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古都奈良的夜晚是什么样

日本古都奈良的夜晚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8-10 02:51:35

① 想知道日本奈良有些什么特色

奈良是日本的古都。就好像中国的西安。大部分是古老的建筑。因为为了保护国家遗产。有意这样做的。在奈良的公园里有很有放生的鹿。听说和人混的很熟。你如果要去了要注意。有些鹿是很放肆的,会争夺旅客的食物,故意调戏人。。给你个日本发的关于“奈良”的网址吧。里面有中文,欣赏欣赏。。。。

http://narashikanko.jp/

② 日本的历史古都奈良,为什么没有像京都大阪一样发展的那么好

一、保护历史遗迹

在日本历史古都奈良里有很多的历史遗址,那么这些历史遗址是特别悠久的,所以说受到了国家的保护,那么为了保护这些遗址,在奈良就不可以开发一些现代化的设施,所以说奈良虽然有很多人旅游,但是每天旅游完之后还需要去京都大阪吃饭睡觉。这也就是历史古都奈良没有京都大阪发展好的原因。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有一个地方是不可以发展的,就是因为它都是有历史古迹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要受到保护的,不被后人破坏,为了让后人看一下以前的古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生活的地方又是什么样的。

③ 在奈良生活是怎样的感受

在日本奈良的生活,非常的惬意,基本上每天就是上上班,在公司里面做一些事情,然后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的安排。

④ 日本传统古都是什么

日本三大着名古都是京都、奈良和镰仓。

1、京都,位于日本西部近畿京都府南部,是一座内陆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总面积为827.90km2,占京都府总面积的17.9%。是京都府各县市中土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 京都为京都府府厅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

2、奈良县,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古称大和。内陆县,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日本奈良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土地面积约为3,691平方公里,77%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盖率60%,居住面积较少,人口集中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3、镰仓,12世纪末源赖朝创建镰仓幕府并开始武士政权的地方。以后成为日本中世纪初期的政治中心,除了幕府的建筑和武士们的宅邸外,还建有不少神社和寺院,曾繁荣一时。14世纪,随着幕府灭亡,镰仓便衰落了。江户时代作为游览地又得到了复兴,它是仅次于京都、奈良的一座古都。

(4)日本古都奈良的夜晚是什么样扩展阅读: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

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招提寺 、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

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

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⑤ 日本的奈良

奈良市 (Nara) 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内陆县之一──奈良县的首府。它位于近畿地区中南部,与京都和大阪构成等腰三角形。
奈良是日本有名的古都之一。在历史上,它曾被称为“大和国”。从公元655年至784年,日本的几代天皇都在奈良建都,名平城京,史称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来在日本的南北朝时代(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之间),奈良又成为南朝的中心。现今的奈良市仅为当年平城京的左京部分,面积为221.9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它仍保持着日本古典风格,成了着名的游览胜地。
奈良是日本着名的历史古都,被日本人誉为“精神故乡”。早在3—5世纪,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在奈良时代(710年—784年),奈良是日本的首都,定名为平城京。
平城京是模仿中国唐朝长安城修建的,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当时平城京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约为中国古长安的四分之一。城北正中有平城宫,那是天皇的寝宫,也是议政厅。通向平城宫的朱雀大路将平城京分为左京和右京。奈良当时十分繁华,人口高达20万,成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日本佛教艺术的发祥地。
至今,奈良古都仍保存着许多着名的寺院、神社、佛像、雕刻、绘画、平城京遗址和众多皇陵等。整个奈良市区很好地保留着古都昔日的传统风貌。为了保存历史原貌,奈良政府规定一般的住宅高度上限为10米,商店为31米,繁华的商业街为40米。因此奈良没有高楼林立的压迫感,举目远眺,映入眼里的是寺庙、佛塔和青山,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甚是引人入胜。
奈良得以发展到今天也是饱经沧桑。中世纪,奈良卷入战争,1180年,太政大臣平清盛烧毁奈良寺院和大部分街市。15世纪,以商业为中心的奈良再度繁荣。战国时代,奈良又被诸侯统治,兵乱结束后,奈良成了德川幕府直辖领地,称为“南都”。明治时代“废佛毁释”,奈良又动荡不安。但顽强的奈良人百折不挠,努力保护这个日本古文化中心,使这个日本工艺和文化的发祥地永葆青春。
来到奈良,首先选择的景点应该是奈良公园,除了许多名胜古迹集中在这里以外,一千多只驯鹿成为奈良独特的风景。另外,在古建筑的寺院和各种史迹中,最着名的有东大寺、法隆寺、兴福寺、唐招提寺和药师寺。在奈良保存的“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多达574件。
乘坐JR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车站到京都车站约2小时15分钟,乘坐近铁线从京都车站到近铁奈良车站约39分钟。乘坐近铁难波、奈良线从近铁难波车站到近铁奈良车站约39分钟。
从京都出发到JR奈良线、近铁京都线,约40分钟可达。从大坂出发到JR关西本线(大和路线)。
奈良也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文化史上称为天平时代文化。1950年它被定为国际文化城市。这里有许多古代日本佛教建筑和名胜,如奈良七大寺等。
位于市西郊的平城京遗址,已出土近2万件文物。这是一座呈正方形的仿中国唐朝长安城的建筑群,距今已有1260年的历史,面积约为古长安的四分之一。北部有太极殿、朝堂和朝集殿构成的大皇宫;以朱雀大路为中心的街巷,呈棋盘格局,极似古长安城。

