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美国的什么战机在日本被雷击

美国的什么战机在日本被雷击

发布时间: 2022-07-31 19:01:28

㈠ 日本地震引发海啸,23米巨浪砸向地面,100多架战机都变成什么样了呀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虽然我们总是能够见到各种堪称奇迹的创造或建筑,一旦真正遇到自然灾害却很难抵抗得住,就拿日本的海啸来说,几个巨浪就把精心制造的战机给彻底毁掉了,那可是耗费了数十亿的资金啊,再加上工业、农业等都因此受到重创,想要恢复到受灾前的样子,还得需要一定的时间。

㈡ B-29轰炸日本的时候,是如何被击落的是不是被日本战斗机给击落的

根据美军官方资料,从B-29参战到日本投降,在作战任务中损失的B-29为:

第20轰炸机司令部

总共80架

被战斗机击落:22架

被高射炮击落:7架

其他原因:51架


第21轰炸机司令部

总共334架

被战斗机击落:52架

被高射炮击落:47架

被战斗机和高射炮击落:19架

其他原因:216架

——————————————————————————————————————————

日本的飞机战力贫弱,升限也不够。其应对B-29轰炸的主力截击机有Ki-61“飞燕”式战斗机、Ki-45川崎屠龙战斗机等。

由于B-29防护火力猛烈、作战高度极高,所以日军很难击落,以至于发展了撞击作战:

1944年8月20日,4战队的屠龙飞行员渡边重夫军曹撞击击落2架B29轰炸机。日本陆军航空队大开眼界。决定用坚固耐用的飞燕战机专门进行撞击战术。最好的战果是1944年12月3日,飞燕撞击6架美机

——屠龙截击机

㈢ 二战日本零式战机的克星是美国的那个飞机

是F4吧

㈣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反击的飞机是什么型号

是B-25B轰炸机。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罗斯福一直敦促他的军事计划人员寻找轰炸东京的办法,太平洋外围和菲律宾的一片溃败中,这种需求就更加迫切。使用陆基飞机从中国起飞,飞机只能飞单程。直至1942年1月中旬,金海军上将的参谋部想出一个方案:从一艘航母上出动陆基轰炸机进行轰炸。航空母舰可以将飞机载到靠近日本海,但中型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轰炸任务的飞机要飞往中国大陆。

这个计划选中了中型轰炸机B-25B和最新服役的航母大黄蜂号,并由当年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保持者詹姆斯·杜利特尔中校领
导完成。为此B-25B进行改装,拆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设备,增加了油箱和伪装用的木制机炮。1942年2月3日,两架B-25B在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由第17轰炸机大队的志愿者组成了二十四套机组,这些机组成员只知道将完成一项非常危险的秘密任务。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大黄蜂号甲板上也划上了与陆地跑道一样的中心线标志。

2.进发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在6艘舰只的护航下载着杜利特的机组人员和16架B-25B,告别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劈波崭浪,向西急驶。

4月14日,大黄蜂号穿过北太平洋风暴区,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一个指定地点同哈尔西的企业号会合,“迈克特遣舰队”-这是任务的代号,在阴沉的海面上向着九州海岸以西400英里的目标海域进发。通告了这次任务的目标后,全体人员欢声雷动。

途中,特遣舰队收到东京电台的这样一则广播:“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军三架轰炸机轰炸了东京。这种消息可笑之极。日本国民对这种宣传毫不在意,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和樱花的芬芳中享受春光。”杜立特真想为其更正一下是16架。日本的毫无防备增强了机组人员完成任务的信心。

4月17日下午,“迈克特遣舰队”离起飞点只有二十四小时的水程,仍未被敌人发现、大黄蜂号上的甲板人员对B-25B作了最后检查。每架飞机携带4枚500磅的炸弹,米切尔上校的勋章都系在了炸弹上。炸弹还上写着:“我们不想燃烧世界,只想燃烧东京”。这种写炸弹文学的传统延续至今,送给萨达姆的炸弹上也有。

