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土耳其軍方談判什麼時候
A. 土耳其完成敘北部安全區軍事部署,為啥伊朗和俄羅斯意見不和
因為伊朗和俄羅斯有著很大的利益區別。伊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土耳其做大,然後影響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而俄羅斯則希望通過土耳其的力量來制約一些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因為土耳其這次的主要目標當然是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而庫爾德武裝背後得到了美國的強力支持,這也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利益。可以說在這件事上,土耳其和俄羅斯有著共同的利益。
當然我們也希望土耳其能夠停止對於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因為這樣會對於整個地區的和平以及穩定會有著很大的幫助。
B. 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是什麼
世仇地緣戰略上的對手競爭大於合作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不能合作,但從長遠看他們之間是矛盾佔主要地位的。
1,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系也許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自2015年俄羅斯武裝力量正式介入敘利亞內戰以後,俄土關系一度變得異常緊張。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軍方擊落一架俄軍蘇-24戰斗轟炸機並導致一名俄軍飛行員喪生,由此兩國關系跌到了谷底。
2,依照當時的緊張氣氛,即便俄軍真把土耳其境內的什麼目標給轟了,恐怕人們也不會感覺到太意外。而不久之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態度轉變之快同樣讓人始料未及,埃爾多安不僅在態度上對俄迅速軟化,甚至提出可以向俄軍提供軍事基地。
3,不久之後,土耳其爆發了針對埃爾多安的政變,而這一次俄國人選擇了支持埃爾多安,其態度要比歐美國家明確得多,甚至有消息稱,關於土軍方發動政變的情報,最早是由俄羅斯情報部門提供給埃爾多安的,這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俄羅斯對埃爾多安的支持則是顯而易見的。
4,要想把這種亂糟糟的關系搞清楚,我們恐怕要把時間退回到1453年。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正在猛攻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在經過慘烈的攻城戰之後,土耳其士兵如同潮水般攻入城內。
5,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守城戰中戰死,兩個兒子一個戰死,一個投降。由此東羅馬正式宣告滅亡,君士坦丁堡也就成了現在的伊斯坦布爾。至此,歐洲基督教文明開始處於奧斯曼帝國的兵鋒之下。
6,在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時,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公主和她的父親卻成功逃了出來,並且一路跑到羅馬尋求庇護。1472年,羅馬天主教教廷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已經成年的索菲婭公主嫁給了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
7,羅馬教廷之所以要促成與莫斯科公國的聯姻,本質上還是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巨大壓力。東羅馬帝國被滅後,土耳其人很快又佔領了巴爾干半島,這也為五百多年後的南斯拉夫分裂埋下了伏筆,此時羅馬教廷所處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岌岌可危。如果能讓伊凡三世率軍南下,向土耳其人開戰,那麼這個危機就可以得到緩解。
8,從16世紀中後期伊凡雷帝時代開始,俄羅斯開始大舉擴張領土,到公元17世紀,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兩個帝國終於開始了正面碰撞。
8,對於俄國上層而言,「南下」幾乎是一個永久的戰略命題,其主要方向大致是今天的南亞,中亞,西亞以及北非地區,再具體說,俄國的南下戰略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越過高加索山脈南下,直抵伊朗,最終控制波斯灣;另一條是從費爾干納盆地向南進入阿富汗,切開開伯爾山口。數百年來,這一戰略幾乎從未變化。
9,從17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已經開始逐步轉入頹勢,面對俄羅斯一直是敗多勝少。通過200多年的不斷交戰,俄國人將與土耳其交戰的戰場逐步從烏克蘭推到了西亞地區。
