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有哪些佛学大师

日本有哪些佛学大师

发布时间: 2022-08-05 01:16:53

① 日本古代有名的和尚

1、空海

空海(日语くうかいKūkai,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至中国学习唐密,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阇梨授其为八代祖。

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着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着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2、一休宗纯

一休宗纯(1394-1481)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着名奇僧,也是着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从小就很聪明。“一休”是他的号,“宗纯”是讳,通常被称作一休。乳名千菊丸,后来又名周建,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他于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病故,享年88岁。

1474年一休81岁时,受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以修缮因应仁之乱而荒废的寺院。他晚年住在今天京都府京田边市的酬恩庵(俗称“一休寺”)。

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卯时,一休因高烧不退病逝,享年88岁。而日本此时已经进入了地方豪强混战的战国时代。

3、南光坊天海

天海(?~1643),安土桃山到江户初期的天台宗僧侣,别号随风、南光坊、智乐院,德川幕府予谥慈眼大师。

天海担任北院的住持是庆长4年(1599年)的事。关原之战时,据说是以参谋身分在家康身旁服侍。之后天海作为家康的参谋,担任起和朝廷谈判等作用。在1607年就任比睿山的探题、并且再兴了延暦寺。

然后又着手在庆长17年(1612年)重建无量寿寺北院、并把寺号改为喜多院,以作为关东天台宗的总寺院。庆长18年(1613年)时,又从家康那受命担任日光山贯主,并且再兴了本坊・光明院。他自己也深度牵涉到大阪之战的开端“方广寺钟铭事件”。

(1)日本有哪些佛学大师扩展阅读: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北传佛教之一,从西域三十六国传入唐朝,再经唐朝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日本在统计上约约7万5000座寺院、30万尊以上的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以及最古老的佛典古文书都保留在日本。

现在日本佛教的概略,根据文化厅编纂的“宗教年鉴”等统计,现在日本的佛教徒大半属于镰仓佛教。净土宗系(含净土真宗)的宗派和日莲宗系的宗派占绝大比例,以大乘佛教占大多数。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由中国经百济传日本,初期的弘扬以圣德太子(574-622)为最大功臣,他定佛教为国教,并在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规定全民“笃敬三宝”,说明佛教为“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础。

此后,日本留学僧陆续至中国求法,将中国佛教的思想传承、宗派教说、修行方法等引进日本,逐渐演变成日本特有的宗派佛教思想。

②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 ﹑“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东渡原因: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③ 日本佛教都有哪些宗派

