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鐵路是怎麼樣建成的

土耳其鐵路是怎麼樣建成的

發布時間: 2022-05-22 13:52:53

❶ 地鐵是怎麼建的

巴黎地鐵的橡膠車輪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 Metropolitan Railway。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下鐵,在倫敦塔附近越過泰晤士河。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數月後便關閉。

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是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動地下鐵。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

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俄羅斯的地鐵也順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里爾字母,稱為Метро。

亞洲最早的地下鐵路在日本東京,於1927年開通。此外,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第一條地鐵修建於1910年(隧道開挖於1875年,1910年以前使用馬車),但因該城市坐落在歐洲,因此沒有被算作亞洲第一條地鐵。
非洲最早的地下鐵路在埃及開羅,1987年開通。
中國大陸第一條地下鐵路是1969年開通的北京地鐵。

❷ 土耳其主要交通

土耳其國鐵(TCDD)以東方快車而聞名,但線路不夠周延,車次也不多。如果從土耳其國內其他城市去往伊斯坦布爾,不如搭乘長程巴士。不過土耳其國鐵票價便宜,特別是卧鋪,在設備上一點都不輸給歐洲火車,所果如果時間不趕,可以來嘗試一下土耳其火車的旅遊樂趣。

不過土耳其國鐵票價便宜,特別是卧鋪,在設備上一點都不輸給歐洲火車,所果如果時間不趕,可以來嘗試一下土耳其火車的旅遊樂趣。

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是兩個最大的火車起迄站,伊斯坦布爾的錫爾凱吉車站(Sirkeci Gari)是前往歐洲的國際列車發車站,特別是前往德國墨尼黑、奧地利維也納及希臘雅典的伊斯坦布爾快線(Istanbul Express)每天發車,是最熱門的路線;

亞洲車站海達爾帕夏火車站(Haydarpasa Gari)則是前往中部安納托利亞各城市的發車站,但是現在這個古老的火車站已經關閉,所有從伊斯坦布爾前往中部安納托利亞個城市的列車將在新的正在建設中的火車站出發,由於新的火車站正在建設中,所以從伊斯坦布爾出發至中部安納托利亞城市的線路暫時關閉。

(2)土耳其鐵路是怎麼樣建成的擴展閱讀

由於位於土耳其的中部,安卡拉可謂是鐵路交通網重要的中樞部位,這里四通八達,可以到達絕大多數城市。伊斯坦布爾開往安卡拉的火車車程5小時36分鍾(白天),夜車走的是另一條高速路線。

安卡拉火車站位於Kızılay廣場(Kızılay Square),這里也是公交車集結地,最近的地鐵站位於廣場北邊的Gençlik公園(Gençlik Park)附近。

❸ 伊安高鐵的工程進度

工程勘測
中國鐵建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承擔了土耳其安伊高鐵二期工程的電氣化勘察設計任務,因其一次性通過了土耳其方面的設計方案評審,受到土耳其各方的高度評價。
測試階段
2013年9月全線鋪軌接通,11月開始進入靜態測試,冷滑、熱滑等全編組機車帶電測試階段,檢測列車在博聚於克至伊諾努路段反復進行了高速測試,已經通過熱滑試驗。通車後,兩大城市之間每天的鐵路客流量,將會增加到2.5萬人次以上。 2005年3月17日,土高鐵項目投標辦公室正式在伊斯坦布爾成立,同時,由中國鐵建牽頭、各局積極配合的國內編標工作也正式啟動。同年10月,土耳其國家鐵路總局宣布中國鐵建牽頭組建的合包集團中標。
2006年7月11日,土高鐵項目II標段項目合同正式簽署,2006年11月28日I標段項目合同正式簽署。
2008年9月11月,進入靜態測試,冷滑、熱滑等全編組機車帶電測試階段,線路的施工技術質量受到土耳其政府及有關各方的充分肯定。
2008年12月25日,國家進出口銀行正式向合包集團賬戶撥付安伊高鐵項目1.27億美元預付款。2010年5月,鋪軌基地正式開始修建;2010年7月23日,業主發函同意將項目工期延長20個月。2011年11月15日,土高鐵項目鋪軌儀式順利舉行。
2013年9月7日,安伊高鐵項目第I標段軌道鋪通;2013年9月21日,安伊高鐵項目第II標段軌道全線鋪通。2013年12月27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 視察了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工程,並參加了薩帕加至科茲卡伊線路的通車測試,測試結果良好。
2014年1月17日,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二期主體工程完工。
2014年7月25日,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等高級官員出席通車儀式並試乘了首趟高鐵。

