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装备是什么
A. 二战中,日本人士兵装备的是什么冲锋枪
二战时的大部分时间,日军都是没有配备冲锋枪的,他们讲究精确射击和拼刺,但是后来在与美军和美械装备的远征军交手后,在丛林作战中火力猛烈,小巧灵活的冲锋枪大占上风,日军这才研制并装备了自己的“柏式”冲锋枪,也就是楼上说的100型,但是此时已是二战末期,所以只少量装备。它是仿司登式冲锋枪设计,也是横弹匣,,弹容35发,但是可靠性要差一些,质量也差,在《鬼吹灯》中主人公在东北日军遗留的军事基地中找到的就是这种抢。
B. 日本武器装备详情
空军 1、作战飞机约420架:①强击机约84架:F-1型约74架,F-2型约10架。②战斗机约300架:F-15J/DJ型约187架,F-4EJ型约113架。③战斗侦察机约23架:RF-4E/EJ型。④电子战飞机约8架:EC-1型约1架,YS-11E型约7架。⑤战斗训练飞机约10架:F-15DJ型。
2、支援保障飞机约450架:
①预警机约13架:E-2C型。②运输机约69架:☆固定翼飞机约54架:C-1型约27架,C-130H型约15架,YS-11型约10架,747-400型(专机)约2架。☆直升机约15架:CH-47J型。③搜索与救援飞机约80架:☆固定翼飞机约30架:MU-2型约20架,U-125型约10架。☆直升机约49架:KV-107型约20架,CH-47J型约20架,UH-60J型约9架。④教练机约180架:T-1型约40架,T-2型约50架,T-3型约40架,T-4型约40架,T-400型约10架。⑤联络机约110架:B-65型约8架,T-33型约20架,T-4型约80架,U125-800型约2架。
3、空军装备导弹(数量过多无法统计)1、空对地导弹若干枚:ASM-1型,ASM-2型。2、空对空导弹若干枚:AAM-3型,AIM-7型“麻雀”式,AIM-9型“响尾蛇”式。3、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若干:美制“爱国者”式约126部,美制“毒刺
海军亲潮级6艘春潮级7艘和夕潮级6艘。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2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2艘,“金刚”级驱逐舰4艘,“村雨”级通用驱逐舰9艘,“高波”级通用驱逐舰3艘,“朝雾”级通用驱逐舰8艘,“初雪”级通用驱逐舰1艘,“旗风”级防空驱逐舰2艘,“太刀风”级防空驱逐舰3艘。大型登陆舰艇。各地方队总计拥有“初雪”级驱逐舰9艘,“阿武隈”级护卫舰6艘,“高月”级驱逐舰1艘,“山云”级驱逐舰1艘。“石狩”级护卫舰1艘,“夕张”级护卫舰1艘。另有“初岛”级及“字和岛”级扫雷艇15艘。另有一些辅助舰艇。 固定翼飞机 包括P-3CⅡ/Ⅲ反潜巡逻机100架、p-2J反潜飞机6架、US-1/US-1A救援机13架、EP-3电子战飞机3架、UP-3电子侦察飞机4架、LC-90运输机5架、YS-11M-A/M运输机4架、UC-90通用型运输机1架、UP-2J电子战教练机2架、EP-2J电子战教练机2架、UP-3C电子战教练/试验机1架、YS-11T教练机6架、T-5教练机38架、U-36A电子战教练机4架、TC-90教练机27架、NP-3C试验鉴定机1架。
直升机 包括HSS-2A反潜直升机24架、HSS-2B反潜直升机49架、MH-53E“海龙”扫雷直升机10架、KV-10711-3A反潜直升机2架、S-61AH救援直升机10架、S-61A通用直升机10架、OH-6D教练机6架、OH-6J教练机4架、SH-60J反潜直升机51架、UH-60J救援直升机11架。90式坦克约300辆、74式坦克约700辆、89式装甲步兵战车约250辆、87式侦察车约180辆、82式(6×6)C2/侦察车约210辆、73式装甲运兵车350辆、60式装甲运兵车约300辆、M110A2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60门、FH-70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400门、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200门、M101式10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175门、74式105毫米自行榴弹炮20门、M40A2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380门、M2式“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火箭筒2720具、87式35毫米双管自行火炮40门、GDF双管牵引式35毫米火炮70门、M55式12.7毫米机枪275挺、227毫米多管火箭发射系统43门、75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65门、89毫米火箭筒2 350具、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100门、M30式107毫米自行追击炮400门、64式81毫米自行迫击炮700门、L16式81毫米迫击炮44门、M1式81毫米追击炮100门、64式(KAM-3D)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20部、79式重型反坦克导弹225部、87式中型反坦克导弹200部、“陶”式反坦克导弹若干。此外,陆上自卫队还装备有88式(SSM-1)自行反舰/海岸防御导弹发射装置48部、81式自行地空导弹55部、91式低空便携式导弹70部、93式自行导弹18部、FIM-92A“毒刺”导弹330部。
陆上自卫队航空兵部队装备“空中国王”350侦察/联络机6架、LR-1联络机16架、TL-1联络教练机2架、UH-60JA直升机37架、UH-1B通用直升机25架、UH-1H/UH-1J通用直升机145架、AH-IS“眼镜蛇”攻击机86架、OH-6D“小马”侦察直升机177架(另外还有16架研发/试验用OH-6D)、OH-6J“小马”观察直升机50架、CH-47J运输直升机36架、AS 332L运输直升机3架、TH-55J“奥萨格人”教练直升机19架、KV-107运输直升机10
