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靶向药是什么名称
❶ 罗西替尼是什么药
安罗替尼属于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带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主要用于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2次后病情进展或靶向药物治疗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包括乏力、高血压、皮肤毒性、出血。它可帮助病人防止肺癌癌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肺癌带来的痛苦。
❷ 靶向药物是什么 给个详细解释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病变部位常被形象的称为靶部位,它可以是靶组织、靶器官,也可以是靶细胞或细胞内的某靶点。靶向制剂不仅要求药物到达病变部位,而且要求具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在这些靶部位滞留一定的时间,以便发挥药效,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释及无毒可生物降解等四个要素。由于靶向制剂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
❸ 阿法替尼是治疗乳腺癌的药吗呀!
不是!阿法替尼是肺腺癌EGFR 的二代靶向药物。尤其对罕见突变效果比较好。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只要是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以及吡咯替尼等。
❹ 最全梳理ALK基因突变和对应的靶向药物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的形式有过量表达、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发生点突变等等。ALK基因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一种驱动基因,中国非小细胞肺腺癌中ALK融合突变阳性的比例为5.3%,在非小细胞肺腺癌、年轻患者(小于60岁)以及不吸烟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被认为是一种分子亚型,相对应的靶向药物与EGFR分子亚型完全不同。
ALK融合基因突变主要在肺腺癌里常见,一般肺鳞癌患者ALK融合基因突变概率很低,有报道说1400个肺鳞癌患者里ALK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为1.3%。考虑到ALK总体突变频率仅有5%,所以对于鳞癌患者也是可以做一下ALK检测的。由于非小细胞肺癌里的驱动基因突变一般是互相排斥的,或者说一山不容二虎,癌细胞也没有必要搞两个驱动突变。有研究说亚裔的EGFR、KRAS野生型的腺癌患者,ALK阳性比例高达30%-42%,因此如果发现EGFR和KRAS是野生型,是更有必要测下ALK基因的。
一、ALK融合突变的检测
图5:L1198F导致的劳拉替尼耐药对克唑替尼重新复敏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即劳拉替尼这个药物也不是最后的一张牌,这个药物耐药了,也许之前被放弃的药物仍可以有效。所以也有说法ALK是一种钻石突变。但需要谨慎的是不是每一个劳拉替尼耐药的患者都这样。我们从图示看出患者同时存在C1156Y和L1198F突变,才造成了这种逆转。也许其他的突变位点如L1196M等和L1198F就没有这种协同效果。或者还有可能劳拉替尼耐药的原因是其他的旁路激活,如KRAS或EGFR等,具体的还是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来谨慎分析和对待,不过现在的测序技术抽血测ctDNA检测ALK的这些激酶突变总可能会有阴性,ArmsPCR等检测方法也还没有相应的产品,暂时只能尽量地取耐药后的新发组织样本,进行二代测序检测。
编者:翱宇
参考文献:
1、冯勤杨欣林冬梅,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国肺癌杂志2 0 1 5年2月第1 8卷第2期。
2、蒋涛周彩存,中国肺癌杂志2015年2月第1 8卷第2期
3、Alice T, J Clin Oncol.2013 Mar 10; 31(8): 1105–1111
4、Clin Cancer Res. 2014March 1; 20(5): 1204–1211
5、Ou SH , et al. Ann Oncol,2014, 25(2): 415-422.