❹ 世界上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橫貫俄羅斯東西的鐵路干線,總長933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Trans-SiberianRailway)是橫貫俄羅斯東西的鐵路干線。起自莫斯科,經梁贊、薩馬拉、車里雅賓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赤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總長9298.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奔跑在這一鋼鐵大動脈上的共有大約1000列貨運和客運列車。車里雅賓斯克以西,於十九世紀中建成;以東長7,416公里,於1891年始建,1916年全線通車。
三十年代完成全部復線工程。現除赤塔以東的卡雷姆斯卡亞站到遠東區的達利涅列欽斯克(原名「伊曼」)間3,000公里為復線內燃機車牽引外,其餘均實現了電氣化。全線運量西段大於東段,其中尤以鄂木斯克至新西伯利亞間(長627公里)最為繁忙。主要運輸煤炭、木材、礦石、建材、金屬及糧食等,具重要經濟和戰略意義。
從16世紀開始,沙俄瘋狂地在亞洲擴張領土,攫取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占亞洲陸地面積近1/3。這里有一望無際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很多人將其稱為「金窖」。不過由於距離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太過遙遠,西伯利亞在幾百年裡都無法得到開發。因其自然條件惡劣,自16世紀末以來,歷代沙皇便將這里作為苦役的流放地。

19世紀末期,俄國開始進入工業化時期。為了發展國內經濟,沙皇開始關注起西伯利亞地區。更重要的是,當時英美日等列強正在遠東國際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亞的戰略地位凸顯出來。為了牢固地佔有這片遠離歐洲的土地,也為了實施沙俄蠶食亞洲的「遠東政策」,沙皇決定修建一條貫通整個西伯利亞的大鐵路。

其實早在19世紀中期,有關部門就已為修建鐵路進行了大量論證工作。在十九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俄國專家們設計了在西伯利亞修建鐵路的許多新方案,但都未得到政府支持。俄國政府只是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解決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問題[1]。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頒發命令,決定首先從最東端的海參崴動工。1891年5月,皇儲尼古拉(即後來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臨海參崴主持鐵路奠基儀式。1892年7月,鐵路工程又從車里雅賓斯克往東修建。由於事關重大,俄國最高當局自始至終對該工程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於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特別管理委員會」,皇儲尼古拉親自出任主席。
然而鐵路的修建卻是異常的艱難,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與山脈、面積遼闊的永久凍土層外,惡劣的氣候成了最大的考驗。在西伯利亞,冬季的溫度能達到驚人的零下50℃,而在盛夏又經常出現近零上40℃的高溫。巨大的溫差經常造成鋼鐵脆裂、設備損壞。

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成千上萬的俄國貧苦農民以及服苦役者參與了施工。他們冒著嚴寒酷暑,開山搭橋,鋪設枕木,很多人因勞累致死。另外,俄國還必須為鐵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價。作為歐洲經濟比較落後的一個國家,沙俄幾乎要傾盡國力才能承擔起驚人的費用。僅在1891年—1901年間,俄國就為西伯利亞大鐵路花費了14.6億盧布,遠遠超過了同期的軍費開支。經過13年的艱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這條世界最長的鐵路干線才開始通車,而收尾工程則延續到了1916年。

