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紅油是什麼類
⑴ 太古油有什麼性能
太古油又名土耳其紅油、酸化蓖麻油、磺化蓖麻油,廣泛應用於紡織、印染、染料、顏料等工業,具有滲透、分散、勻染、助溶、乳化等功能。也可作為皮革的乳化劑及玻璃纖維上作為上油劑的基劑等。
1. 作煉棉助劑。棉織品煮煉時,煉液均勻加入太古油,可獲得良好的滲透,增加礆液皂化、水解、乳化的效力,提高精煉效果,並能改善棉織物手感,增加光澤。用量一般為1-3%(相對於織物重量而言)。
2. 在絲綢精煉中加入太古油可提高生絲的煮煉效果和柔軟度。
3. 作硫化染料染色助劑。硫化染料染浴中加入太古油,可提高染浴的穩定性和勻染性能,並能獲得手感柔軟、色澤豐滿、均勻的效果。用量一般為1-36%。
4. 作納夫妥AS類打底染色助劑,納夫妥AS類通常先與太古油調成糊狀,然後再加入燒鹼配成溶液,用於增加打底劑的擴散和滲透性。
5. 太古油用於染料和顏料的生產過程中,可充分提高該類產品的潤濕性和分散性以及滲透性。
⑵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應用性能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有什麼顯著區別.請阿里巴巴生意經的高手、專家們幫忙看下
但是眾多分類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難將表面活性劑合適定位,並在概念內涵上不發生重疊。按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分類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硬脂酸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酷酷客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季銨化物3、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鹼型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盤),聚山梨酯(吐溫)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肥皂類系高級脂肪酸的鹽,通式:(RCOOˉ)nM。脂肪酸烴R一般為11~17個碳的長鏈,常見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根據M代表的物質不同,又可分為鹼金屬皂、鹼土金屬皂和有機胺皂。它們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破壞,鹼金屬皂還可被鈣、鎂鹽破壞,電解質亦可使之鹽析。鹼金屬皂:O/W鹼土金屬皂:W/O有機胺皂:三乙醇胺皂2、硫酸化物RO-SO3-M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脂肪烴鏈R在12~18個碳之間。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
,俗稱土耳其紅油。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有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月桂醇硫酸鈉)乳化性很強,且較穩定,較耐酸和鈣、鎂鹽。在葯劑學上可與一些高分子陽離子葯物產生沉澱,對粘膜有一定刺激性,用作外用軟膏的乳化劑,也用於片劑等固體制劑的潤濕或增溶。3、磺酸化物R-SO3-M屬於這類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它們的水溶性和耐酸耐鈣、鎂鹽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水解。常用品種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鈉(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原鹽中硫酸根含量達到多少時會對離子膜造成損壞?怎樣計算?酸鈉,甘膽酸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該類表面活性劑起作用的部分是陽離子,因此稱為陽性皂。其分子結構主要部分是一個五價氮原子,所以也稱為季銨化合物。其特點是水溶性大,在酸性與鹼性溶液中較穩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殺菌作用。常用品種有苯扎氯銨(潔爾滅)和苯扎溴銨(新潔爾滅)等。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正、負電荷基團,在不同pH值介質中可表現出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卵磷脂:是制備注射用乳劑及脂質微粒制劑的主要輔料2、氨基酸型和甜菜鹼型: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甜菜鹼型:R-N+(CH3)2-COO。在鹼性水溶液中呈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則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
⑶ 食用油的種類和使用方法
你好!
油溫問題:
油脂的油溫大體相近,除了動物性油脂有較大差異以外,比如,牛油就需要很高的溫度才可以開始炒菜(150度左右),但是一旦溫度降低下來,炒菜就凝在一起啦,這也是很少人用牛油炒菜的原因。
至於植物性油脂,品種之間沒有較大差異,一般在100度到130度之間炒菜就可以啦,如果是油炸肉類則需要在120度到150度之間。
下面是不同油溫的程度,供你參考:
1. 油溫90-130度是三四成熱,油較平靜,無煙無響.
