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过年有哪些习俗
㈠ 日本过年有什么习俗
日本人从前一年的岁末就开始准备迎接“年神”,这些准备活动逐渐演变成各种仪式和习俗,流传至今:
1、大扫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神龛、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间进行清扫。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赐予更多的保佑。大扫除通常在新年前两周开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称作“开始正月准备的一天”。
2、门松
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饰物作为标识,门松便是主要标识之一。松树在日本也被视为吉祥的树,传说松树是神灵寄宿的树,因此日本人喜欢在院子里种植松树。
于是松树也被作为新年饰物摆放在家门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门口各摆放一颗(枝)。现在,人们为了好看也会在松树边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门松摆放期间,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间。
3、注连绳
注连绳是一种用于祭祀的草绳,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种标识,通常和注连饰一起悬挂在门上,两者均是为了标明迎接神灵的神圣场所。注连绳被当作连接神界和人间的“结界”,可以防止“不净”的东西进入。注连饰有很多种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饰。正月结束后,人们会把注连绳、注连饰以及门松等新年饰物一起拿到神社烧掉。
4、镜饼
镜饼是新年作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种饼,因形状像古时候的铜镜,故名镜饼。通常为大小两块饼堆叠而成,两块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意为圆圆满满。也有镜饼代表灵魂的说法,是“年神”被请进家门后居住的地方。此外,镜饼比较硬,古时候的传说称正月吃硬的饼,牙齿会更坚固。
5、跨年荞麦面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吃荞麦面是日本人的跨年习俗之一,又细又长的荞麦面代表着健康长寿。据说这一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那时候的商贩们年底非常忙,大家经常会吃比较好做的荞麦面,后来成为跨年必吃的一种食物。吃跨年荞麦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放葱,因为葱的日语发音与“犒劳”、“祈福”等词语同音。
6、初诣
正月期间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过年习俗。所谓初诣,即新年第一次拜诣祈福。原则上来讲,整个正月期间都可以前往神社进行初诣,但大多数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气比较高的神社则从12月31日晚上就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排队初诣。寺院则会在零点跨年的时候敲108下钟,即“除夜之钟”,以祈福消灾。
(1)日本过年有哪些习俗扩展阅读
位于东京涩谷区的明治神宫人头攒动,来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福,日本称为“初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庙去参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谢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
明治神宫创建于1920年(大正9年),供奉着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宪皇太后(1914年去世),占地约73公顷,种植了247种17万棵树(1970年统计),是多种生物的乐园。
据统计,2017年的“初诣”人数排行榜中,明治神宫约为317万人,为日本全国第一位。
㈡ 日本过年有什么习俗
吃年饭的习俗 (日本人的年饭) 在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吃团年饭,这是中日两国人民过年的必备项目之一。和中国的情况类似,日本人由于“嫡长子继承家业”制,其他子女因此必须外出谋生。一家人可能长年分散在各大城市谋生,但除夕这天(日本人称为“大晦日”),分散于各地打工的家庭成员都会回到老家,一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年饭。日本人的年饭称为“御节”,作用和中国的团年饭是一样的。拜神的习俗 (拜神也是日本人新年的习俗) 中日两国均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上至君王下至庶民都十分迷信,人们相信世上有鬼神的存在。中日两国在历史上均形成了本土的宗教信仰,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同时,佛教文化对中日两国的影响深远,两国人民中笃信佛教的人口很多。每逢过年这种重大的民间节日,中日两国人民都有通过拜神的方式祈求来年平安幸福的习俗。有的在家拜神,有的到寺庙、神社里参拜,目的都是为了祈求神明、佛祖的庇佑。给利是钱的习俗 (日本人的利是“御年玉”) 长辈给予晚辈利是钱是中日两国相同过年习俗,是长辈对晚辈表达的一种新年祝福形式。中国人把利是称作“压岁钱”、“红包”,通常会用一个红色的纸包或者红纸把一定数额的纸币包起来,然后再赠送给别人;日本人把利是称为“御年玉”。如果中国人的利是称为“红包”,那么日本人的利是则可称为“白包”了。因为日本人用来装利是钱的袋子通常是白色的,称为“御年玉袋”,御年玉袋上面通常画有各种象征吉祥的图案,如门松、缘起物等等。中国的“红包”与日本人的“白包”虽然颜色上有所不同,但它们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均是两国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贺年话的习俗 国人往往把领导在酒桌上随口承诺的话称为“过年话”,意思是说得动听,但未必能兑现,是一种反讽的语言。但最初的“过年话”却是人们表达对对方真诚祝愿的话语,在中日两国都非常流行。中国人过新年说的贺年话一般是“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等;日本人过新年说的贺年话一般是“新年おめでとう”、“谨贺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等等,其含义跟中国的差不多。毕竟日本传统文化中依然流淌着大量汉文化的血液。吃年糕、吃饺子的习俗 过新年吃饺子、吃年糕是中日两国又一项相同的新年习俗,也体现出古代汉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但两国的饺子和年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说,日本的饺子比较小,肉的比例较多,这和中国北方的大饺子有所不同;中国的年糕通常是一大盘的,但日本人的年糕比较精致,口感更加弹牙。
