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过年菜有哪些
1. 日本人过年吃什么
日本人的过年一般就是元旦,对他们来说,他们的传统美食就是寿司海带,还有许许多多海鲜。因为他们靠海海鲜很多
2. 日本人的年夜饭菜单,御节料理是什么鬼
“御节料理”(おせち)就是日本人在节日时所做的特殊料理,而正月享用的御节料理更可以说是一年一次的奢侈。它做工讲究,含义丰富,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与期待。由于一整套御节料理中至少包含了20种以上的菜肴, 对于家中准备年夜饭的煮夫主妇来说,可谓是“终极大boss”般的存在。
如今,更多的家庭都会选择在百货公司、便利商店以及网上订购御节料理。此外,团购网站groupon推出的五段豪华“梦幻御节”(梦のおせち),更是囊括了各界名厨所烹制的逸品。由于此御节料理为答谢顾客的非卖品,每年仅通过抽选送出5套,可谓是名符其实的“梦幻御节”。
一の重:茶前点心与庆祝菜肴
二の重:以鱼、肉为中心的烧烤类
三の重:装有各种蔬菜的煮菜
3. 冬季日本有哪些限定美食
中国人说“冬令进补”,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吃的方面花的心思也绝对是毫不输给中国的饕餮食客们。
日本料理中最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对四季的关注和使用,自古以来的和食都非常讲究“风物”,所谓风物就是当下的时节当下的土地上所生长特有的东西,由此诞生的随着四季更迭而不停变化着的日本食文化中最重要的中心词则是“旬”,而这也是日本文化中最独特的一点。
随着秋风吹落最后挣扎在枝头的树叶,地面的枯叶慢慢被积雪覆盖,叶类蔬菜经过寒气的洗礼甜度增加,迎来了旬期,白萝卜、大葱、小松菜等等都是这类蔬菜的代表。而水果类中的蜜柑、伊予柑,柠檬,草莓等则在冬季进入收获期,因此围坐在暖炉旁分拨橘子是很多老派日本人脑海中对冬天的印象画。
日本的冬季旬物甚至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从11月底开始到进入十二月中旬变成高潮的年末时节,江户的大街小巷渐渐打糕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可辨了,四五人围圈为一组,各自举着杵、臼、屉子等等工具依序上阵,揉面和打击需要配合的恰到好处,节奏乱了的话既有受伤的危险还有可能毁了一桶面。打糕的时候最开心的总是小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这预示着年末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了。
那么让我们来扒一扒冬天来日本吃什么才够in吧。
是从秋风渐起之时就默默开始悄然排起长队的各种地方口味的涮涮锅?还是到便利店冬季开始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味传出百里的关东煮?抑或是配合着圣诞节的奢华装饰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食品的百货店限定甜品?还是元日阖家团圆时的“年夜饭”?
主食类
奶油炖菜[主食]
寒风刚刚吹起来的时候,奶油炖菜的电视广告就开始不停的滚动播出“入冬了哟~”的开场白了。确实,浓厚的奶汁搭配着炖煮数小时酥烂入味的蔬菜和肉块,仅仅是想想就觉得一阵暖意从胃里油然而生了,有了奶油炖菜一碗米饭又怎么够呢?另外,奶油炖菜常年名列日本男生公认最希望女朋友为自己做的菜之排行榜榜首。
七草粥[年菜]
每年的1月7日早上喝一碗七草粥是日本目前很多传统人家依旧流行的习惯。这种含有水芹菜、荠菜、鼠曲草、萝卜、芜菁、繁缕、宝盖草七种食用草类的菜羹最初是中国的一种旧时习俗,在平安时代传入日本在贵族宫廷间开始盛行,并在江户时代普及到民间百姓之间。据中国古籍中的记载正月七日又叫人日,按字面解说为为人之日,故而选在这一天吃七草粥祈求一年无病无灾,也有说这一天是古时官吏决定升迁赏罚之日,所以在这一天吃七草粥也有祈祷来年出人头地之意。夏目漱石也曾留下“粥味滴滴佳,肠中春欲苏”的俳句来说这一习俗。
4. 日本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人们也用敲钟的方式辞旧迎新。但是不是敲12下。这个取名为joya no kane的习俗,要求在除夕与新年交际之时敲击寺院大钟108下。每一声的钟鸣就代表人内心中的一种烦恼罪过的消除,以避免被诱惑拖入深渊。这些罪恶可能包括愤怒,嫉妒或者欲望。至于饮食方面,在传统上人们要吃一种名为toshikoshi-soba的食物(面条),来期待来年的财富就像面条一样绵长。
日本人称河豚为“珍味”,不是谁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会做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日本料理中热食不是很多,吃时大都不用加温,拿来即食。他们把年饭盛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4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饭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与“辛苦、认真”谐音。还有一种小鱼的名字叫Tasaku,谐音“多作、丰收”,也是年饭中必定出场的一道菜。
