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古代的日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

古代的日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 2022-08-01 08:55:30

1. 日本古代叫什么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处”,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日之国。

2. 古代日本叫什么

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较早见于文献的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海内北经》)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畅。(王充:《论衡·恢国篇》)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自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倭立传以来,史不绝书,中国人对东方海中倭国的情况,逐渐有了具体而深入的认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也益见频繁起来。

我国古代何以最初称日本为“倭”,上引文献均未作说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诗经·小雅·四牡》云:“四牡周道倭迟。”《说文》释倭:“顺貌,从人,委声。”有人说,倭字从人又从禾、从女,盖由倭人素以稻米为主食,女多男少而来。这种解释,显然是一种无稽之谈,纯属附会。一些学者认为,古之称日本为“倭”,可能同“匈奴”、“鲜卑”一样,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这个说法,似乎比较有道理。

然而,现在日本语中的“和”、“倭”二字均读为yamato,与“和”、“倭”二字原来的发音迥异,这又作何解释呢?

在日本语中,“倭”读为yamato实始于日本现存最早的古史《古事记》(公元712年)和《日本书记》(公元720年),二书均为安万侣所着,比我国最早记载日本“邪马台”王国和“卑弥呼”女王的《三国志》晚了400余年。安万侣误以为《三国志》所载“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就是日本传说中的神功皇后,但神功皇后与卑弥呼的年代不符,于是将神功皇后以及她以下诸皇的年代拉长,以合卑弥呼的生活年代;《三国志》说邪马台王国的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这或许就是安万侣任意拉长的根据。日本古史纪年与中国史籍相符始于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小野妹子遣隋一事,此前32代(神武天皇至崇峻天皇)纯属口头传闻,那时既无文字,又无历法,怎么可能有精确的历史纪年呢?所以,日本国内研究日本古史的学者,关于崇峻天皇以前的历史,宁肯相信中国正史的记载,也不轻易引证日本古史中那些传说。

既然安万侣误认为神功皇后就是卑弥呼,而卑弥呼的都城是邪马台,于是神功皇后的都城也变成邪马台了。这样,日本平安朝奠都以前历代天皇所居的畿内即“大和”地方,只好与九州岛的邪马台合二而一。而中国原来称“倭”,日本素来名“和”的这两个字,在发音上非读yamato不可了。日本语“倭”、“和”二字之所以要改变原来的读音,其奥秘就在这里。至于安万侣这样做究竟出于什么用心,那不是这里所要探讨的问题。

至唐代,中国始称“倭”为“日本”。在《旧唐书·东夷传》中,“倭”与“日本”分列并叙,《新唐书·东夷传》则单叙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并对改“倭”为“日本”作了如下的说明: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书》为宋欧阳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说法当有所据。从这段话看,“倭”改国名为“日本”当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后。然而,为什么要改国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缘由,其说是值得怀疑的。

为什么要改“倭”为“日本”呢?说是倭国派到中国的使者略懂“夏音”(汉语)之后,发觉“倭”的含义不好,此后就改称“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国古人称日本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译,本身并无贬义,所以,以其“恶”的说法难以置信。

再是说倭人改国号为“日本”,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这种说法也值得怀疑;因为认为日本“近日”,那只能是中国人的观念———日本在中国东方遥远的海上,从视觉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说:“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训》也说:“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身居日本列岛的人,并不见太阳从本土升起。因此,说日本是“日之所本”这种观念只能产生在中国,后来日本人这样说,也显然是受了中国观念的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倭国附近原有一个小国叫“日本”,为倭所吞并,后来倭国遣唐使者便对中国人冒用“日本”这个名称了。这一说法,当时就很可疑,更不足为据了。

倒是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提供了一条罕为人知的证据,或许有助于解开“日本”国名来源之谜:“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原来,倭国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张守节系玄宗时人,离武后统治时期不远,他的说法当有所据。如果此说确定无误,以上种种疑惑也就不复存在了

3. 日本古代叫什么名字

日本古代最早称“和”或“倭”,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日本国(日语: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日本三大都市圈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知识拓展: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4. 日本古代叫什么名字

日本在古代叫做“倭国”。
“倭”在日语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元明天皇治世时,规定以“和”字替代“倭”字,并以开头附以“大”而始称“大和”。
倭国后来决定修改国名为“日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而且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

5. 古代的日本原名叫什么

其实古时候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在公元57年的时候,在日本这座小岛上,出现了一百多个国家,他们都是独立政权,谁也不服谁,所以当时的日本非常混乱。

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时期,期间日本岛上的一个小国,派来了使者觐见,并且献上了许多的贡品。来的这位使者身高矮小,而且十分地瘦弱。古代的中国人本来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再加上日本使者又长成这副模样儿,所以刘秀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

听说这个国家还没有名字的时候,刘秀直接给他们取名为倭国,国王就叫倭王。在中国倭是一个贬义词,刘秀还特意给倭王颁发了印绶。倭国也正式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都仍然称日本为倭国。

后来这一百多个国家互相争斗,日本也开始逐渐地统一,天下最终落到了神武天皇的手中,并且他还成立了大和国,建立了大和朝廷,这是日本上的第一个政权,神武也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这时候日本对于自己的称呼,就变更成了大和国。