傍晚,雷达发现了日本海上警戒线最外层的哨艇,舰队改变了航向。4月18日上午七时半之后不久,一艘敌船发现了特遣舰队,它发出的无线电警报被舰队接收到了,几分钟之后,前卫巡洋舰用炮火击沉了这艘小型勤务艇。杜利特和哈尔西决定立即起飞,即使多飞一百英里,也不能让舰队冒险,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虽然日本防线即将处于警戒状态,但日本人不会料到当天就有袭击。

3.出击

“让杜利特和他勇敢的中队起飞吧。一路平安,上帝保佑!”哈尔西向大黄蜂号发出信号。上午8时,大黄蜂号调头迎风,杜利特紧紧握了一下舰长米切尔上校的手,然后对他的同伙喊道:“好伙计们,就这么着,一起出发吧!”

硕大的大黄蜂号在她所依附的海水中与一片落叶也无甚区别,甲板前后摇晃几乎贴近了海面。B-25的左翼已经伸出大黄蜂的左弦外,杜利特将油门加到了最大,飞机摇摇摆摆地朝强风中冲去,沉重的机身在甲板尽头缓缓抬起,随后每一架飞机离舰,甲板上都发出一阵欢呼。8时24分,16架飞机全部安全起飞。

杜利特率领他的中队向西飞去,每一位飞行员都知道了各自所要轰炸的军事目标、钢厂、飞机厂和电站。
4.进攻

两个小时以后,东京时间12时20分,当杜利特的轰炸机低空掠过东京湾的时候,东京城里的人正在吃午饭,一队巡逻机也没有发出警报,阻御低空飞行飞机的防空袭阻塞气球,刚刚在上午的防空警报演习结束后取下来了,甚至在高空中飞行的九架战斗机也没有发现杜利特。

当天中午,东条英机碰巧视察水户航空学校乘飞机回东京。东条的秘书发现从右方飞来一架双引擎飞机,涂着一个不熟悉的标志,而后猛然醒悟,“美国飞机!”。如果B-25不拆掉机炮的话,还可能为这次任务增加额外的战果。

“继续在郊区上空向正南方向和东京东区中心方向低空飞行。升到一千二百英尺的空中,转向西南方向飞去,向极易起火的地区投下炸弹,”杜立特一面丢下第一颗高爆炸弹,一面如实地记着航空日志。“高射炮火非常猛烈,但只有一架飞机差点被击中。一下降到房顶高度,然后钻进西郊低空的烟雾之中,随后调头向南飞到海上”。警报器再次拉响了。在午餐时间拥挤的街头和公园里,当第一批轰炸机掠过上空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头顶望去。人们挥着手,以为是日本空军在作逼真的表演。只有当爆炸震撼着首都,滚滚浓烟升起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轰炸。

㈤ 麻烦列出太平洋战争中美日所有战机型号

—(Nakajimaki-27,"Nate")

中岛(Nakajima)制Ki-27战斗机,俗称九七式战,盟军代号“耐特”,1938年服役,是战争前期日本陆军装备的标准战斗机。1943年后不能和盟军战机匹敌,1944年后多改为自杀式飞机。

型号中岛ki-27

发动机气冷式1台,740马力
尺寸长24.7英尺,翼展37.1英尺

爬升率3000英尺/分钟

最大速度292mph

升限32100英尺

航程390英里(携带副油箱增加到1060英里)

空重2447lb/3946lb起飞重量

武器7.7mm机枪2挺,执行轰炸任务时携带220公斤炸弹

机组人员1人

日本陆军战斗机

—隼式(Hayabusa,Nakajimaki-43,"Oscar")

中岛(Nakajima)制Ki-43隼式战斗机,盟军代号“奥斯卡”,是日本陆军装备的标准战斗机,在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战斗中算是一种优秀的战斗机。1943年开始随着盟军新型战斗机的服役,隼式因速度缓慢而显得过时,但隼式的优秀结构、高度的灵活及爬升性能还是使其成为盟军凶残的对手。隼式的武器也不够强大,无法击落后期盟军重装甲的战斗机。