过年荞麦面条: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条”的习俗。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同中国一样,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祈望发财,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盏”。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三个一摞放在一起。屠苏酒也是装在漆壶中。主客从上至下拿出小盘,主人便在盘上点一些屠苏酒,客人喝下后再点一次,一个盘子饮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盏”的仪式。刚刚用过的盘子经简单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内,喝屠苏酒也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5. 日本人过年要准备什么年货
日本人如何过年?12月30日 09:47 P.M.(新年吃的镜饼) 大和民族是一个善变的民族。在中国强盛之时,日本人以过中国人的春节为荣,以中国的春节作为日本的新年;明治维新后,东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此消彼长。从此,日本人的新年从中国的春节改成了新历年的元旦。每年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法定的新年假期,日本人会在新年假期里举国同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后天就是元旦,也是日本人过的新年“正日”,趁此岁末之际,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人过新年的习俗。 大晦日的习俗 日本汉字中所谓的“大晦日”其实就是大除夕,指12月31日。在大晦日当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一则为了清洁家居,二则也有洗去霉气的意思,这点跟中国很相似。除了要大扫除,家里还要摆设镜饼(如文章开头的写真所示),镜饼是用麻薯做的,味道不错。 大晦日子夜,全国各处的大小寺庙都会响起108下的钟声。在子夜时分听到这些远处同时响起的钟声,令人感到相当震撼。这108下钟声原来是有特别意思的:第一种说法是这108下钟声代表驱走108个魔鬼,第二种说法是这108下钟声代表了108为神佛,第三种说法是这108下钟声代表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加起来的总数。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反映了日本人通过这108下钟声驱走霉运、祈求神佛保佑的愿望。钟声过后,信徒就开始到寺庙里拜佛,其他人也可以选择入睡。在“除夜”如能做一个吉祥美梦,据说会给人带来全年的好运。 新年的装饰 我们过春节讲究“好兆头”,在除夕之前都会在门前贴上挥春,上香还神,祈求新的一年里家肥屋润、万事如意。日本人同样讲究新年的“好兆头”。新年期间,日本人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摆放“门松”或悬挂松枝,以示新年开运。所谓“门松”就是用绳索把松、竹、梅捆起来的装饰物,是日本传统的“缘起物”(吉祥物)。 忘年会(新年食品糯米糕) 各大政府机关、公司会社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举办“忘年会”,相当于国内的“团拜会”。忘年会的意思就是让广大员工忘记今年的不如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各大机关、公司一般会在12月28日这天举办忘年会,设下丰盛的宴席招待员工,让大家吃个痛快,喝个烂醉。 屠苏酒 据说是三国时代中国神医华佗发明的药酒,新年喝过屠苏酒,就能身体健康。元旦当日早上,各家都会欢聚一堂,先幼后长依次喝屠苏酒,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御节(新年饭) 新年期间,日本人是禁忌开火煮食的。因此,各家的年夜饭、新年饭都是预先做好的。新年饭在日本语中称为“御节”,形式跟便当差不多,只不过是更加丰盛的便当罢了。御节的传统来源于江户时代的“叠食”,新年饭的饭盒分几层,每层放置不同的食物,第一层是前菜和小点心,第二层是鱼和肉,第三层是一品料理。御节的饭菜丰俭由人,可以吃得很豪华,也可以吃得相对简朴,但家里做的御节肯定是不新鲜的,因为御节的饭菜都是提前准备的。 贺年片 岁末年前,人们都会到邮便居抢购贺年片,在贺年片上写上祝福和问候的话,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和上司老板,以示祝福。祝福的话语最常见的就是“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谨贺新年”、“迎春”、“贺正”之类,用相对低的成本给上司和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的问候。这里要注意的是“谨贺新年”之类的祝词只能在1月5日之前使用,日本人把1月6日~2月4日期间称为“寒中”,要是你的贺年片迟发了,最好就把祝词改成“寒中见舞”之类了。 抢购“福袋”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现。每逢新年期间,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价格大多数在一万到五万円之间。这些福袋,象征着好兆头。装在福袋里的商品,价值肯定超过福袋的价格。福袋里面是什么东西大家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里面的商品会比福袋本身的价格高,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们是不会错过这个低价买好货的机会的。