佛教自六世纪传入日本以后,经过奈良时代(710~785)、平安时代(794~1192)以至鎌仓时代(1192~1380),前后约七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宗派。奈良时代有三论、法相、华严、律宗、成实、俱舍六宗,称为“南都六宗”;汉文大藏经亦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为当时日本贵族上层社会所信仰。到了鎌仓时代,禅宗、净土宗、日莲宗相继兴起,佛教始流行于日本民间。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历史上,佛教对日本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现将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简介如下。
奈良、平安时代的宗派
三论宗慧瓘创立。慧瓘乃隋嘉祥寺吉藏弟子,于公元625年往日本,住飞鸟元兴寺弘讲三论,开始建立三论宗,成为日本有佛教宗派之始。慧瓘的门徒很多,而以福亮、智藏、道慈最有名,他们都曾入唐学习“三论”,通常把他们三人合称为三论宗的“三传”。三论宗因强调理论研究,忽视了宗教实践,在日本流传不久后便逐渐衰歇。
法相宗日本法相宗有四传。第一传是道昭。道昭,奈良元兴寺沙门,于公元653年随遣唐使入唐,受教于玄奘门下。在唐七年,归国后住元兴寺,盛弘法相学说。第二传是智通、智达。二人同于公元658年渡海入唐,谒玄奘、窥基师弟学法相教义,业成返国,弘传所学。第三传是智凤、智鸾、智雄等人。他们奉旨赴唐,跟智周学唯识教义,后返日本大弘其宗。第四传是玄昉。玄昉,智凤的再传弟子,公元717年乘遣唐使船赴唐,从智周学习法相教义,在唐十八年,蒙玄宗皇帝赐以袈裟,于734年赍同所得经藏归国,住在兴福寺,大弘所学。古来把以上第一、第二两传合称为“南寺传”或“元兴寺传”,而把第三、第四传称为“北寺传”或“兴福寺传”。法相宗至今仍有流传。
华严宗由唐道璿传入日本。道璿,洛阳大福先寺僧侣,受日本入唐学僧荣睿、普照之邀,于公元736年携《华严》章疏渡日,弘扬华严。当时新罗高僧审祥来到日本,住大安寺,他精通华严宗深义,于740年应邀在金钟寺道场,首次开讲《华严经》,为日本华严宗初祖,华严宗从此开始兴起。到鎌仓时代,虽然有凝然、高弁等高僧的弘扬,但他们只停滞在教义研究上,并未普及民间,教势渐衰,总本山是奈良东大寺。
律宗唐鉴真所创。日本沙门荣睿、普照等于733年相偕入唐,求学戒律,时闻扬州大明寺鉴真为当代律学名德,遂恳请东渡弘化。鉴真当蒙允许,即于743年和其弟子赍同经卷法物等启舟东行,六次航海,十载奔波,不辞九死一生之艰阻,终于在753年抵达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翌年进入京师。天皇下诏安置在东大寺,兴筑戒坛,天皇、皇后和皇太子等四百余人登坛受菩萨戒,日僧灵裕、贤戒、志忠等人皆舍旧戒从受新戒,为日本登坛授戒之始。公元757年,为了学律者的方便,在奈良兴建唐招提寺,也建筑了戒坛,于是创立了日本律宗,鉴真为其初祖。其后,随着岁月的变迁,宗风消沉,戒坛长期不振。
除以上四宗外,还有成实宗和俱舍宗。成实宗是由隋代高丽慧瓘将《成实论》传入日本后,在日讲习,逐渐形成的宗派。俱舍宗是由日僧道昭、智通、智达入唐将《俱舍论》传至日本后盛行讲述而形成的宗派。但是,此两宗历来只作为三论宗和法相宗的寓宗而已,并未独立弘传,也未受到特别重视。
天台宗日本天台宗创始者最澄(又名传教大师,767~822),于公元804年泛海入唐,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义,并从道邃受菩萨戒,更从翛然学得牛头之禅。翌年从灵岩寺顺晓阿阇梨学习密教,并受秘密灌顶。在唐一年,其所学的法门,遍及圆、密、禅、戒四宗,称之为“四宗相承”。公元805年归国,住比睿山,开创日本天台宗。着有《唐诀集》、《守护国界章》等书二百八十余部,殁后谥称传教大师。其门徒圆仁、圆珍等也相继入唐求法,归国后,盛弘台密二教,促进了天台宗在日本的日益发展,至今兴盛不衰。
真言宗空海创立。空海(774~835)于公元804年与最澄同行,随遣唐使人唐。住长安青龙寺,拜惠果阿阇梨为师,得受两部《大曼茶罗秘密法》,并授以阿阇梨位灌顶,同时又从般若三藏等人受学《悉昙》。在唐二年,于公元806年携带内典、外典等数百部典籍回国,盛弘密教,受到朝野尊崇,并于高野山创建根本道场,开创真言宗。公元835年圆寂,敕赐“弘法大师”之谥号。其着作有《秘密曼茶罗教付法传》、《辨显密二教论》等书一百五十余部。其门徒常晓、圆行等也相继入唐求法,回国后,弘扬所学,对日本真言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奈良、平安时代是日本佛教的初传和吸收阶段,先后成立的几个宗派大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入的,其教义是中国佛教的延续,并没有新的突破。它们的存在和流传,一直被视为施政者的一种指导性的文化思想,受到国家和贵族的支持,具有鲜明的贵族性,但没有民众基础。