後來,為加快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蘇聯政府決定修建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貝阿鐵路)。這條新鐵路西起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泰舍特站,經勒拿河畔的烏斯季庫特、貝加爾湖北端的下安加爾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爾州的滕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邊疆區的烏爾加爾、共青城,直到日本海沿岸的蘇維埃港,全長4275公里。在蘇聯鐵道兵部隊的努力下,1984年底貝阿鐵路竣工,1985年正式通車。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對當時的中國也產生了相當影響。由於當時的沙俄一直覬覦中國的東北地區。因此西伯利亞大鐵路在俄國的侵略政策中佔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亞大鐵路開工後不久,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就主張,大鐵路干線應通過中國東北直達海參崴,這樣就可拉近中國東北與俄國之間的聯系。恰在此時,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被迫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為了抑制日本在遠東的勢力,俄國便聯合德法兩國進行干涉,迫使日本「吐出」了遼東半島。隨後,因干涉還遼「有功」的俄國迅速獲得清政府的好感,而俄國也乘機秘密制訂了所謂的「亞洲黃俄羅斯計劃」。這一計劃的基礎,便是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同時,修建穿越中國東北並南伸至大連的鐵路。

1896年,當李鴻章作為特使赴莫斯科祝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時,俄國人便誘迫他簽訂了《中俄密約》,決定在中國境內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支線,並命名為東清鐵路(後又稱中東鐵路)。1898年,東清鐵路動工修建,1903年7月14日全線通車。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後,給俄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火車的轟鳴聲中,原本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迅速繁榮起來。通車後,這里的第一個變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長。1863年時,西伯利亞人口僅為286萬人,到1914年已達962萬人。大量移民的到來,有效地緩解了西伯利亞地區勞動力匱乏的狀況。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在大鐵路沿線兩側,眾多的城市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這種發展步伐被當時國際輿論譽為「美國速度」。
靠著鐵路帶來的勞動力與資金技術,西伯利亞一躍成為俄國的主要農牧業基地,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亞穀物產量已佔全國的17%。同時,西伯利亞的工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為滿足修路需求應運而生的採煤業、木材加工業、冶金業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動了整個俄國的經濟。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對當時的遠東國際局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日本將中國和朝鮮視為禁臠,結果與向東擴張的俄國發生矛盾。到1891年俄國人開始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時,日本人更加坐立不安了。他們擔心,一旦這條鐵路全線通車,必將在軍事上大大有利於俄國軍隊的調動,增強其在遠東的軍事力量。為此,日本政府在國際上四處奔走,聯絡英美等國向俄國施加壓力,試圖阻止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不過都沒有效果。

1904年初,日俄之間的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根據日本方面的分析,雖然俄國的整體軍事實力要強於日本,但其在遠東的兵力有限,補給也很困難。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竣工,只剩下了環貝加爾湖100多公里長的一段,如果鐵路竣工,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劣勢將得到根本扭轉。於是在軍部首腦山縣有朋等人的極力堅持下,日軍於1904年2月8日以偷襲的方式向俄國不宣而戰。而戰事的發展,也進一步證明了這條鐵路的重要性。

戰爭開始後,准備充分、擁有地理優勢的日軍果然取得了主動,連敗俄軍。俄方只好拚命趕工,在1904年7月13日強行開通了西伯利亞大鐵路。靠著這條鐵路,俄國在短時間內從歐洲調動大量軍隊到遠東前線,最終在兵力上超過了日軍,從而在局部挽回了敗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協性的《朴次茅斯條約》。後來,深深體會到西伯利亞大鐵路重要性的蘇聯又進一步對其改造和完善,並在1945年的對日作戰中再次發揮出它的巨大作用。

西伯利亞大鐵路如今卻沒有起到足夠的作用。米沙林在報告中指出,歐亞兩個大洲之間每年的貿易額為6000億美元,但其中只有1%的貿易額是通過俄羅斯的交通基礎設施來實現的。在俄羅斯建設配套交通基礎設施,有助於在2010年前把過境運輸總量提高到2500萬噸至3000萬噸,從而使俄羅斯獲得超過6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沿線國家
北線

