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日本在中国哪里
❶ 日本在古代历史上,是否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不是一部分,但以前是中国的藩属国,定期向中国进贡。
另,硫球国(现在的日本冲绳)曾是中国的属国,后被日本强行掠夺。
拓展资料:
1、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2、明、清时代,琉球国不断向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因此琉球语受到了汉语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影响,而且琉球国官方文字为汉字。
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原来萨摩对琉球的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
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维新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
❷ 日本在古时是否属于中国
在古代日本只是属于中国朝贡体系中的一员,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
《史记》、《三国志》等史书均有记载称,秦朝方士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多次率童男童女到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仙山求药,因未能寻得长生不老药,故长居海外,据称在今日本。
汉朝时期,日本诸小国中有通过朝鲜半岛三韩与中国交流,因日本人矮、丑,故称其为倭奴。倭奴向汉称臣、朝贡,汉赐日本有倭奴国王印。
唐朝大一统时期,新灭地方政权高句丽,国力鼎盛,四海咸服,万国来朝,日本亦十分仰慕中华文化,派遣使节来唐学习先进科学文化并带回日本,直接推动了日本大化革新,实现了日本由奴隶制国家向半封建半奴隶制的进步。武则天为倭奴国正名为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和华夏文化。中国的建筑、文字、书法、风俗习惯等传入日本,使得日本得以飞速发展。
宋朝偏安,海上贸易兴隆。与日本贸易往来频繁。
元朝统一全国,日本不来朝拜,忽必烈问罪日本,将高丽设为征东行省,行省范围包括今朝鲜半岛和日本,实际统治与其它行省相比特殊。元朝跨海征日本遇台风而失败,日本民族自信心膨胀。元时,沿海已有倭寇作乱。
明朝一统汉人江山,与日本往来较少,倭寇之乱时常出现。明朝中后期开始实行海禁,进行了多次抗倭战争。
❸ 我国汉朝的时候(汉武帝) 日本处于什么时期他们在干什么
汉武帝时,日本处于弥生时代。他们还生存在原始社会中。 公元前3世纪前后至公元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这个时代的命名是由在这个时期被视为有代表性特征的弥生式陶器而来,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耕社会,从北部九州向日本列岛各地快速蔓延开。
(3)东汉时期日本在中国哪里扩展阅读:
相关记载:
弥生时代中、后期的日本,在《后汉书·东夷传》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成许多小国,有“王”、“大夫”、“下户”、“生口”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曾遣使到洛阳,汉朝赐其王以金印(见汉委奴国王金印)。汉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又遣使来朝,并献上“生口”(奴隶)。
到了三国时期,邪马台国成为许多小国的共主,其女王卑弥呼于景初三年遣使到洛阳,魏帝赐“亲魏倭王”金印及锦缎、铜镜等各种礼物,由带方郡派官吏回访。
此后,邪马台国又多次与中国交往。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有两种不同意见,即“九州说”与“畿内说”,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有人认为弥生人与弥生文化来自中国的吴与越,有日本倭人来自吴太伯的说法,日本倭人的水稻品种是来自浙江省一带,文化上日本人称为照叶树林文化。
❹ 日本在中国版图的什么位置
在地图上日本在中国右侧的太平洋之中。
❺ 古代的日本原名叫什么
其实古时候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在公元57年的时候,在日本这座小岛上,出现了一百多个国家,他们都是独立政权,谁也不服谁,所以当时的日本非常混乱。
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时期,期间日本岛上的一个小国,派来了使者觐见,并且献上了许多的贡品。来的这位使者身高矮小,而且十分地瘦弱。古代的中国人本来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再加上日本使者又长成这副模样儿,所以刘秀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
听说这个国家还没有名字的时候,刘秀直接给他们取名为倭国,国王就叫倭王。在中国倭是一个贬义词,刘秀还特意给倭王颁发了印绶。倭国也正式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都仍然称日本为倭国。
后来这一百多个国家互相争斗,日本也开始逐渐地统一,天下最终落到了神武天皇的手中,并且他还成立了大和国,建立了大和朝廷,这是日本上的第一个政权,神武也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这时候日本对于自己的称呼,就变更成了大和国。
这个时候对于日本的称呼已经有所改变了,不过真正让日本改了国名的,是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日本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把许多留学生送到了唐朝,想要找机会学习我国的制度。除了留学生之外,日本还多次派出遣唐使,每一次的人数都达到了上百人以上。
后来这些人把学到的中国知识和文化带回了日本,他们发现倭这个词是贬义词,一直被这样称呼,有损国家的颜面,于是遣唐使向天皇提出更改国名。,当时科技不发达,日本不知道东边儿还有其他的地方。
在他们看来,日本就是最东边的地方,所以他们才更名为日本,意思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日本才正式改名。不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论改成什么名字,倭国都还是倭国,毕竟唐朝强大的实力,不是日本能比较的。
❻ 在古代日本是中国的一个省吗
日本古代史
http://www.300000.org/bbs/printpage.asp?BoardID=93&ID=25183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旧石器文化与日本人的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角,是我国东方的一个岛国。
在洪积世(注1)的大部分时期内,日本与大陆相连。大约在洪积世晚期至冲积世(注2)初期,日本各地发生海进,出现日本海,先后形成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从此,日本逐渐脱离大陆。到冲积世末期,日本各地海岸线向里后退,距今约1万年前,成为今天的日本列岛。
在日本列岛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其数达1000处,分布范围很广,从北海道到南九州,遍及全日本。这里只介绍几个重要的遗址。
