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隔离辐射
‘壹’ 大范围隔离.日本是怎么解决核辐射的
专家:日本核电厂核泄漏影响范围有限
2011年03月13日 10: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3月11日当地时间的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发生了世纪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并且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与此同时对于日本遭遇的灾害,国际社会反映迅速纷纷伸出援手,有关各方最新情况我们来连线中国之声国际新闻编辑邢斯嘉。
主持人:目前最新情况怎么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记者:从刚刚两分钟之前,从电视的画面中显示日本的官方给出了一个确定的在地震海啸当中亡的人数是689人,还有一万七千多人是失踪或者是在承受着相关的一些灾难的情况。而另外还有两百多万人受到电力中断这等影响,同时有1900多人是获得了救援。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的一名发言人今天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在东京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10公里范围内有15人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同时这位发言人说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反应堆和冷却水位的相关的功能全部失灵,在今天早上当地时间的5点30分的时候,注进水的进程已经停止,而内部的压力轻微的上升,他说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就这个反应堆的状况向政府递交了紧急的报告。
现在在直播间里,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主持人王秀革(音),她也是在日本生活多年,她今天是作为我们日本地震的特约观察员来到直播间,同时坐在左边的是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教授。同时还有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闪,她也是作为我们今天的特约主持人参与今天日本地震的讨论。
主持人:先来问一下王秀革,你也是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你平时在日本生活的过程中遇到地震的概率高吗?
王秀革:这个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它就是一个晃动一下或这么两三下就结束了。去过日本的人当中,在那儿稍微长期生活过的人都会有感受,但是这次是百年不遇的一次剧烈的地震,所以很多人,包括日本当地人都非常的恐慌,现在大家关注的其实已经不是地震本身了,已经是现在核泄漏这个事件,福岛的第一核电站它的泄漏的情况已经向政府报告是处于一种紧急状态了,它疏散的范围是20公里。现在第二核电站它其实也已经开始疏散了,现在疏散的公里数是还在10公里以内,现在第一核电站它核泄漏的数值叫1204微西弗,这个数值郁老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是什么样一个概念。
主持人:先来解释一下微西弗是什么概念?
郁祖盛:放射性剂量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单位叫做西弗,这个量值很大,一般通常用毫西弗和微西弗来表示。就拿我们国家的标准来讲,每一个人都受到一定天然本体放射性的照射,也就是说在中国这个领土情况下,地质情况下,每个人每年所受到的积累量是2.7左右,2.7个毫西弗,比微西弗还要小。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在新闻当中提到了有15人受到放射性污染,鉴定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标准是多少?这个数值应该是多少呢?
郁祖盛:我首先介绍一下刚才说核电厂年剂量是2.7个毫西弗,核电厂如果是正常情况,不是放射性的事故情况,年排放量是控制在0.25毫西弗,非常非常低的。人的照射如果短期照射低于100个毫西弗是没有影响的。如果短期照射达到4000个毫西弗,就是达到了致剂量,人必无疑,如果说它现在是1204个微西弗,不是毫西弗,这两个差1000倍,这个数值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什么遭受放射性污染,所谓污染的大小是剂量要乘时间,这不是一个单独的量。
主持人:可能大家对有一个概念很感兴趣,既然放射性污染有一个传播的介质,以前我们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大家知道放射性尘埃可能是沾到人体上,但像目前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沿海11个省市的监测,这个主要靠什么来监测,监测水还是监测空气?
郁祖盛:放射性的传播大部分现在讲的是气象传播,在空气当中传播实际上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都叫做气溶胶,是气态的但是小颗粒,这个微粒附着在什么上了呢?灰尘,形成气溶胶状态,空气当中的尘埃是很多的,它是随着这个漂移,主要讲的是这个。而如果放射性进入水系统那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一定要搞个石棺?中心的目的就是把放射性和地下水隔离,一旦放射性进入地下水,从现在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讲,恐怕还难以控制的。
叶闪:郁教授我们刚才我们提到15名住院患者和救护车疑似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想跟您请教一下,人体受到这样一个放射性污染之后它的反应是即时显现出来还是过一段时间才有征兆?
