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政體是什麼
Ⅰ 求教土耳其的國體,政體,組織形式以及政治制度。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國民有99%是穆斯林。中文名稱:土耳其共和國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所屬洲:歐洲首都:安卡拉主要城市:安卡拉,伊斯坦布爾國歌:《獨立進行曲》國家代碼:TR官方語言:土耳其語貨幣:土耳其里拉政治體制:代議民主共和制國家領袖:總統阿卜杜拉·居爾人口數量:7200 萬(2006年)主要民族: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主要宗教:伊斯蘭教國土面積:780576平方千米現行憲法於1982年11月7日通過並生效,是共和國第三部憲法。憲法規定:土為民族、民主、政教分 土耳其直升機在舍爾納克省打擊庫爾德工人黨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大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實行普遍直接選舉,18歲及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只有超過全國選票10%的政黨才可擁有議會席位。大國民議會共550個席位,議員根據各省人口比例經大選產生,任期5年。政府又稱部長會議。 土耳其議會通過新刑法典為加入歐盟鋪路.總統阿卜杜拉·居爾,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2007年5月16日,前總統塞澤爾七年任期滿,隨後土耳其舉行大選,最終副總理,外交部長居爾當選總統,並宣誓就職.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土耳其屬發展中經濟,私有和公有經濟成分並存,主要以農業和製造業為基礎。雖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快於人口增長,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低於歐洲國家。 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在一般情況下,土耳其的大多數糧食作物可以自給。大部分可耕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其中小麥和大麥的種植面積最大。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狹窄海岸地區的低地得到大面積灌溉,生產榛子、無核小葡萄、葡萄乾和水果(包括柑橘、檸檬和甜瓜),也種植蔬菜供應國外市場。在常年長草的牧場,可牧放綿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至今很少開發。 采礦業以國有公司為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地方開採的鐵礦、煤、褐煤、鋁土和銅為國家重要的新興工業提供原材料。土耳其是主要的鉻鐵礦生產國,多數用於出口。由於國內石油資源有限(只能滿足1/6的需求),該國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石油。2/3的電力由熱電廠生產,大約1/3的電力由水電站提供。 製造業使用大約1/10的勞動力,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盡管生產率低,但由於棉花在當地種植,工人工資也低,紡織業(包括紗線、織物和地毯)仍然是20世紀70~80年代增長迅速的工業,盡管生產率不高。石化工業在80年代初發展很快。土耳其已成為中東地區主要的鋼鐵生產國。工程機械工業也發展迅速。旅遊業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農村失業狀況比城市更嚴重,但在伊斯坦布爾以外,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仍然短缺。根據1947年頒布的勞工法,工會為合法組織,此後發展迅速;工人工會聯合會是最大的組織。70年代,土耳其許多非技術工人前往西歐國家(主要是西德)尋找工作,但80年代以後,去國外打工的趨勢已從歐洲轉向中東國家。政府在80年代執行緊縮開支計劃,同時由於在國外工人的匯款增加,使土耳其能夠大大抵消其長期存在的貿易赤字。 土耳其的鐵路系統總長度為8400千米,公路系統中只有大約1/7鋪有路面,但汽車運輸仍然佔主導地位。國際和國內海運依靠伊斯坦布爾港、伊茲密爾港和梅爾辛港,但石油化工產品的主要海運終點則在伊斯肯德倫附近。國際機場位於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附近。 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佔一半。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有德國、義大利和美國。伊拉克的石油是主要進口貨物。德國為土耳其提供了大量進口機器和設備。 產業:紡織、食品加工、汽車、電子、礦業(煤、鉻、銅、硼)、鋼鐵、石油、建築、木材、造紙。 失業率: 9.9%,未充分就業率:4%(2007年統計)。 貧困人口比例:20%(2002年統計) 出口:油、電力、服裝、食品、紡織品、金屬製品、運輸設備。 進口:電力、機械、化學製品、半成品、燃料、運輸設備。
Ⅱ 土耳其是屬於亞洲還是歐洲
土耳其在地理上是屬於亞洲的,但是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亞洲部分領土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佔全國總面積的96.9%,歐洲部分位於巴爾干半島東南部,佔全國總面積的3.1%,全國總面積約780576平方公里。
(2)土耳其的政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行政區劃等級為省、縣、鄉、村。全國共分為81省、約600個縣、3.6萬多鄉村。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計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比例為51.4%,修憲獲得通過,土政體將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土耳其總理職位將被廢除,行政權完全移交給總統。總統可直接任命包括副總統和內閣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還可以繼續擔任政黨主席。
Ⅲ 土耳其的國家類型是什麼
國家政體都為共和制(總統共和制),資本主義國家。
Ⅳ 各國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政黨制度是怎樣的。
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有197個,地區有36個。
國家 政體 國家結構
中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蒙古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朝鮮 蘇維埃制 單一制
韓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日本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菲律賓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越南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寮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柬埔寨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緬甸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泰國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馬來西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汶萊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新加坡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印度尼西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東帝汶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尼泊爾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不丹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孟加拉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印度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巴基斯坦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斯里蘭卡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爾地夫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哈薩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吉爾吉斯斯坦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塔吉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烏茲別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土庫曼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阿富汗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伊拉克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伊朗 共和制 單一制
敘利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約旦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黎巴嫩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以色列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勒斯坦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沙烏地阿拉伯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巴林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卡達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科威特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 貴族共和制 聯邦制
阿曼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葉門 聯邦制 聯邦制
喬治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亞美尼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亞塞拜然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土耳其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塞普勒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芬蘭 共和制 單一制