这个时候对于日本的称呼已经有所改变了,不过真正让日本改了国名的,是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日本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把许多留学生送到了唐朝,想要找机会学习我国的制度。除了留学生之外,日本还多次派出遣唐使,每一次的人数都达到了上百人以上。

后来这些人把学到的中国知识和文化带回了日本,他们发现倭这个词是贬义词,一直被这样称呼,有损国家的颜面,于是遣唐使向天皇提出更改国名。,当时科技不发达,日本不知道东边儿还有其他的地方。

在他们看来,日本就是最东边的地方,所以他们才更名为日本,意思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日本才正式改名。不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论改成什么名字,倭国都还是倭国,毕竟唐朝强大的实力,不是日本能比较的。

6. 日本古代叫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日本的

一、7世纪后半叶(大唐帝国时期),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二、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三、不过,后来,许多中国百姓把一些流浪日本人海盗称为“倭寇”。此时,倭“字因寇字而带有一定的贬义。

(6)古代的日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一、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日出之国”。

二、“日本”国名最初是作对外使用的,对内仍用“倭”这一称谓。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对内仍称“倭”)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

7. 日本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我国汉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因为日本第一次到达大陆,拜见汉武帝时,太矮了,所以,汉武帝御赐“倭人”这一称呼。

唐朝时期被称为扶桑国,中国古代传说东方有个地方叫扶桑,那里有一种传说中的神木,叫扶桑树,太阳就从那上面升起来的。 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日本正好在中国东边,所以,当时的人们就认为日本是扶桑国了。

到了明朝,日本浪人勾结中国的海盗,对中国沿海地域进行侵略和掠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所以当时的中国人将这些浪人称之为“倭寇”。“倭寇”的称谓一直延续到近代。

(7)古代的日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公元608年,日本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开始有与中国分庭抗礼想法,也是第一次提出”日出“之国的含义。

公元674年,武则天被称天后,她直接中断了倭国与唐朝的外交往来。公元701年,终于两国之间又形成了外交往来,于是日本的外交使者又来请求改国号。

“日本”一称迟至公元7世纪末才在中国出现。《旧唐书》记载“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意思是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的名称,因此将国家的名字改作“日本”。

8. 日本历史上国名叫什么

扶桑。

扶桑国,现多指日本。在古代文献中一说是指墨西哥,一说是指西域某古国,还有一说是指山东曲阜。总体泛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小岛国。

日本人刻意杜撰“天照大神”、“日出之国”之外,还与古代中国人没有准确的地理方位意识、把东方和日本混为一谈有关;另外也与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扶桑”地望的争论不无关系。

所以早在唐代以后一些诗人的诗作中,就开始出现“日本”、“扶桑”概念混乱、分合无序的情况。尤其到了近代,“扶桑”基本就是日本的代名词了。

(8)古代的日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9. 日本在古代国家叫什么

倭国(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国使者来汉朝拜,光武帝赐使者金印紫授。倭国王视这金印为权力象征,十分珍重,当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含有贬义,于是他们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和日本(《隋书·东夷传》中记载曾记载了“日出之国”的解释,即“日本国,自大唐东去万余里,日出东方,升于扶余,故云日本。”后来到了隋朝,在隋炀帝在位时,日本使者再次请求赐国名,当时他们想依据''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而取名为“日本”,但是遭到了隋炀帝的拒绝,因为在这句话在中,表面上看是因为日本在日出的东方,寓意日出之国,但是实际上却表达了以天子自居,和隋朝平起平坐的意思。直到唐朝武则天即位时,才将日本二字赐给他们作为国名。)

10. 唐朝时日本的名称是什么

唐朝时日本的名称是倭国、日本。在7世纪后半叶(唐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到向唐朝通告更号事宜再到最终获得唐朝的承认,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白江战役倭国惨败后,最迟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国已经决定把对外的国号改为日本。

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由于当时是武则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上“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的记载。

“扶桑”是中国对日本的代名词。

古代中国人没有准确的地理方位意识、把东方和日本混为一谈有关;另外也与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扶桑”地望的争论不无关系。所以早在唐代以后一些诗人的诗作中,就开始出现“日本”、“扶桑”概念混乱、分合无序的情况。

尤其到了近代,“扶桑”基本就是日本的代名词了。对此,国内学界就有“自梁启超起将日本和扶桑联系在一起至今”的说法。

(10)古代的日本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白村江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它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面对强盛的大唐帝国,战争的惨痛教训,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外政策。于是,日本及时修正对外政策,恢复了与唐朝的国交,开始积极选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白村江战役之前,日本已经派遣过4次遣唐使。但史实证明,白村江战役后,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频率、使团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战争之前。最具典型意义的第7次至第10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团规模较大,一般为4条船,五六百人,约是战前的两三倍。

这一时期中日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也最为兴盛,彪炳史册者很多。遣唐使作为日本朝廷派遣的国使,政治上发展与唐朝的睦邻关系,经济上交换宫廷贵族需求的珍贵物产,文化上积极吸取唐代丰富的典章制度,他们推动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0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7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65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2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3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8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4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54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5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