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僧爬山多少公里
㈠ 日本高僧惠萼为何在普陀山遇险
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惠萼来中国学习佛教。他勤学苦练,争取把佛教真经一一学到手。至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他往返中国日本4次,传递佛教研究的成果,成为中日佛教关系史上的一名优秀使者。
这年夏末,惠萼继朝拜九华山地藏菩萨和峨眉山普贤菩萨之后,则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惠萼来到这里,便被五台山的五大禅林的壮观所陶醉。五台山的庙宇稳健宽大,古朴典雅,称它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真是名副其实。
不过,最使惠萼动心的却是观音菩萨的形象。根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门品》记载:观音有三十三身。它一会儿是男性,一会儿是女身;一会儿是老者,一会儿是少年;一会儿是丑态,一会儿是美人。这不同身份、不同性别和不同形态的三十三形象,使惠萼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惠萼对日本佛教传播的情况十分了解,他知道,在他之前,日本还没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像。他想让日本人民也能见见这位既多变又好心的菩萨,所以,他斗胆向五台山的住持和尚提出要一尊观世音菩萨像的请求。
殊不知,这观音三十三身殿在唐初曾被毁,至唐大中十一年进行了重建,耗资甚巨。惠萼去五台山,时值重建后的第一年。惠萼求佛心切,实是使住持和尚感到为难。毕竟是惠萼的精诚所至,最后还是满足了他的请求。
惠萼要到的是一尊“洒水观音”。这“洒水观音”是观音三十三身中最美丽壮观的一尊。偈语云:“观音菩萨妙难俦,清净庄严累劫修。浩浩红莲安足下,巍巍舍佛立冠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惠萼得赐后,如获至宝,千谢万谢之后,将佛用净布包好,打点行装即要返回日本。谁知好事多磨,结果使惠萼空欢喜了一场。
原来,在当时中国与日本通航的口岸是明州,即今之宁波。当惠萼的船航至普陀山以东洋面时,突然开不动了。
据当时的记载,海上突然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这些铁莲花千姿百态,上下翻动,蔚为奇观,顿时挡住了惠萼的去路。惠萼和船夫们虽经不断努力,但船仍不能前进。铁莲花在船四周此起彼伏,顶起船头,惊涛骇浪滚滚而来。
就在此时,惠萼和尚似有所悟,感到自己得到的观音不肯离开中国而去日本。于是他跪在船头祈祷说:“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以所向建立精舍。”祈祷毕,铁莲花忽然隐隐退去,洋面恢复平静。
惠萼和尚嘱咐船夫,将船向普陀山靠拢。在潮音洞边,正好住有一位姓张的居民,他亲眼目睹惠萼遇险,便应惠萼的请求,献出自己一间住房,让惠萼将观音供奉其中,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
从此以后,普陀山便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成了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都经常来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
那么当年惠萼和尚航海遇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很长时间以来是个谜。
林川在《普陀山散记》中猜测说,具有神秘色彩的铁莲花或许就是海豚。因为海豚的肤色像铁的本色,头尾又能跃出海面。而且,海豚感情丰富,当伙伴受惊时,群豚奔聚,舍命相救,经久不散。可能由于惠萼的航船撞击了一只海豚,引来了群豚,挡住了去路。
也有人从气象上找原因,认为在大海上航行,遇到恶劣的气象条件是常有的事。惠萼的船当时迷航了,开来开去在原地转。至于铁莲花,是迷航以后的一种幻觉,这就像有的人在夜间迷路说是“鬼打墙”一样。
《航海》杂志载文认为,惠萼和尚的航船是在普陀山以东洋面上触礁搁浅的。文章推测说,惠萼的船在抵普陀山时,偏离了航线,进入了礁区。时值退潮,暗礁露出海面就像铁莲花一样蔚为奇观。由于海船船底系由大木整块制作,所以触礁所致。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无法确定。
㈡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鉴真东渡日本原因:
742年,鉴真在扬州面见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二人立邀鉴真前往日本弘扬佛法。荣睿和普照是在733年来到中国的,此行的任务就是邀请唐朝的高僧前往日本教授戒律。742年,两人为寻求归国之船来到了扬州,并拜见了鉴真。