型号Nakajimaki-43

发动机三菱Ha-33/112气冷式1台,950马力

尺寸长28.9英尺,翼展37.5英尺

爬升率3450英尺/分钟

最大速度308mph

升限38500英尺

航程745英里

空重3483lb/4775lb起飞重量

武器7.7mm、12.7mm机枪各1挺,自杀攻击时多携带一枚250公斤炸弹

机组人员1人

日本陆军战斗机

—飞燕(Nakajimaki-61,"Tony")

Ki-61“飞燕”式战斗机,盟军代号“托尼”,因定型量产于1943年(日本纪元2603年)而又被称为三式战斗机。这是一种设计优秀,轻便灵活的战斗机,在1943年成为盟军P-40和P-39的强大对手。飞燕式在爬升和俯冲性能上非常优秀,带有油箱自锁死保护及一定装甲。飞燕装一台德式液冷发动机,因日本这方面技术不过关,其实就是直接仿的德国发动机,与me109的是一样的。飞燕是战争中唯一使用液冷发动机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后部有少量装甲保护,但视野也受到一定影响。

飞燕式首先出现在新几内亚战场时,令习惯了零战和隼式的盟军飞行员大吃一惊。许多日本陆军航空兵王牌也是使用飞燕的。

型号中岛ki-61

发动机川崎液冷式1台,740马力

尺寸长28.7英尺,翼展39.3英尺

爬升率2500英尺/分钟

最大速度368mph

升限37730英尺

航程373英里(携带副油箱时为684英里)

空重4872lb/6504lb起飞重量

武器12.7mm机枪4挺,执行轰炸任务时可携带1100公斤炸弹

机组人员1人

日本陆军战斗机

——五式战(Nakajimaki-100,"Tony")

【发展简述】

中岛(Nakajima)制Ki-100战斗机,俗称“五式战”,盟军代号“托尼”,是Ki-61的改进型。由于在地震和美军轰炸中川崎明石发动机厂被毁,Ha140发动机停产,Ki-61已经完成的机身无发动机装配,川崎公司决定用Ha-112-II气冷发动机来取代液冷发动机。为使用气冷发动机,飞机的前部经过改装,1945年2月1日试飞。由于使用气冷发动机,飞机的重量较Ki61减少了600磅,翼载相应减少,飞机的操纵性能和机动性大幅度提高,仅因为气冷发动机的迎风面积大而最大平飞速度略有下降。日本军方赋予“5”式战斗机Ki-100的编号后匆忙投入生产。1945.3-1945.6共生产了271架(有396架的说法)。

战斗中证明该机是一种性能优秀的飞机,在低空和中空时性能超过了F6F。在冲绳作战时有日军Ki-100中队击落F6F14架,自己无一损失的记录。相对P-51来说,两机性能基本一致,胜负取决于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在截击B-29时,由于高空性能一般而不占优势。

【性能诸元】

型号Nakajimaki-100

发动机Ha-112-II“星”型气冷式1台,1500马力

尺寸长28.9英尺,翼展39.3英尺

爬升率2900英尺/分钟

最大速度360mph

升限36090英尺

航程1367英里

空重5567lb/7705lb起飞重量

武器12.7mm机枪2挺,20mm重机枪2挺,执行轰炸任务时可携带1100公斤炸弹

机组人员1人

日本陆军重型轰炸机

——飞龙(MitsubishiKi-67)

陆军双发重型轰炸机,航程1900Km,时速537Km,三菱公司生产。陆军重型爆击机的终极版,大航程,有俯冲轰炸和夜战能力。投入实战在1944年,可用于攻击陆上或海上目标。1945年投入对盟军的鱼雷特攻。有两种型号,初期的Ki-67-I“To-Go”及三菱Ki-167。型号中岛ki-67

发动机三菱“Ha-104”气冷式2台,1900马力

尺寸unknown

爬升率unknown

最大速度535mph

升限unknown

航程unknown

空重unknown

武器unknown

机组人员unknown

日本海军舰载/基地战斗机

----零式(TypeZeroA6M,"Zeke")