福袋一开,或许会带给你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很有新年中奖的感觉。 “三贺日” 日本人把1月1日~3日称为“三贺日”,在三贺日期间,大家都会到亲友家中互相拜访,和我们的拜年活动十分相似。三河日期间日本各家各户都不动炊火,只吃年前做好的“御节”。在此期间,人们还要吃年糕与鸡肉、萝卜煮成的年糕汤,象征欢迎新年的到来。 尾声 1月4日,日本人将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但这一天并不认真干活,除了有特殊任务外,社员们回到会社也是互相寒暄问候一下就下班了,这也算是新年的余兴庆祝吧。 日本新年的许多习俗都可以看出带有中国古文化的影子,虽然日本人一心要脱亚入欧,要过西方人的节日,但千年以来深受的中国文化熏陶,他们的节庆行为更多的还是带有东方文化的特色。
6. 日本最重要的节日都有什么
日本人最重视的节日是阳历新年。通常,政府机关和企业在新年之前的三天和新年之后的三天放假。到了年末,人们进行大扫除,将年糕、稻草绳以及门松等新年饰物布置好,做好迎接新年的准备。新年元旦(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一般会穿戴一新,吃着烩年糕以及专为新年准备的正月料理,心情也为之焕然,然后人们会去神社、寺院进行新年后的第一次参拜。元月2日、3日会与亲戚朋友一起度过这段愉快的时光。另外,在这段时期,日本人还有互相寄送贺年卡的习惯,孩子们也会收到“压岁钱”,用作零花钱。
在日本,旧历新年——春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人们大多对春节并不关心。但是也有例外,在横浜、神户的中华街,到了春节会有舞狮表演,以示庆祝,饭店也会特意准备以饺子、鱼等为主的特别饭菜。
二战之后,圣诞节在日本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节日,它为人们提供了家人团聚的机会——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孩子们从父母那儿得到圣诞礼物。年轻人则会在平安夜情侣们约会,互相交换礼物,这种习惯逐渐固定下来。只是由于日本并非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所以圣诞节并非是法定节假日,而且大多数人也不会参加宗教仪式。
7. 日本过年有什么习俗
日本人从前一年的岁末就开始准备迎接“年神”,这些准备活动逐渐演变成各种仪式和习俗,流传至今:
1、大扫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神龛、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间进行清扫。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赐予更多的保佑。大扫除通常在新年前两周开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称作“开始正月准备的一天”。
2、门松
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饰物作为标识,门松便是主要标识之一。松树在日本也被视为吉祥的树,传说松树是神灵寄宿的树,因此日本人喜欢在院子里种植松树。
于是松树也被作为新年饰物摆放在家门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门口各摆放一颗(枝)。现在,人们为了好看也会在松树边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门松摆放期间,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间。
3、注连绳
注连绳是一种用于祭祀的草绳,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种标识,通常和注连饰一起悬挂在门上,两者均是为了标明迎接神灵的神圣场所。注连绳被当作连接神界和人间的“结界”,可以防止“不净”的东西进入。注连饰有很多种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饰。正月结束后,人们会把注连绳、注连饰以及门松等新年饰物一起拿到神社烧掉。
4、镜饼
镜饼是新年作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种饼,因形状像古时候的铜镜,故名镜饼。通常为大小两块饼堆叠而成,两块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意为圆圆满满。也有镜饼代表灵魂的说法,是“年神”被请进家门后居住的地方。此外,镜饼比较硬,古时候的传说称正月吃硬的饼,牙齿会更坚固。
5、跨年荞麦面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吃荞麦面是日本人的跨年习俗之一,又细又长的荞麦面代表着健康长寿。据说这一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那时候的商贩们年底非常忙,大家经常会吃比较好做的荞麦面,后来成为跨年必吃的一种食物。吃跨年荞麦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放葱,因为葱的日语发音与“犒劳”、“祈福”等词语同音。
6、初诣
正月期间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过年习俗。所谓初诣,即新年第一次拜诣祈福。原则上来讲,整个正月期间都可以前往神社进行初诣,但大多数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气比较高的神社则从12月31日晚上就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排队初诣。寺院则会在零点跨年的时候敲108下钟,即“除夜之钟”,以祈福消灾。
