不要销量啦?于是,又去问了一下上汽大众那位学弟的看法。
他说:“今年我们应该是认怂了,明年也没做好翻身的准备。”
二、其它厂家:暗流涌动,隔岸观火
那同在上海的上汽通用怎么样了呢?
车聚君又联系上了一位雪佛兰工厂的学妹,她说暂时还没受什么影响,但感觉整个行业的气氛有点紧张,不确定以后会发生什么?
为了保险起见,又问了一位在凯迪拉克工厂的学弟,结果这位直接说:
“热火朝天!我们凯迪拉克11月产量差不多有2.6万。”
据公开信息查询,通用的芯片主要来自大陆、东芝,有日系供应商分担压力,情况相对会好些。
询问长安福特时,对方公关人士回:没有听到相关消息。
询问东风悦达起亚时,对方公关人士回:目前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那么自主品牌呢?
吉利集团的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大家都在为自家争取芯片资源,尽量减少影响,现在就看谁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从这番话看,吉利还是受了一些影响。
车聚君又询问了长城汽车的相关人士,其中一位答复:没有听说啊。
另一位回答:目前是没有明显影响,但我们内部已经调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在解决货源,尽量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不确定需要多长时间。
当车聚君询问新势力的大哥蔚来时,对方的工作人员回答:不受影响。
当询问另一家新势力零跑时,其公关人士这样回答:
“对零跑汽车目前产能没有影响。零跑整车的大部分控制器,都是自研自造。例如这次受影响的BCM系统,零跑也是自研自造。我们对芯片的原材料有较高的敏感度,提前有一定预判,所以有库存储备。”
公开信息显示,零跑于今年10月推出了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算力达8.4TOPS,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智能驾驶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
看来,除大众外的多数厂家没受芯片断供门太大影响,但不少厂家开始严肃应对这个事件。
三、一级供应商:问题确实有,只能硬催
车聚君和一位前Continental的同事聊了一会儿,得到以下答复:
Continental的芯片供应商,主要是瑞萨和NXP。瑞萨的情况是,它因为疫情暂停了马来西亚的一家工厂,上周刚刚复工。现在估计积压了很多订单。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再上游的晶圆厂出了问题,比如台积电。具体原因不知。
据悉,Continental旗下有很多业务单元,包括ABS、EMS、BCM、大灯系统、轮胎等,有的是这家德国零部件企业独资,有的是和它其它企业合资。
因为它的不少工厂设在国内,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是芯片供应商大多在国外,如东南亚、中南美洲、欧洲,受疫情影响比较大。
“我们没有停货,只是供应紧张。”这位Continental的职业经理人说,“可能会对现有客户多少产生一些影响,如沃尔沃、吉利等。”
当车聚君问及,他们有什么解决方法时,他这样回:
“没办法,只能使劲催我们的供应商。”他顿了一下,补充到:“据瑞萨的人讲,如果现在产能调整到位,明年6月大概能恢复正常。”
当车聚君问,为什么不找本土芯片供应商时,他说:很难。
“因为芯片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工艺要求高、换代周期快、人材又紧缺,所以连手机芯片都被卡脖子,更别提要求更严格的车规级的芯片了。”
他补充:就算有一两家国内企业做出来了,先不说性能与质量稳定性,只要国际大厂一降价或一推新,这些国内企业就很难生存了。
四、二级供应商:比芯片更严重的,是电容!
“你先查查我们AVX是谁,再聊吧!”
当车聚君拨通了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问他芯片断供门的看法。只依稀记得他在芯片相关行业工作,没想到他直接扔出上面这句话。
AVX属于京瓷集团,专注于电容器件,客户包括通信、汽车、航空、军工、重工、电力、手机、家用电器。
一部汽车的智能系统至少需要这三部分:信息感知元器件,主要是各种Sensor(传感器);信号处理器件,主要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芯片;还有执行部件,主要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你们只看到了芯片的重要性,其实我们电容更重要。”他这样说。
据他介绍,一部汽车大约有3000多个电容,少一个电容车辆都无法出厂。
“我们的钽电容是萨尔瓦多生产的,而中面美洲疫情严重,导致我们的钽电容产量下降了约20%左右,但我们的价格上长了30%左右。所以,整体利润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日子更好过了。”
当被问,不怕竞品抢生意么?
