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八大部对应日本什么建筑
❶ 日本战争犯罪的侵华罪行的不可移动的罪证:长春日伪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华网长春2014年7月6日电(记者刘硕、李汶羲)吉林省省会长春曾是日本侵略者扶植的傀儡伪满洲国的“首都”,如今依旧留存有伪满洲国“国务院”、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等日伪时期建筑旧址。如今,这些“不可移动的罪证”正以自己的方式控诉着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伪满“皇宫”曾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是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妄图分裂中国、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最典型的历史见证。
这座昔日的“皇宫”如今成为全面展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有《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东北史实》等展览,每年接待观众超过120万人次。
“七七”前夕,长春市的部队官兵、高校及中小学校师生等各界人士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参加“日本侵华”主题展览等活动,每逢“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重要纪念日,这里都会举办相关活动。
据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金旭东介绍,吉林省现存涉日建筑达1200多处,大部分位于长春市,其中伪满洲国“八大部”及日伪军政机构旧址等建筑群都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从长春市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除伪满皇宫旧址等少数建筑用于展览展示外,大多数建筑被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机构使用。
长春市新民大街两侧坐落着伪满洲国“国务院”以及“八大部”等旧址。其中,规模庞大的伪满洲国“国务院”主体建筑呈“王”字形,折射日本当时称王称霸的野心。这座建筑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使用。
伪满皇宫博物院院长李立夫表示,现存的日伪建筑是我国东北近代史的缩影,看到这些建筑仿佛看到了一部充满悲愤的血泪史,这些建筑罪证能进一步揭露出当时日本侵略者企图殖民东北、占领全中国的险恶用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庆祥表示,这些日伪建筑是现代人了解东北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窗口,这些罪证是不可移动的,其所代表的罪行是任何人都无法抵赖的。
由于此前人们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日伪建筑曾遭到损坏甚至拆除。吉林省档案馆馆长尹怀建议,应把更多日伪建筑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这些不可移动的罪证成为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最有力武器。
❷ 伪满八大部旧址
长春是个具有欧洲田园城市规划特点的城市,市区内街路笔直宽阔;街道两旁松柏常青宛如条条绿色长廊,座座街 心广场则花丛锦簇,是人们休息和晨练、娱乐的好场所,市区内既有中国古典建筑,也有日式和欧式建筑,而不断崛起的高楼大厦和居民住宅小区使得长春不断增添着古今中外文化交融辉映的韵调和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伪满洲国皇宫,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第三次“登基”时的宫殿,应该说是中国的 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故殿。伪满政权“国务院”等“八大部” 机关旧址和佛教圣地般若寺也是国家级旅游景点。
❸ 伪满八大部之一的军事部现在是哪里
伪满八大部
位于长春市中心的新民大街附近,包括伪满洲国的八大机构(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卫生部),建成于1936年。八大部各幢大楼的建筑风格都各不相同,集中西方风格为一体,既有外观宏伟的大楼,又有垂花拱门的庭院。在新民大街两侧,满是高大挺直的杨树,这八幢建筑独特的大楼就繁华绿树之中隐隐而现,将这条街装点得典雅清净。
“八大部”于1936年间基本建成,唯有溥仪的“新皇宫”(今地质宫)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是解放初完工的。宫殿,华丽中透着古朴,翠绿色琉璃瓦的宫顶,高大的六根红柱,使整个宫殿庄严雄伟。宫殿占地31.2公顷。殿前的广场已改建为文化广场,是人们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那绿色的草坪、白色的广场鸽以及壮美的雕塑太阳鸟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人。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望去,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直插南湖公园,宽约60米,两侧是高高的杨树,中线花坛是松、柏、丁香树带,通街象一条伪满综合法衙绿色长廊。“八大部”办公楼坐落在沿街两侧。
❹ 伪满八大部的介绍
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统称。这些政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司法检察机关)都建在长春新民大街附近,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❺ 伪满八大部历史论文
“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统称。这些政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司法检察机关)都建在长春新民大街附近,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八大部旧址等大型建筑保存完好,分布于市中心地带,公元1936年基本建成。这些遗迹已成为日本侵华罪恶史和民族耻辱历史的见证。
军事部(治安部)