10,他們從土耳其手中先後奪下了克里米亞半島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並且讓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脫離了土耳其的統治,成了獨立國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俄羅斯的崛起史其實就是土耳其的衰敗史。
C. 敘政府軍高歌猛進,老虎師又下一城!這次能一舉拿下伊德利卜嗎
關於敘利亞政府軍進攻伊德利卜的軍事行動自去年12月初開始,到今年2月才結束。最終敘利亞政府軍成功拿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薩拉齊布,從而打通了連接敘利亞北方重鎮阿勒頗通往首都大馬士革的M5號公路。不過這次行動並沒有完成作戰目標,連接薩拉齊布到沿海城市拉塔基亞的M4號公路並沒有打通。根據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達成的協議,該公路沿線6公里范圍設置一個安全區域,然後由土俄軍隊聯合巡邏。
敘利亞內戰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的經濟問題,並且雜糅了民族和宗教矛盾。敘利亞的權力被阿薩德家族所壟斷,而阿薩德家族本身屬於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阿拉維派憑借權力壟斷了敘利亞社會財富。然而阿拉維派只是佔到敘利亞人口總數的15%。敘利亞主要人口為遜尼派,他們生活貧困,掌握為數不多的社會財富。當經濟受到波動後,遜尼派最先受到沖擊,失業率暴增。所以只要敘利亞不改變畸形的經濟社會分配模式,那麼就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即便是敘利亞政府軍通過武力重新控制全國,那麼也必須依靠政治高壓,一旦俄羅斯和伊朗的援助停止,那麼危機會再次出現。
D. 俄羅斯為什麼將政變情報告知土耳其
緩解兩國外交關系。
E. 俄土最近的沖突,是否能演化為戰爭
土耳其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沖突早已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最近兩國沖突再次升級,讓分析師不得不開始擔憂並發出警告稱,這種緊張的情勢很可能從「口水戰」上升為雙方的正面對抗。
英國媒體此前報道也稱,俄羅斯與土耳其的緊張關系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兩國都加大了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分別支持相互對立的陣營,離在敘利亞內戰中發生正面沖突不遠了。
俄土關系「存在深刻危機」
敘利亞反對派和政府軍分別得到土耳其和俄羅斯的支持。因此,這場敘利亞內戰也被視為由土耳其和俄羅斯等多方勢力參與的「代理人戰爭」。
上述兩個大國的歷史「仇恨」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第一次俄土戰爭,還有19世紀中期在俄羅斯和奧斯陸帝國之間展開的克里米亞戰爭。
為了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恐怖主義,自去年9月起,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進行轟炸。而最近土耳其對敘利亞庫爾德陣地展開的炮轟則又在已長達5年之久的內戰中挑起了新的爭端。
目前,敘利亞內戰正在演變成主要由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和由俄羅斯支持的政府軍之間的斗爭。除了政府軍,俄羅斯還支持土耳其的「死對頭」——敘利亞庫爾德人。
被問及與土耳其的沖突是否升級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他「寧願不回答」,並補充說,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系存在深刻的危機。
目前,莫斯科與安卡拉之間的沖突還主要是「口水戰」。但分析師警告稱,它可能惡化為真正的戰爭。
「我們正處於真正對抗的前夕。並不是因為其中一方計劃要攻擊另一方,而是在擁有這么多武器和軍隊以及交叉的利益時,運氣將扮演重要角色。」莫斯科戰略分析研究所的亞歷山大·科諾瓦洛夫這樣表示。
土耳其本周嚴厲抨擊了俄羅斯在敘利亞展開的轟炸活動,威脅稱這是一種「很極端的武斷行為」,並將這種轟炸定性為是「卑鄙的、殘忍的和野蠻的」。
土耳其已經公開暗示,它將與同盟國共同發起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地面攻勢,其中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它將可能引發與俄羅斯軍隊的直接對抗。
庫爾德人問題是主要障礙
和阿薩德的命運一樣,庫爾德人問題也是土耳其和俄羅斯達成協議的主要障礙,也是俄土緊張關系升級的最新導火索。
2月13日,土耳其軍隊炮轟了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在阿勒頗省的多處據點,這讓原本就錯綜復雜的敘利亞局勢再度緊張。
俄羅斯外交部對此表示,俄對土耳其的「侵略行為」表示嚴重關切,認為土耳其「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行為」公然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並呼籲聯合國譴責這些攻擊行動。
土耳其試圖通過在幼發拉底河的西邊建立一個永久據點,並在敘利亞邊境創建一個自治區域,從而防備和抵禦已控制敘利亞北部大量區域的庫爾德人。
敘利亞的庫爾德人正在從與俄羅斯的聯盟中受益,本月已在莫斯科設立了代表處。