由哈薩克阿克套北上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通往西歐及北歐諸國。

中線

由哈薩克往俄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瑞士、德國、法國至英吉利海峽港口轉海運或由哈薩克阿克套南下,沿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塔什乾及土庫曼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諾沃茨克,過裏海達亞塞拜然的巴庫,再經喬治亞第比利斯及波季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亞的瓦爾納,並經魯塞進入羅馬尼亞、匈牙利通往中歐諸國。

南線:

由土庫曼阿什哈巴德向南入伊朗,至馬什哈德折向西,經德黑蘭、大不里士入土耳其,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經保加利亞通往中歐、西歐及南歐諸國。

貝阿鐵路
全稱貝加爾—阿穆爾鐵路。俄語縮寫為巴姆。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與太平洋沿岸的第二條鐵路。西起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的泰舍特,經勒拿河畔的烏斯季庫特、貝加爾湖北端的下安加爾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爾州的滕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州的烏爾加爾、共青城,迄於蘇維埃港。全長4,275公里。是蘇聯為應付與中國的緊張關系,所建的策略性支線鐵路 (西伯利亞鐵路的正線相當接近中國邊境)。新線與原線相距380至480英里。 其中共青城至蘇維埃港、泰舍特至烏斯季庫特段分別於1947和1954年建成通車。1974年起修建的烏斯季庫特至共青城段長3,145公里。大體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北側180—500公里。對減輕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負擔,開發沿線地區豐富的煤、銅、鐵、鉛、鋅、鉬、石棉和森林資源,加強遠東區經濟和戰略地位有重要作用。1984年底竣工,1985年通車。經三條支線同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接。貝阿鐵路沿線穿越貝加爾山等一系列大小山脈,但新修段3145千米中隧道長度僅26.3千米,而且這26.3千米僅由4條長隧道組成:15.3千米的北穆亞隧道,6.7千米的貝加爾隧道、2.5千米的科達爾隧道和1.8千米的杜謝阿林隧道。

貝阿鐵路的建成,標志著西伯利亞開發進入新階段,表明蘇聯已將西伯利亞開發列入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組成部分。由於掌握住了鐵路開發的鑰匙,蘇聯也就打開了西伯利亞這個「地下寶庫」,為西伯利亞經濟發展乃至整個蘇聯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必要條件。
環貝加爾湖的環湖鐵路

環貝加爾湖的鐵路本來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部分。西伯利亞大鐵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個時區和16條歐亞河流,沿途經1000多個車站,一直通往日本海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總長9200多公里。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十九世紀末期,沙俄開始著手研究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工程,前後經歷了30多年,為了加速實現沙皇從16世紀開始的向東擴張的野心,從1891年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這條線路只剩下兩段沒有完工,一段是伊爾庫茨克附近難於通行的環貝加爾湖區段正在最後施工階段,另一段是從赤塔至哈巴羅夫斯克間繞黑龍江(阿穆爾河)的阿穆爾區段待建。因為與日本作戰的緊迫需要利用貝加爾湖從南岸的坦霍到北岸的里斯特揚卡用輪渡方式通車,在1904年冬天則在冰面上鋪設鐵軌直接穿過湖區到伊爾庫斯克。冰上鐵路要特別設計,枕木非常密,鐵軌比較粗,在極其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零下幾十度的嚴寒風雪中在冰上架設了鐵路並運行,真是不可思議。在日俄戰爭中西伯利亞大鐵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盡管輸掉了日俄戰爭,俄國仍在沮喪和痛苦中堅持修建完了西伯利亞大鐵路阿穆爾區段,全線工程於1916年建成通車。 1863年時,西伯利亞人口僅為286萬,到1914年已達962萬。大鐵路在戰略意義上促進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全面發展。1904年環湖鐵路由於日俄戰爭的需要運送了貨物和軍隊,後來由於設施的維修不力,天氣條件以及政治形勢的影響,沒有再用。到了內戰以後才逐漸使用。西伯利亞大鐵路在1945年的對日作戰中再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段鐵路是1902年開始修建的,邀請了義大利的工程師,材料以當地的石料為主,計劃3年完工,由於1902年日俄遠東戰爭,提前完成。工程量是巨大的,每公里就用了60噸的炸葯,炸出300噸的石頭。全部環湖鐵路共有39個隧道,共長8994米,最長的一個是807米,靠山牆29公里,其中有義大利風格靠山牆在今天已經成為了環湖鐵路上最美麗的景點之一。