位于新民大街1号的建筑就是当年的伪满军事部,如今这里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伪满军事部原名“军政部”,后改称“治安部”,1943年改称“军事部”,是指挥伪满洲国军队的机关。 治安部(军事部)旧址:新民大街1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经济部
伪满经济部坐落在新民大街9号,现在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监床学院。这栋楼建于1938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伪满经济部原名“财政部”,1937年改称“经济部”。 伪满经济部旧址:新民大街5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
交通部
今天的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就是当年的伪满交通部。它管理东北境内的公路、内河航运及邮政。 伪满交通部旧址:新民大街7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卫生系教学楼。
司法部
伪满司法部的旧址在今天的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部,司法部设有总务司、法务司和行刑司,掌管法院、检察厅及狱政等司法行政事务。 伪满司法部旧址:新民大街6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部。
兴农部
位于自由大路8号的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就是当年的伪满兴农部,兴农部掌管东北的农、林、牧和水产。 伪满兴农部旧址:自由大路20号,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文教部
在它的东面就是伪满文教部,日本投降后,这栋楼被当时的长春大学占用,解放后由东北大学接管,现在是东北师大附属小学的教学楼。 伪满文教部旧址:自由大路18号,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民生部 伪满民生部的旧址位于人民大街133号,现在是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民生部原名“民政部”。1937年改称“民生部”,1945年3月又改称“厚生部”。 伪满民生部旧址:人民大街77号,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编辑本段外交部
位于建设街30号的这栋法国风格的建筑就是当年的伪满外交部,这栋楼建成于1934年,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是由法国一家建筑承包商设计和承建的。解放后,几经周折,现在归吉林省东方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 伪满外交部旧址:址普庆胡同1号,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本段伪满八大部各部分布图
伪满八大部分布图
满洲国政府根据《大新京都市计划》,其行政机构的办公建筑大部分安排在顺天大街(现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新民大街)及其附近一带,形成一个沿着长1500米、宽60米(中央有街心带状花园)的林荫大道两侧布局办公建筑的“官厅街”。这里北端为满洲国新宫廷(溥仪的新皇宫)的建设用地,向南沿街两侧为满洲国国务院及政府各部办公楼,南端安民广场(今长春新民广场)旁设有综合法衙办公楼。大型办公建筑群各建筑多建于1932年至1936年左右,这些建筑均采用中、日传统的屋顶样式,被称为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兴亚式建筑。它们用地宽敞,环境典雅幽静,造型宏伟,各具特色,保存完好,掩映在大片的绿树之中,构成满洲国“国都建设”的花园城市风貌的代表性街区。 这一片长条状风景区被当地人俗称为“八大部”,现已列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中轴线北端的新宫廷,1938年9月动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财力紧张,到1945年只完成新宫廷首要宫殿的地下部分,1953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用作长春地质学院的教学楼(今吉林大学朝阳校区长春地质宫),现设有地质博物馆。地质宫门前原规划为占地18万平方米的宫廷广场,名曰顺天广场,1996年改造为绿草如茵的长春文化广场。
❻ 伪满八大部的建筑特点
八大部所有的外墙都采用了当年最先进的陶瓷贴面技术,而这种技术在世界范围普及开来,至少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陶瓷贴面的色彩以咖啡,褐,赭,淡黄等相对沉静的暖色为主,而大厅内的地面、楼梯及楼梯围面都是淡黄底色的水磨石,墙围多是配套颜色的大理石。工艺讲究,质量上乘,70多年以后,除了极个别的硬伤外,无论是外墙的瓷砖还是室内的地面、墙体,基本保持原色并光滑如新。这些建筑还在混凝土的配比和质量下了很大工夫,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了很多倍。
八大部各部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其间各有院落,皆掩映在绿涛之中,错落有致的高大楼房,典雅幽静的庭院,集中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这里的街心带状花园与和谐的建筑,把长带形风景区妆扮得格外俊美。
❼ 伪满八大部各部简介
“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统称。这些政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司法检察机关)都建在长春新民大街附近,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八大部旧址等大型建筑保存完好,分布于市中心地带,公元1936年基本建成。这些遗迹已成为日本侵华罪恶史和民族耻辱历史的见证。
军事部(治安部)
位于新民大街1号的建筑就是当年的伪满军事部,如今这里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伪满军事部原名“军政部”,后改称“治安部”,1943年改称“军事部”,是指挥伪满洲国军队的机关。 治安部(军事部)旧址:新民大街1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经济部
伪满经济部坐落在新民大街9号,现在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监床学院。这栋楼建于1938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伪满经济部原名“财政部”,1937年改称“经济部”。 伪满经济部旧址:新民大街5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