(7)日本的过年菜有哪些扩展阅读
位于东京涩谷区的明治神宫人头攒动,来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福,日本称为“初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庙去参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谢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
明治神宫创建于1920年(大正9年),供奉着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宪皇太后(1914年去世),占地约73公顷,种植了247种17万棵树(1970年统计),是多种生物的乐园。
据统计,2017年的“初诣”人数排行榜中,明治神宫约为317万人,为日本全国第一位。
8. 为什么日本过年家门口要放羽衣甘蓝
日本过年家门口要放羽衣甘蓝,是因为羽衣甘蓝耐寒,并且颜色以紫色、黄色为主。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观。
羽衣甘蓝叶紧密互生、团抱成球形,叶片较宽大,叶缘细密多皱并具波状起伏。心部叶片的色彩丰富,因品种不同而呈紫红、桃红、青灰、淡黄至乳白色的变化,全株好似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故又名叶牡丹。叶片观赏期为1-2个月,株高一般20-40厘米。因其具有独特的叶色、姿态、适应性强、养护简便等特点,可作为北方晚秋、初冬季城市绿化的理想补充观叶花卉,还可家庭盆植于屋顶花园、阳台、窗台观赏。
羽衣甘蓝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VA、Vc、VB2及多种矿物质,特别是钙、铁、钾含量很高。羽衣甘蓝可连续剥取叶片,并不断产生新嫩叶,适口性好、质脆味清,可炒食、凉拌、腌制、做汤等,烹调后能保持鲜美的颜色,与其它蔬菜可拼成各种图案的“沙拉”,在菜肴装饰中堪称上品。
羽衣甘蓝Vc含量是绿叶菜中最高的。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为甘蓝类蔬菜之首,有“抗癌蔬菜”的美称。相关研究表明:它含有丰富的钙、VD和VE,长期食用有助于治疗老年妇女常患的骨质疏松症。另外,还具有一定的养胃和中、清热除烦、利水、消食通便、防治口干食少等功效。
9. 在日本正月,有那些传统
日本正月也就是日本新年
日本新年指的是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是大和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又称正月(しょうがつ、しょうがち)。正月本来是农历的一月,明治维新后改用格里历,则用于称新历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称为正月。
农历的正月则称为“旧正月”,现在日本人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琉球群岛及一些农村地方外)。
中文名
日本新年
属于
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
含义
大和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又称
正月
一、概况
日本新年(日语:正月 しょうがつ)指的是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相当于其他东亚地区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历修改而来的阴阳历计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历之后,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等地外)。普通的企业在新年期间一般都休息。
年贺状
年贺状就是我们中国的贺年卡,过去是用来向远方的亲友们(正月里无法见面的亲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后来就没有这个界限了。日本人每年每一户家人都要寄出上百张的年贺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打印机逐渐代替了毛笔。但是客气的日本人为了表示礼貌,即使是打印的年贺状上也要亲笔添写上一句表示吉利,鼓励,或者报告近况的话。跟中国一样,年贺状也带有抽奖的号码。
压岁钱(お年玉)
在这个假期里,人们要给他们的子女以及亲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钱,日语叫做お年玉(相当于中国的压岁钱)。这是玩具店铺最繁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吸引儿童来花掉他们的“お年玉” 。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日本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钟声响后,人们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称为“初诣”(意即第一次参拜)。据估计,每年从午夜到元旦,
约有近8000万人参加参拜。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