2. 油溫140-170度是五六成熱,有點清煙,油向中間滾動.
3. 油溫180-230度是七八成熱,有清煙,有響聲.
,,,,,,,,,,,,,,,,,,,,,,,
食用油有很多種類,下面是主要的幾種:
一:棉籽油:
用法: 炒菜,燉菜。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於烹調食用,亦可用於工業生產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最高,可達44.0-55.0%, 亞油酸能抑制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利於保護人體健康。此外,棉籽油中還含有21.6%-24.8%的棕櫚酸、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體對棉油的消化吸收率為98%。
二: 大豆油:
用法: 炒菜,炸食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顏色因大豆種皮及大豆的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淡黃、略綠、深褐色等。精煉過的大豆油為淡黃色。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兒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乾燥,鱗屑增厚,發育生長遲緩;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及 心腦血管病變。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煉後可去除,但儲藏過程中有回味傾向。豆腥味由於含亞麻酸、異亞油酸所引起,用選擇氫化的方法將亞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時避免異亞油酸的生成,則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現象。
三:菜籽油:
用法: 炒菜,炸食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經過制浸而成的油,又稱「菜油」, 是我國食用油品種之一。
菜籽油呈深黃略帶綠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和辣味.一般需經鹼、脫色、脫臭等處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乾性油中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來鑒別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作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達99%。除此之外,工業上還可以作為潤滑油、卒火用油、金屬防腐劑以及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為白色或淡黃色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樹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島上或大陸沿岸。我國的主要產區是海南省、雷州半島、雲南省和台灣省的南部。
由於椰子油中含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同時可揮發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佔2%),因此椰子油具有如下特點:
1.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份椰子油可溶解於兩份乙醇(95%)中。
2.室溫下呈凝固狀態。
3.比較容易酸敗,因為椰子油中含有相當數量的低級脂肪酸。
4.椰子油的平均分子量較小。
5.椰子油的碘值小,皂化值較大。椰子油在其它油品中的百分含量-般可用混合油的皂化值計算出來。
6.椰子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約0.3%,其中三分之二是固醇,還有生育酚及角鯊烯。
椰子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也是人造奶油的上等原料。椰子油中類脂物的含量很少。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長度碳鏈的脂肪酸含量是製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調和油:
調和油又稱高合油。
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調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涼拌用油。
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調和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今後,調和油的發展前景是好的,它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油品之一。
有以下幾種類型:
1)營養調和油(或稱亞油酸調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調至亞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約30%、軟脂含量約10%。
2)經濟調和油,以菜籽油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價格比較低廉。
3)風味調和油,就是將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與香味濃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調配成「輕味花生油」,或將前三種油與芝麻油以適當比例調和成「輕味芝麻油」
