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特洛伊怎麼去
『壹』 特洛伊在現今的什麼地方
特洛伊(Τροία),古希臘時代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位置)西北部的城邦,離達達尼爾海峽不遠,因十年特洛伊戰爭而聞名於世。
偉大的詩人荷馬為這場戰爭創作了西方文學史最重要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據荷馬史詩,在這場戰爭中涌現了阿基里斯、奧德修斯、赫克托耳、帕里斯等許多英雄,而悲愴的是這一切不過起源於一隻金蘋果,一切不過是眾神的爭吵,最後結束於一隻木馬,一切也就是結束於眾神的一時和解。特洛伊城邦最後敗在希臘軍的木馬詭計之下,據考古研究,此城毀滅於公元前13世紀。公元1871年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土耳其的希沙利克(Hissarlik)發現特洛伊城廢墟。
『貳』 特洛伊地址在什麼地方
今土耳其境內
『叄』 特洛伊是現在的哪個城市或國家
中文名稱: 考古勝地──特洛伊 英文名稱: 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 國家: 土耳其 所屬洲: 亞洲
『肆』 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希薩里克還是希薩利克,在土耳其的哪個地方。我在地圖上怎麼找不到這兩個。
是在伊斯坦布爾城附近,當時希臘與亞細亞的色雷斯人爭奪黑海的入海口所發生的戰爭,神話中說起因是為了美女海倫,實際上是為了經濟利益,打仗總需要借口嘛,沒有海倫就會有其他的理由,總之戰爭總要爆發的。就像葡萄汁戰爭一樣
我的印象里是在現在伊斯坦布爾城的東南面,具體的忘記了,還是小時候不知道在哪看的書,總之不是在現在的城裡,是在城外,有個遺址
『伍』 特洛伊城遺址在什麼地方!
今日的西薩爾立克已完全不是1870年施里曼開始發掘的那個泥土覆蓋的小山丘了。如今,特洛伊考古區入口前重建的巨大木馬,已成為土耳其最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
特洛伊考古遺址
——從希臘神話中發掘出的特洛伊
所屬國:土耳其
英文名: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
特洛伊考古遺址,位於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主要港口查納卡累以南40公里處的西薩爾立克。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日的西薩爾立克已完全不是1870年施里曼開始發掘的那個泥土覆蓋的小山丘了。如今,特洛伊考古區入口前重建的巨大木馬,已成為土耳其最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
公元前8世紀,希臘詩人荷馬寫下了兩大史詩《伊里亞特》與《奧德賽》。這兩大史詩是世界文化的瑰寶,也是古代希臘人留給後世的一份重要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伊里亞特》寫的就是特洛伊戰爭。戰爭的起因是由於普里阿摩斯國王的兒子帕里斯誘走了希臘斯巴達國王梅內萊厄斯的妻子、希臘最著名的美女海倫而引起的。斯巴達國王為了奪回愛妻,告訴了他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於是阿伽門農出面組織希臘各城邦盟軍,親自擔任統帥,率領1000多艘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渡海進攻特洛伊城,從此爆發了特洛伊戰爭。
希臘士兵把特洛伊圍困了十年,卻始終不能攻佔這座城池。後來,希臘軍中最有智謀的英雄奧德修斯想出一條妙計,他們造了一隻巨大的木馬,內藏伏兵,然後全軍撤退,待特洛伊人將木馬拖入城內後,半夜木馬內的伏兵悄悄殺出,打開城門,希臘人里應外合,攻破了特洛伊城,臨走又將繁華的特洛伊城燒個精光。
