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打英國雙跳板
⑴ 土耳其利比亞「八竿子打不著」,為何土耳其要插足利比亞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土耳其之所以要插足利比亞,歸根到底,是為了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土耳其和利比亞不在同一個大洲,相隔很遠,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土耳其在利比亞有著巨大的利益。這巨大的利益,足以促使土耳其派出軍隊,插足利比亞,就算得罪其他大國也在所不惜。
這么巨大的利益,土耳其肯定不甘心就這樣失去。於是土耳其國會投票通過,允許埃爾多安出兵利比亞,幫助利比亞當局,以保障土耳其在利比亞的權益。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永遠是在第一位的。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很多國家都會無所不用其極。
⑵ 為甚麼土耳其跟歐洲有仇,現在英國孤立歐洲土耳其是不是更恨英國
今天的這些中東小國曾經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擊敗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後,改君士坦丁堡為伊斯坦布爾成為橫跨亞非拉的超級大國,土耳其的強大迫使西方開辟新航路,拿破崙時代中後期,土耳其衰落,阿拉伯各部落尋求獨立建國,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使得它分裂。所以無論從歷史來看,宗教來看他們都有仇。
⑶ 土耳其可以當跳板去美國嗎
土耳其人去美國也是必須申請簽證的,而且也有很多人被拒簽,而且現在土耳其跟美國的關系比較差,雖然雙方都是北約成員國,但是土耳其跟美國的交流越來越少,相反土耳其跟俄羅斯的交流越來越多,所以說土耳其不能當成去美國的跳板。去美國的跳板應該是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這些發達國家,而不是土耳其。
⑷ 土耳其打拜占庭帝國時歐洲為什麼不出兵
尼科堡戰役中被擊潰了,之後也有援軍,比如1399年查理六世派遣參加過尼科堡的元帥Jean Le Maingre帶領「600重裝士兵,600侍從和1000弓箭手」來君堡逛了一圈,1444年瓦爾納的十字軍,1445年勃艮第公爵派遣的300人,到了1453年「。主要由熱那亞人、威尼斯人和加泰羅尼亞人組成的西方傭兵和志願軍則有2-4000人」,其中熱那亞3-400人(包括水手則有6-700人),威尼斯1000人,「和教皇特使一同抵達的大型義大利兵團包括200火銃手和弩手。」,還有塞爾維亞的1500人
1453年的歐洲正好處於一個由亂向穩的轉變過程,各國都百廢待興,發展經濟,根本不可能派大規模援兵去救拜占庭。
⑸ 為什麼說土耳其有現在的狂妄,是美國和俄羅斯造成的
因為土耳其是北約的成員國之一,所以土耳其很多的軍事設備都是靠美國提供的,而且土耳其現在和庫爾德武裝部隊進行作戰雖然是在敘利亞的領土上,但是俄羅斯對他們的態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就是這樣讓土耳其更加的放肆了。
所以有這些武器的加持,土耳其最近怎麼敢不囂張?美國和俄羅斯之所以沒有去干涉他們是因為,土耳其現在還沒有碰到美國的底線而已。
⑹ 土耳其,敘利亞之間的矛盾是怎麼產生的
1.被奧斯曼統治、剝削四百年:
早在16世紀,敘利亞就被納入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帝國一直對敘利亞實施專橫的壓迫和無情的經濟掠奪。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變本加厲地進行掠奪,並打擊阿拉伯民族主義分子。僅在1915年,從敘利亞強征了當年9成的糧食產量,戰爭後三年,45萬敘利亞和黎巴嫩人死於非命。
2.因領土問題再添仇怨:
亞歷山大勒塔是所謂天然的敘利亞的組成部分,在經濟、宗教、文化方面與敘利亞有著密切關系,但該地區也生活著大量土耳其人。
1936年,土耳其政府提出對亞歷山大勒塔的主權要求,法國很快做出讓步。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山雨欲來,為了拉攏土耳其,法國、英國已經決定以這塊土地為誘餌。
3.冷戰時期的離合:
1957年10月,敘利亞在聯合國控告土耳其,敘利亞問題一下成了國際危機,美蘇兩強則分別支持自己的盟友。不過,這場危機最終沒有發展成公開的軍事對抗。
1957年危機只是敘土緊張關系的一個縮影,由於兩國結怨已久,之後的近半個世紀,敘土關系經歷了緊張與緩和、沖突與合作的艱難歷程。
(6)土耳其為什麼打英國雙跳板擴展閱讀
奧斯曼時期,敘利亞與土耳其矛盾的起因:
1516年,敘利亞被納入曾一度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政府對敘利亞人民政治上專橫壓迫,經濟上無情掠奪,文化上實行愚民政策。
18世紀後,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外國資本大量侵入敘利亞。18世紀末葉,法國資本在敘利亞各大城市佔絕對優勢。外國資本的侵入,促使敘利亞在19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1831至1840年,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的藩屬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佔領敘利亞長達10年之久。