4)煎炸調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櫚油按一定比例調配,製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煙點高的煎炸調和油。上述調和油所用的各種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櫚油外,均為全煉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稱玉蜀黍油,是從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間,大約占玉米脂肪總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種很好的資源豐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種高品質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亞油酸,人體吸收率可達97%以上;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而維 生素E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在很多含油食品中為了防止氧化需專門 加入維生素E。維生素E對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維生素E含量僅次於麥胚油,脫臭後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還有少量的輔□,其也有抗氧化性能;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增強人 體肌肉和心臟、血管系統的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於在甘三酯中呈規則性排列,因此結構性穩定; 同時,一般油脂在光的作用下,葉綠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玉米油中 沒有葉綠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較穩定。鑒於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時也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較長的保質期。
玉米油色澤金黃透明,清香撲鼻,很適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澤、香味,又不損失營養價值。
玉米油亞油酸含量豐富,是醫葯工業上製造脈通、益壽寧等葯品 的原料。用玉米胚芽榨油始於美國,1890年試生產,20年後批量投入 市場。由於它的原料是加工玉米的副產品,資源豐富,有利條件多, 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末,年產已達20萬噸。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如朝 鮮、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產規模。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國特產油脂之一。
油茶屬山茶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我國南方各省都有生長,以湖南為最多。 茶油呈淺黃色,澄清透明,氣味清香。
精煉後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常數與橄欖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亞油酸,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製造發油及皂類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種子(含油約50%,並含有約25%的蛋白質)。用常規方法製取的芝麻油(稱「大槽油」)呈淡黃色,香味較淡。經直接火焙炒後用水代法或壓榨法製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紅棕色,有令人喜愛的特殊香味,是我國人民膳食中上等的涼拌油脂。它的營養價值高,在東方被稱為「油脂國王」;在西方則為「油科作物皇後」,足見人們對芝麻及其油脂的厚愛。
芝麻油中脂肪酸組成的特點是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穩定,這是因為油中含有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是固醇、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之故。芝麻酚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這是其它植物油所沒有的,它使芝麻和芝麻油成為「長壽食品」。
芝麻油用途很廣,除食用外,在健康食品、醫葯品及金屬、印染工業也多有應用。和橄欖油、濃香花生油一樣芝麻油也是不經任何精煉即可直接使用的全天然油脂。
芝麻油還是生產很多葯品及化妝品的必需原料。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學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質為主,此外還含有較多的灰分和維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在12%-20%。秈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一般用直接浸出法製取米糠油。糠粕可作飼料。米糠粕含有約5%的植酸鈣,可提出來生產植酸及肌醇。
米糠油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穩定性,這主要是由於它含有成分復雜的天然抗氧化劑。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總生育酚含量為400mg/kg油),還含有角鯊烯和多種阿魏酸酯,它們都有助於抗氧化。
精煉米糠油色澤淡黃,油中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體對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米糠油具有降低人體血脂的功能;是一種良好的食用油脂。由於米糠油精煉成本比較高,得油率低,因此對米糠油目前只能大量用於製造肥皂、潤滑油、脂肪酸。
十:橄欖油:
橄欖油是一種優良的不幹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國家的人們廣泛食用這種油脂。
橄欖油取自常綠橄欖樹的果實。整粒果實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欖油的形狀與制油工藝密切相關,優質的橄欖油只能用冷榨法製取,並且需要從低壓到高壓分道進行,低壓頭道所得的橄欖油勿需精煉,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黃綠色,具有特殊溫和令人喜愛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為0.2-2.0),在低溫(接近於10℃)時仍然透明。因此低壓頭道橄欖油是理想的涼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欖油的色澤隨榨油機壓力的增加而加深:淺黃、黃綠、藍綠、藍至藍黑色。色澤深的橄欖油酸值高,酸值大於3時,油味變濃並帶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欖油比重增大。如果淺色油的相對密度(15℃/15℃)大於0.918時,說明摻雜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欖油,則可憑橄欖油中含角鯊烯較高來確定它的存在。
