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什麼時候加入北大西洋公約
① 土耳其1952年就加入了北約,但為什麼到現在都不能加入歐盟
土耳其做為北約成員國,之所以到現在依然不是歐盟成員國主要是因為土耳其不管是民族、宗教、歷史、地理又或者是經濟都跟歐洲不是一條路上的,本身兩者都是矛盾重重,所以土耳其沒有加入歐盟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一、土耳其和歐洲國家民族各異,民族習俗迥然不同。土耳其是突厥人;歐洲人要不是拉丁人;要麼是日耳曼人;連斯拉夫人都受歧視,更別說突厥人了。
四、土耳其和歐盟國家經濟相差太大。土耳其不屬於發達國家,人均GDP為1萬美元出頭,歐盟的標准線應該為2萬美元的人均GDP。土耳其從一戰時期發展到今天,還有歐洲列強的輸血,才這么一點GDP,只能是土耳其人太懶了。中國人均GDP都有7000美元多了。
綜上所述,土耳其迄今為止還不是歐盟成員國,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② 北約新加入的國家有幾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等12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簡稱北約。截止2004年3月29日,北約成員國有26個。秘書長是夏侯雅伯 (Jaap de Hoop Scheffer) ,2004年1月上任。
北大西洋公約共14條,其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它國發生戰爭時,成員國必須給予幫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約最初的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
北約組織的基本框架
北約曾被稱為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常設理事會由全體成員國大使組成。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希臘和土耳其於1952年、聯邦德國和西班牙分別於1955年和1982年加入該組織。
20世紀90年代,隨著1955年5月成立的華沙條約組織(華約)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北約開始向政治軍事組織轉變。
北約最初的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
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但後來幾次擴充.
第一次:1952年2月18日,土耳其和希臘加入北約。
第二次:1955年5月5日,聯邦德國加入北約,這次擴大促使蘇聯和波蘭、捷克、民主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東歐7國於同年5月14日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從此,兩大軍事集團開始了在冷戰狀態下幾十年的軍事對抗,直至1991年華約解散。
第三次: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加入北約。
第四次:1999年3月12日,原華沙條約成員國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約。
第五次:2002年11月21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維尼亞。
③ 北約成立於什麼時間其成員有哪些國家
北約成立日:1949年8月24日。
主要軍事大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等。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法語:Organisation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簡稱:OTAN),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資本主義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1949年北約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協定成立。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
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聯邦德國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
④ 現在已經有多少國家參加了北大西洋公約
28個成員國,21個「和平夥伴」(不是正式成員,不過在軍事演習、維和、危機控制等方面進行合作和政治磋商;夥伴國可向北約總部派出聯絡員。有一些國家,如匈牙利等,是先成為和平夥伴,後再進一步成為成員國的)
成員國有:
1美國,北約領頭羊,聯合國乃至世界說話分量最重的國家。
2英國,美國最可靠盟友,歐盟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歐洲北約成員國
3法國,歐盟兩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4德國,曾經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經濟居歐洲頭把交椅。
5義大利,一個軟綿綿的做什麼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歐洲展露頭角的歐洲地區性大國。現代義大利人在血統上與古羅馬人有很深淵源。
6荷蘭,北約歐盟最早的成員國之一。曾有著海上馬車之稱。與英國有特殊淵源。
7比利時,從尼德蘭分出去的南荷蘭,主體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蘭人和法國人。也是北約歐盟最早成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北約象徵性總部。
8盧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國,國家小但是資歷卻很深。
9西班牙,在英國之前曾經的世界第一殖民帝國。
10葡萄牙,曾經是殖民帝國,也是最貧窮的西歐國家。在抗擊摩爾人之後與西班牙分道揚鑣自立門戶。
11丹麥,北歐最富饒的王國之一,地理位置重要,正好遏制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行動能力。
12挪威,最富個性的北歐王國,也非常富饒,三次否定加入歐盟,至今還是非歐盟國家,卻能夠享受歐盟國家同等待遇。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北方艦隊接壤。