鎌仓时代兴起的新宗派
鎌仓时代,佛教开始与日本民间信仰相结合,取得了新的发展,相继兴起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净土宗、真宗、日莲和禅宗。这些宗派,都把面向一般民众的传教作为重点,在教义上建立了一般民众能接受的简明扼要的理论体系,注重思想信仰,因而发展迅速,称之为“鎌仓新佛教”,或“日本佛教”。
净土宗日本净土宗之创立,始于法然(名源空)。法然(1133~1212),十三岁登比睿山出家,随皇圆阿阇梨研究教、观二门之玄旨。后历访名僧,遍研佛教,时人称法然是“智慧第一法然座主”,因读中国善导的《观经散善义》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的句子时,大有所悟。于公元1175 年,开创“一向专修宗”的日本净土宗。法然未到过中国,他的开教立宗是继承中国唐代善导的净土思想。通过系统的判教,能在诸宗之外另创立独立的宗派的,在弘法创立真言宗以后,法然可以说是第一个人。他着有《选择本愿念佛集》,阐述创立净土宗的宗旨,并公开宣言“我依善导一师,开净土宗”。法然选定《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天亲的《往生净土论》为“净土三经一论”而成立净土教义,主张“称名念佛”即可往生西方。净土宗后来分镇西、西山两大派。法然弟子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是亲鸾。
净土真宗简称真宗,由法然的弟子亲鸾创立。亲鸾(1173~1262),京都人,出身贵族,幼年丧母后,从青莲院慈圆僧正出家,法名范宴。住比睿山十年,又往奈良研究三论、法相诸宗之学。后来听说法然在宣扬念佛易行的法门,立即到吉水拜谒法然受教,改名绰空。他三十一岁,娶藤原兼实之女玉日,成为日本第一个公开娶妻的僧侣,也是真宗和贵族发生关系的开始。后因发生住莲、安乐两僧犯了私度宫女出家之罪,受到株连,被流配越后(今新泻)右配所,自称“愚秃亲鸾”。五年后遇赦,时闻法然逝世,即转往日本东北地方传教,以愚秃为姓,正式改名亲鸾。着有《教行信证文类》六卷作为立教开宗的基本教典。强调“恶人”也能往生西方,受到一般庶民信仰。真宗后来产生了许多派系,而以本愿寺派和大谷派最有影响。
日莲宗又名法华宗,由日莲创立。日莲,十六岁出家,法名圣房莲长。先后去往鎌仓、京都、奈良、高野等地参学。公元1253年于清澄寺创立日莲宗。主张《法华经》是正依经典,宣扬《法华经》的功德,唯有宣说《法华经》题目及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才能拯救众生,在庶民社会中影响渐大。着有《立正安国论》等书,竭力排斥攻击净土、禅、真言等宗派,并多次上书鎌仓幕府,请求禁止,后遭幕府以“诳言惑众罪”,多次被流放。十九世纪以后,从日莲宗中派生出了许多新兴宗派,如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灵友会等,皆属日莲宗系三支派。这些新兴宗派,在今天的日本社会占有相当大的势力。
禅宗日本禅宗分临济宗和曹洞宗,均系中国禅宗的两大支派。临济宗由日僧荣西传入日本,曹洞宗由日僧道元传入日本。荣西(1141~1215)于公元1168年和1187年两次入宋,参学于天台、庐山、育王、天童诸山,后往天台万年寺,谒见怀敞,传以临济心印,又蒙付与衣具印信,归国后住建仁寺,大兴禅学,主张“看话禅”,学徒云集,着有《兴禅护国论》等七部九卷,成为日本临济宗的新宗派。临济宗现分有十五宗派,最有影响的是妙心寺派、建长寺派。道元乃荣西再传弟子,也于1233年入宋,历访天童、径山、天台等山,后得到天童如净禅师的启发而豁然开悟,并蒙印可,受传秘蕴及衣具顶相,于1227年归国,在伞松山兴建永平寺,盛弘禅学,强调修“默照禅”,提倡“只管打坐,即心是佛。”。着有《正法眼藏》等九部一百十八卷,阐扬曹洞宗旨,成立了日本的曹洞宗。
明代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创立黄檗宗,与临济、曹洞鼎足而三,宗风大抵与临济相同,惟唐音讽诵经文、法式。亦悉改尚明风。其时寺院奖励学问之风盛行,各宗檀林、学寮等教育机构亦应运而兴;教学兴隆,各宗人才辈出。日本佛教逐渐形成国家化、社会化、家庭化、宗派分明与现代学术化,以及国家与民众具有密切联系的佛教特质。