橄欖油不同於其它植物油的地方,還有它具有較低的碘值和當溫度降低到0℃時還能保持液體狀態。
橄欖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劑--三十碳六烯(角鯊烯)。加之橄欖油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儲藏穩定性較高。
橄欖油具有廣泛的用途。絕大部分用於烹飪及涼拌等食用,也用於制葯、化妝品、潤滑油、土耳其紅油、紡織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時還可以用於制皂。用橄欖油製成的肥皂質地白凈、起泡力強,是制皂工業的優良原料。
十一:亞麻油:
亞麻油取自亞麻的種子。亞麻屬亞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亞細亞,現生長在溫帶、熱帶的一些國家裡。主要是美國、阿根廷、印度及前蘇聯。我國的西北各地和內蒙古出產最多,東北、華北各地也有種植。
整粒亞麻籽含油量在29%-44%之間,含殼率為20%-45%,殼中也含有約17%-20%的油脂,所以亞麻籽制油時一般不脫殼。
亞麻油呈金黃色,亞麻籽毛油呈深琥珀色並且有特殊氣味,這種氣味不但由油中揮發性雜質而引起,更重要的原因是油中含有較多的高度不飽脂肪酸。脫臭後的亞麻油有回味現象。新鮮的亞麻油可以食用。
十二:紅花子油:
紅花籽又名草紅花、菊紅花、紅蘭花、杜紅花等,是一年生雙子葉菊科草本植物。紅花的多刺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苛刻要求限制了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因此是一種典型的小宗油料作物。我國引進紅花的歷史才十多年時間,現今,我國黑龍汀、遼寧、新疆、甘肅、內蒙古、陝西、河南、河北、江浙等地有一定栽培面積
紅花籽制油工藝以剝殼預榨一浸出法為主。紅花油清亮橙黃,味美可口,油中亞油酸量高於其它油脂(達56%-80%)。食用紅花油可降低膽固醇,還可加工成人造奶油,蛋黃醬及色拉油等,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脂。紅花的花冠除可製作中葯外、還可從各色花冠中提取紅色、黃色、桔紅色等天然染料與食用色素,紅花的桔桿及榨油後的餅粕,是家畜的優質飼料。
十三:核桃油:
核桃油除主要作營養保健油直接食用外,還可在製作糕點和營養食品中作添加劑用。在工業方面,它是一種乾性油,乾燥成膜後,顏色不會發黃,可製造上等油漆及繪畫顏料。
核桃油味美清香,是一種珍貴的營養保健油。目前,國際市場上核桃油身價倍增,深受歡迎。在國際食用油市場上,價格高達8000至10000美元/噸,是普通大豆、菜籽油的十幾倍,且供不應求。
我國核桃資源豐富,但尚未綜合開發利用。目前,核桃油的開發也還處於起步階段。開發生產核桃營養保健油,對改善人們生活、促進人民身體健康、拓展對外貿易、出口創匯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核桃油作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營養保健食品,市場廣闊,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有很的競爭力。
十四: 棕櫚油: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豬油和牛油等 。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十五:花生油:
花生油淡黃透明,色澤清亮,氣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另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
從上述含量來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是比較好的,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據國外資料介紹,使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十六: 葵花子油:
精煉後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黃色或青黃色,其氣味芬芳,滋味純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構成因氣候條件的影響,寒冷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亞油酸70%左右;溫暖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亞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體消化率96.5%,它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顯著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強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亞油酸含量與維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較均衡,便於人體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營養價值很高,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優良食用油。
十七: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種子提取物。
化學成分:亞油酸、其他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F、礦物質、蛋白質、亞麻仁油酸、葉綠素等。
葡萄籽油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防止血栓形成,擴張血管作用,同時具有營養腦細胞、調節植物神經的作用,有效防止心血管硬化引起的各種疾病。
謝謝!!
⑷ 表面活性劑分為那幾類各類表面活性劑在化裝品中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有那些