不是最新但大体就这些
C. 近代的日本有什么武器
1、刀武士刀,武士刀以其优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占有绝对地位并享有最好的口碑和名誉
2、日本军用步枪
1)自动步枪
日本近代正规军建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1870年,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前
发展和装备的步枪主要有村田式、有坂式、三八式(三八式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和九九式等非自动步枪;“二战”后,战败国日本成立“自卫队”,除了装备美式自动步枪外,还装备64式、89式等自动步枪,迈上现代步枪发展之道。
2)、半自动步枪
小仓甲型试制半自动步枪:仿自美国的0.276英寸佩德森半自动步枪。
骑兵用卡宾枪。
南部试制半自动步枪,日本20世纪初期最着名的枪械设计师南部麟次郎设计
东京斯电气乙型试制半自动步枪,仿自捷克斯洛伐克的ZH29半自动步枪,日军在中国战场获得后改制。
日本特殊钢丙型试制半自动步枪
3、轻机枪:
歪把子,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在1922年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即大正十一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型轻机枪。质量极差,很多少在正规军中中使用。
九六式轻机枪,歪把子的改良版,1936年(昭和天皇十一年,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代。
99式轻机枪,96式的升级版,1939年研制。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
日军基本没有装备冲锋枪
4、重机枪
哈奇开斯重机枪,美国人本杰明·哈奇开斯设计,日本是该武器的主要使用国,由明治时代至二战结束所使用的重机枪几乎都是哈奇开斯重机枪。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南部麒次郎设计,改良于哈奇开斯重机枪M1914重机枪,其名称来它开始装备的年份大正三年(1914年),三年式曾是日军侵华初期的主力重机枪,
日本92式重机枪,大正三年式的改良替代品,为日本陆军在1930年代改良三年式重机枪开发的重机枪。
炮就不说了
D. 二战日本一个普通士兵的标准装备是哪几种
制式军装,军靴,三八大盖,弹药袋,刺刀及刀鞘,钢盔,枪通条,油壶等维护工具,手雷,背包,行军毯,急救包,野战干粮......军种不一样的话也有很大的区别
E.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和日军分别使用的是什么武器
一、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枪,更多的是中国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枪。其中以第11厂、41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制造的为多。该枪初速810米/秒,标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轻机枪。
3、7.9毫米”马克沁“二四式重机枪。
4、7.63毫米”柏克门“冲锋枪。
5、11.43毫米“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
6、7.63毫米“毛瑟自来得”1898式半自动手枪。
7、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仿造过十发驳壳枪。
8、山西兵工厂造的口径为 11毫米毛瑟自来得手枪。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国毛瑟M1932式自动手枪。
二、日本军队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枪。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轻机枪。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机枪。
(5)日本人的装备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日两国军队武器装备总体上的差异总结:
日本依靠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2亿3千万两白银(含高额利息,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经济利益。
日本将赔款85%充作军费,到1937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备的军火工业、武器装备全部自给、可为其侵略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军备保障的帝国主义强国。