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的记载,荣睿告诉鉴真日本虽有佛法,但无传法人,并称圣德太子曾预言佛教会在日本兴盛,恳请鉴真东渡弘扬佛法。当时从中国至日本路途遥远,路途艰险,众弟子都沉默不语,鉴真却毅然答应前往。
㈢ 明代日本高僧雪村友梅曾通过蜀道到西蜀求法对吗
先说结论,错误。
1、时代是元代,不是明朝。
2、雪村友梅的确到过四川成都,但不是求法,是被流放,也就是在四川成都行刑。
3、雪村友梅在四川期间,学习经文,史书,不是求法。
4、雪村友梅在四川呆了10年,这段时间,他都不是高僧。
从头给你说吧。
1、雪村友梅小时候进入寺庙,当侍童,学习汉语。
2、1307年,他18岁的时候到了元朝的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
3、2年后,因为元日关系破裂,被当成倭国间谍被判死刑。在被执行死刑时,因咏《临剑颂》,被延缓死期,后被赦免。死刑改为流罪,从元大都,流放到长安,3年后再被流放到四川成都。在四川呆了10年后,被大赦,免罪。然后回到长安,呆了3年。
4、在长安期间,被元朝廷任命为长安南山翠微寺的住持,同时获得朝廷赐号“宝覚真空禅师”。
5、1329年,回日本。
㈣ 日本古代有名的和尚
1、空海
空海(日语くうかいKūkai,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至中国学习唐密,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阇梨授其为八代祖。
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着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着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2、一休宗纯
一休宗纯(1394-1481)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着名奇僧,也是着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从小就很聪明。“一休”是他的号,“宗纯”是讳,通常被称作一休。乳名千菊丸,后来又名周建,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他于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病故,享年88岁。
1474年一休81岁时,受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以修缮因应仁之乱而荒废的寺院。他晚年住在今天京都府京田边市的酬恩庵(俗称“一休寺”)。
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卯时,一休因高烧不退病逝,享年88岁。而日本此时已经进入了地方豪强混战的战国时代。
3、南光坊天海
天海(?~1643),安土桃山到江户初期的天台宗僧侣,别号随风、南光坊、智乐院,德川幕府予谥慈眼大师。
天海担任北院的住持是庆长4年(1599年)的事。关原之战时,据说是以参谋身分在家康身旁服侍。之后天海作为家康的参谋,担任起和朝廷谈判等作用。在1607年就任比睿山的探题、并且再兴了延暦寺。
然后又着手在庆长17年(1612年)重建无量寿寺北院、并把寺号改为喜多院,以作为关东天台宗的总寺院。庆长18年(1613年)时,又从家康那受命担任日光山贯主,并且再兴了本坊・光明院。他自己也深度牵涉到大阪之战的开端“方广寺钟铭事件”。
(4)日本高僧爬山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北传佛教之一,从西域三十六国传入唐朝,再经唐朝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日本在统计上约约7万5000座寺院、30万尊以上的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以及最古老的佛典古文书都保留在日本。
现在日本佛教的概略,根据文化厅编纂的“宗教年鉴”等统计,现在日本的佛教徒大半属于镰仓佛教。净土宗系(含净土真宗)的宗派和日莲宗系的宗派占绝大比例,以大乘佛教占大多数。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由中国经百济传日本,初期的弘扬以圣德太子(574-622)为最大功臣,他定佛教为国教,并在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规定全民“笃敬三宝”,说明佛教为“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础。
此后,日本留学僧陆续至中国求法,将中国佛教的思想传承、宗派教说、修行方法等引进日本,逐渐演变成日本特有的宗派佛教思想。
㈤ 千年古寺发现神秘地宫,内有一高僧枯坐其中,专家怎么说的