19世紀下半葉,敘利亞的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領導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在敘利亞和黎巴嫩蓬勃發展。代表人物有布斯塔尼、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等。
文化復興運動激發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意識,為阿拉伯的民族解放運動鋪平了道路。一些秘密的民族主義組織相繼建立,如「青年阿拉伯協會」和「盟約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敘利亞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災難。奧斯曼帝國軍事當局強迫敘利亞人民充當炮灰,殘酷鎮壓愛國分子。
1916年6月,麥加的謝里夫海珊舉行反土起義,海珊的第三子費薩爾率軍由阿拉伯半島北上,與英軍協同作戰,大批敘利亞人參加了戰斗。
1918年10月費薩爾攻佔敘利亞,在大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在敘利亞長達300多年的封建軍事統治。
此後,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地帶由法國控制,從亞喀巴到阿勒頗的敘利亞內地由費薩爾的軍隊控制。
參考資料
敘利亞-網路
⑺ 一戰時,為什麼土耳其僅僅為了兩艘戰艦,便和德國結盟
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再衰落也不至於那麼不開眼,只能後來德國把被英國地中海艦隊追逐的躲到當時還是中立國的土耳其的兩艘戰艦送給土耳其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畢竟當時土耳其的政局控制在本來就很親德的青年土耳其黨的手裡。就算沒有那2艘軍艦,在青年土耳其黨的忽悠下,土耳其早晚也會倒向德國的。
⑻ 「英國駐土耳其斯坦軍事使團」在英國對中亞武裝干涉中氣什麼作用
1917年組成的「英國駐土耳其斯坦軍事使團」,是當時英國武裝干涉者直接進行組織與領導的中心。
1918年初,該使團為使中亞內部反革命勢力聯合到一起而積極展開活動:加強了同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分子、封建主、布哈拉艾米爾政府、希瓦汗國政府、奧倫堡和謝米列奇耶的哥薩克白匪等的聯系。在塔什干成立了白匪地下的「土耳其斯坦軍事組織」和以英國軍事外交官貝利為首的間諜破壞小組。1918年7、8月間英軍進入裏海以東地區。「英國駐土耳其斯坦軍事使團」在英軍和中亞內部反革命分子的支持下,給予白匪及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分於以金錢和物質技術上的援助,對煽動中亞內戰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⑼ 為什麼土耳其比很多歐盟里的國家都強大,為什麼難以
第一,土耳其不比歐盟其他國家強大,歐洲真正意義上的幾個傳統強國是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這哥幾個都比土耳其強大的多,歐盟的主要代表也在這幾家當中。
這里我可以明確的說:目前的歐盟,除了德法之外,其餘國家都低一等,因為它們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政治影響力都不及前面那倆,現在的歐盟,是名副其實的「法德同盟」。
第二,土耳其傳承自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曾經一度壓著整個歐洲打的傢伙,中西歐洲跟它之間的世仇遠比東歐的12次俄土戰爭還大,可以說神聖羅馬帝國從建立就跟它打,幾乎就沒停過。
第三,土耳其是真正意義上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宗教上跟歐洲的基督教絕對對立,而且這倆宗教都極度排外,排外到碰上不同信仰直接動刀子的地步,何況兩家之間還有上千年的世仇,這兩家之間「合作」只能是權宜之計,相互敵視是早晚的事。
⑽ 阿拉伯人為什麼勾結英國人,要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首先,中東是阿拉伯人的中東,幾百年後,生活在中東的,主要還是阿拉伯人而不會是英國人。要反對的,就是在家門口確確實實正統治自己的奧斯曼,而英國人無論怎麼參與,他不會反客為主,借力又有何妨?
其次,文化認同往往是外界的想當然。不同地區,不同教派的各種人群,歷史上充滿了仇恨,只因被外界統稱為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徒,就被覺得應該有凝聚力,這無非是外人不了解詳情的想當然。更何況那是有相互劫掠復仇傳統的游牧民族。中日韓就文化很相近,相互打的也很起勁,有啥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