【发展简史】

1940年9月13日,中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战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日寇的这种战斗机就是着名的零式,编号A6M。这场战斗参战的是还未完全定型的零式11型(A6M1),1940年7月有15架投入中国战场试用,配属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其性能立即引起了支援中国的“飞虎队”陈纳德(Chennault)将军的高度注意。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着名的飞机,也是二战日本飞机的招牌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战斗的主力。零战的创造者是三菱重工着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他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海航的96舰战的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出了这种全新飞机。1937年日本海军对舰载战斗机提出的要求是高度4千米、速度500公里/小时、武器为两门机炮和两挺机枪,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设计,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业公司首次试飞。由于1939年是日本纪年2600年,因此被称为“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盟国称其为“Zeke”。零式飞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杜拉铝承力构造,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零战采用下单翼正规布局。零式21型采用了950马力的“荣12”星型气冷发动机,时速达到了533千米。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机动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舰刚换装的81架零式战斗机,作为护航战斗机参加了两个攻击波的空袭,完全掌握了瓦胡岛上空的制空权,压制任何强行起飞的美军飞机,同时扫射美空军机场,仅有9架飞机没有返航。

珍珠港事件的稍后,驻台湾的日本陆基航空兵也大举空袭菲律宾的美国克拉克等空军基地。零式战斗机采用多次训练的低速省油飞行方式,为一式陆攻进行远程护航。美军面对续航力如此强大的日本战斗机,不禁大惊失色!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力量被打得七凌八落。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性能超过所有盟军飞机,特别是其机动性和续航力无人能比。当时美国的F-2A水牛、F-4F野猫、P-40战斧等飞机,面对零式一筹莫展。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东印度甚至印度洋,零式战斗机统治了整个的天空,为日军的登陆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携带炸弹的零战也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

零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与零式缠斗,很难从背后将其咬住,甚至遭到零式的反转被其咬住。设计师堀越二郎大胆采用含微量铬锰的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空重(21型)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优势最大来源就是轻,特别轻,翼载极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而且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与此相比,同时代德国的Me-109和英国的喷火式等各国战斗机均没有零式这样优异的续航力。英伦空战德国战斗机如有这样的续航力,空战结果可能是另一个局面。

但零式的优势,也是它自身的弱点所在。由于对重量的要求,也省去了装甲防护,而且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力不好。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飞机的共同弱点,所以日本飞机多有“空中打火机”的美称。但由于战争初期零战相对性能过于优异,因此弱点并没有暴露,而且通过飞行员素质和机动性能可以完全弥补。

零式的火力也很强大,首次装备了两门20mm机关炮,破坏力很强,此外还有2挺7.7mm机枪。不过在火力运用上也存在问题,20mm机炮的射速不高,而且备弹有限,而7.7mm机枪的威力又过于贫弱,难以威胁美国飞机坚实的机体。因此在实战上,零式的火力可能不及野猫式和恶妇式多挺12.7mm大口径机枪有效,特别是相对于日军飞机较差的生存力。

美军当局在太平洋战争前曾从在中国作战的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的通报里得知零式的有关情报,但是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战时遭到了突如其来的惨重损失。

开战6个月后在珊瑚海,零式战斗机受到了F4F野猫战斗机的强有力的挑战,其装甲较薄弱、马力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载满燃油的零战在即将起飞前被击毁于甲板上,这也是零战从得意到失意的一个转折点。在随后8月的东所罗门、10月的圣克鲁斯海空战中,日本海军又损失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43年中,零式战斗机从性能和飞行员水平已不是美军使用新式的F6F和F4U战斗机的对手。这一点在马里亚纳猎火鸡的战斗中尤为明显。

零式战斗机总产量为10449架,为日本二战飞机产量之最。零战有多种型号,其中零战21型(A6M2)是战争初期最主要的型号,这种零战曾鏖战于珍珠港和中途岛上空,是零战神话的创造者。1942年7月,换装1130马力“荣21”发动机的零式32型(A6M3)出场,32型切去了可折叠圆翼梢的主翼端而呈方角形,翼展减少到11米,改善了横向操纵性,时速略有增加,但航程减少。1942年秋天,在32型基础上又恢复了21型的12米圆梢主翼,翼内还增加了两个45升副油箱,其综合性能优于32型,被称为零战22型。

