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敘利亞伊朗為什麼戰爭

土耳其敘利亞伊朗為什麼戰爭

發布時間: 2022-05-20 19:12:51

A. 為什麼敘利亞有戰爭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1. 因為由於國家的統治者給國家造成的腐敗;

  2. 百姓們遊行示威讓總統下台,引起外國的關注,但是總統堅決不下台,後來出現反對派和另外國家的援助,所以引起戰爭。

B. 土耳其大軍開進敘利亞,伊朗為何要搞大動作

庫爾德人一直謀求能在敘利亞北部建國,但因為歷史緣故,土耳其和庫爾德人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土耳其一直阻擾庫爾德人建國,雙方這間多有戰爭,而土耳其大軍開進敘利亞,雖說是打擊庫爾德人,也有趁機擴大國土的意思,這對伊朗也存在潛在威脅,伊朗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管。

庫爾德是中東第四大民族,庫爾德人一直沒有自己的國家,他們被肢解到了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和伊朗4個主要國家中,庫爾德人一直夢想能夠成立自己的國家,但他們多次被土耳其人出賣,所以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在早前,伊朗就呼籲土耳其不要採取軍事行動,但是土耳其不聽勸告,仍然採取軍事行動後,伊朗當然對此大為不滿,因此在西北與土耳其共同邊界附近發起一場大型軍事演習,顯然有力威懾土耳其的意味,並表現出了支持敘利亞反擊的態度。

當然土耳其的行為,不但庫爾德武裝給予了強烈反應,對於土耳其的越境行動,敘利亞政府軍也不會熟視無睹,大概率會和庫爾德武裝共同抵抗土耳其的入侵。

C.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

起因是因為敘利亞佔有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靠近多條原油的輸送管道和海上航線的出海口,目前從中東運往歐洲的原油幾乎都要經過敘利亞。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導致其他國家眼紅。

敘利亞政府也存在很嚴重的獨裁腐敗現象,雖然說他們的總統都是民選出來的,但其實都是前任總統的親屬,這種情況下官僚腐敗成風,國家各方面都得不到發展。

而且中東地區的宗教信仰也比較雜,個個宗教之間的矛盾也很激烈。敘利亞當權的是人數較少的阿薩德派系,這讓遜尼派感覺到很不滿意,因為他們認為政府根本沒什麼作為,於是就一直在製造各種活動給他們添亂。

(3)土耳其敘利亞伊朗為什麼戰爭擴展閱讀:

20世紀之前50年間,敘利亞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組成部分。一戰後,敘利亞現代國家誕生,但法國殖民當局設法將敘分成6個獨立國,因遭當地人強烈反對而未得逞。二戰前夕,法國從敘利亞版圖上割走兩塊土地,即黎巴嫩和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1946年,敘利亞宣告獨立,但國外各股勢力紛紛施加影響。

1958-1961年,埃及一度與敘利亞合並建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3年,「復興黨」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執政,僅將敘利亞視為「復興黨」和阿拉伯民族的「地區統帥」。直到哈菲茲·阿薩德統治晚期,特別是其子巴沙爾·阿薩德執政時期,敘利亞才開始通過教科書、國家電視台和其他媒體塑造國家認同。

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後,沙特從克羅埃西亞大批采購前南斯拉夫制無後座力炮、手榴彈、機槍、迫擊炮、打坦克和裝甲車的火箭彈等武器,以及烏克蘭制步槍子彈、瑞士制手榴彈、比利時制步槍,運抵敘反政府勢力手中。土耳其2011年8月起從巴沙爾政權的友好鄰邦變身為主要對手,支持敘穆斯林兄弟會等反對派,並向遜尼派反政府武裝提供庇護、武器和培訓,甚至默許「聖戰」勢力流竄到土耳其。

D. 為什麼美國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正在敘利亞交戰

E. 敘利亞戰爭爆發的原因

敘利亞戰爭起因是因為敘利亞佔有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靠近多條原油的輸送管道和海上航線的出海口,目前從中東運往歐洲的原油幾乎都要經過敘利亞。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導致其他國家眼紅。

敘利亞政府也存在很嚴重的獨裁腐敗現象,雖然說他們的總統都是民選出來的,但其實都是前任總統的親屬,這種情況下官僚腐敗成風,國家各方面都得不到發展。

而且中東地區的宗教信仰也比較雜,個個宗教之間的矛盾也很激烈。敘利亞當權的是人數較少的阿薩德派系,這讓遜尼派感覺到很不滿意,因為他們認為政府根本沒什麼作為,於是就一直在製造各種活動給他們添亂。

F. 敘利亞為什麼發生戰爭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是阿拉伯戰爭,但最根本最真實的原因,還是美俄兩國在能源話語權上的角力。

由此誰佔有敘利亞誰就佔有中東乃至歐洲的「石油話語權」,而誰佔有話語權誰就能制定石油的游戲規則。制定游戲規則一直是全世界頂級游戲玩家追尋的東西。



G. 中東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為什麼沖突不斷

除了土耳其的邊界是由土耳其獨立戰爭決定的,其餘中東國家的邊界其實都來自於曾經殖民者的劃分。敘利亞和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的邊境問題可以說都是殖民後才出現的。西方列強將不同的種族劃分的一個國家,又將同一種族分割,類似德國二戰前要求奧地利等德裔民族的場景自然會出現。

圖為列強統治下的中東

除此之外,中東人口的迅速增長也使得經濟問題突出,資源分配不均,比如葉門,就根本不足以憑借如此貧瘠的土地支持起接近於加拿大的總人口,來自國外和國內的勢力瘋狂的爭奪石油資源,水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口暴增才發生的。中東目前需要滅霸那樣的平衡,而方式就是通過戰爭銳減人口。

