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投靠日本哪里
⑴ 齐齐哈尔英雄人物事迹作文
描写思路:在描写英雄事迹的时候,可以选择当地的英雄及事例,如写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比如写齐齐哈尔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唐光明。其范例为: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天(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起调试血滤机,帮助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这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
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⑵ 东北是怎样失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的
柳条湖事件后,日军收买了原洮辽镇守使张海鹏。1931年10月1日,张海鹏自称“边境保安司令”,宣布脱离张学良。于是,日军便利用张海鹏部伪军充当进窥齐齐哈尔的前锋。当张部伪军临近嫩江时,黑河警备司令、步兵第3旅旅长马占山,奉张学良之命统率黑龙江的军队,并代理省主席职务。
1931年10月13日,张海鹏军开始发动进攻,被马占山部在嫩江桥击溃。日军遂决定直接出兵。30日,关东军以第2师主力一部组成“嫩江支队”,集结于泰来附近。11月4日,日军嫩江支队掩护张海鹏伪军向马部进攻。马占山部奋起反击,嫩江支队死伤数百人。但最终由于中国守军装备劣势,并且在日军重新增援下,19日马占山等率中方军政人员退出省城齐齐哈尔。继而再退海伦、克山一带,组织临时政府。19日晚,日军进占齐齐哈尔。
至此,日军并未停止军事行动,继而南下辽西,完成对整个南满的占领。辽、吉两省沦陷后,中国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长官公署、辽宁省政府行署,迁往锦州。9月23日,张学良任命张作相代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米春霖代理辽宁省政府主席。
锦州地处辽西,是北宁、锦朝两铁路的汇合点和榆关(山海关)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陆军参谋部认为:“只有消灭锦州附近的张学良势力,才能有希望解决满洲事变。”他们将攻占锦州视为巩固其占领东北的最后措施。
10月8日,日军曾派飞机轰炸锦州。20日又派伪军凌印清部进攻锦州,被中国边防军击溃。11月27日,关东军令第2师主力和混成第39旅到沈阳集结;令混成第4旅进到大凌河一线,掩护主力开进。当日,该部越过大凌河,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被阻于大虎山、沟邦子一线。日本当局唯恐引起国际上的反对,于28日命令关东军撤出辽西。
12月上旬,日本成立犬养毅内阁。犬养内阁采取了较其前任更加积极支持军部的政策。12月7日,日本陆军大臣致电关东军,表明了军部关于攻占锦州的意图。
12月13日,关东军制定《锦州攻击方略》,决定由北向南直取锦州。17日,日军参谋总长金谷范三批准了关东军进攻锦州作战计划,并向东北增派部队。到27日,至此,日军攻击锦州的总兵力已达4万人以上,摆出了空前未有的大会战态势。由于中国军队受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约束,加之又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因而缺乏抗战守土的决心。1932年1月3日,日军不战而占锦州。
日军占领锦州后,迅速回师北上,重返北满,进攻哈尔滨。当时哈尔滨附近的中国军队,日军引以为患。日本经过多方试探,在确认苏联将采取“不干涉”政策后,参谋部始于1932年1月28日批准关东军向哈尔滨进军。在哈尔滨郊外,中国守军同装备有飞机、坦克、装甲车的日军展开激烈的保卫战。但由于事先未做御敌准备,缺乏防御工事的中国军队,在日机轮番轰炸和坦克横冲直撞的强大攻势下,伤亡极大。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不久,宾县吉林省政府和海伦黑龙江省政府亦不复存在。
至此,在短短的4个月零18天的时间里,整个东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
⑶ 日本那一年进入的东北三省
日本侵占东北是1931年。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辽宁、吉林后,又迅速派兵占领东北全境,建立了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东北人民则纷纷组织义勇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3)张海鹏投靠日本哪里扩展阅读
历史影响;
1、揭开二战序幕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2、社会性质转变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3、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
⑷ 张海鹏的人物生平
甲午战争前后,他在大胡匪头子冯德麟手下,纵横辽西,抢劫商旅。日俄战争后,冯德麟归顺清朝,张海鹏任巡防队管带。此后在奉天讲武堂学习。1910年,和张作霖相识,结为“金兰盟友”。
民国元年(1912年)12月,张海鹏在冯德麟手下任第28师第55旅旅长(第28师师长冯德麟,56旅旅长汲金纯)。民国六年(1917年),冯德麟呼应张勋复辟举兵,被段祺瑞逮捕而失势。此后,张海鹏投靠张作霖。
民国十年(1921年),张海鹏任中东铁路护路军哈满副司令,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该军总司令。翌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任奉天骑兵第1游击队统领。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辽宁洮辽镇守使兼东北骑兵第32师师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率所部奉张学良之命参与镇压嘎达梅林起义。