在古希臘文明的全盛時期(公元前700年~前200年),特洛伊戰爭被視為希臘人早期的一段歷史,特洛伊也被譽為古希臘人獲得輝煌勝利的地方。在後來著名的希臘歷史學家中,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都認為荷馬所講的故事完全屬實。他們相信:正如《伊里亞特》中所描寫哪茄��嬲�奶羋逡臉俏揮詿鐦錟岫�O俊:罄矗�甭蘼砣誦似鴝�持瘟說刂瀉Q匕豆�沂保�蘊羋逡涼適率�指行巳ぃ�剮私�艘桓黿行亂晾�旱某鞘校ㄐ綠羋逡粒��貿俏揮諦⊙竅稈俏鞅輩克�撬�銜�墓盤羋逡了�詰兀�歡�焦�?世紀羅馬人離開小亞細亞之後,新特洛伊被廢棄不用,迄今為止,沒有人能確切知道它當時究竟位於何處。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隨著時光的變遷,世人對這些歷史傳說漸漸忘卻。到了19世紀,《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雖然仍被視為人類文學的初期經典之作,但只是被當做虛幻的神話或傳奇。而歷史學家只能將古希臘文明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特洛伊戰爭不再被認為是歷史,人們不再相信它們曾真實存在,而認為那是根據公元前 1500年到公元前1200年間發生的多次戰爭所編纂的,不足為信。
惟獨從小著迷於荷馬史詩的德國考古學家亨利.施里曼並不這樣認為。
1870 年,經過多年的准備,47 歲的施里曼帶著他新婚的妻子來到了西安納托利亞的愛琴海岸和今天土耳其的西薩爾立克,尋訪他為之魂牽夢繞 40年的古城堡遺址。
他的「向導」不是別人,正是史詩作者荷馬!他已經把《伊里亞特》和《奧德賽》看成歷史,而不是單純的文學傳記。令世人驚奇的是,憑著荷馬史詩的指點,施里曼不僅證明了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是歷史事實,挖掘出湮沒兩千多年的特洛伊城遺址,找到了「普里阿摩斯寶藏」,而且又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條山谷發現了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的墳墓,打開了埋藏三千年之久的地下寶庫,由此揭開了世界考古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幕。
1870 年4月,施里曼在西薩爾立克小山上開始挖掘。很快他在土壤表層下4.5米處發現了一段由巨石構築的古城牆。一年之後,他回到這里並有了更多的發現。1872年,施里曼在當地找了一百多個工人來協助他。他們發掘出的不是一座古城,而是一些城市的遺跡,這些城市一座建在另一座的上面。很明顯,一座城市被毀之後,另一座城市在它的廢墟上又建造起來。挖掘者們找到了更多的城牆、缸和陶器的碎片。這就是特洛伊城嗎?
1873年6月,施里曼在靠近特洛伊王宮的環形牆附近,發現了一批寶貴的器物,其中最珍貴的是兩頂華麗的金冠,另外還有金鐲、高腳金杯、高腳琥珀金杯、金耳環、金扣子、穿孔小金條以及銀、銅的花瓶與青銅武器。施里曼喜極而泣,他確信自己已經找到了傳說中的特洛伊最後一位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寶藏。
施里曼去世之後,他的同事、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德普菲爾德繼續在此地挖掘,根據最新的挖掘材料推斷,這層城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200年;這比傳奇中的特洛伊戰爭年代要早1000年。
再後來,美國考古學家卡爾.布萊根以及最近的科夫曼等著名專家都花費了多年的工夫,做了進一步的挖掘研究工作。經過長期的發掘,人們發現,在特洛伊的遺址中,竟然重疊著分屬 9個時代的古城:
第1~5層相當於青銅時代早期,第6、7層屬青銅時代中期和晚期,第8、9層屬早期鐵器時代。
最初的特洛伊城為一直徑90多米的小城堡。它有石築城牆和城門,是當地的農民和村民在危險的時候躲避災難的一個設防城堡。
第2層特洛伊城建在第一個特洛伊城上面,被歷史學家們稱為特洛伊2城,它是一個更大更富有、直徑達120多米的城堡,城中有王宮及其他建築,在一座王家寶庫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許多金銀珠寶和青銅器、石器和骨器。這座古城毀於大火,也正因此使得施里曼錯誤地認為這就是荷馬所描述的特洛伊城。
隨後3層的城池都比原來的大。第6 層有許多新的居民,城牆堅固,曾經多次擴建,總
長540米,至少有4座城門,城內有許多貴族住宅的建築台基。公元前1300年這座城市毀於地震。
再上一層即特洛伊7層甲城,於公元前1250年被掠奪並被燒毀。歷史學家能知道這個時間,是因為他們可以精確地判斷出當時進口的邁錫尼陶瓷的年代。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特洛伊7 層甲城就是傳說中普里阿摩斯國王時發生了特洛伊戰爭故事的那座城。後來的特洛伊乙城存在的時間不長,於公元前1100年被舍棄,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這里成了一座空城。
