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轰炸日本的时候扔了多少汽油大
A. 二战美军轰炸东京,其伤亡人数为何超越广岛原子弹事件
二战美军轰炸东京,其伤亡人数是要超越广岛原子弹事件。因为死亡人数太多,美军的空袭是在夜间进行的,当时日本的大陆防空系统在夜间威胁着美国军队。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军事行动进入了胜利的最后阶段。日本70%的地面部队在中国战场被压制,美国海军的大部分机动部队在太平洋战场被歼灭。为了防御盟军登陆,日本当局紧急扩充兵力,地面部队的总防御达到240万人。
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兵为保卫国土投入了1万多架飞机。除与美国战斗舰艇交战外,日军还有数千架飞机进行自己的防空作战。1945年,日本作为国产防空战,拥有1型“鱼鹰”可比战斗机、2型“屠龙”、3型“海燕”、4型“强风”战斗机等型号,包括4型“强风”战斗机,其性能足以在战争结束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P51 FE FE战斗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77年多,但对她的回忆记忆犹新。最近,俄罗斯历史学家回忆起当年美国轰炸东京的情景。据卫星通讯社报道,同年,美国动用300多架战略轰炸机,向东京投下数百吨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造成8万至10万平民死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最猛烈的打击,直接在日本首都的废墟中,
B. 美国当年向广岛 长崎投原子弹时,日本为什么没有把它打下来
在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国空军已经对日本所有重要城市实施了长时间轰炸,之所以放过广岛和长崎就是为了日后试验原子弹的威力。
既然美国能够对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重要城市狂轰滥炸,就说明日本空军已经完全覆灭。事实上,在日本近海实施神风特攻的那批飞行员是当时日本最后的一批空军了,日本不是没有飞机,而是飞行员都死光了
C. 二战时期东京大轰炸的资料
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这一空袭史称“李梅火攻”。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上是象征性的任务。而且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当美国成功发展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后,美军便有能力对日本作出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有6架因机件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有一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的目标。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如果由中国出发则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也太远,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跳岛战术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岛屿后,美国第20航空军被编配到第21轰炸司令部,并开始筹备使用B-29对日本本州岛的大规模轰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首次来自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了轻伤。这是自杜利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轰炸东京。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 东京大轰炸
适合此战术,最终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业与德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美军的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比后来的原子弹攻击还要多。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将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军的指挥部发出了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了优先位置的新命令。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这更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李梅重新评估局势,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以减轻 B-29 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首先投弹, 引入目标区。该计划使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的战斗机组人员疑虑重重。李梅发现日军夜战装备不足,而且李梅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
3月9日至10日,美军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利亚纳群岛出发,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轰炸,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燃烧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二十四时十五分,两架导航机到达东京上空,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大批轰炸机接着以单机间隔依次进入投掷燃烧弹,火势迅速蔓延开来。当晚东京出现 火灾旋风(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334架B-29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燃 东京大轰炸
烧弹,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区内所有可燃物(包括人体)烧着,造成近4万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毁,主要是皇居以东的地区,东京约有四分之一被夷为平地,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摧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被烧伤或呛伤。空袭中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其余受伤飞机返回了基地。
3月9日的轰炸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这比二次大战中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造成了更多的伤亡,破坏力可以和后来的原子弹爆炸相比。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火攻东京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轰炸机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的飞机制造中心化成一团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轰炸,使用了1700吨燃烧弹,约20.7平方千米的市区在3小时内焚毁。16日,美军又轰炸神户,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毁。美军于四、五、六月又大举空袭日本各大中小城市。4月13日,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7月4日时美军宣布当时日本已遭受10万吨炸弹的轰炸。
美军轰炸过程中许多东京市民逃离出城。李梅派美机投下警告传单,通知下一步轰炸的目标,使他们更加恐惧。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亡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轰炸东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战时经济陷入瘫痪。
3月10日凌晨的东京大轰炸摧毁了东京63%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战果远远超过了之前历次所有轰炸的总和。美军3年来一直想要捣毁的22个东京兵工厂被彻底焚毁。据当时日本政府统计,在当晚的轰炸中有约10万人被烧死(另一种说法是8万人),另有10万人被不同程度烧伤,伤亡人数竟超过了后来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广岛。轰炸中,美军有9架B-29被击落,5架被重创,后来均在近海迫降,飞机上的大部分空勤人员都被美军潜艇救起,还有42架被击伤,但都安全返回了基地。
3月10日以后,李梅又指挥B-29轰炸机部队继续对东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进行了持续达3个月之久的燃烧弹轰炸,使其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至6月中旬,李梅又将燃烧弹轰炸范围扩大到其他中小城市和交通线。烈火燃遍了整个日本。
事实证明, 三月十日的东京大轰炸在战争史上是任何交战国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之一。才一夜的功夫, B-29 就几乎摧毁了东京中心十六平方哩的面积, 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筑----二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筑物----被炸成废墟。据目击者说, 在大火蔓延过来之前, 炽热的高温已经使整个防火线熊熊燃烧。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烧得一乾二净, 不流丝毫痕迹。人员伤亡惨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数比广岛或长崎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数还多.