13冰島,由於與挪威有著民族、宗教、文化的淵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歐盟他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處於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14匈牙利,曾經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時期:曾經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80年代後,政體因東歐劇變而變換——幾年後加入了西方陣營。
15希臘,悠久文明古國,也是西方陣營最早出現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也是東正教(希臘正教)中心。曾經被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佔領,具有象徵意義的君士坦丁堡至今被土耳其人掌控,與土耳其人有著深仇大恨。
16波蘭,曾經是僅次於原蘇聯的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華約成員國,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21世紀初已經站在西方陣營。
17捷克,奧匈帝國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維亞國的一部分,之後和斯洛伐克組成聯合國家。二戰中被納粹德國統治,1945年原蘇聯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原蘇聯的衛星國。劇變後成為北約接收最早三個前華約國家。
18斯洛伐克,重要中歐國家,曾經與捷克組成了聯合國家,是大摩拉維亞一部分。地處山區經濟不如捷克發達。
19斯洛維尼亞,中東歐國家最早一個脫貧致富國家(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第一個跨入發達國家行列)
20立陶宛,歷史上立陶宛公國曾非常有名,之後不斷遭受外敵入侵,不過一個必然事件就是原蘇聯因為東方戰線的危機而於1940年出兵吞並立陶宛。獨立後立陶宛投入西方陣營,與俄羅斯有著亡國亡種的國仇家恨。
21拉脫維亞,受條頓騎士團影響的波羅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並,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22愛沙尼亞,宗教上與芬蘭有很深淵源,文化上與俄羅斯有很深淵源,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並,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23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國家之一,美國的鄰居。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也是世界經濟
強國之一。
24克羅埃西亞,曾經並入南斯拉夫,之後重新獨立,因波黑戰爭、斯拉沃尼亞問題,加入北約及歐盟進度大大延緩。09年成為北約新成員國,13年成為歐盟新成員國,即是北約國家,也是歐盟國家。
25羅馬尼亞,繼希臘之後成為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曾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二戰後成為華約成員國,以及成為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在1989年的東歐劇變中,處死了當時的領導人——齊奧塞斯庫。隨後因為摩爾多瓦被割讓問題與俄羅斯有著深刻矛盾。地處巴爾干玫瑰產區。21世紀初的經濟情況,非常不好。
26保加利亞,也是繼希臘之後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曾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也是巴爾干戰爭的最大失敗者。二戰後同樣成為華約成員國以及成為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至今保加利亞對馬其頓問題一直耿耿於懷。地處巴爾干玫瑰產區。境內有一特殊人群波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亞人)。
27阿爾巴尼亞,巴爾干諸國最後一個結束奧斯曼統治的國家,也是受土耳其影響最大的國家,阿爾巴尼亞人大多轉宗伊斯蘭教。因此它也成為繼土耳其之後第二個伊斯蘭教主體的北約國家。
28土耳其,地跨歐亞兩洲,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所向披靡,差點滅亡西方文化。第一個加入北約的伊斯蘭教國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羅斯黑海艦隊作用,是美國在近東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
和平夥伴有:
:烏克蘭(1994.2.8)、摩爾多瓦(1994.3.16)、喬治亞(1994.3.23)、亞塞拜然(1994.5.4)、芬蘭(1994.5.9)、瑞典(1994.5.9)、土庫曼(1994.5.10)、哈薩克(1994.5.27)、吉爾吉斯斯坦(1994.6.2)、俄羅斯(1994.6.22)、烏茲別克(1994.7.13)、亞美尼亞(1994.10.5)、白俄羅斯(1995.1.11)、奧地利(1995.2.10)、馬其頓(1995.11.15)、瑞士(1996.12.11)、愛爾蘭(1999.12.1)和塔吉克(2002.2.20)。2006年12月14日,北約正式接納塞爾維亞、波黑和黑山三個巴爾干國家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系」計劃。
馬爾他於1995年4月26日加入該計劃,1996年10月30日退出該計劃。波蘭、匈牙利、捷克於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約後退出該計劃。
⑤ 土耳其加入北約和歐盟有哪些國家
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建立的軍事集團組織。簡稱北約,英文簡稱NATO。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推行遏制蘇聯的戰略,1949年4月4日與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公約於1949年8月24日生效。至1992年共有16個成員國,增加了土耳其、希臘、德國、西班牙。總部在布魯塞爾。組織機構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常設代表理事會、軍事委員會、國際秘書處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歷來由美國將領擔任。北約就重大國際問題進行磋商合作,協調立場,加強集體防務,每年舉行各種聯合軍事演習。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重要軍事力量
⑥ 土耳其是什麼時候入歐洲的