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海鹏在洮南投降日本关东军, 发表“独立宣言”,并自称“洮索边境保安司令”,呼应关东军。 翌年3月,伪满洲国正式成立,张海鹏任参议府参议。同年11月,任执政府侍从武官处武官长,获授陆军上将。大同二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任热河省警备司令官兼热河省省长。翌年11月,被免于热河省警备司令官兼省长,再任治安部侍从武官处武官长。1939年1月,侍从武官长由治安部辖属改为皇帝直辖,张海鹏留任该职。 1941年3月3日,他被免于武官长,吉兴继任该职。
満州国灭亡后,他隐居天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海鹏被发现,不久被人民政府枪决。终年82岁。
注:
张海鹏生卒年月记载有差异。
据徐友春主编的《民国人物大辞典》(2007)第1836页,称张海鹏生于“1867年(同治6年),死于1949年”。王鸿宾等主编的《东北人物大辞典》(1996)第994页,称张海鹏生于“1875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隐匿于锦州笔架山寺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逃到北京。1951年以汉奸叛国罪被政府镇压”。如果据王等主编《东北人物大辞典》(1996)的记述,张海鹏的终年76岁。
⑸ 9.18事件
编辑本段事变经过
1.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2.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3.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4.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5.满洲国成立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年号定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3月9日,溥仪登基仪式在新京举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⑹ 九一八事变后有哪些汉奸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欺凌,国仇家恨屈辱深重。与此同时,从早期的“二毛子”、“二鬼子”到后来的“汉奸”、“卖国贼”,这些带有强烈民族义愤的词汇便越来越频繁使用。国人一旦身背“汉奸”、“卖国贼”的骂名,便是千夫所指,举国共讨之,永世不得翻身。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谋划实施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短短数月,东北三省便迅速沦陷。九一八事变后的副产品之一,便是伪满洲国的成立,由此也迅速产生了日本近代侵华以来首批着名大汉奸人物。他们当中,部分是东北军人,部分是清末遗老,各怀不同目的加入到汉奸队伍之列。
张海鹏:趁火打劫的奉军“老资格” 张海鹏(1875—1951),字仙涛,别号连溪,绰号“张大麻子”。辽宁盖平人。张海鹏本属奉系张作霖义兄、奉系元老级将领冯德麟,冯失势后,转投张作霖。张作霖死后,在张学良手下任洮辽镇守使,驻洮南,因向张学良谋求黑龙江省省长未遂,投降日本并宣布就任伪边境保安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张海鹏在日军委任黑龙江省长的唆使下,10月1日在洮南宣布独立,就任“边境保安司令”,并在关东军的支持下派兵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开进,配合日军与马占山部在江桥激战。 不久,张海鹏拥戴溥仪出山,溥仪在日军的支持下成立满洲国。
1933年2月,日军进攻热河,发动热河战役。满洲国政府也发表《讨热声明》,任命张海鹏为前敌总司令,张海鹏和于芷山的伪军,由通辽攻开鲁。热河沦陷后,日军任命张海鹏为满洲国热河省省长兼警备司令官,后又兼任第五军管区司令官。 1936年,张海鹏从伪满洲国获得将军军衔,历任侍从武官长、总理大臣等职。1941年告老退职。1951年,张海鹏在镇反运动中被逮捕镇压。
臧式毅:认定汉奸不回头的不肖子, 臧式毅(1885-1956),字奉久,原籍山东诸城,生于辽宁沈阳。早年追随孙烈臣。后受张作霖及张学良赏识,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辽宁省政府主席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成为伪满洲国四巨头之一。 九一八事变时,臧式毅被日本关东军扣押,软禁3个月后,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伪奉天省长,其母投缳自杀。臧式毅积极参与策划成立伪满州国。伪满州国建立后,他担任伪满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康德元年(1934年)伪民政大臣,1935年5月任伪参议府议长、兴亚国民运动大会总司令。1941年10月28日,他以伪满州国全权代表身份飞往南京,与南京汪伪政权签订所谓《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在伪满的“新京”,日本人派特务暗中监视他,臧式毅感觉苦闷,以鸦片烟自醉。 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等人举行“重臣会议”,梦想成立“维持会”,以地方政权实体的资格与苏军谈判。8月30日,苏军逮捕了臧式毅,关押在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熙洽:一心光复大清的龙子龙孙 熙洽(1883年-1950年),辽宁省沈阳人,姓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穆尔哈齐的后裔。辛亥革命时,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与士官学校。 熙洽自幼在皇家子弟学校作官学生。出于大清天皇贵胄的家庭背景,又从小受到忠君报国的思想教育,青年时代的熙洽遂以“报效大清”为己任,立志弃文学武,赴日本就读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1919年初,张作霖在沈阳开办东北讲武堂,特请回熙洽,聘为第一任教务长。熙洽由此成为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学堂的老师,备受张氏父子信任。 