日本的唐招提寺 (Toshodai Temple) 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
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是一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已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日本奈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都,拥有众多世界遗产,东大寺就是其中之一。东大寺作为日本佛教华严宗的总寺院,是由圣武天皇亲自下诏建立而成的,因为当时首都奈良被称为平成京,而寺院座落于首都以东,故名“东大寺”。

⑥ 奈良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奈良是日本古都,日本在白江口海战之后,
开始向中国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
当时日本的京城就在奈良,叫做"平安京",
设计规格都从长安抄来,有"小长安"之称.

⑦ 日本奈良怎么样

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樱花满树,高楼林立,空气清新,快去看看吧。

⑧ 请用史实说明“唐风洋溢奈良城”

奈良,日本最有神韵的古都。从东京到奈良,须得乘新干线到京都,再搭汽车过去。一进奈良,就是一派阡陌田园的风光。这里没有许多日本大城市那种参差林立的桥光楼影,一切都是恬淡自然。清新的田野散着清新的香气,伴着平坦的路往前延伸,路面上却没有一点泥土。远处,视野的尽头,偶尔会幽幽地飘出几个楼阁殿宇,古色古香,有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我想,这个地方很“中国”。亲切,惊喜,一齐涌上心头。而你再定睛去看,那楼阁却又若有若无了。车飞驰着,两旁有的是变幻多姿的田园风光,有的是给你惊喜的古韵掠影,看久了也不会累。多好啊,养眼。 然而奈良若只是恬淡,却会辜负了千年古都的积淀。往这座城市的深处去,古色古香的风韵似乎飘动在道间的空气中,酝酿在两旁建筑散发的气味中向你扑面而来。到了东大寺,你才见到了这座古都最让人心动的一面——恢弘。奈良的精华,灵气,全集中在这儿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奈良是岛国日本千年以前的平城京,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盛极一时。时光荏苒,今日日本的亮点已被东京大阪所尽占,留给这方水土的,只是千年一叹的厚重。而正是这份沧桑的厚重,使奈良成为日本当年的剪影,东瀛的活化石。 海水千百年地荡涤着这个太平洋上的岛国。一千三百年前,一位双目失明、衣衫破烂的中国和尚,历尽艰辛后,赤着脚喘着气踏上了这片与他故乡远隔重洋的土地。回忆着身后波涛汹涌的海洋,抚摸着奈良乌木朱漆的雕栏,他也许明白,自己今生就将托付在这方水土之间,一腔热血就要播洒在这里的佛门净地。然而他却不会想到,“唐风洋溢奈良城”的美谈,随同他的名字一起,已重重地镌刻在历史的画卷上,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 他,就是鉴真。 如今,鉴真大师早已仙逝,而站在东大寺的院中,你尽可以想象大师当年的神采与气度。在鉴真修建唐招提寺前,他一直在东大寺讲经布道。东大寺也许便因此沾染上了大师的佛光法气?也难怪东大寺有如此的气质和威严:过了山门,正面就是大殿,尽管1692年重建后规模只有原来的2/3,却仍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巍峨而雄壮。双重檐的庑殿顶式飞檐,坚实却不沉重,飞跃却不轻浮,振起了全殿的恢弘之气。他们承载了多少年的风雨沧桑呢。正下方是唐式木结构骨架,敦实美观。而点睛之笔要算是正门上方的门檐了,高出正门有六七米,横架在双重檐之间,两头平,中间微呈向上的弧形。精巧的造型顿显活泼,又射出金灿灿的雍容光华,装点着整个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大殿。全殿的精气神全叫这门檐提起来了。再加上门前香炉中薰香缭绕,使你真觉得这是一座幻境中沐浴佛光宝气的灵霄宝殿,隐约窥见佛法长者的雄风。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待进了大殿,其内部愈发的轩峻豁达。或许这大殿早已超脱而非凡物了?建筑上古老的木料发散出的幽幽木香,裹着像来自天籁的笃笃木鱼声,便是这座大殿的深邃思想;大佛在薰香缭绕的模糊中神秘的韬光养晦,则又是她的超凡气质。在殿的一侧,一根巨大柱子的下端有一个底面贴地的小洞。自古以来就有传说:谁能从东大寺大殿立柱下的洞钻过去,谁就会聪明绝顶,才华盖世。无奈我辈早已长成高大之身,只有望“洞”兴叹的份,可惜,可惜!倒是有一队刚刚咿呀学语的小娃娃,争先恐后地从洞中钻过。