㈢ 日本的过年习俗有哪些来历是什么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 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 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 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 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 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 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 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 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 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日本新年里的很多习俗都归结到一个只有正月才下到人间的神——年神身上。就像圣诞节所有的庆祝活动都是围绕基督的诞生一样,日本人在玄关前插门松,门上挂草绳做的装饰,家里供镜饼等,都是为了这个主角的到来。
年糕 门松 缔饰
年糕在日语里写作饼。饼在古代的日本是十分贵重的食品,所以在新年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哦。过去,在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用木槌、石杵将糯米饭槌成年糕。现在都市里年轻人多半直接到超级市场去买。
所谓门松,很好理解,就是在门口插上松树枝。门松是请年神在这里下车记号。虽然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习惯,古代京都的上流社会是不兴这一套的,所以至今皇居的门口是不装饰门松的。我想,贵族大概比较有自己的骄傲,不会像平民一样,用几个树枝来讨好,年神年神,快到我们家里坐一坐。
压岁钱
在这个假期里,人们要给他们的子女以及亲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钱,日语叫做お年玉,又作御年玉,相当于中国的压岁钱。这是玩具店铺最繁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吸引儿童来花掉他们的“お年玉”。
御节料理
御节料理是供奉给神吃的料理,其实第二天就撤下来祭了人的五脏庙。日本人吃这个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从神那里得到吃的东西。什么话,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献给了神,自己吃的时候反倒是从神那里得到了恩赐。做御节料理的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年神在家里,所以不便在厨房里弄出很多丁丁当当的嘈杂声,所以三天不开伙。最重要的一点我想是,可以让繁忙的主妇得到三天的休息,所以在这三天里大家都吃这种保存食物。
御节料理的摆法很有讲究,专用的饭盒里一共有四层,多半是些图吉利的菜色。比方,红白萝卜丝---红白至喜。海带卷---欢乐,愉快
黑豆---勤劳工作。鲱鱼籽---子孙昌盛,等等
抄来的你看看吧
㈣ 在日本正月,有那些传统
日本正月也就是日本新年
日本新年指的是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是大和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又称正月(しょうがつ、しょうがち)。正月本来是农历的一月,明治维新后改用格里历,则用于称新历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称为正月。
农历的正月则称为“旧正月”,现在日本人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琉球群岛及一些农村地方外)。
中文名
日本新年
属于
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
含义
大和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又称
正月
一、概况
日本新年(日语:正月 しょうがつ)指的是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相当于其他东亚地区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历修改而来的阴阳历计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历之后,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等地外)。普通的企业在新年期间一般都休息。
年贺状
年贺状就是我们中国的贺年卡,过去是用来向远方的亲友们(正月里无法见面的亲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后来就没有这个界限了。日本人每年每一户家人都要寄出上百张的年贺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打印机逐渐代替了毛笔。但是客气的日本人为了表示礼貌,即使是打印的年贺状上也要亲笔添写上一句表示吉利,鼓励,或者报告近况的话。跟中国一样,年贺状也带有抽奖的号码。
压岁钱(お年玉)
在这个假期里,人们要给他们的子女以及亲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钱,日语叫做お年玉(相当于中国的压岁钱)。这是玩具店铺最繁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吸引儿童来花掉他们的“お年玉” 。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日本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钟声响后,人们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称为“初诣”(意即第一次参拜)。据估计,每年从午夜到元旦,