④ 谁把佛教带到日本 日本的佛教

日本佛教,北传佛教之一,经唐朝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其间曾引起正反两派不同意见的争执,自此开展日本佛教史新页。日本佛教的发展、演进,可略分为:飞鸟时代(公元546年至公元645年)、奈良时代(645至781)、平安时代(782至1192)、镰仓时代(1192至1333)、室町时代(1333至1600)、江户时代(1600至1868)、明治维新之后(1868至现今)七个时期。
飞鸟时代
日本佛教初期的建立,归功于圣德太子的推展,在他摄政的三十年之间,下诏兴隆佛法,创建寺院,亲自宣讲佛经及着疏,遣使入唐,将自朝鲜传入中国文化的途径,改为由日本直接与隋唐文化的交流,并以佛教为国教。推古三十三年(625),高丽沙门慧灌抵日,弘传三论,开日本三论宗之始,门下俊杰甚多,三论便成为此期佛教的主流。另道昭入唐(653),从玄奘大师习法相,为日本法相宗的初传。综观佛教于此初传期间,得到国家的保护,唯当时社会仍多以求神的心态奉佛,尚未进入真正的慧解与行持。
奈良时代
奈良时代传承飞鸟时代的护佛政策,以兴隆佛教来护国祐民。有圣武天皇热心推展佛教,兴建壮丽宏伟的东大寺,铸造世界有名的奈良大佛,并请唐鉴真大和尚设坛授戒,正式确立日本佛教的戒法,并推崇华严思想,以体现其政教合一的理念。本期佛教学风鼎盛,主要宗派有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律宗和华严等六家,即所谓“奈良六宗”。各寺大多诸宗并存,研究者也数宗并学。唯其中以华严宗受圣武天皇的重视,具有优势地位。又法相宗人才辈出,成为本期佛教思想的主流。其他方面如写经、佛教文学、美术等,也同时盛行。综观此期佛教,着重人间性、国家性,并有学术发展的特色,在教理上传承于中国,尚无新论。

平安时代
平安前期的佛教,以最澄和空海从唐朝传入的天台及真言宗最盛。最澄入唐,兼学密、禅、戒各宗,日本佛教因此具有复合性,融和而成日本特色的天台教。空海着有《辨显密二教论》,是最早的密宗教判理论书。至此,日本佛教已渐脱离中国的范畴,而发展出民族化的佛教。另在最澄及空海度唐前后,许多僧侣亦同时至中土求学,即所谓“入唐八家”,也闻名古今,所学皆与密教有关。因此,平安前期的日本佛教,可称为密宗的兴隆时期。又本期佛教深受贵族们所信仰,因此贵族青年皆以出家为风尚。

平安中叶之后,贵族与武士间的矛盾严重,佛教为保护寺产,征集武士为僧兵,于是佛教僧侣涉入了日本政治漩涡,奈良六宗衰微,末法思想产生,但也因对末法的警觉,佛教开始出现新的宗派。首先出现的便是含净土思想的念佛往生派,以空也上人与惠心源信为代表。因此奈良时代国家性、学术性的佛教,到了平安时代,便转变成民间化的佛教。

镰仓时代
平安末期经过惨烈内战后,由源赖朝于镰仓设置将军幕府,开展了镰仓幕府时代,亦拉开日本武家专政制度的序幕。在佛教方面,新兴宗派纷纷出现,奈良六宗亦有复兴之势,新旧佛教之间产生多元化的互动与影响。依发展时间先后约分三期。

第一期:1.法然(源空)提倡以称名念佛为主的净土宗;
2.荣西提倡兼融台、密、禅的临济宗;
3.慈圆中兴天台宗、贞庆中兴法相宗。

第二期:1.明惠提倡华严宗的“信满成就”论;2.亲鸾创立以信心为本的净土真宗;3.道元倡立修证一如的曹洞宗。

第三期:1.日莲提倡口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经题为证悟之本的日莲宗;2.一遍强调以一心念佛为主的时宗。

净土宗与净土真宗两派,信仰人数最多,为日本最普遍的宗派。因此,净土真宗与日莲宗可说是日本本国化的佛教。日本佛教在镰仓时代是一个转变时期,新的改革运动使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历史上展开新页。

室町时代

由于社会动乱之故,佛教亦由鼎盛而至衰微。唯有禅宗因武士的归仰及其“明心见性”的宗旨,所以能在战祸中一枝独秀的盛行于社会各阶层,也因此产生混合禅味的日本茶道、花道、书道和剑道。又禅宗高僧受到将军和武士的尊崇和拥护,也自然推动了“禅”的盛行。这时期最被推崇的是确立“五山文学”地位的梦窗国师与大灯国师。另外,净土宗、净土真宗、日莲宗等宗派,皆在创始人圆寂后,因思想正统之争,而逐渐分裂成许多派别,但仍受到许多农民信众的护持。室町末期,进入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佛教形成两种不同的形势:一是与武士联合以适应环境的真言、天台等宗;另一股力量则结合被压迫的民众,如农民及下阶层人,以争取有利形势,如净土真宗及日莲宗等即是。