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親水親油基團,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並能使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
2.組成:分子結構具有兩親性
非極性烴鏈: 8個碳原子以上烴鏈
極性基團: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鹽,也可是羥基、醯胺基、醚鍵等。
3.吸附性:
溶液中的正吸附:增加潤濕性、乳化性、起泡性
固體表面的吸附:非極性固體表面單層吸附,
極性固體表面可發生多層吸附
[編輯本段]表面活性劑的分類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很多,
根據疏水基結構進行分類,分直鏈、支鏈、芳香鏈、含氟長鏈等;
根據親水基進行分類,分為羧酸鹽、硫酸鹽、季銨鹽、PEO衍生物、內酯等;
有些研究者根據其分子構成的離子性分成離子型、非離子型等,還有根據其水溶性、化學結構特徵、原料來源等各種分類方法。但是眾多分類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難將表面活性劑合適定位,並在概念內涵上不發生重疊。
按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分類
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季銨化物
3、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鹼型
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盤),聚山梨酯(吐溫)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1、肥皂類
系高級脂肪酸的鹽,通式: (RCOOˉ)n M。脂肪酸烴R一般為11~17個碳的長鏈,常見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根據M代表的物質不同,又可分為鹼金屬皂、鹼土金屬皂和有機胺皂。它們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破壞,鹼金屬皂還可被鈣、鎂鹽破壞,電解質亦可使之鹽析 。
鹼金屬皂:O/W
鹼土金屬皂:W/O
有機胺皂:三乙醇胺皂
2、硫酸化物 RO-SO3-M
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脂肪烴鏈R在12~18個碳之間。
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稱土耳其紅油。
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有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月桂醇硫酸鈉)
乳化性很強,且較穩定,較耐酸和鈣、鎂鹽。在葯劑學上可與一些高分子陽離子葯物產生沉澱,對粘膜有一定刺激性,用作外用軟膏的乳化劑,也用於片劑等固體制劑的潤濕或增溶。
3、磺酸化物 R-SO3 - M
屬於這類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它們的水溶性和耐酸耐鈣、鎂鹽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水解。
常用品種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鈉(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甘膽酸鈉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該類表面活性劑起作用的部分是陽離子,因此稱為陽性皂。其分子結構主要部分是一個五價氮原子,所以也稱為季銨化合物。其特點是水溶性大,在酸性與鹼性溶液中較穩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殺菌作用。
常用品種有苯扎氯銨(潔爾滅)和苯扎溴銨(新潔爾滅)等。
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
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正、負電荷基團,在不同pH值介質中可表現出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
1、卵磷脂:是制備注射用乳劑及脂質微粒制劑的主要輔料
2、氨基酸型和甜菜鹼型:
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
甜菜鹼型:R-N+(CH3)2-COO—。
在鹼性水溶液中呈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則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1.脂肪酸甘油酯: 單硬脂酸甘油酯;
HLB為3~4,主要用作W/O型乳劑輔助乳化劑。
2.多元醇
蔗糖酯:HLB(5~13)O/W乳化劑、分散劑
脂肪酸山梨坦(Span) :W/O乳化劑
聚山梨酯(Tween) : O/W乳化劑
3.聚氧乙烯型:Myrij(長鏈脂肪酸酯);Brij (脂肪醇酯)
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Poloxamer
能耐受熱壓滅菌和低溫冰凍,靜脈乳劑的乳化劑
[編輯本段]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
1.臨界膠束濃度(CMC):表面活性劑分子締合形成膠束的最低濃度。當其濃度高於CMC值時,表面活性劑的排列成球狀、棒狀、束狀、層狀/板狀等結構。
2.親水親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和親油基團對油或水的綜合親合力。根據經驗,將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范圍限定在0-40,非離子型的HLB值在0-20。
混合加和性:HLB=(HLBa Wa+HLBb /Wb) / (Wa+Wb)
理論計算:HLB=∑(親水基團HLB值)+∑(親油基團HLB)-7
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
3、增溶作用
1)膠束增溶:水不溶性、微溶性葯物在膠束溶液中溶解度顯著增加
非洛地平-----0.025%吐溫-----10倍
(表)親水基團---親油基團,
(葯)極性基團---非極性基團
cmc,「表」的量,膠束,增溶量,最大增溶濃度(MAC)
[編輯本段]表面活性劑的應用
1.增溶:C>CMC ( HLB13~18)
增溶體系為熱力學平衡體系
CMC越低、締合數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
溫度對增溶的影響:溫度影響膠束的形成,影響增溶質的溶解,影響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