约有近8000万人参加参拜。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
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红白歌大赛”——日本人的“春节晚会”
大晦日
【おおみそか】 【oomisoka】
大晦日就是年的最后一天。通常这一天大家在中午为止就把所有的过年的准备工作做完,到傍晚一家人团聚着开始围炉过年。大晦日的食品有荞麦面,日本叫“年越荞麦”,就像我们中国的饺子。但是有一个过去的俗话却是听说过的。就是女儿好比圣诞节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荞麦麺,过了30没有娶也不要紧。
二、新年习俗
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从12月下旬开始,家家户户就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些人家还在门前上方悬挂一根绳子,据说是用来驱逐鬼怪的。
新年到来时,许多日本人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去寺庙或神殿,庙殿中的钟敲响108下,意味着每个人在新的一年中都有108个心愿,听钟声还会净化人们的心灵。
庙殿会给每一个来访的人一张白色的纸条,纸条上的话启示你在新的一年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人们看过后会将这些白色纸条挂在庙殿旁边的树上。
新年中小孩会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在12月开始就互送新年贺卡,邮局保证所有的贺卡会在元旦以前送到人们手中。
日本只过新年,没有春节。到1月15日前,日本都算是新年。5日这一天,店铺开始营业,股市开盘,批发市场人头攒动,新年新气象,人人心头都在想着去年的事。
在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老家山口县,5日这天,鲜鱼拍卖市场一大早就迎来了众多购买者,都是来买河豚的。新年吃河豚,在日本传统中代表着吉利,大伙都是冲这个来的。
河豚带来福气
河豚在日语中发音是“fugu”,与“福”(“fuku”)的发音相近。到了新年,为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新年到来后去买河豚,加工后拿回家食用。
山口县的河豚在日本特别有名。1月4日晚上外出打鱼的渔船,5日清晨一到渔港,很多人便去竞价。天然河豚1公斤大概能卖到2.2万日元(约1700人民币),价格可谓不菲。竞价过程有点像中国西北农村卖牲口,两个人通过一个像袖筒般的布筒,用手指来定价,成交了便把身下的河豚拿走,不成交的话,卖方就拿着布筒去找别人。即便不去买鱼,单看这拍卖的景象也非常有趣,仿佛“福”就在自己身边。
去掉鱼皮、鱼肝等内脏后,河豚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中国古代有“拼死吃河豚”之说,其味道之鲜美、毒之剧烈,可从这句话中想象出来。
日本做河豚料理的大师傅,需要有专业资格。他们的做法也很特别,把河豚的肉切得比纸还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摆在盘子里。吃的时候沾上一点略带柚子味的酱油,河豚的鲜美,在口中瞬间就变成一种“幸福”。
黑豆代表认真
日本人称河豚为“珍味”,不是谁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会做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日本料理中热食不是很多,吃时大都不用加温,拿来即食。他们把年饭盛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4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饭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与“辛苦、认真”谐音。还有一种小鱼的名字叫Tasaku,谐音“多作、丰收”,也是年饭中必定出场的一道菜。
祈望发财,在哪个国家都一样。用栗子或者是红薯煮好并捣碎,堆出一个小山头,日语称为“金山”,吃在嘴里甜甜的,又有“金山”之意,自然也是每餐必备。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盏”。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三个一摞放在一起。屠苏酒也是装在漆壶中。主客从上至下拿出小盘,主人便在盘上点一些屠苏酒,客人喝下后再点一次,一个盘子饮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盏”的仪式。刚刚用过的盘子经简单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内,喝屠苏酒也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惠方卷
日本人在新年要吃惠方卷。原来,这粗大的寿司卷是日本人为迎接春天而吃的特殊食物,叫做“惠方卷”,而“惠方”是福神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吉利的方向。日本人有吃惠方卷迎接春天的习俗。
“惠方卷”比平时吃的寿司粗而且大,里面卷着七种特殊的食物。为了能够让人们吃到福,日本人借中国七福神之传说,将西葫芦干、黄瓜条、蘑菇、鸡蛋、鳗鱼、干鱼松等七种食物包在寿司里,并起名“惠方卷”。日本人认为,朝向“惠方”
把一个粗大的“惠方卷”吃进去,许下心愿就会心想事成,避灾招福。“惠方卷”再长也不能切断了,因为切断了寿司就等于把福切断了,是犯大忌的行为。
惠方卷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有资料记载说是在江户时代,大阪的商人们为了祈祷生意兴隆而吃惠方卷,因此流传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日本的磐列根舍社。在该社举行大型活动时,都要向前来参拜者发放一种寿司,这种寿司叫做“梦福卷寿司”。吃了便可以驱鬼避邪,不切断就吃取不能切断缘分之意,也有卷福的意思。
如今,日本商家把吃惠方卷当作一种促销方式加以宣传,民众也乐于博个好彩头。
听钟声,看歌会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全国休假日。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除夕午夜,各处寺庙钟声响起108下,象征驱除108个魔鬼和烦恼,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则意味着新年到来。