從去年11月土耳其的F16戰機擊落了俄羅斯蘇24轟炸機開始,兩國正面對抗的氣氛就愈演愈烈。土耳其軍方當時稱,這架戰機事發時侵犯了土耳其領空,而俄羅斯方面則否認這一說法。
俄羅斯隨後利用經濟制裁的方式來回應土耳其的這一「背後一刀」,並在敘利亞部署了S-400防空導彈系統。
與此同時,普京指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與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的非法石油交易。
有分析認為,如果土耳其啟動地面攻勢,俄土之間發生正面沖突是很可能的。獨立軍事分析師亞歷山大·高爾茲表示,「俄羅斯將面臨要不立即撤退、失掉面子,要不也發起一場地面攻擊的選擇。」
沖突升級可能引發多國大戰
這場對決已經引起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方面的高度關注。因為土耳其是北約的成員國,一旦領土受到攻擊,它可以依靠其他成員國的支持發起反擊。從目前的情勢來看,這種將波及多國的大戰並非沒有爆發的可能。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羅斯態度正在從對話談判轉向強硬對抗。但在高爾茲看來,「即使北約公開表達了對土耳其的官方支持,但它將盡一切可能制止土耳其對敘利亞發動突然的行動」。
由俄羅斯和前蘇聯國家組成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秘書長波德尤札則認為,仍然存在「敘利亞沖突演變至各地區之間展開直接軍事對抗」的嚴重危機,「這類事件的最終結果是否會逆轉是難以預料的」。
F. 俄敘聯軍進攻伊德利卜叛軍,土耳其為什麼要找俄羅斯談判
土耳其以和俄談判方式阻止俄敘聯軍收復伊德利卜。
俄羅斯對土耳其的寬容不會影響俄美全球博弈的總體情況,但一旦俄羅斯取代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俄羅斯必然會回到土耳其的擴張。在土耳其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問題之前,俄羅斯必須依賴土耳其。但是,現在不是俄羅斯完全停止土耳其崛起的時候。為了對抗美國,俄羅斯認識到土耳其對伊德利卜的利益,俄羅斯繼續安撫土耳其對敘利亞領土的不安擴張野心。
G.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沒在巔峰時期拿下土耳其
看這篇文章
說到俄國和土耳其的關系,那可真是源遠流長。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死磕了很久,雙方一直圍繞著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反復較量。從沙俄到蘇聯,這個國家始終未能徹底獲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可蘇聯並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政治高於軍事,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依靠軍隊解決的,這是憤青們需要明白的事情。
一、土耳其是標準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一戰時,土耳其一念之差加入了同盟國陣營。結果在戰爭結束以後成了戰敗國,1919年,各國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對德國、土耳其等戰敗國都進行了制裁。土耳其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土都被瓜分,土耳其從一個准一流的大國降為了二流國家,徹底喪失了在歐洲的話語權。在二戰爆發以後,土耳其學精明了。這回它同時兩面下注,一方面為德國提供資源,另一方面為英軍提供駐泊港口。就這樣,雙方都不想動這個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土耳其似乎看到了機會。戰爭初期,蘇聯真是大敗虧輸。土耳其厲兵秣馬,開始積極准備。一旦德軍攻入莫斯科,那它就趁機佔領高加索地區。這一點蘇聯方面也是清楚的,有一部分軍隊始終不敢調動,這些部隊就是警戒土耳其的。
誰知在美英的支援下,蘇聯越打越壯,後來直接開始了反攻。這回土耳其可真的無奈了,它立刻撤回軍隊,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兩國之間的梁子就這么結下了,要知道蘇聯是很記仇的。截止1945年年初,德國已經是敗局已定。英美聯軍從西部進攻德國本土,蘇聯軍隊也即將從東面攻入德國。這年5月,蘇聯軍隊最終佔領了德國首都柏林,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此之後,就輪到日本了。一個多月以後,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劃分各國的勢力范圍。斯大林在會議中直接提出了黑海問題,蘇聯的要求是徹底控制黑海。
二、在美英的壓力下,蘇聯做出了讓步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土耳其占據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只要土耳其願意,它隨時可以封死蘇聯黑海艦隊。對於蘇聯來說,黑海出海口就是自己的「蘇伊士運河。」只要控制了出海口,蘇聯艦隊就可以隨意進入地中海,那可是歐洲大陸的腹地。蘇聯人知道這個道理,美英兩國也不傻。兩國堅決反對蘇聯這么做,斯大林和丘吉爾甚至發生了爭吵。就在這個時候,英國大選的結果傳來,丘吉爾落選,艾德禮成為了新的當家人。艾德禮到達波茨坦以後,斯大林曾試圖與其談判,可這位新首相明顯業務不熟練。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鐧。真是巧的很,美國的原子彈剛剛試爆成功。