Krafft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隨溫度增加而急劇增大這一溫度稱為Krafft點, Krafft點越高,其臨界膠束濃度越小
曇點:對於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溶解度急劇下降並析出,溶液出現混濁,這一現象稱為起曇,此溫度稱為曇點。在聚氧乙烯鏈相同時,碳氫鏈越長,濁點越低;在碳氫鏈相同時,聚氧乙烯鏈越長則濁點越高。
2.乳化:
HLB:3-8 W /O型乳化劑:Tween;一價皂
HLB:8-16 O/W型乳化劑:Span;二價皂
3.潤濕:(HLB:7-9)
4.助懸:
5.起炮和消泡
6.消毒、殺菌
7.去污劑
[編輯本段]表面活性劑的結構
傳統觀念上認為,表面活性劑是一類即使在很低濃度時也能顯著降低表(界)面張力的物質。隨著對表面活性劑研究的深入,目前一般認為只要在較低濃度下能顯著改變表(界)面性質或與此相關、由此派生的性質的物質,都可以劃歸表面活性劑范疇。
無論何種表面活性劑,其分子結構均由兩部分構成。分子的一端為非極親油的疏水基,有時也稱為親油基;分子的另一端為極性親水的親水基,有時也稱為疏油基或形象地稱為親水頭。兩類結構與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團分處於同一分子的兩端並以化學鍵相連接,形成了一種不對稱的、極性的結構,因而賦予了該類特殊分子既親水、又親油,便又不是整體親水或親油的特性。表面活性劑的這種特有結構通常稱之為「雙親結構」(amphiphilic
structure),表面活性劑分子因而也常被稱作「雙親分子」。
根據所需要的性質和具體應用場合不同,有時要求表面活性劑具有不同的親水親油結構和相對密度。通過變換親水基或親油基種類、所佔份額及在分子結構中的位置,可以達到所需親水親油平衡的目的。經過多年研究和生產,已派生出許多表面活性劑種類,每一種類又包含眾多品種,給識別和挑選某個具體品種帶來困難。因此,必須對成千上萬種表面活性劑作一科學分類,才有利於進一步研究和生產新品種,並為篩選、應用表面活性劑提供便利。
[編輯本段]表面活性劑的歷史發展
表面活性劑和合成洗滌劑形成一門工業得追溯到本世紀30年代,以石油化工原料衍生的合成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劑打破了肥皂一統天下的局面。經過60餘年的發展,1995年世界洗滌劑總產量達到4300萬噸,其中肥皂900萬噸。據專家預測,全世界人口從2000年到2050年將翻一番,洗滌劑總量將從5000萬噸增加到12000萬噸,凈增1.4培,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數字。
中國的表面活性劑和合成洗滌劑工業起始於50年代,盡管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1995年洗滌用品總量已達到310萬噸,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其中合成洗滌劑的生產量從1980年的40萬噸上升到1995年的230萬噸,凈增4.7倍,並以年平均增長率大於10%的速度增長。據中國權威部門預測,2000年洗滌用品總量將達到360萬噸,其中合成洗滌劑將達到65.5萬噸。其中產量超萬噸的表面活性劑品種計有:直鏈烷基苯磺酸鈉(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銨(AESA)、月桂醇硫酸鈉(K12或SDS)、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TX-10)、平平加O、二乙醇醯胺(6501)硬脂酸甘油單酯、木質素磺酸鹽、重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磺酸鹽(石油磺酸鹽)、擴散劑NNO、擴散劑MF、烷基聚醚(PO-EO共聚物)、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O-3)等。
表面活性劑的化學結構與性能的關系
1.親疏平衡值與性能之間的關系
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劑的親水疏水性能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表面活性劑要呈現特有的界面活性,必須使疏水基和親水基之間有一定的平衡。
石蠟HLB值=0(無親水基) 聚乙二醇HLB值=20(完全親水)
對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通過乳化標准油來確定HLB值。
HLB值 15~18 13~15 8~8 7~9 3.5~6 1.5~3
用途 增溶劑 洗滌劑 油/水型乳化劑 潤濕劑 水/油乳化劑 消泡劑
HLB值可作為選用表面活性劑的參考依據。
3. 疏水基種類與性能
疏水基按應用分四種
(1) 脂肪烴:
(2) 芳烴:
(3) 混合烴:
(4) 帶有弱親水性基
(5) 其他:全氟烴基
疏水性大小:(5)>(1)>(3)>(2)>(4)
3.親水基的位置與性能
末端:凈洗作用強,潤濕性差;中間:相反。
4.分子量與性能
HLB值、親水基、疏水基相同,分子量小,潤濕作用好,去污力差;
分子量大,潤濕作用差,去污力好。
5.濁點
對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來說,親水性取決於醚鍵的多少,醚與水分子的結合是放熱反應。
當溫度↑,水分子逐漸脫離醚建,而出現混濁現象,剛剛出現混濁時的溫度稱濁點。此時表面活性劑失去作用。濁點越高,使用的溫度范圍廣。
⑸ 油的種類
食用油有很多種類,下面是主要的幾種:
一:棉籽油:
用法: 炒菜,燉菜。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於烹調食用,亦可用於工業生產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最高,可達44.0-55.0%, 亞油酸能抑制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利於保護人體健康。此外,棉籽油中還含有21.6%-24.8%的棕櫚酸、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體對棉油的消化吸收率為98%。
二: 大豆油:
用法: 炒菜,炸食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顏色因大豆種皮及大豆的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淡黃、略綠、深褐色等。精煉過的大豆油為淡黃色。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兒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乾燥,鱗屑增厚,發育生長遲緩;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及 心腦血管病變。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煉後可去除,但儲藏過程中有回味傾向。豆腥味由於含亞麻酸、異亞油酸所引起,用選擇氫化的方法將亞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時避免異亞油酸的生成,則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現象。