“红白歌会”是日本的“春晚”。与中国春晚不同,“红白歌会”始于1951年,是一场唱歌比赛。女性参赛者为红队,男性为白队,两队歌手交替上场。
㈤ 日本元旦的风俗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新年里,日本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较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㈥ 日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 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 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 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 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 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 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 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 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 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日本新年里的很多习俗都归结到一个只有正月才下到人间的神——年神身上。就像圣诞节所有的庆祝活动都是围绕基督的诞生一样,日本人在玄关前插门松,门上挂草绳做的装饰,家里供镜饼等,都是为了这个主角的到来。
年糕 门松 缔饰
年糕在日语里写作饼。饼在古代的日本是十分贵重的食品,所以在新年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哦。过去,在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用木槌、石杵将糯米饭槌成年糕。现在都市里年轻人多半直接到超级市场去买。
所谓门松,很好理解,就是在门口插上松树枝。门松是请年神在这里下车记号。虽然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习惯,古代京都的上流社会是不兴这一套的,所以至今皇居的门口是不装饰门松的。我想,贵族大概比较有自己的骄傲,不会像平民一样,用几个树枝来讨好,年神年神,快到我们家里坐一坐。
压岁钱
在这个假期里,人们要给他们的子女以及亲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钱,日语叫做お年玉,又作御年玉,相当于中国的压岁钱。这是玩具店铺最繁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吸引儿童来花掉他们的“お年玉”。
御节料理
御节料理是供奉给神吃的料理,其实第二天就撤下来祭了人的五脏庙。日本人吃这个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从神那里得到吃的东西。什么话,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献给了神,自己吃的时候反倒是从神那里得到了恩赐。做御节料理的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年神在家里,所以不便在厨房里弄出很多丁丁当当的嘈杂声,所以三天不开伙。最重要的一点我想是,可以让繁忙的主妇得到三天的休息,所以在这三天里大家都吃这种保存食物。
御节料理的摆法很有讲究,专用的饭盒里一共有四层,多半是些图吉利的菜色。比方,红白萝卜丝---红白至喜。海带卷---欢乐,愉快。
黑豆---勤劳工作。鲱鱼籽---子孙昌盛,等等
㈦ 日本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人们也用敲钟的方式辞旧迎新。但是不是敲12下。这个取名为joya no kane的习俗,要求在除夕与新年交际之时敲击寺院大钟108下。每一声的钟鸣就代表人内心中的一种烦恼罪过的消除,以避免被诱惑拖入深渊。这些罪恶可能包括愤怒,嫉妒或者欲望。至于饮食方面,在传统上人们要吃一种名为toshikoshi-soba的食物(面条),来期待来年的财富就像面条一样绵长。
日本人称河豚为“珍味”,不是谁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会做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日本料理中热食不是很多,吃时大都不用加温,拿来即食。他们把年饭盛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4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饭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与“辛苦、认真”谐音。还有一种小鱼的名字叫Tasaku,谐音“多作、丰收”,也是年饭中必定出场的一道菜。
过年荞麦面条: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条”的习俗。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同中国一样,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祈望发财,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盏”。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三个一摞放在一起。屠苏酒也是装在漆壶中。主客从上至下拿出小盘,主人便在盘上点一些屠苏酒,客人喝下后再点一次,一个盘子饮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盏”的仪式。刚刚用过的盘子经简单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内,喝屠苏酒也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㈧ 日本人怎样过新年
忘年会
一年将要结束之时,忘年会便要隆重登场了。与中华文化圈的年终聚会类似,日本的忘年会最早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自发聚餐,慰劳自己过去一年的种种辛苦,并展望新年的到来。
最近几十年,随着日本经济的繁荣,忘年会成为企业、大学等机构约定俗成的活动了。一个部门、一个实验室之间的同事,在酒店饭馆里推杯换盏,一年来工作的压力都在这个节点得到释放。
正月饰