瑞典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挪威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冰島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丹麥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法羅群島(丹) 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 單一制
愛沙尼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拉脫維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立陶宛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白俄羅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俄羅斯 半總統共和制 聯邦制
烏克蘭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摩爾多瓦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蘭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捷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斯洛伐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匈牙利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德國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奧地利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瑞士 代表團制 聯邦制
列支敦斯登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英國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愛爾蘭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荷蘭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比利時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盧森堡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法國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摩納哥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羅馬尼亞 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保加利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塞爾維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其頓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阿爾巴尼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希臘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斯洛維尼亞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克羅埃西亞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黑山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爾他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 代表團制 聯邦制
義大利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梵蒂岡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聖馬利諾 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西班牙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葡萄牙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安道爾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直布羅陀(英、西爭議,英國實際控制) 不詳 單一制
埃及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利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突尼西亞 共和制 單一制
阿爾及利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摩洛哥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亞速爾群島(葡) 不詳 單一制
馬德拉群島(葡) 不詳 單一制
加那利群島(西) 不詳 單一制
蘇丹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南蘇丹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衣索比亞 議會制共和制 聯邦制
厄利垂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索馬里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吉布地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肯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坦尚尼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烏干達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盧安達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蒲隆地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塞席爾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查德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中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喀麥隆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赤道幾內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加彭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茅利塔尼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西撒哈拉(未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塞內加爾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甘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里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布吉納法索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幾內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幾內亞比索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維德角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獅子山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賴比瑞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象牙海岸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迦納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多哥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貝南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尼日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奈及利亞 聯邦總統制 聯邦制
尚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安哥拉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辛巴威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馬拉維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莫三比克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札那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納米比亞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南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史瓦濟蘭 君主專制政體 單一制
賴索托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馬達加斯加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葛摩 聯邦制 聯邦制
模里西斯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留尼汪島(法) 不詳 單一制
聖赫勒拿島(英) 不詳 單一制
馬約特(法) 議會民主制 單一制
加拿大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美國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墨西哥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格陵蘭(丹)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法) 不詳 單一制
百慕大(英) 君主立憲政體 單一制
瓜地馬拉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貝里斯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薩爾瓦多 代議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宏都拉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尼加拉瓜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哥斯大黎加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拿馬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哈馬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古巴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單一制