杜魯門非常傲嬌的告訴斯大林:「美國已經擁有了一種威力驚人的炸彈。」蘇聯的原子彈也在研究之中,斯大林當然知道他說的就是原子彈。美國率先擁有原子彈,這等於直接占據了先機。對此,斯大林只能臉色煞白的回答:「那就用給日本人吧。」美國擁有原子彈做後盾,蘇聯方面當然要矮上一截。當時蘇聯的原子彈研究還出去前期研發階段,距離實際運用差得遠。美國出來為英國撐腰,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黑海的出海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事情遠沒有結束,1946年年初,美國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蘇軍在5月1日之前撤離伊朗,否則300枚原子彈炸平蘇聯。最終蘇聯選擇了讓步,從伊朗撤出了軍隊
H. 油價再次上漲,俄烏談判和解後有可能回落嗎
我認為,雖然油價再次上漲,但俄烏談判和解後,油價有可能回落。
根據媒體報道,俄羅斯和烏克蘭於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多爾瑪巴赫切宮舉行新一輪面對面談判,談判持續大約3小時。俄國防部副部長福明29日表示,俄方決定大幅減少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方向的軍事活動。
我認為,此次俄烏談判,向我們釋放出和解信號,緩解了世界對能源供應的擔憂。目前,在俄烏軍事行動放緩、雙方進行的第五輪談判放出利好消息支撐下,油價進一步大幅上漲的空間將出現改變,預計油價有可能出現回落。
I. 俄土達成協議,如果土敘不開戰,土庫怎麼辦
按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土耳其和敘利亞不可能開啟戰爭,美國和俄羅斯都不可能允許他們兩個真正的開啟戰爭,土耳其和庫爾德武裝已經打到現在這種地步,可以說是水火不容了,但是,一旦他們的利益相融合,那麼停戰也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就看俄羅斯,美國如何與土耳其談判,看看土耳其到底想要什麼。
自從美國從敘利亞撤軍以後,土耳其就開始入侵敘利亞,現在經過俄羅斯的調解,土耳其已經開始和敘利亞之間的關系進行緩和,而且現在戰爭已經進行到談判階段,一旦俄羅斯和美國進行牽扯,土耳其已經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了,所以土耳其現在只能盡量挽回自己的利益了。
J. 莫斯科談判會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1939年春,歐洲國際格局面臨重組,納粹德國的擴張肆無忌憚,歐洲和平面臨嚴峻考驗。3月14日,德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3月21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接見波蘭駐德大使,狂妄地要求波蘭將但澤地區交還德國。不久,波蘭明確表示,絕不放棄對但澤的主權。
希特勒見弱小的波蘭不肯向德國低頭,怒火中燒。根據希特勒的命令,里賓特洛甫再次召見波蘭大使,並惡狠狠地揚言,波蘭在但澤問題上不肯滿足德國的要求,可能導致德波之間發生戰爭。
4月15日,英、法、蘇開始在莫斯科就締結對付德國的聯合陣線舉行談判。
莫斯科談判剛剛拉開序幕,因意識形態、國家利益的對立所產生的互不信任就開始為談判設置障礙。英法要求前蘇聯對英法保證的波蘭、羅馬尼亞、希臘、土耳其、比利時承擔援助義務。前蘇聯同意英法的要求,但它要求英法同樣對前蘇聯鄰國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承擔援助義務,這一建議被英法拒絕。英法不肯為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提供安全保證,引起前蘇聯不滿。雙方發生激烈爭執。
更為惱人的是,英國代表團並沒有乘飛機去莫斯科,而是乘一條海輪,在航行了半個月之後於8月11日才抵達莫斯科。這個代表團甚至沒有攜帶英國政府頒發的全權證書。這進一步加劇了前蘇聯的不滿與懷疑。
8月12日,莫斯科談判轉入軍事談判。伏羅希洛夫首先陳述了前蘇聯的抗德計劃。他表示,前蘇聯將在西線部署136個師的兵力,一旦英法遭到德國入侵,前蘇聯將以相當於英法抗德兵力的70%的軍隊投入戰場;如果德國入侵波蘭和羅馬尼亞,英法必須向德國宣戰,前蘇聯將投入與英法對德作戰的同等兵力;如果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必須投入相當於前蘇聯投入作戰兵力的70%的軍隊,共同對德作戰。
8月23日,蘇德正式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附加議定書;
翌日,英法代表要求會見伏羅希洛夫,希望了解現在前蘇聯是否還繼續進行談判。
8月25日下午1時,伏羅希洛夫最後一次會見英法代表,直截了當地說:「鑒於政治形勢業已改變,繼續談判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
莫斯科談判曲終人散,正式關上大門。世界人民期望看到的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在萌芽階段就夭折了,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的時機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