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恢复成发达国家
1.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战后的日本经济通常可分为:1945-1955的战后复兴时期,接着是高速发展时期,然后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稳定发展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通过占领军实施的经济民主化,为自己奠定了崭新的腾飞基础.这个经济民主化指的是“财阀解体”、“农地改革”、“劳动改革”.
另一方面,在产业方面.1947年起采用了集中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到煤炭、钢材生产上去的“倾斜生产方式”,1948年起日本经济虽然伴有通货膨胀,但终于走上了经济复兴的轨道.在这被称为“稳定中的恐慌时期”,广大人民被迫储蓄,大量资金流入大企业.正是这样,扶助了此后大企业的发展,却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倒闭,失业率增加,社会日趋不安.就在这个时候,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日本的生产活动因战争特需飞跃增长,并且很快在1951年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1年9月签订了媾和条约,占领军时期就此告终.随之朝鲜战争也宣告结束,产业界一时陷入了动乱频频发生的逆反性不景气局面.但是,这仅仅是过度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小小间歇而已.
从1955年开始之后的10年间,日本经济实际平均增长率为8%,几乎在长达1/4个世纪内,日本经济以世界最高的增长率持续发展.195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尚居第7位,而12年后的1967年却跃居至第2位,过去的“中等发达国家”日本,如今已经被称为“经济大国”.
关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大约可以列举出以下几种: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企业的积极投资.
3、丰富的优质劳动力.
4、高储蓄率.
5、积极的技术引进.
6、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7、较轻的军费开支.
8、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
诚然,除去了上述原因以外,也不能忽视人们立志“赶超发达国家”的雄心壮
志.
2. 日本战败后为什么会这么快就能崛起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当时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是两大经济城市,在美国原子弹的轰炸下瞬间变成了废墟。日本这两个地方遭受原子弹以后,日本的经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滑趋势。
但是日本在这场轰炸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其实这对于日本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期而已,二战结束后没多久,日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很大一部分的元气,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对自己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一些日本女人在当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男性在战场上基本都战死了,所以只有女人在外挣钱养家,当时日本开设了很多工厂,而里面最多的就是日本女人。
不得不说的是日本在经营赚钱方面还是非常有头脑的,而这些日本人也非常勤劳和配合。在很多人眼里日本人就是一群永远打不倒的阿斗。日本能够瞬间崛起都是百姓们的功劳。
3.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复苏靠的是什么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巨大破坏的工业基础设施的残余中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陷入混乱,其国际经济关系几乎完全被破坏。最初,进口仅限于基本食品和原材料,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日本国内物质极为匮乏,直到朝鲜战争(1950-53年),美国军队的特殊采购工业创造了日本繁荣的条件,出口才开始恢复。1952年,同盟国结束时,日本是一个“欠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 日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使其成为战后时代第一个从“欠发达”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国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个人储蓄和私营部门设施投资的比率很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劳动力,廉价石油的充足供应,创新技术以及政府对私营部门行业的有效支持。
4. 二战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发展得如此迅速
第一,日本战前就是发达国家,有一流的基础,人才技术等,所以起点高,有爆发的基础。
第二,跟美国地缘政治需要关系很大,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影响!美国成了事实上的保护国,军事上被美国牢牢控制。所以美国可以大胆放心的用马歇尔计划之类的援助他们。
第三,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受限,因此在二战后美苏争霸时期,相对于其他国家高昂的军费占比,日本在经济发展上更专注。
第四,教育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领域都需要不同的人才。日本的教育制度正好符合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第五,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的普及,也给日本经济腾飞以不小的推动作用,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低迷,作为战后日本的基本用人制度,终身雇佣制度的普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并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市场。
5.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的全面扶持计划
美国战后的经济崛起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辅助因素,那就是美国所实施的全面扶植计划。美国最开始是希望能够借助账户的契机迅速占领日本,但是伴随着美苏关系的紧张。
美国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邀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必须通过扶植日本而不是占领日本,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军事占领,实现遏制中国和苏联的目的。美国最终确定了扶植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而不再是以往削弱日本的策略。
2、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之下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的很快,日本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的实际形势,,制定了外向型的发展战略,积极的走出口战略的发展道路。
整个日本国内各项资源稀缺的现实情况,决定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作为其进行加工贸易的主要行业,并且确定了国际发展策略。
(5)日本为什么恢复成发达国家扩展阅读: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实现腾飞,被称为“日本奇迹”。近年来,大家已不大谈“日本奇迹”了。可日本仍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仍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且多年来一年获一个诺贝尔奖,这都说明曾经的“奇迹”一直在产生后续效应。可见“奇迹”何以可能,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国际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企业因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订单,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出于抑制日本并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军、陆军保护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
这意味着,日本得以将大量经费从高额国防开支中转移出来,为其工业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资源。晚至经济早已“起飞”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年均国防开支仅116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法国、英国、西德为210至240亿美元,美国更高达2390亿美元。
按人均计算,1983年每个日本居民只需为防务支付98美元,而英国人为439美元,美国人为1023美元。
而要知道不那么直接却可能更重要的原因,还得回到德川时代(1600年至1868年)。西方人对德川时代日本有过严厉的批评,如德川幕府迫害压制基督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自闭于世界潮流,在孤立状态中停滞不前。
但事实上,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并非严格,日本并没有停滞不前。尽管与外界相对隔绝,被日本人称之为“兰学”“洋学”的西方学问因长崎继续对荷兰人开放而源源不断输入,哥白尼日尔爾心说、牛顿力学和西方医学都于18至19世纪引进日本。
也在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阳明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明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消化吸收,使日本人的心态变得更为入世。这对明治以降的工业化、现代化运动有促进作用。
6. 日本为何能迅速崛起成强国