江户时代

战国时代的动乱结束后,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置幕府,为使日本减少外国的压力与内部纷争,颁行“锁国政策”,以禁止耶稣教及其他容易引起动乱的活动,佛教与其他文化因而能在稳定中持续发展。德川家康是净土宗的信徒,因此努力保护佛教,并将佛教纳入封建政权的体系中。他颁布“寺院法度”,用来制定各宗派所属寺院的属从关系,及对寺院的种种规定。又实施“寺檀制度”,使全国每一个国民都有归属护持的寺院。由于法度的限制与寺檀的建立,寺院僧侣的生活获得了保障,但也导致佛教发展的停滞。

本期佛教有隐元隆琦禅师(1592-1673)从中国应邀至日本创黄檗宗最受瞩目。“黄檗宗”与临济、曹洞二宗并称,为日本禅宗第三大派。整体来说,本期的法度制度,是奖励学问的,然在思想方面却受到限制,因此在佛学研究上并无特殊表现。反之,江户末期,儒学与国学却积极推展,此时日本神道也应时复兴,但是受到“废佛毁寺”的影响,佛教又进入黑暗期。

明治维新至今

孝明天皇庆应三年(1867),将大政奉还,第二年开始“明治维新”。明治天皇在明治元年(1868)颁布“神佛分离令”,以神道教为国教,又以种种理由,迫令僧侣沿用俗姓,甚至鼓励僧侣食肉带发娶妻。佛教界因此集合信徒发起“护法一揆”(团结一致)运动来反抗,才获得停止,但有日本净土真宗受其影响。至福田行诫、大谷光尊、赤松光映等新佛教先驱,以世界宗教大势,评驳政府的宗教政策,又有真宗西本愿寺派的岛地默雷等大力宣导宗教自由立场,终于在明治二十二年通过宗教自由的法律规定,佛教至此才得以渡过困厄时期,进入新的时代。

明治二十年前后,自由研究佛学的新风气普遍展开,佛教大学的建立、经典的整理,以及佛学辞典的编纂发行等工作,更充实了日本现代佛学的内容。而在信仰方面,已经脱离中国佛教型态与观念,并且在日本文化酝酿下的佛教也已普及于民间。二次世界大战后,佛教更是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极为迅速。

⑤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佛学大师有哪些

近代的佛学大师第一应该属于印顺法师,和印顺佛学造诣相当的应该属吕澄。这两个人之所以可以称为佛学大师,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堪比古德,也就是说古代高僧的论着,在这两位的观点下,都显得黯然失色。先说说吕澄吧,我认为吕澄的厉害之处就是发现了大乘唯识宗的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中存在小乘《杂阿含经》的本母,这个发现是世界上自古以来头一次,从而奠定了汉传佛教的阿含经的地位,意义重大,因为过去的专家们都公认南传佛教的巴利五经有绝对的权威,而中国的佛经虽然众多,但多数被认作伪经,唯一有点希望的就是四部阿含经,因为和南传的巴利五经内容相仿,但依然怀疑四部阿含经的准确性,可是这个发现,奠定了杂阿含经的可信度不比巴利五经弱。同时和古代高僧比较,玄奘大师翻译了整部《瑜伽师地论》同时也精通小乘的经论,可是玄奘大师并没有发现《瑜伽师地论》和《杂阿含经》的关系,因此吕澄的这一创举是超过玄奘法师的。
再说说印顺法师,其实印顺法师的观点是直接引用日本的佛学思想的,不要认为汉地是佛教大国,其实现在对佛教研究的最深入的是日本,日本的佛学是引领全世界的,不论是对古代经论的保存还是从现代人的多方面解读,以及结合历史的总结,都远远领先于中国,而印顺法师是中国第一位引进日本佛学的法师,他的观点很多地方都和古代高僧以及当时的大德不同,因为日本的佛学是结合了历史考证以及法义对比而总结出来的客观佛学,而印顺法师的观点就带有了这种特色,讲究历史考证和客观求实,所以他提出来很多被中国佛教徒难以接受的观点,以及佛教的真正的核心思想,全部都成为了现代佛学的教学大纲,比如佛法的核心是缘起思想,缘起思想真正的出处是杂阿含经,大乘佛教非佛陀亲口宣说,但却存在佛陀所讲的缘起教义等,这些观点都非常的客观,客观到当时的高僧们都排挤他,比如他的师父太虚大师,就认为印顺是佛门败类,因为印顺说净土宗很可能起源于婆罗门教,并非佛陀教法等,可是这些说法都是秉着客观求实结合历史考证的精神而阐述。
以上两位之所以被首列出来,是因为他们有创举,但是单讲佛法的理论,我认为近代的演培法师,现代的藏传的智敏法师,上海的林国良教授,都算是佛学大家。演培比较全面,他对唯识,中观以及小乘都很了解,是印顺法师的高徒。智敏法师对佛法的理解也很全面,中观,唯识,小乘都很棒,尤其是小乘的俱舍论是智敏法师的拿手戏,智敏法师又被称为当代的“俱舍王”,最后一个是林国良教授,林国良教授不清楚是不是佛教徒,但是他的《成唯识论直解》是当代的巨着,太有名气了,这本书对成唯识论的解读非常到位,唯识宗本来就深奥难懂,但是林国良对成唯识论的解读非常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所以他精通大乘唯识学。
再就是民国四大神僧,分别为太虚,弘一,虚云和印光。这里面只有太虚大师的佛学还有点看头,而其他三位的着作基本可以忽略。
市面上的法师我个人认为90%都对佛法理解错误,半数以上讲的是神我论,相对没有错误的应该算体方法师,因为体方法师追随印顺法师的脚步,所以对佛法的理解掌控的比较正确。
我相信南传佛教一定同样会有高僧,或者精通佛法的,只是我不知道,而且南传佛教相对来说要比北传佛教更客观,理解的偏差要小很多,所以真正的佛法大师可能南传居多。但是南传佛教肯定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如果讲大小乘都精通的,还是得看我上述介绍的几位法师