三:菜籽油:
用法: 炒菜,炸食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經過制浸而成的油,又稱「菜油」, 是我國食用油品種之一。
菜籽油呈深黃略帶綠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和辣味.一般需經鹼、脫色、脫臭等處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乾性油中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來鑒別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作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達99%。除此之外,工業上還可以作為潤滑油、卒火用油、金屬防腐劑以及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為白色或淡黃色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樹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島上或大陸沿岸。我國的主要產區是海南省、雷州半島、雲南省和台灣省的南部。
由於椰子油中含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同時可揮發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佔2%),因此椰子油具有如下特點:
1.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份椰子油可溶解於兩份乙醇(95%)中。
2.室溫下呈凝固狀態。
3.比較容易酸敗,因為椰子油中含有相當數量的低級脂肪酸。
4.椰子油的平均分子量較小。
5.椰子油的碘值小,皂化值較大。椰子油在其它油品中的百分含量-般可用混合油的皂化值計算出來。
6.椰子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約0.3%,其中三分之二是固醇,還有生育酚及角鯊烯。
椰子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也是人造奶油的上等原料。椰子油中類脂物的含量很少。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長度碳鏈的脂肪酸含量是製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調和油:
調和油又稱高合油。
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調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涼拌用油。
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調和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今後,調和油的發展前景是好的,它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油品之一。
有以下幾種類型:
1)營養調和油(或稱亞油酸調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調至亞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約30%、軟脂含量約10%。
2)經濟調和油,以菜籽油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價格比較低廉。
3)風味調和油,就是將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與香味濃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調配成「輕味花生油」,或將前三種油與芝麻油以適當比例調和成「輕味芝麻油」
4)煎炸調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櫚油按一定比例調配,製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煙點高的煎炸調和油。上述調和油所用的各種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櫚油外,均為全煉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稱玉蜀黍油,是從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間,大約占玉米脂肪總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種很好的資源豐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種高品質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亞油酸,人體吸收率可達97%以上;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而維 生素E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在很多含油食品中為了防止氧化需專門 加入維生素E。維生素E對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維生素E含量僅次於麥胚油,脫臭後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還有少量的輔□,其也有抗氧化性能;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增強人 體肌肉和心臟、血管系統的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於在甘三酯中呈規則性排列,因此結構性穩定; 同時,一般油脂在光的作用下,葉綠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玉米油中 沒有葉綠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較穩定。鑒於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時也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較長的保質期。