日本这个国家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是一朵奇葩,作为亚洲唯一一个脱离弱国行列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国家,日本由弱变强的原因向来是争论不休,但是日本京都学派的着名学术领袖内藤湖南却说,日本之所以能由弱变强,最关键是得到了3样来自中国的宝物。
而反观同时期的大清朝,当权者的无能,保守派的短视,改革最终胎死腹中。世界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腐朽的清朝最终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在令人惋惜。
7.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五点:
1、“冷战”背景下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战后,美国从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需要出发,把日本作为遏制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以扶持和改造。在美国的带动和影响下,日本上千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被免除。
美国在日本推进民主改革,其内容包括审判战犯、修改宪法、改君主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天皇制、控制发展武装力量、解散旧财阀集团、进行农地改革和建立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等。这些改革有利于消除生产关系中军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余的影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日本制定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战略。
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日本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确立了“贸易立国”方针,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促进出口,获得了大量外汇。
3、重视国民教育。
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很重视发展教育,战前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制教育。战后,到1950年,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99%。
1956至1978年间,日本的教育经费在行政费用中占比达20%—23%,名列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的普及,为6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而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使日本成为高学历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4、注重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战后初期,日本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确立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
1950至1977年,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5066项,用十多年的时间吸收了世界各国用半个世纪开发的几乎全部的技术成果。可以说,日本赶超先进国家,走的是一条捷径。
5、良好的国民素质。
日本国民对国家热爱,做事严谨、认真,有奉献精神,他们全力投入国家建设,成为推动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内在动力。
8. 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格多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681931/answer/12634185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简单回顾一下战后至今日本经济史:战后复兴期(1946—1955),高速增长期(1956—1973),低速增长期(1974—1990),长期萧条期(1991—2001),缓慢增长期(2002—至今)。这个划分虽然比较粗放,但大致也能勾勒出战后日本发展轨迹。
战后复兴期,日本实行经济民主化三大改革: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及禁止独占,劳动民主化。工业生产上实施倾斜生产方式:在资金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重点发展煤炭,生产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增产的钢铁反馈煤炭业,以此为杠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但论这一时期推动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根本原因,还得数朝鲜战争和美国援助,日本人称之为“朝鲜战争特需景气”。美国在日本的战争特需采购从第一年的卡车到第二年的汽车零部件再到第三年的武器,日本的出口业正是发迹于此。
高速增长期,提一个人,大来佐武郎,1954年他提出“大来设想”,主张以加工贸易(进口原料能源,出口工矿制成品和设备)发展经济,受到广泛认同也为政府接受,“贸易立国”就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此间的日本先后经历了“神武神气”、“岩户神气”、“伊奘诺神气”,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1955年的日本为中进国,还不是工业化国家,但这个时期的日本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全国上下弥漫着工业品的味道,三种神器(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和新三种神器(彩色电视机、空调、汽车)就诞生于此。中国早些年的“四大件”跟这个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日本将国强与民富处理地很好,1960年,时任首相池田勇人发布“国民经济收入倍增计划”,规定GDP年均增速为7.8%,人均国民收入增速为6.9%,眼光相当长远。
低速增长期,这是日本经济走向成熟的时期。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的脆弱,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以水俣病为代表的四大公害病逼迫日本人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的得与失。庞大的顺差引来了无数的贸易摩擦和指责。说句题外话:现在的中国像极了当时的日本。在这个背景下,1981年,铃木善幸在其施政演说中强调,“科学技术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由此“科技立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此时的日本GDP增速在5%左右,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3%相比,已是高速。
长期萧条期,日本的噩梦,至今都还没醒过来,这就是”失去的十年“。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签署的协议。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国内的股市、房地产价格大幅增长,加速上扬,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最高点38915.87日元,此后开始下跌。1990年10月1日(黑色星期一),股价跌破2万日元,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黑色星期一敲响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丧钟,走向崩溃。
实际上我对于,单单一个协议,一项金融政策就导致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崩溃,是抱有疑义的,但貌似学界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这就是非理性繁荣?在没有理性的环境里,希特勒就可以轻而易举发动一场世界大战,而这与民族与国度无关。
缓慢增长期,这个争议比较大,有学者认为现在的日本仍处于失去的日子里,也有人认为日本已经渐渐走出阴霾,莫衷一是。新世纪的日本GDP增速保持在2%左右。这十年中值得一提的人,非小泉纯一郎莫属。在中国,小泉往往是舆论批评的焦点,但在日本,他可是国民偶像少妇杀手。从01年到06年在任的1980天里,小泉大力改革,包括财政行政和社会改革,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世界也给予了小泉以及日本最大的关注。小泉之后,再无小泉。
9.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经济文化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的政治经济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执着于现实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原因: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9)日本为什么恢复成发达国家扩展阅读: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
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1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本结束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它开始充当美国侵朝战争的军事基地和补给基础,接受大量的“特需”订货,带来国内的“消费景气”。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人战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1960年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1968年以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业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面日渐逼近美国的水平。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030 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 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