D. 美国在东京一共投下了多少吨炸弹
东京大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这两次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
早期轰炸
早在1942年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中校曾派出16架B-25战略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这次攻击主要上是象征性的任务。
然而,当美国成功研究B-29轰炸机后,美军便有能力对日本作出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都不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四国的八幡钢铁厂。但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命中目标,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有6架因机件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有一架被击落,其余的大多只轰炸了次要的目标。[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首次来自南方的袭击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了轻伤。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如果由中国出发则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也太远,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跳岛战术攻占了一些接近日本的岛屿后,美国第20空军被编配到第21轰炸师,并开始筹备对日本本州的大规模轰炸。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最终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美军的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比后来的原子弹攻击还要多。
燃烧弹攻势
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
随后在3月9日至10日,美军再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地颤式轰炸,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燃烧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隔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当晚东京出现火灾旋风(Firestorm),334架B-29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燃烧弹,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区内所有可燃物(包括人体)烧着,造成近10万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毁,主要是皇居以东的地区,东京约有四分之一被夷为平地,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摧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被烧成重伤。空袭中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其余受伤飞机返回了基地。大火之后的清理工作进行了25天。[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月9日的轰炸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这比二次大战中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造成了更多的伤亡,破坏力可以和后来的原爆相比。
火攻东京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轰炸机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的飞机制造中心化成一团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轰炸,使用了1700吨燃烧弹,约20.7平方千米的市区在3小时内焚毁。16日,美军又轰炸神户,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毁。美军于四、五、六月又大举空袭日本各大中小城市。4月13日,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泽化为乌有。7月4日时美军宣布当时日本已遭受10万吨炸弹的轰炸。
美军轰炸过程中许多东京市民逃离出城。李梅派美机投下警告传单,通知下一步轰炸的目标,使他们更加恐惧。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亡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轰炸东京及其他城市使日本战时经济陷入瘫痪。
其后美军在5月26日再一次派出470架飞机轰炸东京,造成7415人死伤,22万间房屋被焚毁。连月来轰炸使东京有一半的建筑物被摧毁。
免于被轰炸的地区
美军把一些地区列为受保护地区,不予以轰炸。[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圣公会的圣路加国际医院
东京大学
救世军
皇居
争议
美国使用燃烧弹轰炸东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万人死亡,多数为平民,引起极大争议,部分人甚至视之为战争罪行。即使后来的原爆引起更大伤亡,但这至少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战略轰炸行为的目的主要是破坏日本生产战争物资的能力,以及降低日本人的士气,在总体战的理论中,这种攻势是可以接受的行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也引起了对使用燃烧弹的道德讨论,策划轰炸行动的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后来也指出如果美国战败,他本人肯定会被控犯下战争罪行,但他也认为这次轰炸提早了战争的结束,从此减低了人命伤亡。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也曾指出,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E. 东京大轰炸始末——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战略轰炸记
美国生产B-29轰炸机的工厂车间
正是有此重器在手,美国罗斯福总统才有底气在1943年1月,也就是B-29刚刚定型,即将投产之时,即告知中国方面,他将派出一支空前强大的轰炸机部队,从中国出击,轰炸日本本土。为B-29选择的出击基地是成都。
这是当时盟国方面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陆上出击基地,有3700公里之遥,以B-29之航程,等于有去无回,只有靠采取中途加油、减少载弹量等来尽力延长。
更加直接的困难是,成都缺乏可供重达五十余吨的B-29起降之大型军用机场,以中国之工业力,又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建完成。
何况按照罗斯福总统提出的计划,至少需要四个这样的机场,外加数个配套的战斗机用机场。
中国人没有修建机场所需的工程机械设备,也没有修建机场的经验,大部分都是农民的施工队伍,在半年时间里,就以原始的工具,无数的血汗,建成了四个大型军用机场,五个战斗机机场。
1944年6月15日,68架B-29轰炸机,迎着晨曦,朝日本本土飞去。因为航程所限,能携带近10吨炸弹的B-29,此次只携带了两吨左右,作战目标,也没有能够远及东京,而是日本本土南端九州,主要打击八幡钢铁厂,此厂所产钢铁占当时日本产量的两成以上。
轰炸效果非常不理想,只有一枚炸弹命中目标,对八幡制铁所之产能,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出击之目的在于“支援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另外一个重要行动”——攻占马里亚纳群岛。此地距离东京不到2500公里,有多个岛屿适于修建大型军用机场,一旦夺得,将成为B-29绝佳的出击基地。
所以来自成都的空袭,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在B-29自成都出击的那一天,盟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第二大岛塞班。随后工兵部队开始抢修机场,而在其建成之前,B-29将继续从成都出击,轰炸日本本土。
从1944年6月15日首次出击,到1944年12月21日最后一次出击为止,B-29总计从成都出击20次,投弹近千吨。对日本本土之轰炸,一直局限于九州,实质性的破坏,也不太大。
但多次出击,对于盟国,特别是中国之士气振奋有巨大作用。而多次出击所得来的经验,更有巨大价值。这些经验为一位战略轰炸史上的名将所吸收领悟,他会将其“发扬光大”,猛烈炸响日本人心中的倒计时闹钟。
这位名将的名字,叫柯蒂斯?爱默生?李梅。
烧夷
李梅起初以少校军衔在欧洲作战,指挥美国陆航第8航空队的一个大队,轰炸德国。1944年6月,他被作为最具潜力的轰炸机指挥官,从欧洲调到亚洲。9月8日,他亲自驾机,率领百余架B-29,从成都出击,轰炸日本。当时他的军衔是少将。
将军级别的人物,开着轰炸机飞临敌国上空,冒着密集的防空炮火和敌方战斗机的拦截,投下炸弹,这种事情在英美军界十分常见,李梅更是其中之典型。通过这种方式,他获得了大量经验,为接下来的“发扬光大”做好了铺垫。
这种经验之一,就在于美军在欧洲所常用的昼间高空精确轰炸,也就是大白天从高空向地面目标扔炸弹,适用于德国,却并不适用于日本。因为德国工业集中,多为大型厂房,上空云层稀薄,大群轰炸机集中轰炸,效果“良好”。
日本则是恰恰相反,工业呈分散式布局,厂房只是装配点,零部件生产分散在大量的小作坊中,散布于城市的“千家万户”里,上空又时常有厚厚云层外加强劲高空气流,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效果十分不理想。
李梅便转而想到,何不采取低空夜袭?