中国由于饱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及支付巨额赔款,经济基础薄弱,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及子弹,而且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装备及作战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则完全依赖向外国采购,一旦在战争中对外军事补给线被切断,武器装备只能随着作战消耗而减少,从而导致了抗日战争中武器装备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两国军队武器装备彼强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日本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军火工业,使得日本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在20世纪30年代就全部实现了自给,并可源源不断地补充战场的损耗。
抗战全面爆发时,日本的钢铁产量是中国数十倍;轻重武器生产量也是中国的数十倍,而中国只有部分步兵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可以仿造自产,还远远满足不了战场的需求,至于重型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武器装备只能仰赖向外国购买。
以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为例,日本当年生产了大口径火炮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制造坦克330辆,中国1辆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汽车9500辆,中国仍是一辆造不了;日本当年生产军舰52400吨,中国连一吨也造不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武器装备之比较
F. 日本古代有哪些兵器
日本的武器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与之相关),包括早期像弓箭这种发展都是。
【斧(钺)】目前历史最悠久的是一柄磨制石斧,是骨器和弓箭之外的,有绳纹时代出土古物佐证的一种武器。而铁制斧则是弥生时代从中国或朝鲜半岛引入,虽然只是木柄衬着铁皮的样式,但仍然是很有价值的陪葬品。并且在镰仓时代之前的日本,相比武器它更多被转型成了工具。而钺则被延续到14世纪晚期才逐渐淘汰,并且在江户时代因为没有流派存世而彻底消失。(以动画人物为例,有金太郎这样的角色,下同)
【矛】在青铜器时代,日本也出现了青铜矛、刀(包括直剑)和小型的盾牌,但是没有戈的出土,曾被认为是一种历史非常短暂的武器。但在弥生时代被认为是包括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PS:故事内容类如曹丕在宴会上持甘蔗发酒疯)都使用过的武器,和传统礼仪。
【枪】也很知名的日本武器,比如管枪、大身枪,或是笹穗、菊池、沢泻、千鸟形、十文字等等。然而它在日本早期无法和矛很好的区分(至日本南北朝时期都是)。目前在古坟时代出土的内容发现,随着步兵盔甲的强化,才逐渐从长柄矛变成短柄枪(矛),继而随着后世冶金技术的逐渐增强,使得刃部增长。但是这种演变的猜测缺乏出土文物的支持,因此也有理论认为,日本枪的发展不同于矛,是基于中国的铍(长柄剑)而独立传承下来的。【注】日本民间较为认可的谣言是,日本枪的出现是菊池武重所发明的将匕首绑在竹竿上(菊池枪)。
【薙刀】目前尚未查明它出现的确切时间,但是在平安时代出现的名为“手鉾”的武器,被认为与之相关,两者都是由刀刃和较长的柄组成,只是相比薙刀,手鉾的柄长更短,只有30~60公分左右。因此有人猜测,薙刀可能是矛或枪的衍生,但也有人猜测它和中国的铍(长柄剑)有关。
【薙镰】样式多变,最简陋的样式类如镰刀,被认为与中国的戈、吴钩或镰、锹有关。目前在日本仅留存有“武田流八重镰”一种流派,但一些日本剑术流派也有相关的锁镰术(或锹术),可以兼用薙鎌。目前的记载中,可知冲绳有几种已经失传的镰术(短镰)。
【熊爪】非常少见的武器,即中国十八般兵器中的的挝,具体不详。如图(图片来源《武器二百图》):
【殳】或称杖,大抵都是一种类如中国齐眉棍长短的棍棒,通常会在一头或两头包铁或青铜,是平安时代之后,僧兵最常用的一种武器。(动漫作品《孔雀王》中可以看到)。
————
一时间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G. 抗战时期日军的单兵装备究竟有多强
相较于中国算强,但与欧美列强相比,在单兵武器或者说班兵火力方面,差距还很大的,应该说日军的班兵火力介于一战水平和二战强国水平之间,主要以栓动步枪为主,辅以并不先进的轻机枪以及比较实用的掷弹筒,军官配备并不先进的自卫手枪和仅仅算是荣誉性质的武士刀。
日军普遍装备是:
三八式步枪:因其枪机上较明显的防尘盖被中国人称为“三八大盖儿”,技术上落后98k一代,即没有跟上大国的枪管缩短潮流,一方面可能与日军的拼刺思想有关,一方面可能与日军的精确射击思想有关,还有可能是因为日军自身未实现大规模摩托化。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与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显得比较古怪,中国人称其为“歪把子”,是日本军方和设计方不切实际、胡乱作为的典范,军方提出一定要能方便地用步枪弹夹供弹这种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设计者为了实现弹夹供弹功能搞出了重量极大而且性能极不可靠的供弹装置,人机功效很差。被美军称为只适合在靶场打靶用的枪支。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中国人称其为“王八盒子”,有史以来最差的手枪之一,人机功效极差,由于反人类的细节设计,使用中问题不断,诸如击针断裂、弹匣脱落、装填复杂,而且威力很小,就连普通的门板都打不穿,曾经有人披着一床棉被挡住了王八盒子的子弹。中国军迷调侃成“用他自杀都困难的手枪”。
