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土耳其支持卡達
㈠ 卡達投資土耳其的原因是什麼
當地時間2018年8月15日,土耳其安卡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見卡達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找到了幫助他拯救國家於金融危機邊緣的新朋友:卡達王國承諾向該國投資150億美元。
土耳其當地時間8月15日報道稱,卡達埃米爾(國王)阿勒薩尼已經承諾,將向土方提供價值15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
阿勒薩尼已於8月15日造訪安卡拉並會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安卡拉與埃爾多安舉行三個半小時的會談後作出上述承諾,里拉漲幅應聲擴大至6%。此前,埃爾多安已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來保護其經濟免受與美國關系急劇惡化的沖擊。
另據路透社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稱,這一投資方案是阿勒薩尼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會見埃爾多安之後宣布的,用於土耳其金融市場和銀行領域。報道還稱,土耳其與卡達傳統上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即使在去年多個阿拉伯國家宣布與卡達斷交之際,土耳其仍予以聲援。
去年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海灣鄰國與卡達斷交,但土耳其站在了卡達一邊。自在6月選舉中加強對權力的控制以來,埃爾多安與美國這個北約盟友的關系已經惡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0日在推特上發文稱,他已授權對土耳其雙倍加征鋼鋁關稅。他還說,目前美國與土耳其的關系不好。 埃爾多安說,「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單邊主義和對土耳其不尊重的趨勢,我們就需要開始去尋找新的朋友和盟友了。」
埃爾多安在積極地行動。他也正在努力修復與德國等歐洲傳統盟友的關系,這兩個國家在大選期間因拒絕讓土耳其政客在德國領土上拉選票而交惡。8月15日,埃爾多安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進行了交談,預計8月16日還將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
土耳其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止住里拉的跌勢,包括對美國施加報復性關稅,限制銀行的相關外匯交易等。里拉雖然部分「收復失地」,美元指數依然強勁上漲,現已逼近97關口。
㈡ 沙特和土耳其是盟國還是敵國
這兩個國家目前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又互相有利益需求,所以暫時到了一起
㈢ 土耳其關系為什麼和美國不好
第一,政變因素。實際上,美國和土耳其兩國的矛盾在2016年就露出了苗頭。那一年的7月,土耳其發生一起針對總統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造成250人喪生。埃爾多安靠俄羅斯透露的情報,才逃過一劫。因此政變後,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迅速升溫。此後土耳其政府開始指責美國包庇政變主使者居倫,並且要美國引渡元兇,美國對埃爾多安的要求不予理會,兩國的關系由此跌入低谷。
二,土耳其的奧斯曼夢想與美國的中東戰略沖突。眾所周知,伊朗喜歡在中東地區輸出革命,以擴大自己的地區影響力,可鮮為人知的是,埃爾多安一直有個恢復奧斯曼帝國的夢想,要知道奧斯曼帝國,可是橫跨亞非歐的巨大帝國,為了實現自己所謂的夢想埃爾多安這些年建立了一條橫跨中東、北非建軍事基地:
2015年,土耳其在卡達建立了塔里克伊本茲亞德軍事基地,2020年建立了哈立德伊本阿爾瓦利德基地。
2017年,索馬里在摩加迪沙也建立了基地。
在伊拉克,土耳其建立了15個軍事基地,主要的是摩蘇爾郊區的拜什卡基地。
此外,土耳其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幌子在利比亞佔有4個軍事基地,表面上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實際上是想染指地中海的油氣資源。
仔細對比不難發現,土耳其布局的這些軍事基地和伊朗的什葉派之弧很類似,這不由得引起了美國人的高度警覺。要知道美國的中東戰略是整合以色列和以色列遜尼派的力量,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軍事組織,以遏制俄羅斯和伊朗。而作為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的土耳其卻想單獨坐大,這和美國人主導的中東戰略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扣留作為大殺器的F35也就在美國人的情理之中了。
第三,對待庫爾德人問題。中東的庫爾德人大約3000多萬,分散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多年來,庫爾德人一直謀求建立自己的國家,但遭到土耳其嚴厲的軍事打擊。
第四,土耳其支持伊朗和卡達問題。中東遜尼派的老大是沙特,土耳其也是遜尼派國家,但卻是遜尼派中的另類,他不但有意競爭遜尼派老大的位置,而且和美國人重點幫扶的以色列關系不和。土耳其和伊朗一道,經常暗中支持巴勒斯坦的抵抗力量哈馬斯對以色列展開襲擊,這讓美國人和以色列都非常頭疼。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美國和土耳其短期要修復關系已經不大可能;只是不知道,沒有美國人的支持,土耳其的復興大夢能夠持續多久?