他说:“全球五个钽粉矿,全被我们垄断,占了世界40%钽粉采购量。一些能替代我们的产品,性能不如我们,因为钽电容易炸,不敢要。”
现在如果我们断供,上边的客户肯定是跪地求饶,我们比芯片还老大!
车聚小结
最新消息是,上汽大众大致将于第52周复工,即12月21日那一周。那么,它共停产三周。
所以,让我们再等等看事情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日本半导体产业链受地震冲击,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事件回顾:日本福岛近海13日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日本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了冲击。全球车载芯片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位的日本瑞萨电子,在与福岛县相邻的茨城县境内有一家主力工厂,受地震影响一度停电。2月16日供电已经恢复,厂区建筑也没有受损,但为了确认无尘车间内的生产设备和芯片产品是否完好无损,瑞萨电子暂停了这家工厂的生产线。近期,由于全球车载芯片出现短缺,瑞萨电子把一部分外包给海外企业生产的订单转到这家主力工厂。据最新消息,瑞萨电子从2月16日开始重启该工厂生产,但产能完全恢复到地震前预计需要一周左右,这一状况可能使目前日本车企面临的芯片荒雪上加霜。
瑞萨电子的这家工厂在10年前的“3·11”大地震中就遭受过重创,停工长达3个月左右,直到半年后才完全恢复产能,并波及到车企等下游行业。为了缓解地震对产业链的冲击,2018年,包括瑞萨电子和东芝在内的日本12家半导体企业签订了互助备忘录,承诺在大地震发生后,相互融通生产材料、促进灾后尽快复工复产。
根据统计2019年世界全球车用半导体销售市场占有率前三名分别为13.4%的德国英飞凌(Infineon)、11.3%的荷兰恩智浦(NXP)及8.7%的日本瑞萨电子(Renesas)。
相信他们会不久之后就会恢复生产,希望他们尽快复工生产,为世界经济做贡献。
㈦ 日本瑞萨12寸芯片生产线因火灾停产,芯片短缺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家知道芯片这个东西不管在哪个设备上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零部件,它可以说是很多零件的心脏,也可以说是大脑。手机、汽车等行业都需要芯片,如果芯片的生产供应出现问题,那么世界的工业都会受到影响,这可以说是毫不夸张的。这两年可以说是流年不利,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一样,新冠疫情的爆发波及了很多的国家,很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到了打击。而受新冠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美国。
芯片短缺的问题看来要存在一段时间了,但是我觉得我国可以积极的和美国方面进行谈判,同时加速我们对芯片方面的自主研究制造,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能够生产全类目产品,如果在一些方面被放松限制,相信我的芯片是能够为一些行业提供产能的。希望我国的芯片产业能够越做越好。
㈧ 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对日本半导体原材料有如此强的依赖性
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市场表现优秀,只是几棵树木的优秀,不是整片森林的出色。
汤之上隆认为,日本企业太容易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为了所谓的技术常常把工艺工序搞得很复杂,推高产品成本,很容易在技术更新换代时被淘汰。这就是日本工匠精神的局限。
相对于CPU来说,DRAM的结构简单得多,进入门槛不高,变成一种拼制造的产业,日本几乎有点实力的公司都争相挤入DRAM。在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时期,既有NEC这种老牌的半导体厂商,也有做家电的松下和炼钢铁的新日铁这样的奇葩新人。
比较惹眼的是新日铁,主业是傻大黑粗的钢铁,和半导体没半毛钱关系,也要来分一杯羹,不仅要抢DRAM蛋糕,连半导体材料也不放过,毫不犹豫地进入了硅晶圆业务,2003失败退出后,2009年又进入碳化硅晶圆领域,期望在功率半导体底板材料领域有所作为,并且还颇有雄心壮志,其董事长石山照明在媒体上放话,要成为仅次于美国可瑞(Cree)公司的企业。美国可瑞(Cree)公司是谁?碳化硅晶圆市场的领投羊企业,石山照明的意思自然是,做不了行业老大,做行业老二可以吧。
总之,随着日本半导体芯片奠定在全球的江湖地位后,配套的日本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也崛起为一支强势力量。
沾半导体芯片光的还有日本传统制造业,电子计算器、家电、照相机、汽车、手机(功能机)、显示器等产业相继崛起,几乎每一个都把美国相应的产业摁在地上摩擦。可以说,在半导体芯片的引领下,整个日本制造业实现了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