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士兵領袖什麼意思
㈠ 土耳其雇傭兵抓獲庫爾德女性領導人,為何將其就地處決
土耳其軍隊本身就很殘暴,正規軍都做過許多令人不齒的事情,何況是非正規軍的僱傭軍,他們是沒有一點道德可言的,而且也無需面對國際輿論,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事情只有兩點,錢和威懾力,抓到一個庫爾德人,無論她是否具有危險,將她處決,回去都能領到豐厚的獎賞,而這種結果又能威懾庫爾德人。
而且他們處決了庫爾德的女性領導人,對庫爾德人本身也起到一個很大的威懾力,最起碼庫爾德的平民們看到土耳其軍隊以及他們的雇傭兵們就會心有餘悸,庫爾德武裝也會相對應的難以獲得來自平民們支援。
㈡ 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哪些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斗爭以及具體表現是什麼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斗爭。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民族資產階級,核心人物主要由知識分子和軍官組成。其領袖人物阿·凱末爾歷任軍長、集團軍司令,是一位愛國將領。他領導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亦稱凱末爾革命。
1919年5月,凱末爾著手組織全民族抵抗運動;7月和9月兩次召開代表大會,成立全國性民族主義者組織安納托利亞和盧梅尼亞保護權利協會;大會選出了以凱末爾為首的代表委員會。這時,凱末爾黨人還沒有公開反對在首都伊斯坦布爾的、已經成為英國傀儡的蘇丹,而是推動蘇丹政府召開土耳其議會。同年底,以安卡拉作為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
1920年1月,奧斯曼帝國最後一屆議會會議上,凱末爾及其支持者取得議會多數,從而使議會通過實現土耳其的統一、獨立和自由的《愛國公約》。這個綱領性的文件,成為民族解放斗爭的旗幟。但是,蘇丹政府在英國的唆使下,竟然解散議會。
土爾其軍隊兵臨城下,土麥拿居民驚恐萬狀地跳上任何一艘可以載運他們的船隻逃離起火的港口。
㈢ 為什麼說對土耳其國家、民族和人民來說,凱末爾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領袖
凱末爾是作為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中傑出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而著稱於世界的。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國家面臨被瓜分。民族生存危在旦夕的險惡形勢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奮勇抗擊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粉碎了西方列強瓜分土耳其的迷夢,並且取得了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使土耳其國家和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土耳其國家、民族和人民來說,凱末爾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領袖。
㈣ 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幹些什麼
在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做什麼?
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土耳其人民是幸福的
㈤ 什麼使土耳其人如此成功地征服領土嗎
一個地區總會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大陸的邊緣通常會出現影響力相當大的大國,如果這個國家有足夠的侵略性,它就會不斷的開疆拓土。而這個強國不會一直強大下去,奧斯曼帝國崛起於15世紀,而衰落於18、19世紀。近東中東必然會有一個強國,這是必然的,而土耳其的領袖優於鄰國,這就使得其有了巨大的優勢,它也就能不斷的擴張。
但是你可以說它成功的征服土地,但他卻守不住,現在的土耳其比幾百年前小得多。
㈥ 土耳其軍方為什麼這么忠於世俗化
一場不到十二小時的政變, 將土耳其和其總統埃爾多安推到了風口浪尖,土耳其未來之路在何方?世俗化之路是不是就此逆轉?而外界對「軍事政變」的看法也在一天之內發生變化,充分說明 土耳其已經不能夠給世界,也不能給自己足夠的確定性。一場未遂政變是不是就真的改變了國家發展道路,如果是的話,那隻能說明已經淤積的力量早已改變了這個 國家的權力結構,政變不過是臨門一腳而已。
相比於政變,埃爾多安反政變的組合拳更令人側目,在第一時間,將政變的幕後主使鎖定為 「居倫運動」的領導者,身居美國的費土拉·居倫,從而使政變超越了軍事政變的含義,而是內外勾連,推翻民主政權的陰謀。在對政變定性之後,一場大規模的逮 捕就開始了,在一天時間里,幾千人落網,不得不佩服土耳其情報和安全部門的效率,為什麼對政變或者恐怖襲擊沒有預警和防範,在反政變的活動中卻如此高效, 聯繫到埃爾多安在政變之後曾說,這是上天恩賜的禮物,可以猜測,這些被抓的人,早已進入埃爾多安的視野之中。這次「凈化」行動,已經成為清洗異己的運動。 埃爾多安不喜歡反對者,軍方的高級將領早已被清洗,這次政變基本沒有軍方的高級將領參與,可見軍方高層已經在埃爾多安的掌控之中。有人指責埃爾多安是自導 自演的苦肉計,可能有些陰謀論了,如果是一場戲,那埃爾多安差點兒玩砸了,以他的個性也不會用這種玩命的游戲來清洗政敵,莫須有的政變就可以換掉海陸空的 高級將領,何須用政變這種手段去逮捕中下級軍官呢?
