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去日本留下了多少人
Ⅰ 郑和下西洋一共有多少人
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当成祖时,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西洋则和、景弘,西域则李达,迤北则海童,而西番则率使侯显。
Ⅱ 郑和下西洋时有多少条船多少人去了多少国家
人数: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船只数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所以七次下来就要有1500艘以上
出行所到国家: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Ⅲ 郑和,下西洋,带了多少人带多少只船大神们帮帮忙
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郑和下西洋时所率部众,二万七千多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Ⅳ 郑和,下西洋,带了多少人带多少只船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所率部众就有二万七千多人
400多条船
Ⅳ 郑和下西洋回来时有几人
回来不知道,应该差不多吧!没死多少人还带回了很多使者..
船队人员
计下西洋官校、旗军、勇士、力士、通士、民稍、买办、 书手、通共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二名。正使太监七员、少监十员、监丞五员。内官内使五十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都指挥二员。指挥九十三员、千户一百四十员、百户四百三员。教谕一员、阴阳官一员、舍人二名、余丁一名。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名
Ⅵ 郑和下西洋的船上有多少人船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Ⅶ 郑和下西洋带了多少人
明朝前期,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富强国家。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郑和本姓马,名三保,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使他从小就对外洋的情况有所了解。大约在14世纪末,他被收入宫内,当了一名小太监。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深得朱棣赏识,被赐名为郑和。 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首次出使西洋。
西洋就是现在的南洋西部和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出使时所率领的船队,拥有大海船60多艘,载有各种技术人员、水手、士兵、医生和翻译共27000多人,当时称这种大海船为宝船。最大的宝船长达44丈,仅水手就需要二、三百人。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过福建沿海向南航行,先后到达占城、爪哇、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于1407年完成首次出使任务。到1433年,郑和先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船队出使西洋,每次都携带大批的金银宝货、丝织品、瓷器和铜铁器。他以明王朝使节的身份来到各国,受到各国国王和臣民的热烈欢迎。如占城国王骑着大象,率领臣民击鼓奏乐迎接郑和。郑和向各国国王赠送珍贵礼品,宣读皇帝诏
书,表示明王朝愿意和各国通好的诚意,并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平等的贸易交往,以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杰出的外交活动,使许多国家同明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吕宋、马来亚、满刺加等国的国王,都曾亲自来中国访问,同样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郑和的远航,不但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而且促进了同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从那时起,中国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到南洋群岛做工和经商的更多了,他们带去中国制糖、采矿等先进技术,和南洋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对南洋的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至今印度尼西亚有三宝珑,泰国有三宝港等地名,反映了东南亚各国人民和华侨华人对郑和的怀念与爱戴,南洋华侨华人至今仍尊称郑和为三宝公。
以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航行的时间计算,他下西洋也要比欧洲航海家达伽马绕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和哥伦布西航发现美洲大陆,早半个多世纪;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更要早80多年。因此,在同时代的大航海家中,郑和可以说是伟大的先导者,而且航海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也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