第8座特洛伊城建於公元前7世紀初,那時它附近利姆諾斯島上的希臘人重新佔領了它,並且繁榮了很多年。
最終,羅馬人於公元前85年劫掠了這座城市並建造了特洛伊9 城,也就是考古學家們所認定的最後一座城。公元400年左右,這座城市被離棄,直到施里曼重新發現它之前,一直沒有被打擾過。
雖然多數學者認為施里曼判斷他發掘出的特洛伊城的年代不夠准確,但毫無疑問這個遺址是他最先認定並發掘出來的。特洛伊古城重見天日,他的功勞應居首位。
然而,據說施里曼在挖掘出「特洛伊寶藏」之後,並沒有上報給土耳其當局,而是把它們運到了希臘。這個消息一傳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土耳其政府強烈地要求歸還這批寶藏,而希臘政府在土耳其人的壓力下,也不敢接受這批寶藏。最後,施里曼只得把它們送到自己的祖國——德國,存放在柏林國立博物館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軍逼近柏林,德國的藝術珍寶(包括特洛伊的黃金寶藏)被統統打包,藏進了地下碉堡。但等到二戰結束時,這些無價之寶卻神秘地消失了。
於是,有的考古學家開始懷疑施里曼所描述的尋寶經過是否真實。有人經過研究施里曼的文章後發現,他的妻子當時沒在發掘這些寶藏的現場。還有的學者認為這批藏寶並非一次發掘,而是施里曼把遺址不同層次和位置所發掘出的許多少量的珍寶,日後匯集在一起,當做「普里阿摩斯寶藏」宣布,以便更強烈地渲染這次稀世考古發現的轟動效應。
直到1996年4月,「特洛伊寶藏」在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重見天日。為保證這些珍寶的安全,博物館採取了嚴密的保護措施,這些珍寶被放在19顆子彈都穿不透的櫥窗里展出,每個櫥窗旁還安排一名警衛,每天只接待800~1000名參觀者。
目前,土耳其、希臘、德國和俄羅斯均宣稱擁有這批財寶的所有權。看來,這場被稱做第二次「特洛伊之戰」的寶藏之爭將是曠日持久的。
從世界遺產的角度來看,特洛伊之謎還遠遠沒有揭開。
不論考古學家們把特洛伊考古遺址認定為第幾層,施里曼和以後的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找到能夠證明它就是荷馬史詩中特洛伊的可靠證據。從考古學家搜集到的證據來看,第6層與第7層在某些細節上與荷馬對特洛伊的描寫頗為一致,但這兩層的遺跡極其貧乏,遠不像荷馬在《伊里亞特》中描寫的那麼宏偉。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是一個宏大的城市,有高大的城牆和城門,他還特別提到特洛伊城的西城牆建造得不好。後來的考古發現,第5層特洛伊的城牆有4米多厚,有幾段城牆超過9米高,但是西段城牆建造得確實較差。因此又有人懷疑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是在第5層。
『陸』 特洛伊的介紹
特洛伊也稱「伊利昂」。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2屆會議報告)。今土耳其的希薩利克。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二世紀,頗為繁榮。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邁錫尼聯合希臘各城邦組成聯軍,渡海遠征特洛伊,戰爭延續十年之久,史稱「特洛伊戰爭」特洛伊也因此聞名。城市在戰爭中成為廢墟。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即敘述此次戰爭事跡。據傳說,特洛伊城最後由希臘人用「木馬計」攻破。十九世紀考古發掘,獲得大批古物珍品。特洛伊城遺是土耳其古城,位於恰納卡萊南部,北臨達達尼爾海峽,坐落在平緩的城堡山腳下。這里山巒青翠,流水潺潺,柑桔樹和橄欖樹滿山遍野,紅瓦白牆的農舍點綴其間,是土耳其愛琴海地區典型的農村風光。距特洛伊城遺址不遠;有一座博物館,是土耳其到2010年唯一收藏特洛伊文物的博物館。博物館規模不大,陳列的文物寥寥無幾,這是因為曾發掘出的大量珍貴文物,已被西方文物盜竊者竊走,其中包括普里阿莫斯國王的寶庫和海倫的項鏈。盡管如此,特洛伊遺址仍然不失為迷人的去處;從二十一世紀初,特洛伊已成為土耳其的游覽勝地之一,它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