很多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会有一些信仰,或者是信仰一些宗教,比如说像基督教或者是伊斯兰教。还有我国大部分人所信仰的佛教,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有很多人,他们在很多时候去一些寺庙里面进行观摩或者是参拜。
并且在这个地方还有一座千年古刹,很多人都会对于一些古刹的历史特别的感兴趣,毕竟像这样的一个佛教圣地,也会有比较多的传奇色彩。在很多人听说过这个古刹寺,曾经也是被很多盗墓贼进行偷盗,可能也会有一些东西被之前的一些盗墓贼进行搬走了,但是很多人在进行考古的时候也会发现竟然在这里有一个寿终正寝的圆寂的高僧,所以像这样的一个现象,大家也是觉得特别的神奇的。
㈥ 有哪些大德高僧在天台山国清寺修行过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历代高僧
智越(542年—616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国清寺工成,智越为首任住持。任道斌《佛教文化辞典》:“因主天台国清寺,几达二十年”。
智璪(554年—637年),旋依智者大师,得三观奥旨。始为国清寺僧使,继主国清。唐贞观十二年(637年)寂于国清寺。《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后主国清,以礼忏为业,有大名声”。
道邃,生卒年代不详。唐大历中(766年—779年)依荆溪湛然大师习天台教观。后居国清,详为讲解,昼夜不辍。后人谥为台宗第十祖。按座主,即大众一座之主,亦即住持。
清蕴,生平事迹不详,唐大和中(827年—835年)住持国清。
文举(759年—824年),唐贞元三年(787年,敕度得戒。会昌二年(842年),圆寂国清寺中。
元琇,出家国清,依正定物外大师学止观。后说为台宗十三祖。
清竦,台宗十四祖。
师静,生平不详,领旨于元沙和尚,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住国清三十年,号大静上座”。
小静,与师静同时代,生平事迹不详。《天台山方外志要》:“时有小静上座,并终本寺(国清寺)”。按上座,禅家云住持。教家云座主。
仲方,生平事迹不详,日本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载着宋熙宁五年(1072年),国清寺寺主仲方的名字。
道逵,生平事迹不详,宋刘潮《国清千门涂田记》:“乾道四年,长老道逵创请宁海县千田涂”,按佛教称谓“长老”即指住持。
晓林,生平事迹不详,宋刘潮《国清千门涂田记》:“未几,诠又有别峰之行。淳熙戊戌夏。住持晓林”。
蕴常,《天台山方外志》卷八:“淳熙间住国清”。
妙伦,(1201年—1261年),历主台州瑞岩、天台国清等寺。
行机,参护国元公得法,历主庐山圆通等寺,寂于国清。《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历主江州圆通、台州国清,寂焉”。
心弘,生平事迹不详。王溍《上天竺湛堂法师塔铭》:“元贞乙未(1295年),性澄上奏易禅为教,上降玺书,命道夫必弘主国清”。
处仁,生平事迹不详。元延祐三年(1316年),《天台山东安隐院建重兴之记》:“国清宗主佛心慈惠大师处仁”。
宗冕,生平事迹不详,元至正元年(1341年),为国清寺建雨华亭,并筑万工池。
昙噩(1283—1373年),洪武二年(1369年),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六年(1373年)寂于国清。《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如通(1522—1595年),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应请主国清。陆光祖《易庵通法师塔铭》:“寻赴国清之请”。
性省,出如通门下,生平事迹不详。王孙熙《重建国清禅寺记》:“通归寂,法嗣性省于以暨”。
海月,生平事迹不详。明万历进士戴澳历书之国清寺《唐一行禅师之墓》碑上,有“当山住持海月”之句。
德音,生平事迹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年)前后主国清。明蒋薰《天台山记》:“德音至,邀至方丈”。
祖宪,生平事迹不详。《天台县志》:“康熙十八年(1679年),住持祖宪”。
元英,生平事迹不详,《台州府志》卷八十三:“历主国清诸名刹”。
达珍,《台州府志》卷一百四十:“干隆四十五年(1780年),邑令刘公敕请住持”。
耀冶,干隆四十九年(1784年)继达珍主国清,凡十三年。
文定,嘉庆元年(1796)继耀冶主国清,嘉庆四年(1799年)退席。
全信,生平事迹不详,嘉庆四年(1799年)继文定主国清。
莲舟,生平事迹不详,咸丰三年(1853年),造三圣殿,并为西方三圣造像,见国清寺《万善同归》碑。
成德,生平事迹不详,光绪五年(1879年),于大殿两旁建设琉璃,并广置斋田。见国清寺碑。
清静,《中国佛学人名大辞典》:“双修禅净,勤奋逾恒,主天台国清寺”。
民国时期,有达山、可兴、慧莲等十数位在国清寺主事。
解放后,有澹云、唯觉、可明等4位在国清寺主事。
允观法师(2012年—至今):现任住持。
㈦ 日本高僧南山老人是谁
一本高神南山老人是鉴真,我们知道中国唐朝的生人,他是晚清老人又是二一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