日本人对零战过于自信,曾称之为“万能战斗机”,因此故步自封,影响了零式战斗机换代型号的研制。随着美国对零战性能的熟悉,以及针对零战而推出的F6F“恶妇”式战斗机上场,零战的性能优势丧失殆尽。而且随着美国F-6F、F-4U、P-38、P-47、P-51等优秀战斗机的大量出现,零式等日本各型战斗机无论从性能还是数量上均处于劣势。零式机体脆弱的缺点,逐渐成为其致命因素,特鲁克空战中的零战几乎成为了被猎杀的飞鸟。

由于换代的A7M“烈风”式的研制迟迟无法成功,零战被迫不断改进来应付越来越艰难的战局。1943年8月零战52型(A6M5)试飞,翼展缩短到11米,时速增大到560千米。其它改进包括翼上机炮改用弹链供弹以增加携弹量,加强机翼刚性和加装装甲板、防弹油箱等。零战52型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机重增加,灵活性反而下降。零战52型共生产6000架以上,占零式战斗机生产总数一半以上。此后在零战52型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可装载一枚500千克炸弹的战斗轰炸型零战63型(A6M7)和零战64型(A6M8)。最终改型零战64型换装了1560马力的发动机。

零式各型的相对性能随时间推移愈加落后,1944年的主力零战52型时速只有565千米,最终改型零战64型也只有572千米。而当时各国主要战斗机时速均已达到600千米以上,甚至700千米。可见日本战时的工业潜力和技术发展水平有多么低下。零式战斗机在战争后期,几乎无法胜任空战的任务,只好沦为自杀飞机,使大批日本青少年沦为炮灰。

节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

【性能诸元】

飞机零战(A6M),三菱设计,三菱和中岛生产

发动机中岛“荣”12,1000马力(A6M2),1500马力(A6M8)

尺寸翼展12米,全长9米

巡航速度160节(296公里)/小时(A6M2)

200节(370公里)/小时(A6M8)

最大速度279节(518公里)/小时(4300m)(A6M2)

309节(571公里)/小时(6000m)(A6M8)

升限10000米(A6M2)

航程3000公里(A6M2)

空重1.680吨(A6M2)