㈣ 被中東四國拉黑這一個多月 卡達是怎麼撐過來的
6月沙特等四國針對卡達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如今這場斷交風波已經超過兩個月,這給卡達經濟帶來了諸多影響。與此同時,卡達正在積極地尋求解決危機的方案。8月9日,卡達內政部宣布向80個國家公民實施免簽,從而推動航空運輸以及旅遊業發展。
據央視報道,持續超過兩個月的斷交風波使卡達的經濟受到嚴重影響,近期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了卡達銀行的信用評級,並預估今年的卡達GDP增速將為2.4%,而在2006年至2014年,卡達的GDP增速平均在13.3%左右。卡達政府方面在此期間調整自身的進出口體系,比如調整食物供應鏈配置,建築資源供應網,以及國際進出口資源網路等。專家認為,這次斷交風波除了卡達外,包括阿聯酋在內的多國也受到了影響,如果持續下去對各方來說都沒有好處,而相關斡旋進程還在繼續,但短期內可能還無法解決。
自6月初的斷交風波發生以來,為破解周邊國家的封鎖,卡達已經從土耳其和伊朗空運食物,還開通了同阿曼的新航線運入建築材料。不過,卡達的旅遊業還是遭遇到了重創,以往卡達的遊客數量有一半來自以沙特為主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而斷交危機發生之後,卡達航空飛往沙特等四國的航班全部取消,飛往歐洲、非洲等地的18個城市的航班,由於被禁止通過沙特等國領空也被迫叫停。
為了推動航空運輸以及旅遊業的發展,卡達發出「破局」新招。8月9日,卡達內政部宣布向80個國家公民實施免簽。據悉,免簽計劃即刻生效,惠及的80個國家位於歐盟申根區、拉丁美洲以及亞洲等地區。
除了免簽政策以外,上周卡達在海灣國家中更首開先例,通過一項法律草案,給予部分外籍人士永久居留權。連續的兩個大動作不僅突破了先例,也是卡達同其他海灣國家漸行漸遠的一個重要標志。卡達推出簽證利好,意義遠非吸引遊客、帶動經濟這么簡單,更多應從政治層面看待,在對外開放方面卡達已經遠遠地走在了前面。有關舉動是對沙特等斷交國的回擊,並且打在了痛處。在卡達放寬永久居住舉措之後,很多評論說給沙特他們造成了巨大壓力。像阿聯酋甚至沙特這樣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跟進,卡達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前面,如果這些國家不進行跟進,將越來越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對沙特還是一個威脅,沙特認為卡達離經叛道,在很多做法上和沙特不保持一致,給沙特造成很大的困境,對沙特王室、沙特政府的統治造成很大的挑戰,所以這實際是沙特打壓卡達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原因。卡達這樣的回擊,相當程度上是打在了沙特的痛處。
長期僵持不下的局面,不管是對斷交雙方還是對美國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預計危機將在各方、特別是美方的推動下,最終朝著外交解決的方向發展。
長期的堅持對制裁卡達的國家越來越事與願違,一定程度上兩敗俱傷。與此同時,美國恐怕也難承受。蒂勒森派兩個特使,一個是美國前任的駐阿曼的大使,一個是美國前駐在中東的海軍的一個將領,曾經在美國前政府當過中東特使,現在這兩個人作為特使來到科威特,用蒂勒森的話講是要落實蒂勒森當時穿梭訪問,化解這場危機。
㈤ 伊朗土耳其力挺卡達是什麼原因的最新相關信息
月 日星期日 : 伊朗 - 巴西 月 日星期一 : 克羅埃西亞 - 伊朗 月 日星期二 : 突尼西亞 - 伊朗 月 日星期四 : 伊朗 - 美國 月 日星期五 : 斯洛維尼亞 - 伊朗伊朗最終排名第 名
㈥ 土耳其對海灣危機解決所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是取得了什麼進展
主要是科威特在海灣危機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得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及嚴重危機有所緩解。