1949年相泽忠洋在群马县新田郡笠悬村岩宿的赤土层(注3)发现人类加工的黑曜石碎片。随后由明治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发掘,发现手斧、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这个遗址被称为“岩宿文化”。它是开始制造陶器以前的文化,比绳纹陶器文化要早。岩宿文化揭开了研究日本旧石器时代的序幕。
发现岩宿文化2年之后,即1951年,发现丁东京都板桥区的茂吕遗址。
1960年芹泽长介等人对长崎县佐世保市北松浦郡吉井町的福井洞穴进行发掘,出土石器、爪形纹和隆线纹陶器。这是日本最早的陶器,用放射性炭素法测定,为时约当13600年前。
1964年芹泽长介等人发现了大分县日出町早水台遗址,有石英制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旧石器出土。这种石器被推定为第三间冰期(注4)的,属于前期旧石器。
1965年芹泽长介等人又发现了枢木县板木市星野遗址,属前期旧石器。据研究,星野遗址的下层文化与我国周口店上层文化有关连。(注5)
除以上外,1959年在大分县丹生高地发现了砾石石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据研究,出土石器的地质年代可能是第三间冰期,器形属于分布在东亚、南亚一带的前期旧石器文化,并具有周口店文化的共同特点。但有些学者以石器出土的地层不明为由,持怀疑的态度。还有从群马县势多郡新里村鹤谷、不二山出土的石器以及群马县权现山I文化层出土的石器也被认为是前期旧石器。
二、日本人的起源
迄今日本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近1000处,但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满10处。化石人主要的有明石人(注6)、葛生人(注7)、牛川人(注8)、三日人(注9)、浜北人(注10)、圣岳人(注11)、帝释观音堂人(注12)等。
这些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诸说不一。(注13)根据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日本化石人的故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至少是从南北两方 面来到日本列岛的。那时日本还是大陆的一部分,中国人来到日本比较方便。据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国北部北京猿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经由朝鲜来到日本。(注14)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者斐文中指出,日本早水台遗址中出土的旧石器在原料、器形、制作方法等方面,与北京周口店第15地点的文化遗存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鹿儿岛上场遗址中发现的石球与中国谗家窑遗址中出土的石球属于同一类型。从许家窑遗址中发现的尖状器、刮削器同坜木县星野遗址第7、第8层中出土的同类石器非常相似。野民湖底的长石片和用长石片制成的刮削器具有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洞沟遗址的长石片工艺的某些特征。(注15)。芹泽长介认为,从早水台遗址下层、岩宿遗址零层、星野遗址下层中发现的旧石器是属于中国周口店文化的类型。至今发现的属于这种类型的遗址大部分在关东以西。(注16)贾兰坡认为,新石器时代日本人的下颊骨具有中国猿人“下额圆枕”的特点。(注17)从语言学上看,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从地质学上看,洪积世的日本同亚洲大陆相连,西日本又同中国、朝鲜接近。从上述看来,日本化石人是从中国移入的这一推想有其一定的道理。
长谷部言人主张日本化石人是华南化石人之一支,在洪积世从华南移到日本。今村丰曾对华南地方的现住居民进行过生物体测定,在数值上和现代日本人很近似,特别头形指数和华南人很接近:古烟种基还用血型决定人种的方法。测验结果,日本人的血液O型占31.5%,A型37。3%,B型22.1%,AB型9.1%,而有与此相似的综合值的人种是中国湖南人和匈牙利人。(注18)因而有人大胆设想,现代日本人和现代华南人都是华南化石人产生出来的。(注19)
日本人是个复杂的人种,一方面有其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和中国、东南亚相似,和朝鲜也有共同性,而且在其狭小的岛国内还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过现在日本学者一致认为日本人素来是同一人种,各个时代的形质的小变异是由生活上的诸条件产生的,现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绳纹时代人。假如绳纹时代人是继承化石人以来血缘的话,那末日本人的发源地就在中国。
(木通)口清之说:“日本人是在日本产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华南的洪积期化石人有关系的日本化石人为核心,渐次加入南方的马来和印尼,北方的通古斯和阿伊努人,最后产生出尚未完全统一的现代日本人。”(注20)在此问题没定论的当前,这似乎不失为值得参考的见解。
三、旧石器文化
日本学者把旧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文化”。日本旧石器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大约3万年以前的为前期,占多数;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为后期,数较少。
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
日本的远古人类,会打击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
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时代后期,住在竖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们利用。在静冈县休场遗址和上野遗址中,发现了列石成圆形的遗址。有人推定为炉址。(注21)
远古人类为同大自然斗争,组成了原始群。集体狩猎和采集,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婚姻关系是不分长幼的乱婚。后来,这种乱婚逐步过渡到同辈间发生夫妻关系的血缘群婚。旧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不同群的同辈男女之间群婚的族外婚制。于是从这时起,日本也同世界各地一样,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氏族成员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在旧石器时代后期,有舌尖状器的出现,为后来弓箭的发明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说明,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已走到新石器时代的门槛了。
❼ 日本在东汉末年时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三国时期,中原大地纷争不断,与此同时,在《三国志·倭人传》中记载,东方的大海上,也有一个和魏蜀吴并行于世的政权——邪马台国。三国时期邪马台的国主是女人,名字叫做“卑弥呼”。可能不少小伙伴接触过这个名字,但却不知道,卑弥呼和她的邪马台国与曹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卑弥呼死后,邪马台一度陷入混乱,直到卑弥呼的族女台与继任,情况才开始缓和。但从这以后,中国就在没有了关于邪马台的记载,当时日本因为还没发明文字,所以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