6、Zhang I,Lancet Oncol. 2015Oct;16(13): e510-21
7、Ther Adv Med Oncol. 2016Jan;8(1):32-47
8、Shaw AT et al, N Engl J Med. 2016 Jan7;374(1):54-61
❺ 日本治疗癌症的技术有哪些
如果有需要的话是可以联系多睦的呢!多睦在日合作的医院有很多优秀的治疗案例。
癌症的三大治疗方式是手术、化疗、放疗,但均不能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日本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和临床使用各种预防癌症复发的新方法,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提高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其中最主要的技术包括基因疗法、免疫疗法和疫苗疗法、电场疗法。
日本免疫细胞疗法: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日本全球领先,而且日本政府卫生部门对于免疫细胞治疗的监管也在逐步放开,临床上出现了大量成功的案例。在日本,开展癌症的免疫治疗,必须通过国家的再生医疗委员会和地方的卫生局申请,经严密的考察后才能取得免疫治疗的认定资格。目前,巨噬细胞免疫疗法已获得专利,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惊人疗效。 “免疫疗法”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唤醒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攻击癌细胞,试验证实,免疫疗法与常规疗法结合使用效果最理想。
日本肿瘤疫苗疗法:从肿瘤组织中提前提取或自体体液提取出的癌症抗原(如肺癌抗原/肠癌抗原)配合培养出的树突细胞和辅助剂,根据患者所患癌症种类所量身订制的癌症疫苗。与保健类药食品(灵芝孢子粉,虫草等)不同,疫苗并非泛泛提高身体免疫力,而是针对患者所患癌症唤起体内免疫应答主动进行肿瘤细胞消灭。截止到目前,在日本接受癌症防复发疫苗的患者已达13万人以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包括日本16000位和来自海外的6000位),肿瘤疫苗技术已经获得美国专利认证及日本,新加坡等国专利认证。
日本癌症基因疗法:癌症基因疗法的研究已有十多年历史,目前日本已成功研发出两种新型基因疗法,分别为JG-1和E10A。JG-1是结合CDC6shRNA活性基因和“癌抑制基因p16这两种基因的强有力的疗法。E10A是一种利用病毒载体(腺病毒5号),将endostatin基因和Interferon基因等其他有治疗效果的基因导入癌细胞内,并使之产生有疗效的一种基因药物。研究证实了癌症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在美国、日本等医疗水平最尖端的国家开展。
❻ 请问有谁知道这种靶向药叫什么名字
您好,您所说的药品可能是罗氏的希罗达Xeloda,通用名:卡培他滨。以下网站要一些罗氏药品的说明和简介,您可以查看一下。祝您健康。
❼ 靶向治疗联合日本细胞疗法治疗癌症疗效如何
所谓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所以说,靶向治疗的优点就是“精确度高”,那么缺点有哪些呢?
缺点1:价格贵
靶向治疗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被称作为“天价”的治疗方法。对于靶向治疗真的是让人有爱又恨,无奈的是很多人往往在最后因为费用而不得不停止靶向治疗。要知道在进行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吃靶向药是不能随便停药的。如果病人吃某种靶向药的疗效较好,而且病人对靶向药的副作用可以承受,那么这个靶向药应该一直吃下去,中间不能停药。
缺点2:耐药性
靶向药是比较容易出现耐药的,如果肿瘤对靶向药耐药了,病人的病情就会加重,这种靶向药已经不能控制住病情了,这个时候就要停止服用该靶向药,换别的药或者别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化疗、抗血管治疗等。
抗血管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副作用低,效果好。肿瘤异常血管生成与肿瘤进展、发生转移、免疫系统逃逸和耐药均关系密切。早在1971年,就有研究者提出了通过阻止血管生成而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的“饿死肿瘤”假说。
缺点3,副作用
不同的靶向药,毒副作用强弱不同。同一种靶向药,不同的病人吃,产生的毒副作用强弱也可能不同。有些靶向药的毒副作用是皮疹、口腔溃疡;有的则是呕吐、腹泻,还有些会导致肺炎。如果靶向药对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太强,病人无法承受,这时候医生就要考虑减少用量,或者停药,换成另一种毒副作用小的靶向药。
❽ 凯美纳药干什么
产品介绍
备受关注的肺癌分子靶向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一直被视为亚洲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物。在2011年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疗效得到证实,并于6月初获得SFDA新药证书。在2011年8月12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一五重大新药专项新闻发布会上,凯美纳被卫生部部长陈竺称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完全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和肿瘤临床专家自主原创,经历8年时间研制而成,其第一个适应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埃克替尼片
商品名称:凯美纳(Conmana)
英文名称:Icotinib Hydrochloride Tablets
3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埃克替尼,其化学名称:
4-((3-ethynylphenyl)amino)-6,7-benzo-12-crown-4-quinazoline。
4药理毒理