武器20mm机炮2门,7.7mm机枪2门,60公斤炸弹2颗

乘员1人
—烈风(Mitsubishi A7M,"SAM")
【发展简史】
A7M“烈风”,是日本打算用来代替零战的新型海军战斗机,盟军代号“SAM”。“烈风”由零式战斗机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主持设计,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末期开发的全金属结构单座舰载/基地战斗机(A7M1、A7M2和A7M3)及基地拦截机(A7M3-J)。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只生产了10架:其中2架A7M1样机,7架A7M2样机及服役验证机,只有1架是A7M2生产机。所有这些飞机都未投入实战。
早在1940年,掘越二郎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应该开始“零”式后继机型的研究工作,尽管当时“零”式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设计的新机型总体布局与“零”式相近,计划安装的动力装置是当时正在研究中的更强力的三菱MK9A 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1942年7月6日,日本海军提出了对新战斗机——“17试”舰战的性能要求,即在6,000m高空的最大速度必须达到610km/h,而机动性能至少要和A6M3“零”战32型相等。
1942年9月,日本海军坚持新机型必须设计安装出力较小的中岛NK9K“誉”22星型发动机。由于相关研发费用均由海军承担,掘越二郎不得不勉强同意了这一要求。
首架原型机被确定编号为A7M1。由于必须优先考虑A6M和J2M的后期型号的生产,因此在三菱重工进行的A7M1的制造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中岛NK9K“誉”22星型发动机在起飞时功率为2,000马力,在6,700m高空功率为1,570马力。武器是安装在机翼中的2挺13.2mm机枪和2门20mm机炮。还有诸如自封闭式油箱、装甲座舱以及防弹风挡等革新设计均被运用。为了追求更好的机动性能,新机型上还安装了类似于川西N1K1-J“紫电”(盟军代号为“George”)的空战襟翼。A7M1比A6M5“零”战52型大得多也重得多,翼展14m,机翼面积30.84m2,满载荷重量达到4,720kg。
1944年5月6日,A7M1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员报告说,A7M1的操纵性能非常优秀,而空战襟翼的使用也使其机动性能与“零”式相当。同时,试飞员也指出了A7M1的不足之处——相对于A7M1的重量,发动机功率明显不足。在6,000m高空,“誉”22发动机的理论功率应该有1,700马力,但实际输出功率却只有1,300马力。事实证明掘越二郎当初的设计思路是完全正确的。由于A7M1的高空性能令人失望,1944年7月30日,日本海军下令在第二架原型机下线后,暂停A7M1的研发工作。
不久,日本海军又重新授权掘越二郎进行A7M2的开发。该型安装了掘越二郎一直坚持运用的三菱MK9A 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由于MK9A发动机的直径大于“誉”22,因此必须对前部机身进行重新设计。第一架A7M2的原型机于1944年10月13日首飞,最初的测试报告表明,A7M2的高空性能大大改善,在6,600m高空的最大速度达到了627km/h,实用升限达到10,900m,6分零7秒就能爬升至6,000m高空。武器也强化为翼内的4门20mm机炮。
海军对于掘越二郎设计的新机型的卓越性能非常满意,计划在大版的三菱重工立刻将A7M2投入生产,作为海军舰载战斗机“烈风”22型(盟军代号为“Sam”)。量产机型的武装是4门20mm 99式2型机炮或是2门20mm 99式2型机炮和2挺13.2mm 3式机枪。翼下可外挂2枚250kg炸弹或2个350升油箱。
然而,当时日本的航空工业已经在战争中陷入了绝境。三菱MK9A发动机的生产因为1944年12月名古屋大地震的毁灭性打击而延误。随后而来的大规模B-29空袭又导致了其生产的进一步延误。A7M2的第二架原型机在一次着陆事故中坠毁,另有3架原型机在美机空袭时被炸毁于地面。在总共制造的7架A7M2原型机中,只有3架以良好的可供飞行的状态保留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时。而量产型只完成了1架。这样,三菱重工在战时总共生产了包括A7M1和A7M2在内的10架“烈风”,但没有一架参加过实战。
A7M3是设计中的进一步改良型号,计划采用三菱MK9C 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起飞时功率为2,250马力,在1,800m时功率为2,000马力,在5,000m高空功率为1,800马力。由于理论上推算MK9C发动机在8,700m高空仍有1,660马力的功率,因而估计A7M3在此高度上的最大速度将达到642km/h。同时,A7M3在13分零6秒内就能爬升至10,000m高空,其实用升限达到11,300m。武装方面,机翼中的20mm 99式2型机炮增加到6门。
A7M3-J是计划中的截击战斗机,动力部分计划采用三菱[Ha-43] 11 Ru 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起飞时功率为2,200马力,在6,800m高空功率为2,130马力,在10,300m高空功率可达1,920马力。由此估计,A7M3-J在10,000m高空的最大速度将达到647.5km/h。武装强化为机体中安装2门斜向上开火的30mm 5式机炮,机翼中安装4门30mm 5式机炮。由于最大起飞重量增至5,732kg,故爬升至10,000m高空须用15分钟,实用升限为11,500m。

【性能诸元】

型 号 A7M1 A7M2 A7M3 A7M3-J
翼 展 14.00 m 14.00 m 14.00 m 14.00 m
长 度 11.00 m 11.00 m 11.00 m 11.96 m
高 度 4.28 m 4.28 m 4.28 m 4.28 m
空 重 3,110 kg 3,226 kg 3,392 kg 3,955 kg
起飞重量 4,410 kg 4,720 kg 5,040 kg 5,732 kg
最大速度 310t(6,190m)、339kt(6,600m)、347t(8,700m)、350t(10,000m)
巡航速度 Unknown 225 kt at 4,000 m Unknown Unknown
爬升耗时 9m 54s6,000 m) 6m 7s(6,000 m) 13m 6s10,000 m) 15m10,000 m)
服役高度 Unknown 10,900 m 11,300 m 11,500 m
飞行时间 Unknown 2.5h航、30m战斗 Unknown Unknown
日本海军舰载鱼雷/水平轰炸机
—九七式(Nakajima B5N,“Kate”)