也许他们就是日本的明日之星?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殿雄伟,而她周围的景色却相当的妩媚,也难怪日本天皇曾将这里作为他的行宫。穿出大殿周围的回廊,便是一片秀美。谁说这里风景如画?画才没有这里的景美呢。一条静静的小河从外面流进寺来感受灵气,在寺的东南方形成一个小湖。风度儒雅而被日本人认为是佛的化身的梅花鹿,三三两两地在湖边嬉戏。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湖水清得让你想捧起它,喝下那上面映着的蓝天白云。湖边是个缓坡,延伸到不远处的小山。缓坡秀得让你想在山坡翠草碧青的草甸上忘我翻滚。而湖与山之间有着各种树木,不重样,棕红碧绿,掩掩映映地倒映在水面上。右边一个小瀑布,悄然钻出石缝,轻轻地拨弄出闪光的涟漪,带着金色的鲤鱼穿过小木桥,一波一波一直荡漾到你的脚边。不消人为琢饰,这便是一个天然的园林。美得让你拍完相机里的胶卷也带不走的美景,透过取景框一直醉到你的心里。这份旖旎,许是当年鉴真大师禅坐时的妙手点化?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从奈良到京阪奈特区的大巴上,我同上海甘泉中学的老师聊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奈良,在这次东瀛之行中给了我最深的印象。这座古城使我感到吃惊的是它仿佛仍然鲜活地定格在日本天平时代的原生态。 公元710年元明女皇将国都从藤原京迁至奈良平城京,是日本历史从白凤时代进入天平时代的开始,这时恰值中国唐代的开元盛世。当时大规模遣唐使的派遣,使得日本有条件完全仿照大唐长安城的理念、形制建造起了这座精致的平城京。一千三百年的时光仿佛云烟一样飞快地飘散而去,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办法找到什么有整体唐朝特色的遗迹,能够见到的明清以前的古迹已实在是凤毛麟角。盛唐作为一个远去时代精神面貌的代表,只存在于中国人模糊的记忆和想象中。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奈良,几乎整个城市都仍然是原汁原味的天平时代盛唐之影。 奈良的古迹,绝不是现代繁华都市中仅存的盆景,绝不是博物馆橱窗中所展览的珍奇;而是活生生地生存着的,就比如你亲眼看到景阳岗酒店门前仍然飘着一幅“三碗不过岗”的酒旗,一个叫武松的客官进门还是那句“店家,三大碗酒,二斤牛肉!”就比如陶渊明说他自己笔下的那些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很多人对绝大部分中国古迹最鲜明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旅游景点,他们好像天经地义地和导游手中挥舞的小旗和嘈杂拥挤的游客相憩共生。但是在奈良的感觉,却是我们坐了时光机去打扰古人的平静生活,这是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古韵,在别处是想象和凭吊,在这里却似乎是日常生活。随便推开路旁一处老屋,也许会从中走出生活在一千年前的老人,见怪不怪地向现代的你招手微笑。走在它森森的古道,晃若穿行在记忆中的大唐气象,那些隔了朝代的气息,呼吸起来仍然是鲜活灵动,好像搀扶着身体康健、步履稳健的外婆走过她小时候欢笑嬉耍过的小桥流水人家。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如果说得不这么煽情,就该提到这样的对比:日本的姬路城、古京都、古奈良都是以整个城市的名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相较之下,中国没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能以整个城市的名义列入世界遗产(平遥和丽江属地级县城)。在世界最具典范色彩的城市规划之一、唯一有着完整中轴线、严格规范对称布局的古城——北京,一个外地人也许出了故宫就会搞不清这里看上去和上海、广州有什么分别。维持几栋古建筑的物理状态良好不难,难的是保留一个整体的风貌、气氛和情感脐带,这正是奈良给我最大的震撼。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当然,我们大可以义愤填膺地控诉那些狂热的年代,暗骂那个没头没脑的当事人,怀念站在城楼废墟上失声痛哭的梁思成。然而面对历史,激烈的感情会模糊掉很多人的双眼。关于日本人有怎样对待古迹的先进观念,中国人对古文化怎样缺乏保护的意识,讨论已经太多了,多得我再说就纯是废话了。我关心的是,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看,究竟日本的古迹凭借什么才得以保存。我想主要有两个深层原因。 首先,如果我们关注一下中国两千多年来古迹的毁灭史,一定可以发现70%以上重要古迹的毁灭都发生在改朝换代的历史时刻。