郁祖盛:那要看剂量大小,如果受到比较高的剂量的话,像恶心、呕吐、浑身无力,恐怕立即就表现出来了,如果受的剂量很低可能就没有反应或者说一段时间以后有所反应,这个不一样。但是据现在了解到,所谓日本多人受到污染,是什么样一个污染呢?需要清洁,需要清洗,好比说洗澡,把衣裳扔掉,换个干净的衣服,仅此而已,还没有到使它的器官或者细胞发生病变,还没有到这个程度,都是所谓轻微的污染。
主持人:在上个时段里我们也提到了像切尔诺贝利的爆炸可能是通过平流层核辐射就会扩散到很大的范围,现在我们看日本的核泄漏的辐射,主要可能通过什么来传播?
郁祖盛:以气溶胶方式的气象传播可以分为高架传播和低架传播,所谓高架传播就是这个放射源的地方,也就是泄漏的地方是属于一个上升气流,还是一个下降气流,那就和当地的气象条件有关系,如果说你的气象压力很低,基本上是叫低架排放,贴着地面跑它不会走得很远。再一个要看放射源出来以后的能量,好比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情况,本身是很热的一团气体,热的东西往上跑,很快的上升到平流层,而像一号堆,它已经冷却下来了,即使有放射性释放,好比三号堆现在要排放,这个排放的能量是和切尔诺贝利无法比的,所以通俗的讲比较温和的排放。属于一种低价的比较温和的排放,影响的范围有限。
所以不会影响到英国!
‘贰’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哪些防护
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之后,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事情。绝大部分工作在核电站的人员都会进行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不仅可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不受核辐射,还能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大家都看过生活在福岛核电站的居民变化,大部分生活在核电站周围的村庄里的村民都会出现身体状况,甚至有些居民从小就会出现不同寻常。那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哪些防护措施呢?这些防护措施是否能起到隔离辐射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些防护措施不能完全避免工作人员不受辐射侵害,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辐射程度啊!
‘叁’ 核辐射后为什么被隔离
核辐射是无形的,仅凭气色是看不见的,其伤害的是人的免疫系统,如卖柑者言一样,有时是金玉其外~~~ 受核辐射的人本身也会发出辐射,或者身体上沾染了辐射物质,所以要隔离;受辐射以后身体内部会慢慢的出现损伤。其中一点,受核辐射的人基因会变异,这种变异状态会长期存在,如果与未收核辐射的人亲密接触,比如怀孕,之后生下的后代畸形的几率非常高
‘肆’ 日本是亚洲处理核辐射,最先进的国家他们到底采用,什么东西隔离处理的呢我们要不要去他们国家读他们目
日本的核电站事故后处理做的确实是很不到位,有点焦头烂额的味道。但在核污染处理上,或许很多事情在这方面还是无解。所以现在各国,包括日本反核盛起,理由就是这是个现在还无法保证绝对安全,但破坏力极大的东西。读书,读核科学方面,核物理之类的理论或有些工业处理工艺,日本确实还是有很多咱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估计比较多容易牵涉到国家机密问题,是否能没有隔阂地学到东西,以及之后的就职,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伍’ 日本核辐射把爱人之间彼此隔离,隔离的人会死吗
不会隔离,被辐射了的人不会有传染病。核辐射只会隔离辐射超标的地方,禁止普通人前往。
希望采纳
‘陆’ 核污染有多恐怖,日本核辐射区域是不是人都没办法进去
人类历史上一直研究着很多科技,但是研究的方向有好也有坏,就比如智能科技方向就给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大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平时我们所用的手机了,但是研究核方面就给了很大的危害,很多人疑惑着核污染有多恐怖,日本核辐射区域是不是人都没办法进去?核污染是非常恐怖的,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现在日本核辐射区域目前是不让人进去的。
所以目前来说日本核辐射区域是不会让人进去的,这是为了人类的安全考虑,还有核污染是非常恐怖的,可以说方圆十里之内都会遭受很大的影响,不管是生命还是基因等等都是长久的影响,这种痛苦是非常持久化的,后期会让人非常难受,甚至死亡都有可能。
‘柒’ 日本想把辐射水排入太平洋,为何有不少人认为日本这样做是为了省钱
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日本没有将有害物质分离净化的能力,现在又积攒了好几年,数量已经高达百万吨,如果不及时清理,再次出现泄漏的情况的话,那整个日本都要被核辐射的有害物质包围了。
八年前,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震中虽在太平洋海域,但其影响遍布日本北部。大量建筑发生倒塌,摩天大楼摇摇欲坠……但情况最为危急的却是位于沿海地带的核电站。灾区内有5座核电站,福岛核电站是其中最大的一座。福岛失去供电,核电站用储存的备电启动关闭程序,但接下来的海啸,让核电站内部进水,应急机制无法正常运作。
这些含有铯元素的水一直被保存着,到现在八年过去了,已经有一百多万吨,并且一直在持续性增长。前几天日本发文说顶不住了,要将这个排入海里。这看似是省钱,不用再费力的储存这些废水,其实是日本自私的一种表现。因为这个废水迟早要处理掉。如果用土层埋掉则会对自己的国家影响特别大,所以只能排入水里,用海水稀释,对自己的国家影响降到最小。
‘捌’ 遭受核辐射的人会传染给其他人吗为什么把受了核辐射的人隔离起来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接连发生爆炸,成都市民对核辐射的关注也随之升温。网上盛传,吃碘片可以预防核辐射,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梁正路教授在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郑重提醒:碘,乱吃不得!