1935年,日本海军提出了单翼舰上攻击机的要求,由三菱和中岛参与竞标。其实两家设计的飞机比较类似,只是三菱的B5M起落架固定。在试飞的过程B5M主翼折断,竞标失败,而中岛的B5N获胜。1937年(日本旧历2097年)日本海军正式装备这种机型,所以称为97式舰载攻击机(97舰攻),它成为是日本帝国海军着名的机种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1939年,中岛对97舰攻进行了改装,为其更换了马力较大的发动机,太平洋战争中的97舰攻都是这种B5N2。日本投降前,97舰攻共生产了1250架。盟国称其为“凯特(Kate)”。97舰攻的特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作为对舰攻击机,它主要携带鱼雷,由于投雷时水平飞行或缓慢下降,所以也可以携带炸弹进行水平轰炸。
97舰攻实施鱼雷攻击的基本投弹方式是:飞机在高度100米、距离目标1000到1500米时发射;鱼雷入水后,下潜到60米,而后浮到距离水面4-6米。实施水平轰炸时,97舰攻为9机编队,飞行高度3000-4000米,共同投弹,以保证至少有一枚命中。
1937-38年,97舰攻随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参与侵华战争。
由于珍珠港水浅,97舰攻进行雷击时,飞行高度下降到20米;水平轰炸也改为了5机编队,使用800公斤16英寸穿甲弹作为炸弹。1941年12月的珍珠港行动中,第一波攻击中89架97舰攻,49架带炸弹进行水平轰炸,40架带鱼雷进行雷击,5架雷击机没有返航。第二波有54架水平轰炸机,全部返航。97舰攻的浅水鱼雷和穿甲弹给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亚历桑纳号的大爆炸就是由穿甲弹在舱内爆炸引起的。战地指挥官渊田美津雄的97舰攻第一个进入珍珠港,最后一个飞离珍珠港。
其后第一、二、五航空战队的99舰爆、97舰攻在零战的配合下,在太平洋中统治了6个月的时间,袭击的目标有拉包尔港、达尔文港等。还包括1942年4月,在印度洋击沉英海军航母竞技神号,5月在珊瑚海击沉美军航母列克星敦号。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突击舰队指挥官南云在97舰攻是挂炸弹攻击机场、还是挂鱼雷袭击舰只上反复不定,这对中途岛的失败有一定的责任。中途岛、随后的瓜岛系列以及圣克鲁斯海空战使日本海军失去了大量的飞行员。而后随美国新型战斗机的出现,零式战斗机已不能为97舰攻提供充足的护航,并且美军的防空能力日益提高,1943年中,能够突防投弹的97舰攻已为数不多。无装甲的97舰攻很容易被盟军击落,及至1944年末到1945年初,速度较低的97舰攻已属过时,其后生产的97舰攻也多被改装成神风飞机。

型 号 97舰攻(B5N),中岛设计生产(以下数据为B5N2)
发 动 机 中岛“荣”11气冷式1台,1000马力
尺 寸 翼展15.5米(48.8英尺)(7.3米,折叠机翼),全长10.3米(34英尺)
巡航速度 142节(263公里)/小时
最大速度 204节(377公里)/小时(3600米) (235 mph)
升 限 7600米(25200英尺)
航 程 1076公里
续航时间 最大8小时
空 重 2.1吨(4830 lb)
武 器 7.7mm机枪1门,800公斤95式鱼雷1条,或800公斤(1650 lb)炸弹1颗,或60公斤炸弹6颗
机组人员 2或3人

美军的:F2A-2
Buffako MK.I
B-239
F4F-3
F4F-4
FM-2,
F4U-1A
F4U-1C
F4U-1D
Corsair MK.I
Corsair MK.II,
Corsair MK.IV
F6F-3 Late
F6F-5
SBD-3
SBD-5
P-38J
P-38L
P-400
P-39D-1
P-39N-1
Hawk 81A-2,