熙洽由此官运不错,历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处长、蒙藏经略使署军务处长、东北军第十旅旅长、吉林军务训练总监、吉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成为吉林军政首脑张作相手下的第一人。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熙洽代理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的一切吉林官民政务。 九一八事变后,熙洽不顾各界爱国人士的反对,派出代表到长春迎接日军。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合谋监视下,熙洽声明与南京政府和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宣告吉林省独立,成立军政合一的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长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熙洽被引渡回中国。1950年,病死于哈尔滨狱中,终年66岁。
张景惠:才疏学浅的“不倒翁” 张景惠,字叙五,辽宁台安人。在青年时代,张景惠结识下了尚是草莽英雄的张作霖,二人一见如故。张景惠拥护张作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情愿当副手,从此张景惠对张作霖言听计从。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却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军政部总长、满洲国务总理大臣等职。日本投降后,张景惠被苏军逮捕,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1957年死于战犯管理所,终年86岁。 伪满洲国的首位“总理”是郑孝胥,但郑孝胥只干了不到两年,便因言获罪,被日本人免了职。时任“参议府议长”的张景惠,便接任“总理大臣”。张景惠在“总理”任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可称为伪满洲国政坛的不倒翁。 张景惠何才何能,能在风雨飘摇的满洲国政坛上屹立不倒?本庄繁和土肥原在致日本天皇的电报中一语道破此中奥秘:“(张景惠)在满洲有一定声望,但毫无学问,又无大志远谋,手下尽阿谀之辈,全无人材之所言。臣等为我帝国一贯政策速达目的计,必使此等人物为图利用可也。 ”
谢介石:台湾来的外交汉奸 谢介石(1878—1954),台湾新竹人。伪满洲国的第一任外交部总长,也是台湾人于伪满洲国期间获得最高官衔的一位。1927年,谢介石出任溥仪的外务部右丞与天津行在御前顾问,之后前往中国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长熙洽的吉林省陆军部尚书;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任谢介石为首任外交部总长。谢介石曾经将熙洽、马占山说服归入伪满洲国而立下功。1935年出任伪满洲国驻日全权大使。 由于谢介石在伪满洲国发展的成功,不少台湾人也都前往满洲寻求发展,并且工作于伪满洲国的公务部门。相关研究表明,追随谢介石“过满洲”的台湾人前后超过万余人。 1937年谢介石退隐,之后经出任伪满洲国国营事业的董事长;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国瓦解,谢介石也被逮捕关在北京,但在1949年后因曾经在伪满时期帮助过抗联作过贡献,所以被释放,并居住在沈阳,一直到1954年去世。
马占山:迷途知返的抗日英雄 马占山(1885—1950),祖籍河北省丰润县,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九一八事变前,担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指挥了着名的江桥抗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 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4月1日,马占山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作战。国共三年内战期间,马占山长期避居北平。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6岁。 溥仪:前清废帝也来凑热闹 爱新觉罗·溥仪,曾是清朝皇帝和伪满洲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辛亥革命以后,他被袁世凯逼迫而宣布退位。抗战时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皇帝”,被定为战犯,后被国家主席毛泽东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担任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在北京去世。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时的他的年号为“宣统”,故通称宣统皇帝。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 1945年8月17日,在沈阳机场准备逃往日本的溥仪被苏军俘获,随后被关押至西伯利亚,在走完了5年的异域囚徒生活后,在1950年,苏联将溥仪等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引渡给中国政府,溥仪等一大批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 在进行了10年的劳动改造后,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遵照国家主席令,决定特赦溥仪,溥仪得到特赦后,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让其并从事修改民国档案等史料工作,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因尿毒症去世。
