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和絲綢之路有什麼關系

土耳其和絲綢之路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5-19 03:09:42

Ⅰ 古代絲綢之路對經過的各個國家有什麼重大影響

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漢代開辟的這條絲綢之路時而因為政治對立、民族矛盾乃至戰爭而一度中斷。文明的發展,勢力的擴張,商業民族的活躍, 和草原游牧民族與農耕定居民族的依存關系,使得東西方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交往兩千多年來從未斷絕。


東漢末年,中原戰亂頻仍,秩序混亂。作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甚至二十多年沒有太守,當地豪強大姓雄張,兼並土地,使小民無立錐之地,前來貿易的西域商胡也備受欺詐。227—233年間,倉慈出任敦煌太守,有力地抑制了豪強的兼並和勒索,為西域商人前往內地買賣提供種種方便,也使得敦煌成為漢族與西域各族民眾交往貿易的一個國際都會。

1907年,英國考古學者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長城烽燧下,發現了一組用中亞粟特民族的文字所寫的粟特文信件,這是在涼州(武威)的粟特商人寫給家鄉撒馬爾干(Samarkand,在今烏茲別克)貴人的書信,不知什麼原因而埋藏在敦煌長城腳下。

信中談到,這些以涼州為大本營的粟特商團,活動的范圍東到洛陽,西到敦煌,經營中國絲綢等商品的長途販賣。這組書信寫於西晉末年(312年前後),它們真切地反映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易活動。

Ⅱ 兩漢時絲綢之路有沒有到達土耳其海峽

到達過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並),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Ⅲ 關於絲綢之路資料

絲綢之路啦,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1)西域: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玉門關和嘉峪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漢武帝以前,那裡小國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國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漢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備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
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和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4)西域都護的設立:
2、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陸路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長安或者洛陽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Ⅳ 「絲綢之路」作為中外關系重要的紐帶,它所經過的主要國家有哪些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4)土耳其和絲綢之路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海上絲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

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

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

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宋代以後, 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Ⅳ 絲綢之路連接起了中國與世界的貿易,中國的絲綢流向了哪些國家

絲綢之路在古代它是一條連接東方和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一條通道。從具體上講,絲綢之路還可以分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自從中國的絲綢之路被開辟之後,成功地將中國以世界各地的經濟貿易連接了起來,從而讓中國的絲綢流向了世界中的日本、印度以及歐美一些國家。

三、絲綢出口國家

然而中國歷史上絲綢之路所以會被稱為絲綢之路,主要是因為這一條路主要是將中國製造的一些絲綢成功推向世界各國之中,從而讓中國人獲得更多經濟上的利益。正因為中國絲綢之路的成功開辟,讓中國的絲綢成功的推流向了歐歐美的一些國家、日本以及印度等國家。

Ⅵ 絲綢之路經濟帶所經過的地區和主要國家

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6)土耳其和絲綢之路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1、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系,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系的重鑄。

2、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范圍不斷擴大。

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議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優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3、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

「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著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

「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4、有助於培育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重心西移。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西進戰略的開展。中國在「新進」戰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構想,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和周邊國家多方面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作為中國「西進」戰略的正式實施的一個重要標志。

「西進」戰略是一套旨在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目的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劃定周邊勢力范圍,並且奠定了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周邊基礎。

Ⅶ 絲綢之路涉及的國家

▲絲綢之路涉及的國家有中國、哈薩克、俄羅斯、吉爾吉斯、土耳其、義大利、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巴基斯坦.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