1、歐盟里可沒有土耳其。(歐盟成員國是: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瑞典、芬蘭、馬爾他、塞普勒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2、土耳其足協於1993年正式加入歐足聯。(不知道樓主到底想問什麼,只能猜了)
3、如果說土耳其是歐洲國家還是亞洲國家,那是歐洲國家,別看土耳其97%的國土面積在亞洲,但是從歷史來看,土耳其人更傾向於把自己看作歐洲人,因為他們的首都過去幾百年一來直都在歐洲。建於13世紀末的奧斯曼帝國在它的鼎盛時期1453年,蘇丹邁赫邁特攻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後即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並從小亞細亞的布爾薩遷都於此,先後共469年,直至1922年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決定遷都安卡拉。且當時奧斯曼帝國的疆土曾擴展到中歐。冷戰時期,土耳其是西方軍事集團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為北約的南翼。海灣戰爭期間它為多國部分飛機轟炸伊拉克提供機場。現在它同歐盟締結了關稅同盟,為其加入歐盟邁出了一步。另外,土耳其與巴爾乾地區聯系密切,積極參與巴爾乾地區事務。這些都使土耳其與歐洲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⑦ 美國在土部署15個軍事基地,土耳其現在是否後悔當年選擇加入北約
肯定是非常後悔的,現在的土耳其相當於是被美國給控制住了。當初的土耳其擠破腦袋也想加入北約,但是現在肯定是想早點遠離北約的。
其實土耳其和俄羅斯自古就有仇,所以才會投靠北約。但是現在土耳其肯定是非常後悔的,畢竟土耳其境內的美軍基地這么多,相當於另類的被美國給控制了。
⑧ 土耳其和希臘是什麼時候加入北約的他們為何加入北約
希臘和土耳其是1952年2月18日加入北約的。 1、土耳其: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蘇聯向土耳其提出了海峽和領土方面的要求。面對危機,土耳其在爭取英國外交支持的同時,也積極尋求美國的幫助。
1945年4月15日,土耳其就向美國提出了要求,但是美國卻答復暫時不想插手此事。
到了1949年,蘇聯成功試驗核武器,北約成立,冷戰正式開始。
美國准備工作沒有完成,不想公開得罪蘇聯,所以一直不插手土耳其。
英國也一直強烈反對土耳其加入北約,因為土耳其信仰伊斯蘭教。
1952年北約第一次擴大,土耳其請求加入北約時沒有人反對。 畢竟北約需要利用土耳其來對抗蘇聯,當時土耳其是唯一一個與蘇聯接壤的北約國家。並且土耳其卡死了蘇聯黑海艦隊出海口。
2、希臘:
與土耳其原因類似。希臘信仰東正教,與俄羅斯相同。所以英國極力反對希臘加入北約。
但根據鱷魚理論,蘇聯是個要吞掉歐洲的大鱷,希臘就是它柔軟的腹部。希臘與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接壤。所以北約第一次擴大時,必須接納希臘作為會員,加強對華約側面威脅。
⑨ 土耳其會退出北約成員國嗎
土耳其於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4年6月,第17次首腦會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它是北約2004年3月實現新一輪東擴後的首次峰會。——國際政治篇。
⑩ 誰知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稱「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簡稱「北約」。是戰後美國為了維護其在歐洲的地位,聯合西方國家建立的軍事政治組織。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聯邦德國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
進入90年代,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了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系」的方案。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夥伴國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夥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夥伴關系委員會。
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華約解體後,北約謀求擴大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通過對話促進區域穩定等。
該組織的主要機構為北大西洋理事會(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計劃與分析委員會、常任代表理事會、國際秘書處和軍事委員會。北大西洋理事會為北約的主要決策機構,它經常舉行大使級的會晤,每年至少舉行兩次外長級會晤,必要時舉行首腦會議。軍事委員會為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歐洲盟軍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區域聯合防空計劃小組等,軍委會每年開會兩至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提出建議,其主席由軍委會成員選定,任期兩到三年。除法國、西班牙和愛爾蘭外,所有成員國都指派一些本國軍隊由北約統一指揮。1991年12月,北約設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作為同它原來的東歐集團對手中的國家進行對話的一個論壇。
北約成立以來的主要活動是通過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就高級國際重大政治問題密切磋商、協調立場;在軍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統一戰略和行動計劃;每年舉行各種軍事演習。
北約的主要出版物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通訊》(月刊),英文。
北約成員國:
從1949年建立開始:比利時、加拿大、 捷克(1999年)、 丹麥 、法國 、德國(1955年)、 希臘(1952年)、 匈牙利(1999年)
冰島、 義大利、 盧森堡 、荷蘭、 挪威 、波蘭(1999年)、 葡萄牙、 西班牙(1992年)、 土耳其(1952年)、 英國 、美國 、愛沙尼亞(2004年)、 拉脫維亞(2004年)、 立陶宛(2004年)、 斯洛伐克(2004年)、 斯洛維尼亞(2004年)、 保加利亞(2004年)、 羅馬尼亞(2004年)
基本上,除了前蘇聯的成員國和阿爾巴尼亞以外,其它前華沙條約組織都已成為了北約的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