郑孝胥:身背骂名的清室遗老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候人。晚清举人,曾历任清末要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1935年下台。 郑孝胥1923年由陈宝琛引荐入故宫,任“懋勤殿行走”,为清室复辟出谋献策,被授为总理内务府大臣。1924年溥仪取消帝号,迁出故宫,郑孝胥与日本人密谋,帮助其辗转入日本使馆,再入天津日租界。从此郑孝胥追随溥仪。“九一八”事变后,郑正式向日本求援,以期复辟。不久,随溥仪赴东北,投入日军怀抱,卖国求荣,当了汉奸,为人所不齿。他过去的好友,如陈衍、昌广生等,都和他绝交。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郑孝胥出任伪国务总理。后日方见郑孝胥难以驾驭,以其年高“倦勤思退”为名,不要他了。最终郑孝胥于1938年暴病死于长春。 郑孝胥以清室遗老自居,以愚忠自取于溥仪。虽然其汉奸举动为时人所不齿,然其书法独成一家,尚颇有可取。其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据说,如今的“交通银行”四字仍是沿用郑孝胥的字。 罗振玉:国学大师与汉奸骂名集于一身 与郑孝胥一样,罗振玉也是一位清室遗老。两人可谓追随溥仪左右的“哼哈二将”,为溥仪的“复辟”大业常年东奔西走。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清末读书人出身,但科举不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归国,住天津,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1940年6月19日,罗振玉病逝,终年74岁。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给在天津的溥仪带来了希望,他越发倾向于借助日本军队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复辟大业了。于是他开始积极地派人与日本关东军取得联系,而此时的罗振玉凭借着自己和日本军方的关系,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1932年初,在郑孝胥父子和关东军的共同策划下,溥仪很不情愿地坐上了“满洲国”执政的位置,而郑孝胥则心满意足地当上了“国务院总理”,一干就是三年。在“建国”初的职务任命中,罗振玉只是参议府的一个参议,与他的“理想”可谓相去甚远。就在“封官”后的第二天,罗振玉就到溥仪面前想要辞掉这个不称心的官职,溥仪对他作了礼节性的挽留,他却说:“皇上屈就执政,按说君辱就该臣死,臣万不能就参议之职。”可谓冠冕堂皇。后来溥仪为了安抚这个“老臣”,便让他做了一任“监察院”院长,另外兼了个“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的闲职。但他终究是心有不甘,更何况是供职于他的老对头的手下,于是1937年任期满后,他就跑回了大连,在那里他度过了最后的一段岁月。 从学术上来讲,罗振玉和王国维一样,堪称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他和王国维曾共同创立“罗王之学”,他们以安阳之商朝甲骨、敦煌之汉魏简牍、千佛洞之唐宋典籍文书等出土新资料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一千余年,取得了让世人惊奇的卓越成就。他在学术上可谓识断过人,颇有开创之功;但是辛亥革命后的他一直以大清遗老自居,追逐名利,涉足党政,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其一段出仕伪满的不光彩的历史更让其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⑺ 汉奸张海鹏被抓捕是哪部电视剧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决战江桥》,既再现了打响中国人民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民族英雄形象,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侵华日军头目和一些铁杆汉奸的丑恶嘴脸。
剧中由演员刘金山饰演的大汉奸张海鹏,在日寇面前奴颜婢膝、对抗日同胞凶恶残暴的丑行,让人无不切齿痛恨。
张海鹏其人其行,并非虚构。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是罪恶昭昭的大汉奸之一。
史料介绍,张海鹏早年因报仇杀人而逃入山中为匪,甲午战争前后,他投到冯德麟的大股胡匪绺子中,与冯德麟结为义兄。冯德麟归顺清朝,张海鹏任巡防队管带。此后在奉天讲武堂学习。有传说他和张作霖曾结为“金兰盟友”,但在史料中却找不到相关记载。
张海鹏生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小时候生过天花留下麻点,外号张大麻子,与剧中演员塑造的形象差不多。
1912年,张海鹏在冯德麟手下任第28师第55旅旅长,民国六年(1917年),冯德麟呼应张勋复辟举兵,被段祺瑞逮捕而失势。此后,张海鹏投靠张作霖。曾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任奉天骑兵第1游击队统领,后来出任辽宁洮辽镇守使兼东北骑兵第32师师长。
当时已经年及花甲的张海鹏,一直觉得在奉系张家父子手下没有得到重用。尤其他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张作霖“压制”他还不算,等到少帅掌权,照旧没“眷顾”他。
皇姑屯事件时,黑龙江省长吴俊升也被炸死,张海鹏一心想接这个茬,尝尝当封疆大吏的滋味。可没想到,少帅却让万福麟补了吴俊升的空。对此,张海鹏怀恨在心,产生反意。“杨常事件”时,东北政局一度紧张,张海鹏认为少帅处置失当,必难服众,便想乘机造反。但局势并没有因此动乱,张海鹏也就蛰伏起来。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张海鹏再也忍不住了。在日本人的封官许愿等利诱下,他决定不跟老张家干了。很快,他便在洮南投降日本关东军,还发表“独立宣言”,并自称“洮索边境保安司令”,呼应关东军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
1931年10月中旬,日本方面要张海鹏表明态度,并称只要张海鹏“拿下”黑龙江,那么,黑龙江省长就是张海鹏的。张海鹏欣然应允,准备“拿下”黑龙江。结果在进犯江桥时,被马占山将军打得狼狈不堪。日寇怂恿他进犯热河时,张海鹏率部倾巢而出,一路烧杀,投入了他的所有“本钱”为日军“探路”。承德失陷后,张海鹏将“伪满讨热作战前敌司令部”迁至承德,又命第四支队进驻丰宁,第三支队进驻隆化。可以说,日军入侵河北之所以进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