临床前研究显示,埃克替尼是一种高效特异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对85种激酶的筛查中,埃克替尼可强有力地选择性抑制EGFR及其3个突变体,但对剩余81种激酶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近期的两项Ⅰ/Ⅱa期临床试验对于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该药与国外目前已上市的两个药吉非特尼和盐酸厄洛替尼相比,在化学结构、分子作用机理、疗效等方面类似,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基于对健康志愿者Ⅰ期研究获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该研究进行了2项独立(BID和TID)的Ⅰ/Ⅱa期临床试验。共纳入109例18~75岁、既往接受过含铂类化疗并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NSCLC患者,在对这些患者进行Ⅰ期剂量递增试验的同时,对每个剂量组的8~12例患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对其中4个安全性好且有效的剂量组进行扩大入组的Ⅱa期研究,并按照RECIST标准,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在入组的109例患者中,最高治疗剂量虽递增至每日750 mg qd (250 mg tid),但仍未观测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因此该研究未观察到埃克替尼的MTD;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为皮疹、腹泻、ALT和(或)AST升高、恶心,所有不良事件一般较轻微(1级或2级),仅在高剂量组观察到少数3级皮疹。101例完成至少一个周期(28天)的治疗,其中100 mg tid(25例)、125 mg tid(24例)、150 mg tid (12例)和150 mg bid (20例)4个剂量组安全性较好且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 这4个剂量组共入选87例患者,其中3例(3.45%,ITT)获得完全缓解(CR),26例(29.9%,ITT)获得部分缓解(PR),36例(41.4%,ITT)疾病稳定(SD),16例(8.4%,ITT)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ORR)为33.3%(29例,ITT),疾病控制率(DCR)为74.7% (65例,ITT)。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埃克替尼适于每日2~3次口服给药。
对于晚期NSCLC患者,埃克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特性与另外两种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类似,安全性相似甚至可能更具优势。
5临床试验
2010年9月17日,在2010CSCO年会上报告了三期临床试验。全国有27家知名肿瘤医院参与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以吉非替尼作为对照药,"头对头"地研究观察经过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计划入组400例,最终入组399例,其中研究组200例,对照组199例。
研究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在疗效方面,不逊于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组的无疾病进展期中位数为137天,吉非替尼组的102天;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数,埃克替尼组的154天,吉非替尼组的109天。
在安全性方面,埃克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5%,吉非替尼为70.4%,两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40.0%和49.2%、腹泻发生率分别是18.5%和27.6%。
初步的研究提示,埃克替尼的疗效、毒性与吉非替尼相似,且毒性方面可能更优,但给药方面则需每日多次口服。
TCCG询问有关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多人认为疗效较好。看来有前途!只希望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规模和样本数,明确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这是当今肿瘤学个体化治疗时代所要走的正路!
6适应症
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7用法用量
125mg/次,3次/日。
8不良反应
皮疹、腹泻、ALT和(或)AST升高、恶心。
9规格
125mg/片
10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10061
❾ 日本一般是怎么治疗肺癌的治疗用的方法和国内差别大吗
肺癌治疗首先要确认三个问题,分别是肺癌的分型、分期、分类。所以不论是去日本治疗癌症,还是在国内治疗癌症,治疗的过程都没有太大差别。
从治疗的手段来说,日本的肺癌治疗一般使用的方法不外乎:手术、放疗、化疗药物、新型药物 4 大类。所以治疗和国内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为什么日本的肺癌治愈率这么高呢?药物研发更先进是一方面,诊疗更为细致也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日本更加重视体检,通过体检将早期的肺癌筛查出来,在肺癌还未恶化时就进行干预和治疗,治愈率自然而然就高。
如果单说检查的仪器,日本和国内的仪器没什么大区别,但是日本体检的 CT 检查精度要更高,换句话说就是“切片”更多,这样观察到的组织就越多,能筛查出肺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以上就是日本体检筛查肺癌一些检查项目,从血液、体液,到各类医学影像,基本上都覆盖了。建议家里有癌症家族史,或有长期抽烟习惯,再或长期处于空气比较差的环境的人,这样的肺癌筛查最好每年都进行一次,还是那句话,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