『柒』 特洛伊是指現在的哪裡
特洛伊是指今土耳其的希薩利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二世紀,特洛伊頗為繁榮。
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邁錫尼聯合希臘各城邦組成聯軍,渡海遠征特洛伊,戰爭延續十年之久,史稱「特洛伊戰爭」特洛伊也因此聞名。城市在戰爭中成為廢墟。
(7)土耳其特洛伊怎麼去擴展閱讀
特洛伊木馬的典故
古希臘傳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來到希臘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宮作客,受到了墨涅拉俄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卻拐走了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倫。
墨涅拉俄斯和他的兄弟阿伽門農決定討伐特洛伊,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攻戰10年未能如願。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計,讓邁錫尼士兵燒毀營帳,登上戰船離開,造成撤退回國的假象,並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把木馬當作戰勝品拖進城內,當晚正當特洛伊人酣歌暢飲歡慶勝利的時候,藏在木馬中的邁錫尼士兵悄悄溜出,打開城門,放進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臘軍隊,結果一夜之間特洛伊化為廢墟。
『捌』 特洛伊城在哪裡~~
特洛伊(Troy)位於古代小亞細亞西北(今土耳其安塔托利亞高原西部),靠近今達達尼爾海峽的一個軍事要塞,它位於天然懸崖的頂端,俯瞰北面和西面的海岸平原,其中有兩條河川流經平原後注入大海,此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的發生地。特洛伊城的遺址是由謝利曼發現的。他在1879-90年,對此地進行挖掘,結果成果相當輝煌,轟動了全世界。由於他的挖掘成功,使我們對特洛伊城能有多方面的認識。特洛伊城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的銅器時代起就有人居住,直到西元前2000年間,都陸續有人居住於。之後荒廢了一段時間,從古希臘羅馬時代以降,直到西元四世紀,又有人在此定居。特洛伊居民的歷,大致可分為九個主要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代表性的殘存建築物及其相應的廢墟,這些遺物按居住地的興衰,一層一層的累積起來。 我們從特洛伊城遺址所挖掘出來的遺物,可稍微了解到特洛伊城九個時期的狀況。特洛伊城戰爭發生是屬於第七時期,這個時候建有高大的城牆,房屋較小,但能居住較多的人口。在所挖掘的地板底下,發現許多巨大的儲藏罐,說明當時的人們儲存糧食,以備被圍攻之需。特洛伊戰爭時,整個城市陷於大火之中,最後被希臘將領阿加曼農所摧毀,時間是西元前1260-40年之間。在荷馬時代(西元前八世紀),和古希臘時代,特洛伊城衰落了。後來又被亞歷山大帝的後繼者所重建,特別是多位羅馬時代的皇帝重修此城。因為羅馬人相信,在特洛伊戰爭之中,倖存逃過伊劫的伊尼亞士,是其祖先之故。只是最後特洛伊城,因環境變遷,地理位置不利發展,而終難逃沒落的命運,成為觀光旅遊者來此憑吊懷古之處,特洛伊城的歷史真是「古今多少風流事,都付笑談中。 古希臘傳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訪問希臘,誘走了王後海倫,希臘人因此遠征特洛伊。圍攻9年後,到第10年,希臘將領奧德修斯獻了一計,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馬腹內,放在城外後,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為敵兵已退,就把木馬作為戰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間,埋伏在木馬中的勇士跳出來,打開了城門,希臘將士一擁而入攻下了城池。後來,人們在寫文章時,就常用「特洛伊木馬」這一典故,用來比喻在敵方營壘里埋下伏兵里應外合的活動。 海倫:斯巴達國王的妻子 三千年的風雨,早已洗去了曾經的鉛華,特洛伊城堡也在歲月流逝中化作一座廢墟,一段千古愛情和不朽英雄的史詩卻永遠在人間流傳。