牙買加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海地 半總統共和制 單一制
多米尼加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安地卡及巴布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多米尼克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聖露西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格瑞那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巴貝多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波多黎各(美) 不詳 單一制
英屬維爾京群島 不詳 單一制
美屬維爾京群島 不詳 單一制
安圭拉(英) 不詳 單一制
蒙特塞拉特(英) 不詳 單一制
瓜德羅普(法) 不詳 單一制
馬提尼克(法) 不詳 單一制
阿魯巴(荷)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荷屬聖馬丁 不詳 單一制
法屬聖馬丁 不詳 單一制
聖巴泰勒米島(法) 不詳 單一制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不詳 單一制
開曼群島(英) 不詳 單一制
庫拉索(荷)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哥倫比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委內瑞拉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蓋亞那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蘇利南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法屬蓋亞那 不詳 單一制
厄瓜多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秘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玻利維亞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巴西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智利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阿根廷 總統制共和制 聯邦制
烏拉圭 共和制 單一制
巴拉圭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英爭議) 不詳 單一制
澳大利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
紐西蘭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帛琉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邦聯制 聯邦制
馬紹爾群島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吉里巴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諾魯 總統制共和制 單一制
北馬里亞納(美) 不詳 單一制
關島(美) 不詳 單一制
巴布亞紐幾內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索羅門群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萬那杜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斐濟群島 議會制共和制 單一制
新喀里多尼亞(法) 民主共和制 單一制
吐瓦魯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薩摩亞 共和制 單一制
湯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庫克群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單一制
紐埃 君主立憲政體 單一制
托克勞(新) 不詳 單一制
法屬波利尼西亞 不詳 單一制
瓦利斯和富圖納(法) 不詳 單一制
皮特凱恩群島(英) 不詳 單一制
美屬薩摩亞 不詳 單一制
Ⅳ 土耳其是歐洲國家嗎,是不是也屬於歐盟
土耳其所屬洲是亞洲,不屬於歐洲國家。土耳其也不是歐盟成員國,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5)土耳其的政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Ⅵ 土耳其政治和經濟情況
第一部分:政治
政體:2002年11月,正義與發展黨在土第22屆議會選舉中獲勝,實現單獨執政,結束了土自1987年以來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正義與發展黨上台後,積極推進政治、經濟改革,統籌社會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07年7月,正發黨以46.6%的得票率贏得大選,繼續單獨執政。2011年6月,土舉行第24屆議會選舉,正發黨以49.9%的得票率贏得勝利,實現第三次單獨執政。
憲法:現行憲法於1982年11月7日通過並生效,是共和國第三部憲法。憲法規定:土為民族、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大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實行普遍直接選舉,18歲及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只有超過全國選票10%的政黨才可擁有議會席位。大國民議會共550個席位,議員根據各省人口比例經大選產生,任期5年。
政府:政府又稱部長會議。土耳其議會通過新刑法典為加入歐盟鋪路。本屆政府是土第61屆政府,成立於2011年7月13日,系正義與發展黨單獨執政,法定任期4年。
第二部分:經濟
土耳其經濟快速地發展。土耳其在生產農產品、紡織品、汽車、船隻及其他運輸工具、建築材料和家用電子產品皆居領導地位。近年來,土耳其在私人部門已有顯著發展,然而國有企業於工業、銀行業、運輸及通訊仍有重要地位。
世界銀行就土耳其2007年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類其為中高所得國家。中央情報局將土耳其分類為發達國家,但經濟學家及政治學家常將土耳其認定為新興工業化國家,然而美林證券、世界銀行及經濟學人雜志則將其歸類為新興市場。
土耳其股市於2009年間幾乎上升了兩倍。根據經濟學人雜志,土耳其股市的漲幅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間僅次於阿根廷股市。
Ⅶ 土耳其是什麼社會制度
土耳其是資本主義國家。
土耳其政治是以議會制代議民主制的共和體制為框架(也就是議會制),奉行多黨制,土耳其總理是政府的領導人。土耳其的政治體制以分權為原則,行政權由政府行使,立法權則屬於政府及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司法則獨立於行政及立法。現行的憲法在1982年11月7日起實施,憲法奉行世俗主義。2017年4月土耳其憲法修正案獲得通過,總統制將成為2019年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後的法定政體。
延伸: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文: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是屬於歐洲人種的地中海原住民的後裔,奧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奧斯曼帝國。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至16世紀和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土耳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19世紀時國力開始衰落,1914年8月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並於1918年戰敗。喪失了大片領土,帝國從此土崩瓦解。1919年,土耳其擊退外國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 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又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會員國及二十國集團的成員。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Ⅷ 希臘和土耳其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人民民主共和國
都是資本主義國家
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希臘主要反對黨新民主黨在7日舉行的大選中擊敗執政黨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贏得勝利。該黨主席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將成為希臘的下一屆總理。
據當晚8時的初步統計結果,新民主黨獲得45.3%的選票,泛希社運獲得41.5%,希臘共產黨獲得5.5%,而其他三個小黨共獲得7%。
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
至於哪個是人民民主共和國,那就是希臘,好象最近改的
Ⅸ 求現在土耳其左右翼政黨詳介
土耳其多黨制始於1950年。1987年憲法允許政黨參加議會選舉。主要的黨派是(1)正義與發展黨,為執政黨,2001年8月14日成立,保守、溫和的伊斯蘭右翼政黨,總部設在安卡拉,該黨主張,建立法律至上、尊重人權與自由的現代共和政體,建立與完善市場經濟體系;(2)共和人民黨是在野黨,由共和國締造者凱末爾 阿塔圖爾克於1923年9月9日創建,該黨推崇社會民主和民族主義,總部設在安卡拉;(3)祖國黨,1983年5月20日成立,是民族主義保守政黨,目前,祖國黨有議員22人,是議會第3大黨;(4)正確道路黨,1983年6月23日成立,是保守主義中右政黨,該黨重視經濟建設和社會治安,主張私有化和對農民採取傾斜政策,在廣大農村地區擁有較高支持率;(5)社會民主人民黨,1997年9月24日成立,是崇尚社會民主的政黨。
Ⅹ 土耳其是多黨制嗎
土耳其多黨制始於1950年。1987年憲法允許政黨參加議會選舉。主要的黨派是(1)正義與發展黨(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為執政黨,2001年8月14日成立,保守、溫和的伊斯蘭右翼政黨,總部設在安卡拉,該黨主張,建立法律至上、尊重人權與自由的現代共和政體,建立與完善市場經濟體系;(2)共和人民黨(Republic People's Party)為在野黨,由共和國締造者凱末爾•阿塔圖爾克於1923年9月9日創建,該黨推崇社會民主和民族主義,總部設在安卡拉;(3)祖國黨(Motherland Party)1983年5月20日成立,是民族主義保守政黨,目前,祖國黨有議員22人,是議會第3大黨;(4)正確道路黨(True Path Party)1983年6月23日成立,是保守主義中右政黨,該黨重視經濟建設和社會治安,主張私有化和對農民採取傾斜政策,在廣大農村地區擁有較高支持率;(5)社會民主人民黨(Social Democratic People's Party)1997年9月24日成立,是崇尚社會民主的政黨。其他政黨還有人民崛起黨、民主左翼黨、民族行動黨、民主人民黨、自由民主黨、自由團結黨、社會民主黨、大團結黨、國家黨、工人黨、青年黨、勞動黨及土耳其共產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