19世紀建造的一些建築物,包括車站,沿線的水利設施,水塔,公寓等至今仍在使用。只有很少當地工人參加修建,環湖鐵路大部分都是來自俄羅斯,中國,甚至美國和義大利的工人。每一個隧道都有自己的名字,如貪婪隧道,大隧道,苦役隧道等等,最長的807米的一條隧道,稱為半隧道。大部分的隧道都很短,有的只有十幾米。最重要的石方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施工隊承擔的,石方的工作是最為艱苦的,而且事故很多。據說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過程中,俄國曾多次派人到我國的山東、河南及東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後達幾十萬人。這些中國工人除修建東清鐵路外,有一部分來到西伯利亞地區的鐵路工地上工作。除了中國工人,據說還有日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以及義大利和奧地利的工作人員參加修築鐵路。由於惡劣的氣候和工作生活條件,不知道有多少工人被永遠的埋在了幾千公里的鐵路兩旁。
1930-1950年期間,又修建了一些車站和其他設施。這些都是蘇聯的鐵道兵完成的。20世紀50年代由於修水利曾經將低處的鐵路重新移到高處。新的從庫爾圖克到伊爾庫斯克的鐵路沿著到莫斯科的國家公路修建完成,從那時候起,這段鐵路停止了使用。60-70年代,只有有興趣的遊人出沒這段鐵路。80年代初期,貝加爾站到庫爾圖克的環湖鐵路被國家認定為歷史文化以及科技的遺址加以保護,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里確認為歷史文化遺產,成為貝加爾湖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這是活的仍然在動著的古跡,不是像平遙那樣的死了的古跡。
海參崴是一個有著70多萬人口的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俄羅斯在遠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參崴原是中國的領土,「崴」是窪地的意思,100多年以前,這里盛產海參,海參崴由此而得名。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致使包括海參崴在內的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讓給沙俄。1862年,沙俄政府正式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為「控制東方」。

海參崴水深港闊,是俄羅斯在北太平洋地區唯一的不凍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就駐扎在此。城內有很多漁業設備和海員服務設施,號稱漁業城、海員城。每年夏季,到海參崴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除了風光旖旎的海濱景色和獨具特色的俄式建築,極富城市個性的9288紀念碑是不容錯過的景點。俄羅斯人說,到海參崴不看9288紀念碑,就等於徒有此行。

9288紀念碑建立在海參崴火車站站台上,是為了紀念被稱為「世界第十二大奇跡」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而建。碑高四米左右,高高的尖頂上安放著俄羅斯雙頭鷹國徽,碑身由下方上圓的幾何形狀組合而成。黑色大理石上鑲嵌著「9288」四個黃燦燦的銅字,標志著橫貫歐亞兩大洲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與首都莫斯科的距離是9288公里。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它修建於1904年7月13日,歷時13年才完工。它穿越烏拉爾山脈,在西伯利亞的針葉林上延伸,將莫斯科和海參崴連接到一起,幾乎跨越了地球周長1/4的里程。在上個世紀早期,汽車和飛機還沒有廣泛地投入使用,陸路運輸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火車,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被稱為俄羅斯的「脊柱」、連接歐亞文明的紐帶,對俄羅斯乃至歐亞兩大洲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西伯利亞大鐵路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連接起來。鐵路設備優良,其中歐洲部分約佔19.1%,亞洲部分約佔80.9%,共跨越8個時區、3個地區、14個省份。鐵路設計時速為80公里,從莫斯科到達海參崴需要七天七夜的時間。