那麼其實可以看出土耳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卡達爭取利益,可以看出土耳其經過這一次事件也從卡達那裡獲取了不少的好處。土耳其雖然堅定的站在了卡達的身邊,可是他通過加強對土關系,仍然也有許多的外交,相當於讓自己並沒有陷入完全被孤立的境況,而土耳其更是從不斷的和卡達加強雙邊關系之中,吸引了很多其他的投資,使得自己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㈦ 中東局勢即將發生變化,卡達斷交真相浮出水面
非常明顯,卡達不是去美國求助調解,而是選擇了美國人的對手,那麼,問題只有一個解:就是中東又一次重新站隊了!接著,世界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能源競爭,中東的政治格局也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㈧ 土耳其在敘境內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意欲為何
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21日宣布,土耳其軍隊當天上午已越過敘利亞邊境,在敘北部阿夫林地區展開軍事行動,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有意在該地區建立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阻隔敘利亞庫爾德武裝與本國庫爾德分裂勢力之間的串聯。
分析人士認為,土耳其在敘境內採取此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有「敲山震虎」的意味,既打擊敘北庫爾德武裝,遏制分裂勢力,又反制庫爾德武裝背後的支持者美國。
在去年6月發生卡達斷交風波之後,埃爾多安親自出馬在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進行斡旋,以爭取阿拉伯民眾對土耳其的好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土耳其召集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反制美國決定,增強土耳其在中東事務中的影響力。
㈨ 土耳其總統對卡達斷交事件是什麼態度
6月5日,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埃及等國,先後宣布與石油蘊藏豐富的卡達斷交。沙特指控卡達支持「以破壞地區穩定為目標」的極端團體。
據悉,土耳其和卡達、沙特關系密切,在敘利亞等問題上持有共同立場。土耳其還是卡達重要的貿易夥伴,卡達在土耳其的投資總額達220億美元。
㈩ 為什麼,土耳其派遣數百名敘利亞武裝分子參加阿亞戰爭
土耳其的國家戰略就是成為“四海之地”,即成為裏海、黑海、地中海、波斯灣中間地區的能源產區石油管線進入歐洲的樞紐,這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一個是亞塞拜然,一個就是卡達。
亞塞拜然佔有最大份額的裏海原油份額,且地形深入裏海中心,沒有亞塞拜然同意,裏海石油儲藏就不可能開采出來。同時,亞塞拜然與土耳其一樣都是突厥系國家,土耳其在亞塞拜然建立軍事基地,就是為了保住亞塞拜然在裏海開發中的核心地位。
納卡沖突爆發以後,土耳其除了親自上陣外,還同時派遣敘利亞土系反對派武裝從阿芙琳前往納卡地區,據路透社報道,這些派往亞塞拜然的敘利亞激進分子月薪為1,500至2,000美元,武裝分子表示,土耳其派他們前往亞塞拜然的任務是保護石油設施。
現在美國支持的帕希尼揚政府參與納卡爭端,不僅直接損害亞塞拜然國家安全,也直接損害土耳其能源利益,故而土耳其反應最大。正是由於保住納卡就等於保住了亞塞拜然,所以土空軍不惜親自出動F16戰機擊落亞美尼亞戰機原因就在這里,這些都與土耳其“四海之地”戰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