掷弹筒:这个日本在设计思路和使用上比其他国家都先进,主要体现在广泛装备基础士兵,射程较远,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操作时精度可以接受,而且使用比枪榴弹方便。在抗战中,国军没有射程介于手榴弹和轻型迫击炮之间的面杀伤武器,无法与掷弹筒抗衡,吃了很大的亏。
枪榴弹:日本货和其他国家性能大同小异,使用空包弹发射,和掷弹筒原理类似。
九五式士官刀:仅仅是外形像传统日本武士刀,实际是机械加工的工厂货,大批装备基层士官,被日本官兵贬为“铁条”。和传统意义上手工打造的刀剑没法比,像包钢渗碳之类传统工艺完全没有体现。不过因为钢材质量有保障,所以肯定比中国民间菜刀匠人打造的大刀队刀具好。
还有一些穿着生活用的装具就不一一列举了。
日本单兵武器其实超过中国军队有限,甚至在班排级别,国民党中央军并不弱于日本人。
中国军队真正的劣势:
硬件上的劣势:师级、军级、集团军级的支援火力装备数量严重不足。根据老兵回忆,中国军队修几天的工事,几分钟就会被重炮摧毁,构筑的轻机枪重机枪火力点,只要打几个点射就会被日军支援武器端掉,所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真的只能靠血肉铸成长城,但血肉毕竟不是长城。中国重武器无法自产,抗战初期连续几个消耗战就把从国外捣鼓来的底子打光了,而日本是工业国家,重武器全部自产,虽然性能不一定比得过中国的进口货,但胜在日本武器全部有自主知识产权,随打随补,实力此消彼长,因此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战绩很差。
软件上的劣势:中国军队即使是地方杂牌军,在抵御外辱时也常常迸发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这并不能弥补软实力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的训练、经验、兵员素质、精神面貌、主观能动性、后勤补给都不如日军。
射击训练上,日本人花大量资金,用大量的子弹把国内和东北的几个日本精锐师团喂成神射手,中国无力负担高强度的实弹训练,只能规定距离敌人很近才允许开枪以弥补枪法的不足。
刺杀训练上,日本经历过日俄战争,被战斗民族剽悍的格斗能力深深震撼,于是在白刃战下了苦功,日军不但单兵刺杀能力强,而且还有团队合作的训练,即使是互不认识的士兵也能默契结为战斗小组互为犄角,中国军队则只看重单兵武术,各自为战,且日常营养差,身体素质普遍低下。老兵回忆,中国军队往往要付出四五条人命才能换一个小鬼子的性命。
人员素质上,日本普及了基础教育,招募的士兵普遍理解能力强,学习作战技能和武器操作的速度快,而且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荼毒,战斗意志和主观能动性方面MAX。中国士兵绝大部分是农民,很多是临阵征召,缺乏军事教育,执行力差。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只能集中到一起打阵地战,缺乏运动战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士兵一旦脱队立即成为散沙,而日军的战斗意志则能支撑日本士兵重新集结成小队坚持战斗。当然士兵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也能完美做到甚至比小日本更强。
H. 日本武士的全装备有哪些急求!!
武器全套包括长矛一根,类似中国的朴刀(刃长,半剑半矛),弓一具,箭20根.长剑(日本刀),短剑各一把,采取渗碳锻打法百炼而成.
看装备就知道.日本人重进攻,轻防御,而且颇具赌徒性格.双手持刀没有盾牌,一旦攻击落空失去重心,就只有任人宰割.皮甲在日本刀的锋利面前简直微不足道.但是双手持刀.力量大,一旦击中基本就是必杀.单刃剑也就是剑招里只有单向的砍,而没有中华剑术里的"割,削".
I. 二战日军单兵装备有哪些
最着名的就是明治38式步枪(三八大盖儿),大正11年造(歪靶子),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单兵装备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主要步兵轻武器还是三八式步枪,而美军、德军和苏军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穷,虽然和当时的中国比,小日本可能够强大了,可和其他欧美列强比,实在就差远了。日本军工并不发达,尤其是陆军装备十分落后,轻武器甚至不如国军嫡系部队的欧洲货。日本落后的装备使日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占尽劣势,参战部队损失率超过50%,一些部队的损失超过80%。日本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一直没有将冲锋枪列为步兵标准武器。其原因有二:1)日军战术严重落后,还认为步枪打的准,所以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资源造冲锋枪(冲锋枪对弹药的需求量远远超过步枪,而且不及步枪准)。2)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原因也很简单,苏军对德作战是靠人海战术和武器数量优势,需要不间断的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所以苏军士兵接受的训练很短,不可能去花时间练习枪法。冲锋枪要比步枪好用多了,也不讲究标准设计,非常适合苏联人的战术。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枪械类,南部14式手枪,38式步枪,91式狙击步枪,百式冲锋枪,歪把子轻机枪,92式重机枪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J. 1937日本侵华身后面背的什么装备
1937年时侵华日军身后背的是昭和五式背囊,里面装着毛巾、衬衣、手套、雨衣、帐篷布、毛毯和应急口粮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