但是沒有誰會嫌棄火車速度太慢,旅客們都喜歡這樣「耗」著,慢慢地喝著酒,悠閑地周遊俄羅斯遼闊的領土。沿線可以看到多種風格迥異的風景,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具特色的文化。歐洲部分一望無際的平原、亞洲部分人煙罕至的森林、貝加爾湖引人入勝的湖面,還有風情萬種俄羅斯的城鎮風光,都令人流連忘返。俄羅斯人熱情好客,在漫漫旅途中與旅客閑聊交流、邂逅俄羅斯當地人或者外國遊客、采購各地特色商品,也會讓旅途充滿了樂趣。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的旅行絕不是平淡的旅程,可以說乘火車的本身就是在旅遊。

西伯利亞大鐵路縮短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運輸線,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無論從經濟意義還是政治意義來評價它,都可以說是了不起。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條鐵路為蘇聯打敗德、日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當我們來到終點站海參崴時,不能不去參觀9288紀念碑。

❺ 簡述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史。

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史:

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發生了嚴重的石油危機,石油短缺的陰影籠罩全球。為了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各國反思之餘,要求徹底改革傳統的交通能源結構模式,而鐵路是唯一能採用非石油能源的交通模式。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東京至大阪高鐵40多年來,高速鐵路從無到有,迅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球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近2.5萬公里,分布在中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英國、韓國、中國台灣等17個國家和地區。高速鐵路作為一種安全可靠、快捷舒適、運載量大、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已經成為世界交通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次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鐵路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由發達國家日本、法國、義大利和德國推動了這一次建設高潮。這期間,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國的新干線網的主體結構,在技術、商業、財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二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於日本等國高速鐵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各國對高速鐵路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並付諸實踐。歐洲的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和英國等最為突出,1997年,從巴黎開出的「歐洲之星」列車又將法國、比利時、荷蘭和德國連接在一起。在這期間,日本、法國、德國以及義大利對發展和完善高速鐵路網也進行了周密和詳盡的規劃,對原有高速鐵路網進行了大規模擴建。

3.第三次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這次建設高潮涉及到亞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個歐洲,形成了世界交通運輸業的一場革命性的轉型升級。俄羅斯、韓國、中國台灣、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都先後開始了高速鐵路的建設。為了配合歐洲高速鐵路網的建設,東部和中部歐洲的捷克、匈牙利、波蘭、奧地利、希臘以及羅馬尼亞等國家正在進行干線鐵路改造,全面提速。對高速鐵路開展前期研究和初步實踐的國家還有土耳其、中國、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等。

(5)土耳其鐵路是怎麼樣建成的擴展閱讀: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速鐵路,就是鐵路設計速度高、能讓火車高速運行的鐵路系統。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的高速鐵路系統是1964年建成通車的日本新干線,初步速度標準是200km/h,後來隨著技術進步,火車速度更快,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就對高速鐵路有了不同定義,並根據本國情況規定了各自的高速鐵路級別的詳細技術標准,涉及的列車速度、鐵路類型等就不盡相同。

目前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的國家已有中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英國,正在積極建設或規劃建設的還有瑞士、奧地利、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國。

❻ 全世界擁有中國製造高鐵動車和鐵路的國家有幾個

1、土耳其伊安高鐵

伊安高鐵又稱安伊高鐵,是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的高速鐵路,全長533公里。。這是我國第一條走出國門的高鐵,伊安高鐵於2014年7月25日全線建成通車。。安伊高鐵開通後,帕穆科瓦市離伊斯坦布爾的距離將由的1個小時縮短到20分鍾,高鐵的魅力就在於此。