根据多方所得情报,他得知日本之城市结构,亦大不同于德国。德国多有砖石结构的现代建筑,日本则是大量的木制建筑。所以美军常用的高爆炸弹,对于日本城市毁伤效果远不如对于德国城市。
如果用燃烧弹呢?东京当时之城区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消防员不足万人,消防车只有千余部,且消防车极为落后,只能使用两小时。更加致命之处在于,东京供水系统采取电动水泵,一旦电力系统被炸毁,消防员将无水可用。
夜幕中,东京化为了一片火海——这番画面开始越发清晰地出现在李梅脑海里。
1944年11月,包括塞班岛在内的多个岛屿建成了大型军用机场,B-29的出击基地,也从成都转到了这里,李梅随之调动。1945年2月24日,他以两百余架B-29出击,每架携带3吨燃烧弹,首次轰炸东京。
此次出击,李梅并未冒险采取夜间低空轰炸战术,仍以美军主流战术昼间高空精确轰炸为主,他主要的目的是检验燃烧弹之效果。
大为满意之后,3月9日,他一声令下,300余架B-29,满载燃烧弹,在茫茫夜色中,向东京飞去。这一次,B-29将大胆采取低空夜袭战术。
李梅却并未驾机出征,原来当时美国已经启动原子弹计划,李梅是知情者之一,按照相关保密条例,这样的人,是不能再以身犯险的——万一成了俘虏,为日本人所获,后果不堪设想。
代替李梅出征的是准将鲍尔斯。此人也是一员猛将,带着僚机率先闯入东京上空,低空投下燃烧弹,在市中心烧出一个醒目的“X”形标记。随后跟进10架B-29,将这个“X”形标记进一步扩大。后面的大部队,以标记为中心,展开轰炸。
日军只有微弱的高炮火力进行回应,因为他们挨惯了美军大白天从高空发动的轰炸,这一次,措手不及!
接近1700吨燃烧弹,在一个小时之内,倾泄到了东京城区。这些燃烧弹,包括凝固汽油弹与白磷弹,落地之后四处飞溅,木制结构的房屋沾之即燃。当夜东京又有时速三十余公里之大风,风助火势,形成极为可怕的火浪,所到之地,房为火房,人为火人。
那不到万人的东京消防队伍,在这样的火海面前,很快就崩溃了,他们连扑灭其中一处的能力都没有。大量的人群疯狂地争抢有水的池子,却在钻入其中之后,被极度的高温化作了煮沸的锅中之物。至于那些躲到防空洞中的人,则大都被高温烘烤而死。
这一夜,东京城的十分之一被焚毁,死亡人数接近10万,超过百万人无家可归。裕仁天皇所在皇宫倒是无恙,因为美国对他“另有安排”。
李梅继此次出击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他正式开始了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用燃烧弹“动摇日本这个罪恶神国的基础”。
接下来的十天时间中,李梅麾下的B-29,先后火焚了名古屋、大阪、神户,用光了太平洋战区的燃烧弹库存,不得不等待后方运来。在此期间,他又领命以B-29布设大量水雷在日本周边海域,封锁其海上交通。
4月13日,燃烧弹到位之后,李梅的火攻作战继续进行,炸到7月初,日本本土五十余个城市已经被炸到没什么目标可炸的境地。
恐怖的火攻作战,在造成大量死伤的同时,更让万分恐惧的日本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导致日本的工业失去了根基,无人来加工零配件,也无人来修复工厂。
到7月,日本工厂已经失去了一半的工人,炼油、钢铁、飞机发动机等工业产量下降一半以上,像三菱这样的军事工业大户更是几乎全毁。
在日文中,燃烧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烧夷弹”,这是从中国古文中借来的词汇。取其“烧夷”二字,恰好可以用来总结李梅发动的火攻作战。
(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