最後,和一些朋友討論,很多人的觀點都認為,基本上戰爭都與美國有關,一是發戰爭財,二是你天天打互相損傷,美國好當世界大哥。還有人歸結於宗教信仰,這些也是重要的因素,對於理解中東問題有所幫助。

H.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是什麼性質的戰爭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I.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然而,由於對烏茲別克封建主進行戰爭和鎮壓反封建的起義,阿拔斯一世不得不於1590年3月21日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對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爾和約。按照這項和約,幾乎整個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庫爾德斯坦的頗大部分都劃歸奧斯曼帝國統治。

16世紀與17世紀之交,阿拔斯一世進行了軍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備部隊,其中包括一個1.2萬人的火槍兵軍團和一個1萬人的騎兵軍團;還建立了火炮工廠和由炮手組成的炮兵部隊。火槍兵和炮手只從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時,伊朗軍隊的兵力達12萬人,計有常備軍4.4萬人、封建民軍7.5萬人,封建民軍中有3萬克濟爾巴希人和由土庫曼人、庫爾德人、盧爾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組成的4.5萬民軍。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很快增至30萬人。伊朗為准備與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進行戰爭,還與土耳其的敵對國——俄國和歐洲諸國建立了政治與外交關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伊朗國第一次成為進攻的一方,而軍事組織未作根本改變的奧斯曼帝國卻成為防禦的一方。1603~1604年,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伊軍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餘萬亞美尼亞人從被征服的亞美尼亞被趕往伊朗內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戰爭中,伊朗獲得全勝。1613年11月20日,交戰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戰果的和約。

由於對1613年伊斯坦布爾和約的條款不滿,土耳其於1616年開始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

在1616~1618年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新戰爭中,土耳其又遭失敗,於1618年在謝拉布簽訂和約,條約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各項條款。在最後兩次戰爭中,伊朗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范圍,接著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戰爭起因於沙赫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對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的起義之機,攻佔了巴格達市,隨後佔領了整個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於17世紀的前25年裡,對東喬治亞的幾次遠征,破壞性特別大。外高加索人民對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喬治亞,薩阿卡則領導的廣泛的反伊朗起義,動搖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統治。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歐洲的戰事中遭數次挫折後,在蘇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便重新致力於征服東方。

1625年,土耳其佔領了阿哈耳齊赫,奪取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將其變為土耳其的一個省。穆拉德四世還進犯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同時,他的部隊還佔領了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可是他未能佔領巴格達,對該城長達9個月的圍攻毫無成效。

1630年,土軍轉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毀掉了哈馬丹城,屠殺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簽訂了卡斯列—席林條約。

按照這項條約,伊土兩國間的疆界沒有變動,但阿拉伯的伊拉克歸屬土耳其。

伊土戰爭的第三個時期開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罕默德三世對伊朗重起戰端。

1723年春,土軍乘薩非王朝國家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索,佔領了第比利斯、整個東喬治亞、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與此同時,土軍還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勝利直接威脅著俄國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遠征波斯和土耳其的軍事勝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馬斯普二世同俄國簽訂了1723年彼得堡條約。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條約在伊斯坦布爾簽訂。

根據這項條約,1723年俄伊彼得堡條約列舉的裏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而外高加索的其餘地區和包括克爾曼沙赫、哈馬丹兩市在內的伊朗西部則轉歸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條約的條款有利於土耳其,這是由於法國對它支持的結果,因為法國害怕俄國勢力加強。土耳其不滿足於已佔領的大片領土,其軍隊又向伊朗東部推進並攻佔了加茲溫。對土耳其侵略者進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亞塞拜然的人民群眾。

18世紀30年代初,統帥納迪爾成為伊朗的實際統治者。

1730年,他擊敗了土軍並將其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赫和南亞塞拜然。

然而,當納迪爾忙於鎮壓阿富汗阿布達爾部族的霍臘散起義時,唯恐納迪爾的聲望增高的塔赫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個人威望。塔赫馬斯普二世的軍隊在哈馬丹城下遭到失敗。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和約使土耳其侵佔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領土合法化。

1732年底,納迪爾推翻了塔赫馬斯普二世,事先與俄國簽訂臘什特條約後,便親自出征土耳其。

按該條約規定,吉蘭省立即歸還伊朗,而庫拉河以北的領土待將土軍從外高加索境內驅逐後歸還。

1735年6月14日,納迪爾的7萬軍隊在卡爾斯城下打敗了蘇丹的8萬大軍。

1736年,納迪爾加冕為伊朗沙赫,著手改組軍隊,以期增加兵員和裝備,尤其是炮兵。在這方面他得到英法兩國軍事專家的幫助。納迪爾—沙赫在鞏固了薩非王朝國家的統一之後,為了從土耳其手中奪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於1743年對土耳其重新開戰。3年戰爭雙方未分勝負而結束。

16至18世紀的伊士戰爭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戰的任何一方都未獲勝。戰爭阻礙了伊土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一些由許多民族和部落鬆散地拼湊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

伊土戰爭的非正義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間——特別是在17至18世紀——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運動,這些運動都為交戰國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統治。伊土戰爭對外高加索人民來說是他們自古以來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在血腥的伊土戰爭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淪為在近東和中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裝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軍,武裝力量的主要兵種是用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武裝起來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伊朗的正規騎兵和土耳其的正規騎兵是軍隊中靈活機動的部隊。常備步兵與騎兵相比則處於從屬地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1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6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8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8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