生活中会受各种辐射
辐射量低对人并没有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受到各种辐射,只是不同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梁正路解释,如日本此次核电站机组发生爆炸后,会散发出许多放射性物质,并通过空气、水进行传播。而人在呼吸时就会将这些放射性物质吸入体内,或者通过皮肤伤口、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
“当短时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并没有伤害,但是超过这个数字,辐射就会影响身体健康。”梁正路说,人受辐射后,一般轻度的症状会出现乏力、不想进食;中度症状是头昏乏力、恶心、呕吐,且白细胞数量下降;更重度的则是引发癌症、不孕不育等情况,甚至会威胁生命。
受轻度核辐射
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一般来说,受到轻度核辐射的人是不会传染的,而辐射后造成的疾病也不会在人之间传染。”梁正路解释,只有当一个人受到的辐射量很大(比如离爆炸区很近),自身成了一个“辐射源”,才会辐射影响到其他人。而为了保证不让成为“辐射源”人再接受更多的辐射,并保证周围人的安全,一般来说会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大量摄入碘
对人体有害无益
对于吃碘片能否防辐射,梁正路教授称,吃碘不能“防”核辐射,但可以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因为核辐射产生后,人体的甲状腺会吸入一种叫放射性碘131的物质,并会造成甲状腺损伤。而为了保护甲状腺,吃碘片可阻断对这一放射性物质的吸收。但是,这种办法对受辐射后身体其他部位几乎无效。
“如果大量摄入碘,对人体是有害而无益,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肠部不适和过敏现象及甲状腺疾病,严重甚至会致命。梁正路说,碘片是要在受到辐射后服用,而具体是否需要服用、量是多少以及服用多长时间,都是需要医生来严格控制的。所以,没有受到放射性碘131污染威胁的人不需要服用碘片。
●防护措施
“防辐射”背心和面具
对防核辐射没什么作用
梁正路介绍,防护的措施有三种:
一、减少外出时间。尽量避免外出,不要让自己的皮肤裸露在空气中。一定要出门的话可以戴口罩、戴帽子,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除此之外,经常洗澡洗头勤换衣物,将身上可能附着的核元素洗掉;
二、远离核辐射区。尽量离受辐射区远一些,受到辐射的可能也会减小;
三、屏蔽。一旦所在区域受到了辐射,可封闭家中的门窗,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除此之外,用含铅元素的材料遮挡也有效。
“医院里不少检查仪器都有辐射,所以检查室的门都是用含铅的材料做成的,这样可有效地防辐射。”但是,梁正路说,对于“防辐射背心”和“防辐射面具”等,这些物品对于防核辐射并没有作用。梁正路说,在这三条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条距离防护。
‘玖’ 日本地震那核电站为什么会放出幅射对人影响怎么样
密封反应堆的容器因为地震或爆炸出现裂缝,放射物通过裂缝溢出。人如果接触到辐射源身体会被带有辐射性的粒子附着,辐射粒子会破坏人体DNA的排组,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溃烂导致死亡,被辐射直接照射的人必须立刻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