2、沙特麥麥高鐵

是由沙特麥地那到麥加的高鐵,全長約480公里,自北向南分別途經麥地那、拉比格、吉達和麥加四座城市。設麥地那站、拉比格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站、阿卜杜·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站、吉達站和麥加站5座高鐵站。

該高鐵於2018年9月開通運營,兩地行車時間由4個小時縮短到2個小時,年客運量突破1500萬人次。

3、中非鐵路

我國對非洲的援助,是花費最多的,也是項目最多的,中非鐵路不止一條,比如我們援助衣索比亞至吉布地的亞吉鐵路,雖然這是一條貨運鐵路。還有援助肯亞的蒙內鐵路,是全長480千米一條連接蒙巴薩與內羅畢的鐵路,全長480千米。

4、莫斯科-喀山高鐵

莫斯科-喀山高鐵是俄羅斯規劃建設的一條高速鐵路,連接首都莫斯科與韃靼自治共和國首府喀山,是規劃中的北京-莫斯科高速鐵路的組成部分。

5、匈塞鐵路

匈塞鐵路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產物,是我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項目自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鐵路全長350公里。

❼ 土耳其高鐵機車是哪國製造

西班牙、韓國、土耳其、中國聯合製造。

前10列高速列車由西班牙CAF製造,最高時速250公里/小時,下一列新列車將在新建的高速線路上運行。韓國Rotem公司與土耳其Tvasa公司在薩卡里亞省的Adapazarhao工廠的合資企業將同時生產高鐵350X高速列車,速度為352.4km/h。

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二期工程全長158公里,合同金額12.7億美元,設計時速250公里。這是國內外中資企業承建的第一個電氣化高速鐵路項目。推進我國高速鐵路「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7)土耳其鐵路是怎麼樣建成的擴展閱讀

伊高鐵是土耳其「東西線鐵路」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官方數據顯示,安伊高速鐵路全程約533千米,設計時速250千米,全部採用歐洲標准建造。其中,由中鐵建土耳其分公司參與建設的二期工程全長約158千米。

這不足總長度1/3的二期工程,卻是極為難啃的「硬骨頭」。中鐵建土耳其分公司經理鄭建兵向記者介紹說,在158千米的施工段中,包括37個、總長度約45千米的隧道施工段,以及約10千米長的鐵路橋施工段。由於施工地區地質結構極為特殊,無法使用傳統的炸葯爆破手段進行隧道施工。

❽ 鐵路是怎樣建成的

先是測繪,勘察。然後開山架橋形成基本形狀的鐵路線,其中過田要架高架橋,過邊山要修邊坡等,然後在用火車運送鐵軌到指定地點由鋪軌機每25M鋪設,最後由道砟機到軌渣。由軌道車試線行駛。就算完成了。

❾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地鐵為什麼是世界上最短的地鐵

新華社安卡拉9月18日電 (記者懷成波)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第一條城市地鐵周末正式投入運營。

這條長8·5公里的干線連接市內兩個最繁華的商業區,每小時雙向運載90000旅客,將有助於緩解這座1000萬人口特大城市的交通擁塞狀況。地鐵可抗里氏9級地震。

這條地鐵造價為6·31億美元,由法國阿拉斯托姆公司和一些土耳其公司組成的財團投資興建。工程1992破土動工,歷時8年。

❿ 土耳其高速鐵路的介紹

土耳其自2003年起開始建設高速鐵路。第一條從土耳其最大的都市伊斯坦布爾經過埃斯基謝希爾到首都安卡拉全長553公里的線路正在建設中,並將於2007年開始運營,全程旅行時間將從6~7小時縮短至3小時10分。另一條線,安卡拉至科尼亞(Konya)的線路於2006年開工。全程旅行時間預計在70分鍾。另有其他幾條線連接各大都市,已經規劃並將於若干年內建設。2013年12月27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視察了由中國鐵建總承包建設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工程,並參加了薩帕加至科茲卡伊路段的通車測試。2014年1月17日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二期主體工程完工。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