今天,3197年前的滾滾往事,都將在銀幕上逐一再現。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在前往希臘做客的時候,誘拐了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這個恥辱令整個希臘為之震怒,斯巴達國王誓要奪回他的女人,其他希臘各國群起響應,他們決定組織希臘聯軍,跨過愛琴海遠征特洛伊,不僅要把希臘最美的女人奪回來,還發誓要火燒特洛伊城以雪洗他們的恥辱。 很快,近10萬人的希臘聯軍建立起來,斯巴達國王的哥哥阿伽門農在各路英雄的推舉下,成為聯軍的最高統帥。阿伽門農認為遠征特洛伊要取得勝利,必須得到一文一武的協助,這兩個人就是希臘聞名的智者奧德修斯和希臘最英勇的男人阿喀琉斯。 浩瀚的愛琴海上千帆競渡,希臘聯軍浩浩盪盪地開往特洛伊,開始了一場榮譽和慾望的戰爭。雖然從他們遠征的第一天開始,就伴隨著嚴寒和疾病、肆虐的海難、可怕的暗礁以及飢餓與疲勞。在失敗了數次之後,歷經10年之功,希臘聯軍終於將戰艦停靠在了特洛伊城下。 自從帕里斯把他深愛的海倫迎娶回特洛伊後,人們見到美女的驚喜和節日般的歡快很快過去,面臨龐大的希臘聯軍氣勢洶洶的攻勢,他們都意識到了可怕的災難。特洛伊的老國王普里阿摩斯出於愛子心切,原諒了小兒子帕里斯,冷靜下來後他命令將全國男人召集起來,建立一個勇士組成的護國特洛伊兵團,由他的大兒子赫克托耳出任統帥。赫克托耳無心責備已情迷心竅的弟弟,雖然他預感到自己無力抵擋希臘聯軍的強大進攻,但為了國家,為了家庭,也為了榮譽,他毅然穿起戰袍率領特洛伊護國勇士應敵。 在希臘聯軍和特洛伊兵團對戰初期,希臘方的阿伽門農和阿喀琉斯,為爭奪女俘而發生爭執。阿喀琉斯一怒之下帶著自己的士兵,離開了希臘聯軍。可是,這時剛好特洛伊的統帥赫克托耳前來陣前應戰,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化裝成阿喀琉斯的模樣與他戰斗,卻不幸無法抗敵,戰死在赫克托耳的刀下。 好友的死令阿喀琉斯傷心欲絕,復仇之心像篝火一樣被熊熊點燃,為此他回到了戰場並單獨挑戰殺死好友的特洛伊統帥赫克托耳。一個是希臘最英勇的男人,另一個是特洛伊最強壯的男人,兩位英雄大戰之後,赫克托耳死在了阿喀琉斯的手下。但是,不久後,阿喀琉斯也在兩軍對戰中,死於亂箭之下。 眼看著特洛伊城久攻不下,英雄卻不斷地犧牲,希臘聯軍的智者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他們佯裝患疾病和供應不足而退兵,丟了一匹巨大的木馬在戰場上。特洛伊城為擊敗了敵人舉國歡騰,他們把木馬當作戰利品運回了城內。那天夜晚,當特洛伊人睡去的時候,躲在木馬里的希臘士兵鑽了出來,里應外合猛烈襲擊。很快,特洛伊城變成了火海,一座曾經華麗宏偉的城堡就這樣化為灰燼……
『玖』 什麼是特洛伊
特洛伊也稱"伊利昂"。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2屆會議報告)。
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
根據史詩《伊利亞特》記載,亞該亞人在特洛伊戰爭時把本營設於斯卡曼德羅斯河(River Scamander,今名Karamenderes)口,而運兵船等戰船亦都在此靠岸。至於特洛伊城的位置大約於斯卡曼德羅斯平原上的一座山上,離岸約15公里。但亦有考究指當年的海岸線與現今有別,現今的海岸線經歷多年由斯卡曼德羅斯河沖積而形成的沖積層,所以古特洛伊城海岸線應比現址向內陸推進5公里。
荷馬的另一部著作《奧德賽》,亦對特洛伊城有進一步的描述。在羅馬帝國時期,詩人維吉爾曾於著作《埃涅阿斯紀》對此再加以詳盡闡述。以上史料,使當時多數希臘人及羅馬人確信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位於安那托利亞上。而對於特洛伊戰爭的發生時期,當時不同的歷史學家有不同的估計:埃拉托色尼估計於公元前1184年完結,希羅多德估計於公元前1250年完結,而多里斯更估計早於公元前1334年便已完結。
有少數當代學者認為,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並不是位於安那托利亞,而是位於英國、克羅埃西亞和斯堪的那維亞等提議。這些理論未被主流學者所接受。另有學者認為特洛伊人原屬匈牙利的游牧民族馬扎爾人的一分支,後來遭到赫梯王國的攻擊,才橫越海峽至特洛伊城舊址定居。在特洛伊戰爭後,特洛伊人沿著地中海北岸出逃,直至到達義大利,形成了伊特魯立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