⑥ 佛教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僧人是

鉴真。

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开始东渡。

十年之内五次泛海,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时突发眼疾,62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但他东渡宏愿始终不移。

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五日,他率弟子40余人从扬州(今瓜洲镇入江口处)出发,第六次启程渡海,同年在日本萨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月浦)登岸。

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现日本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实现了东渡宏愿。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6)日本有哪些佛学大师扩展阅读:

鉴真,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卒于广德二年(763)。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701)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师从智满禅师,当了沙弥。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景龙初年(708)随师到洛阳、长安,屡从名师受教。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他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

⑦ 日本着名的哲学家有哪些

1、井上圆了(1858年3月18日-1919年6月6日),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

2、井上 哲次郎(1856年2月1日-1944年12月7日),号巽轩,生于筑前国,日本着名哲学家,活跃于明治时期,曾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洋大学教授。

3、九鬼周造(1888年2月15日-1941年5月6日),生于日本东京,为日本着名哲学家,为京都学派成员之一。

4、西 周 (1829年3月7日-1897年1月31日),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至明治初期的启蒙家、教育家。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的政治顾问、明治贵族院议员。男爵。勋一等瑞宝章(1897年)。独逸学协会学校(现独协学园)首任校长。人称周助。

5、木田元(1928年9月7日-),日本哲学家,本籍山形县最上郡,生于新潟市,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精研现象学,因通俗易懂的翻译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的着作而为人所知。

6、西田几多郎(1870年-1945年),日本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为京都学派的开创者与领导者。1940年,他从京都大学退休后,得到日本文化勋章。

7、鹤见俊辅(1922年6月25日-)日本思想家、大众文化研究者、社会运动者。曾任教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工业大学、同志社大学。

8、长尾龙一(1938年8月2日-),日本法学家、哲学家,专攻法哲学、政治思想史、宪法思想史。出生于齐齐哈尔。夫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长尾克子(原姓加藤,1939-2003)。

9、稻盛和夫是日本迄今(2009年)仍在世的经营大师,作为两大世界级企业(京瓷和KDDI)创办者,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经营哲学,并在50年的时间内亲身实践。

京瓷集团旗下共189家公司,业务涉及精密陶瓷、半导体零部件、太阳能设备、机械工具、珠宝应用产品、服务及网络等各种领域。稻盛和夫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在于三个要素:专业人才、金钱、技术,只要有这三项要素,就有经营。在这三者之中,人才又是最重要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4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02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78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7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8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33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66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30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