埃爾多安將政變對象鎖定為「居倫運動」,可以說一箭雙雕,埃爾多安不用反思一下 為什麼這些中下級軍官要發動政變了,同時可以把責任推到外部,比如說焦點已經從為什麼政變,到美國什麼時候把費土拉·居倫交給土耳其。內政問題變成了外交 的問題,你不交居倫,我就不給你用軍事基地。相信幾天之後,已經沒有人再關注埃爾多安抓了多少人,而是美國能不能用土耳其的空軍基地了。埃爾多安的手腕和 權謀在當下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從2003年上台,十幾年之後,土耳其已經成為埃爾多安的了,他當總理的時候,幾乎沒有人關注土耳其總統是誰,他當總統 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總理是誰,老搭檔達武特奧盧當了總理和正義發展黨的主席不到一年,就黯然下台,意見不合,與埃爾多安的友誼小船就翻掉了。埃爾多 安還在計劃修憲,土耳其從內閣制變成總統制,這樣的話,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掌握大權了。這次政變之後,埃爾多安的集權必然會加快進度,不能不說,埃爾多安 用民主的名義和手段正在終結民主。福克斯新聞戰略分析專家拉爾夫·皮特斯說,「一個偉大的國家在我們面前被伊斯蘭強硬派毀滅了,而我們的領導人在稱贊它的 『民主』。」在民主的意識形態話語中,任何軍事政變都是有問題的,也應該受到譴責,一天之後,歐洲國家回過味來,開始呼籲法治了,未經審判就逮捕如此之多 的人,還要恢復死刑,看來,埃爾多安不打算加入歐盟了。
埃爾多安依靠社交媒體挫敗了軍事政變,的確,埃爾多安的民意支持率是非常高 的,民主的游戲已經被他玩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凱末爾主義開啟的自上而下的精英建國之路正在瓦解,埃爾多安基於伊斯蘭主義實現了對中下層的動員,數量優勝是 對精英政治最大的摧毀。看看投降的士兵被「人民」毆打,甚至被打死,不能不為土耳其惋惜。當埃爾多安呼籲民眾佔領街頭的時候,凱末爾主義其實已經衰微了, 甚至被終結了,埃爾多安主義打破了世俗國家機器與宗教之間的那堵牆,即便土耳其不會像伊朗那樣在1979年發生逆轉,也會扭轉世俗化的方向。
㈦ 在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做什麼
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土耳其人民是幸福的!
㈧ 14——19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不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
只能說是個封建帝國君主制國家 因為歷史上很少有國家公然的把自己的體制稱呼為軍國主義 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但是帝國主義具備了一切強大的國家的窮兵黷武、對外擴張、民族沙文、霸權主義、以強欺弱的所有特徵
有的時候對外擴張的背景正是國內經濟不景氣面臨崩潰 有的是國家野心 反正各有各的原因
如果樓主的定義 即對外擴張就是軍國主義 我看歷史上所有的國家都是軍國主義 你想想中國的版圖咋來的 祖先為此殺過多少人 搶過多少地盤
㈨ 土耳其能不能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
小編以為,土耳其不可能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提起土耳其,就不得不說它是美國的忠實狗腿子。當年我國從烏克蘭買回的第一艘舊航母遼寧艦的前身,在被拖船拖著路過土耳其家門口時,就被土耳其萬般刁難,最終費了好大事才讓遼寧艦通過海峽。雖然是美國在後面指示,但土耳其也不是個善茬。
其次,伊朗和土耳其多年來因為各種原因關系一直不錯。伊朗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而且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凝聚力很強,因為多年打仗,軍事工業發達。伊朗和俄羅斯走得比較近。
再次,土耳其和沙特也有矛盾。因為沙特王儲殺害記者的案子,土耳其抓住把柄,不依不饒,差點把沙特逼入死角。
總之,伊斯蘭世界利益交錯,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稱為領袖。
㈩ 土耳其軍隊在朝鮮戰場上表現怎樣
就那麼區區一個旅,碰到志願軍,一觸即潰。
但是,志願軍重點打擊對象是南韓的軍隊。南韓的「國軍」一見到志願軍,不敢抵抗,撒腿就跑散了。見葉雨蒙先生的【黑雪】、【黑雨】、【漢江血】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