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红白歌大赛”——日本人的“春节晚会”
大晦日
【おおみそか】 【oomisoka】
大晦日就是年的最后一天。通常这一天大家在中午为止就把所有的过年的准备工作做完,到傍晚一家人团聚着开始围炉过年。大晦日的食品有荞麦面,日本叫“年越荞麦”,就像我们中国的饺子。但是有一个过去的俗话却是听说过的。就是女儿好比圣诞节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荞麦麺,过了30没有娶也不要紧。
二、新年习俗
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从12月下旬开始,家家户户就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些人家还在门前上方悬挂一根绳子,据说是用来驱逐鬼怪的。
新年到来时,许多日本人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去寺庙或神殿,庙殿中的钟敲响108下,意味着每个人在新的一年中都有108个心愿,听钟声还会净化人们的心灵。
庙殿会给每一个来访的人一张白色的纸条,纸条上的话启示你在新的一年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人们看过后会将这些白色纸条挂在庙殿旁边的树上。
新年中小孩会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在12月开始就互送新年贺卡,邮局保证所有的贺卡会在元旦以前送到人们手中。
日本只过新年,没有春节。到1月15日前,日本都算是新年。5日这一天,店铺开始营业,股市开盘,批发市场人头攒动,新年新气象,人人心头都在想着去年的事。
在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老家山口县,5日这天,鲜鱼拍卖市场一大早就迎来了众多购买者,都是来买河豚的。新年吃河豚,在日本传统中代表着吉利,大伙都是冲这个来的。
河豚带来福气
河豚在日语中发音是“fugu”,与“福”(“fuku”)的发音相近。到了新年,为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新年到来后去买河豚,加工后拿回家食用。
山口县的河豚在日本特别有名。1月4日晚上外出打鱼的渔船,5日清晨一到渔港,很多人便去竞价。天然河豚1公斤大概能卖到2.2万日元(约1700人民币),价格可谓不菲。竞价过程有点像中国西北农村卖牲口,两个人通过一个像袖筒般的布筒,用手指来定价,成交了便把身下的河豚拿走,不成交的话,卖方就拿着布筒去找别人。即便不去买鱼,单看这拍卖的景象也非常有趣,仿佛“福”就在自己身边。
去掉鱼皮、鱼肝等内脏后,河豚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中国古代有“拼死吃河豚”之说,其味道之鲜美、毒之剧烈,可从这句话中想象出来。
日本做河豚料理的大师傅,需要有专业资格。他们的做法也很特别,把河豚的肉切得比纸还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摆在盘子里。吃的时候沾上一点略带柚子味的酱油,河豚的鲜美,在口中瞬间就变成一种“幸福”。
黑豆代表认真
日本人称河豚为“珍味”,不是谁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会做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日本料理中热食不是很多,吃时大都不用加温,拿来即食。他们把年饭盛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4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饭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与“辛苦、认真”谐音。还有一种小鱼的名字叫Tasaku,谐音“多作、丰收”,也是年饭中必定出场的一道菜。
祈望发财,在哪个国家都一样。用栗子或者是红薯煮好并捣碎,堆出一个小山头,日语称为“金山”,吃在嘴里甜甜的,又有“金山”之意,自然也是每餐必备。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盏”。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三个一摞放在一起。屠苏酒也是装在漆壶中。主客从上至下拿出小盘,主人便在盘上点一些屠苏酒,客人喝下后再点一次,一个盘子饮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盏”的仪式。刚刚用过的盘子经简单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内,喝屠苏酒也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惠方卷
日本人在新年要吃惠方卷。原来,这粗大的寿司卷是日本人为迎接春天而吃的特殊食物,叫做“惠方卷”,而“惠方”是福神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吉利的方向。日本人有吃惠方卷迎接春天的习俗。
“惠方卷”比平时吃的寿司粗而且大,里面卷着七种特殊的食物。为了能够让人们吃到福,日本人借中国七福神之传说,将西葫芦干、黄瓜条、蘑菇、鸡蛋、鳗鱼、干鱼松等七种食物包在寿司里,并起名“惠方卷”。日本人认为,朝向“惠方”
把一个粗大的“惠方卷”吃进去,许下心愿就会心想事成,避灾招福。“惠方卷”再长也不能切断了,因为切断了寿司就等于把福切断了,是犯大忌的行为。