正月饰,就是新年前的祈福装饰,悬挂时间一般从12月13日持续到12月30日,大晦日之前。但因为29日的“9(苦)”并不吉利,这一天也不会悬挂正月饰。而摘下的正月饰一般都会被送到神社里统一处理掉;或者是各地在小正月(1月15日)统一烧掉来祛病消灾。
门松
门松是正月摆在各家门外,用来迎接神样的道具。传统来说,门松使用的树木常盘木——被认为是神仙栖居的树木;而有时也会用代表长生不老、繁荣昌盛的松树来代替。
同时,日语里“松”的发音也可以写作“等待”,所以门松也意味着等待神仙来临的意思。近些年,门松的主体多更换为更具美观的竹子。
镜饼
日本古传说中神在正月下凡时会住在镜中,镜饼就是用来祈求神祇出现的重要道具。因为古代的青铜镜非常厚,受此影响流传下来的镜饼形状也呈现厚厚的圆形。在新年结束后,镜饼会被徒手或者用木槌分开食用,这一行事也叫“镜开”。
初诣
初诣,旧称“年笼”,是日本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新年行事之一。简单说来,就是民众在新年的开始到寺庙或者神社参拜,烧掉积攒了一年晦气的破魔矢,感谢神明过去一年的庇佑。
同时撞钟、许愿、求签、购买新的破魔矢、风车、御守,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好运。根据时间的不同,初诣又分为除夜诣和元日诣。
(8)日本过年有哪些习俗扩展阅读:
日本简介: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
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77万平方千米。本州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22.74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
㈨ 日本是怎么过年的
刚刚过完元旦,相信小伙伴们就要准备囤年货过年了。然而在日本,中国的元旦这天就是日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新年。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日本的新年习俗
门松
新年期间,日本人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摆放“门松”(?松)或悬挂松枝,以示新年开运。门松由毛竹和松树树枝,以及腊梅等构成。日本古代有一个说法,说神仙是居住在树上。因此在过年之前,扎一个门松放在家门口,便有“迎神”的意思。
镜饼
过年时,日本人必在家中供奉“镜饼”,祭祀年神。镜饼”一般上下两个相叠,供奉在客厅正中。且一定要在12月28日供奉,“8”在日语里和“发财的发”是同音,而且“八”字,脚下是广阔伸展,寓言“发展、发财”。
“9”在日语里的发音和“苦”相同,所以决不能在29日这一天供奉。如果30日或31日才开始供奉的话,在日本叫做“一夜饼”,被认为对年神不够虔诚,所以也不会选择这两天摆放“镜饼”。这个“镜饼”一直要供到1月11日才“开镜”做成汤糕或烤成年糕饼给家人吃。
除夕钟声
除夕子夜,日本全国的大小寺庙里都要敲108下钟。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据说这是源自《佛经》里”闻钟声,烦恼清”之句。因此新年的钟声要敲108次,以此为人们消除108种烦恼。
除夕夜钟声响后,上千万的日本人一齐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为初诣”(即新年里第一次参拜)。
庙殿会给每一个来访的人一张白色的纸条,纸条上的话启示你在新的一年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人们看过后会将这些白色纸条挂在庙殿旁边的树上。
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风俗,拜祭日出的地点,往往是海边或者山上。人们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并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灵气。
新年中小孩会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同中国一样,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日语叫做年玉。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现,是一种促销方式,现在已经变成日本的年俗,成为新年的一道风景线。1月2日开始,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福袋里面商品的详细虽然不清楚,但是所装商品往往是福袋标价的几倍,等于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非常合算。
福袋数量有限,为了买到优惠的商品,也为了给新的一年讨头彩,日本人会早早排队,在商店开门的一瞬间,拼命跑向福袋摆放柜台抢购,谓之“抢福”。
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条”的习俗。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年越”是“跨越新年”的意思。
大年三十晚上吃“荞麦面”,据说有三种意思,第一:荞麦面条长,寓意“长寿”和“永久”。第二,荞麦面容易割断,因此也寓意“一年的辛苦轻易割断”。第三,“荞麦面”的日语发音“soba”与“旁”的发音相同,寓意“全家人都在身旁”。
日本也有自己的年夜饭,在日语里叫“御节料理”,也叫做正月料理。御节料理主要是一些通过煮、炖、烧、醋拌等烹饪手法烧制的能长时间放置的食物。
做好后放在精美的漆盒中,御节料理中有几样是必须要的,一个是红白萝卜丝,寓意喜事降临;一个是海带卷,寓意欢乐愉快;另外还要有黑豆,寓意勤劳工作;以及鲱鱼籽,寓意子孙昌盛。
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END—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请关注
请关注日本美食app
以及微信公众号给我们留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正。
㈩ 日本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日本的过年习俗有很多,比如:
到寺院去抽签,许愿,听新年的钟声
元旦的凌晨去看日出
打年糕,吃年糕,吃橘子
吃新年料理(通常有:昆布,年糕,鲷鱼,鱼丸等)买一大木桶的清酒,然后将木酒桶的盖子砸开,喝酒庆祝预示着开运大吉。
门口摆放或悬挂门松(一种用松枝竹筒做的装饰)
到寺院送走旧的达摩像,祈福,然后请回一尊新的达摩像
小孩子打羽板球
走访亲友,互致新年问候和礼物,可口头可信函。
穿和服
NHK电视台将举办一年一次的《红白歌会》相当于中国的“春晚”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