交通部
今天的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就是当年的伪满交通部。它管理东北境内的公路、内河航运及邮政。 伪满交通部旧址:新民大街7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卫生系教学楼。
司法部
伪满司法部的旧址在今天的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部,司法部设有总务司、法务司和行刑司,掌管法院、检察厅及狱政等司法行政事务。 伪满司法部旧址:新民大街6号,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部。
兴农部
位于自由大路8号的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就是当年的伪满兴农部,兴农部掌管东北的农、林、牧和水产。 伪满兴农部旧址:自由大路20号,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文教部
在它的东面就是伪满文教部,日本投降后,这栋楼被当时的长春大学占用,解放后由东北大学接管,现在是东北师大附属小学的教学楼。 伪满文教部旧址:自由大路18号,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民生部 伪满民生部的旧址位于人民大街133号,现在是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民生部原名“民政部”。1937年改称“民生部”,1945年3月又改称“厚生部”。 伪满民生部旧址:人民大街77号,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编辑本段外交部
位于建设街30号的这栋法国风格的建筑就是当年的伪满外交部,这栋楼建成于1934年,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是由法国一家建筑承包商设计和承建的。解放后,几经周折,现在归吉林省东方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 伪满外交部旧址:址普庆胡同1号,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本段伪满八大部各部分布图
伪满八大部分布图
满洲国政府根据《大新京都市计划》,其行政机构的办公建筑大部分安排在顺天大街(现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新民大街)及其附近一带,形成一个沿着长1500米、宽60米(中央有街心带状花园)的林荫大道两侧布局办公建筑的“官厅街”。这里北端为满洲国新宫廷(溥仪的新皇宫)的建设用地,向南沿街两侧为满洲国国务院及政府各部办公楼,南端安民广场(今长春新民广场)旁设有综合法衙办公楼。大型办公建筑群各建筑多建于1932年至1936年左右,这些建筑均采用中、日传统的屋顶样式,被称为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兴亚式建筑。它们用地宽敞,环境典雅幽静,造型宏伟,各具特色,保存完好,掩映在大片的绿树之中,构成满洲国“国都建设”的花园城市风貌的代表性街区。 这一片长条状风景区被当地人俗称为“八大部”,现已列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中轴线北端的新宫廷,1938年9月动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财力紧张,到1945年只完成新宫廷首要宫殿的地下部分,1953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用作长春地质学院的教学楼(今吉林大学朝阳校区长春地质宫),现设有地质博物馆。地质宫门前原规划为占地18万平方米的宫廷广场,名曰顺天广场,1996年改造为绿草如茵的长春文化广场。
❽ 伪满八大部的各部介绍
八大部旧址等大型建筑保存完好,分布于市中心地带,公元1936年基本建成。这些遗迹已成为日本侵华罪恶史和民族耻辱历史的见证。 位于新民大街1号的建筑就是当年的伪满军事部,如今这里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学院。伪满军事部原名“军政部”,后改称“治安部”,1943年改称“军事部”,是指挥伪满洲国军队的机关。
治安部(军事部)旧址:新民大街1号,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院。 伪满经济部坐落在新民大街9号,是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这栋楼建于1938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伪满经济部原名“财政部”,1937年改称“经济部”。
伪满经济部旧址:新民大街5号,现为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院。 今天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就是当年的伪满交通部。它管理东北境内的公路、内河航运及邮政。
伪满交通部旧址:新民大街7号,现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伪满司法部的旧址在今天的吉林大学新民校区白求恩医学部,司法部设有总务司、法务司和行刑司,掌管法院、检察厅及狱政等司法行政事务。
伪满司法部旧址:新民大街6号,现为吉林大学新民校区白求恩医学部。 位于自由大路8号的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就是当年的伪满兴农部,兴农部掌管东北的农、林、牧和水产。
伪满兴农部旧址:自由大路20号,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在它的东面就是伪满文教部,日本投降后,这栋楼被当时的长春大学占用,解放后由东北大学接管,是东北师大附属小学的教学楼。
伪满文教部旧址:自由大路18号,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 伪满民生部的旧址位于人民大街133号,是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民生部原名“民政部”。1937年改称“民生部”,1945年3月又改称“厚生部”。
伪满民生部旧址:人民大街77号,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位于建设街30号的这栋法国风格的建筑就是当年的伪满外交部,这栋楼建成于1934年,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是由法国一家建筑承包商设计和承建的。解放后,几经周折,归吉林省东方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
伪满外交部旧址:址普庆胡同1号,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