㈥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主要用的战斗机型号是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主要用机型为P51/F4F/F80/F82/F2H的战斗机,其中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的F2H 女妖(F2H Banshee),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从1948年至1961年部署的单座喷射战斗机,是在朝战期间使用的主要美国战斗机之一。

1949年5月,F-86战斗机进入USAAF服役,并在朝鲜战争中获得了相当的空中优势,中国空军在朝鲜空战中共击落211架F-86。

(6)美国的什么战机在日本被雷击扩展阅读:

F-86双发野马应用于日本的美国第五空军总部,并被投入了始于1950年6月25日的朝鲜战争中。战争中的第一次空中歼敌记录是在1950年6月27日由上尉飞行员威廉·哈德逊和上尉雷达观测员卡尔·福雷瑟驾驶一架68(全天候)战斗机中队的全黑F-82G(46-382)一起击落了一架北朝鲜的雅克-7U创造的。

㈦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航母集群携什么轰炸机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航母集群携B25B轰炸机轰炸日本。
4月2日10时,运载16架B-25B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母率领第18机动舰队驶离阿拉米达,向西太平洋海域进发。轰炸行动由空军中校杜立特策划和实施。 4月18日清晨,美国航母在距离日本约1200千米的海域被日本警戒渔船发现。8时20分,美国航母上的16架B-25B轰炸机依次起飞,比原定起飞时间提前了10个小时。随后,美军舰队向珍珠港返航。 由于起飞时间提前,美军本来准备夜袭东京,不得不变成白天硬闯。6小时后,16架B-25B轰炸了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和大阪。当然,轰炸效果实在难以启齿。行动中,美军轰炸机遭到日军高射炮射击和战机的截击,然而由于日方拙劣的防空能力,美军机群仅10号机轻微受伤。扔完炸弹,16架轰炸机中的15架向西南飞往中国浙江的衢州机场,另外1架(8号机)因化油器故障,燃油不足,冒险飞往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㈧ 二战中途岛战役中从美国航母约克城号起飞击沉日本3艘航母的飞机机种是什么

中途岛战役美国航母的战绩都是来自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抢先攻击的3个中队的TBD鱼雷机损失惨重,在没有任何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41架只有5架返航,不过鱼雷机的巨大牺牲也彻底打乱的日本的航母编队护航部署,才有了86架俯冲轰炸机的辉煌战果。

㈨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空袭日本。

1942年4月18日上午,日本东京进行了防空演习。演习搞得像模像样:有警报气球,有滚滚的浓烟,有战斗机在飞,有救护人员在忙碌……不过很多市民没有进防空洞,而是站在街上观看。在他们的意识里,帝国的上空不可能出现敌国的飞机,实在用不着练习钻防空洞,所以,当演习刚结束,几架巨大的飞机出现在了市区上空时,还以为是空军研制出的新型飞机,特地赶来为演习助兴的,有人还对着它们挥手欢呼。

飞机飞到东京北部的工厂区开始投弹,几声巨响之后,房屋像纸糊的盒子一般倒塌了一大片。远处的市民仍然没有丝毫怀疑,还有人称赞这一次模拟轰炸极为逼真呢。警报声终于响了起来,提醒市民这是真正的空袭,东京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没有经历过空袭的市民惊恐万分,四处逃窜。

日本战斗机仓促起飞,追击这些不速之客——美国轰炸机,可是美机全是超低空飞行,日本战斗机没有办法追踪,高射炮手们也很难捕捉到它们。美国轰炸机在东京上空盘旋,扔下炸弹和燃烧弹。

衢州沦陷后,被日军关押的中国百姓


1991年,已经95高龄的杜立特在一封给中国人的信中写道:

  • 在我和轰炸机队的飞行员弃机降落在中国大陆后,中国民众以极大的勇气营救了我们,想方设法保护我们。我衷心期望我们年轻的一代永远不要忘记美中两国人民在第二次大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共同努力,不让战争悲剧重演。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7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65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1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3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7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3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53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5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