惠方卷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有资料记载说是在江户时代,大阪的商人们为了祈祷生意兴隆而吃惠方卷,因此流传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日本的磐列根舍社。在该社举行大型活动时,都要向前来参拜者发放一种寿司,这种寿司叫做“梦福卷寿司”。吃了便可以驱鬼避邪,不切断就吃取不能切断缘分之意,也有卷福的意思。
如今,日本商家把吃惠方卷当作一种促销方式加以宣传,民众也乐于博个好彩头。
听钟声,看歌会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全国休假日。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除夕午夜,各处寺庙钟声响起108下,象征驱除108个魔鬼和烦恼,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则意味着新年到来。
“红白歌会”是日本的“春晚”。与中国春晚不同,“红白歌会”始于1951年,是一场唱歌比赛。女性参赛者为红队,男性为白队,两队歌手交替上场。
10. 有关日本的饮食风俗有哪些
1、饮食禁忌
日本在饮食中有许多独特的礼仪和禁忌。(1)招待客人用膳时,不能把饭盛得过满或带尖。当着客人的面不能一勺就将碗盛满,否则被视为对客人不尊重。(2)用餐时,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因在死者灵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摆成这种形式。(3)给客人盛饭时,禁忌把整锅饭一下分成一碗碗的份饭,因过去给囚犯盛饭时多采用这种方法。(4)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因为只吃一碗则寓意无缘。(5)吃饭时禁忌敲饭碗,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迷信敲碗声会招来饿鬼。(6)忌讳往糕上撒盐和撕拉着吃糕。(7)忌讳在锅盖上切东西。(8)忌讳往白水里放汤。(9)着过筷的饭菜和动过口的汤,不能吃到一半剩下。携带食物外出郊游时,禁忌把吃剩的东西丢在山里。据说这是担心吃剩的东西会招来鬼魂。(10)忌讳把红豆饭浇上酱汤吃。迷信这样做会在结婚时遭雨浇。(11)带腥味儿的食品禁忌用作祭祀神佛的供品。(12)供过神灵的食品忌讳让女孩子吃,认为这样做会使女孩长大后姻缘不合。(13)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过分注意自己的服装或用手抚摸头发。(14)在宴会上就餐时,忌讳与离得较远的人大声讲话。讲话时禁忌动手比划和讲令人悲伤或批评他人的话。(15)在有关红白喜事的宴会上,禁忌谈论政治、宗教等问题。(16)在较大型的宴会上因故要中途退场时,禁忌声张,否则会使主人不欢,他人扫兴。(17)就餐时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日本人饮食中的禁忌,在日本的不同地区或家庭还有许多。譬如有的人家正月忌食杂煮;有的村或部落忌食鸡肉或鸡蛋等。但是,吃饭或喝汤时发出声响,日本人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
2、礼节
日本人最常使用的传统行礼方式,一般分为站礼和坐礼。行站礼时,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并拢,随着腰部的弯曲,身体向前倾。行表敬意最高的站礼时,腰须弯到脸部几乎与膝盖齐平的程度,然后慢慢直起身子。接受晚辈行礼时,背和脖颈要挺直,头不能向下耷拉。坐礼一般在日本式房间的榻榻米上进行。这种坐礼原来可分为九种形式,现在由于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已大大简化。目前最常见的有如下三种:(1)指建礼。行此礼首先要端端正正地跪坐在榻榻米上,以手垂在双膝的两则,指尖着地,身体前倾约五度。这种礼多在晚辈施礼和向对方提问题时使用。(2)屈手礼。行此礼要用手撑着地,身体向前倾约45度,脸面朝下,比指建礼表示的礼节要高,多在同辈之间和向对方请教问题等场合使用。(3)双手礼。行此礼时,双手掌向前靠拢着地,脊柱和脖颈挺直,整个身子向前倾伏,面部几乎着地。这是最高的礼节,多在下级对上级或对尊贵客人行礼时使用。在以椅子为座席时,也有三种不同的行礼方式。上级对下级行礼时,坐在椅子上稍将身体前倾一下即可;同辈之间行礼时,应从椅子上站起,行与站礼几乎相同的礼节;对尊贵的客人或上级行礼时,应到对方座位前深深施礼,等对方就座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3、言行中的忌讳
日本人在日常的举止言谈中存在着许多忌讳。(1)日本人在结婚时,忌讳说“离去”、“切断”、“分别”、“归去”等词语,因这些词语寓意“破裂”和“姻缘不合”。(2)结婚时接受客人贺礼后要将容器空着退回,忌讳放入任何东西,以避免“重复”之嫌。(3)平时忌讳赤身露体一丝不挂上便所。(4)最忌讳随地吐谈。(5)吃饭时忌讳往米饭上浇酱汤,禁忌用筷子夹着东西传递。(6)到人家做客时忌讳脚踩座席垫。(7)忌讳晚上晾洗过的东西。(8)忌讳把竹篓顶在头上。(9)睡觉时忌讳脚南头北,因停放灵柩时一般是头朝北。(10)忌讳往洗脸水中对热水。(11)忌讳晚上剪指甲。(12)出外旅行忌讳八日起程和七日归程。(13)给出生的婴儿送贺礼忌讳在第七天,因葬礼后的第七天是一七忌日。(14)忌讳无事看别人家的厨房。(15)忌讳在人面前一个人嚼口香糖。(16)建筑行业忌讳在“三邻之日”(1、4、7、10月的亥日,2、5、8、11月的寅日,3、6、9、12月的午日)破土动工,因为据说在这些日子里盖的房屋会遭火灾。(17)商业部门忌讳说“siri(掏摸)”和“nasi(无)”之类的词语,尽量把与之谐音的商品改用其他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