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出于一种非常情绪化或者说是“文化正统化”的心理,前朝遗迹往往被平毁殆尽,从阿房宫到长安城,从建康城到元大都。包括20世纪发生的文化浩劫,也完全可以解释为对前朝遗迹的逆反心理造成的愚昧之举。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本的天皇系统是未曾断代的皇族,跟据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公元前660年已经产生了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虽然这个记载具有神话色彩并不很可信,但可以肯定天皇系统由来已久,世代传承更替,天皇家族始终存在。翻开日本历史,可以发现日本也曾征战不息,政权也曾数度易手,但更替只发生在武士政权间,割据或者消灭都是幕府行为,而凌驾在幕府之上的天皇系统则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在名义上日本总是处在同一个朝代的内战中,至少在名义上。日本的历史阶段划分是用“某某时代”,例如“平安时代”、“江户时代”等,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用“某某朝”,例如“汉朝”、“唐朝”。换句话说,日本历史是只换代而不改朝。这样的历史变迁以权力争夺为主而少有文化逆反。所以朝代更迭导致的意识形态对古迹有目的的毁灭在日本相当有限,破坏主要是战乱的客观结果,而这已经相当难得。此其一也。 第二,也许应归功于日本人的兴趣在平安时代后期从“唐风”向“国风”的转变。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日本在盛唐之后没有停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继续地从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效仿中国,抛开政治后果,单就文化和艺术上说,估计现在我在奈良看到的就不是唐朝的样子。日本保存良好的古城就可能像故宫、像苏州、或者像平遥,他们不可能不沾染上明清色彩,不可能不出现代表明清文化特征的元素。但是悉仿唐制的风气从白凤时代到平安时代,蔓延日本二百多年后,突然在平安后期来了个大转弯,他们不再向往同中国一致,开始悉心去发掘他们本土的民族文化。日本人有意识地同中国文化SayGoodbye,一直到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转向西化之路,他们主流上对中国大规模的吸收借鉴被定格在唐代,定格在他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日本在唐风洋溢的奈良城,确实客观上给中国的古风来了一次精彩的断代。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历史之河自唐代之后仍然奔流向前,在宋元明清的色流铺天盖地四溢流淌,趋于细致柔丽的风格淹没了雄浑的汉骨唐风之后,仍能从日本奈良找到一面映出大唐雄风之镜的原因了。 本想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说一说我写的这“奈良古韵”到底是怎样一种大唐风貌,我眼中的唐朝究竟是一幅什么模样。但回国之后翻书,看见了当年梁思成总结唐代风格的一句话:“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却道尽了我此行对唐风建筑的全部观感。就以这位可敬学者的话,转送给这无比珍贵、唐风洋溢的奈良城吧!
参考资料: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87295/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4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03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83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7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70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34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9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71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31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