玉米油色澤金黃透明,清香撲鼻,很適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澤、香味,又不損失營養價值。
玉米油亞油酸含量豐富,是醫葯工業上製造脈通、益壽寧等葯品 的原料。用玉米胚芽榨油始於美國,1890年試生產,20年後批量投入 市場。由於它的原料是加工玉米的副產品,資源豐富,有利條件多, 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末,年產已達20萬噸。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如朝 鮮、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產規模。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國特產油脂之一。
油茶屬山茶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我國南方各省都有生長,以湖南為最多。 茶油呈淺黃色,澄清透明,氣味清香。
精煉後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常數與橄欖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亞油酸,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製造發油及皂類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種子(含油約50%,並含有約25%的蛋白質)。用常規方法製取的芝麻油(稱「大槽油」)呈淡黃色,香味較淡。經直接火焙炒後用水代法或壓榨法製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紅棕色,有令人喜愛的特殊香味,是我國人民膳食中上等的涼拌油脂。它的營養價值高,在東方被稱為「油脂國王」;在西方則為「油科作物皇後」,足見人們對芝麻及其油脂的厚愛。
芝麻油中脂肪酸組成的特點是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穩定,這是因為油中含有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是固醇、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之故。芝麻酚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這是其它植物油所沒有的,它使芝麻和芝麻油成為「長壽食品」。
芝麻油用途很廣,除食用外,在健康食品、醫葯品及金屬、印染工業也多有應用。和橄欖油、濃香花生油一樣芝麻油也是不經任何精煉即可直接使用的全天然油脂。
芝麻油還是生產很多葯品及化妝品的必需原料。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學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質為主,此外還含有較多的灰分和維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在12%-20%。秈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一般用直接浸出法製取米糠油。糠粕可作飼料。米糠粕含有約5%的植酸鈣,可提出來生產植酸及肌醇。
米糠油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穩定性,這主要是由於它含有成分復雜的天然抗氧化劑。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總生育酚含量為400mg/kg油),還含有角鯊烯和多種阿魏酸酯,它們都有助於抗氧化。
精煉米糠油色澤淡黃,油中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體對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米糠油具有降低人體血脂的功能;是一種良好的食用油脂。由於米糠油精煉成本比較高,得油率低,因此對米糠油目前只能大量用於製造肥皂、潤滑油、脂肪酸。
十:橄欖油:
橄欖油是一種優良的不幹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國家的人們廣泛食用這種油脂。
橄欖油取自常綠橄欖樹的果實。整粒果實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欖油的形狀與制油工藝密切相關,優質的橄欖油只能用冷榨法製取,並且需要從低壓到高壓分道進行,低壓頭道所得的橄欖油勿需精煉,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黃綠色,具有特殊溫和令人喜愛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為0.2-2.0),在低溫(接近於10℃)時仍然透明。因此低壓頭道橄欖油是理想的涼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欖油的色澤隨榨油機壓力的增加而加深:淺黃、黃綠、藍綠、藍至藍黑色。色澤深的橄欖油酸值高,酸值大於3時,油味變濃並帶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欖油比重增大。如果淺色油的相對密度(15℃/15℃)大於0.918時,說明摻雜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欖油,則可憑橄欖油中含角鯊烯較高來確定它的存在。
橄欖油不同於其它植物油的地方,還有它具有較低的碘值和當溫度降低到0℃時還能保持液體狀態。
橄欖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劑--三十碳六烯(角鯊烯)。加之橄欖油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儲藏穩定性較高。
橄欖油具有廣泛的用途。絕大部分用於烹飪及涼拌等食用,也用於制葯、化妝品、潤滑油、土耳其紅油、紡織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時還可以用於制皂。用橄欖油製成的肥皂質地白凈、起泡力強,是制皂工業的優良原料。
十一:亞麻油:
亞麻油取自亞麻的種子。亞麻屬亞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亞細亞,現生長在溫帶、熱帶的一些國家裡。主要是美國、阿根廷、印度及前蘇聯。我國的西北各地和內蒙古出產最多,東北、華北各地也有種植。
整粒亞麻籽含油量在29%-44%之間,含殼率為20%-45%,殼中也含有約17%-20%的油脂,所以亞麻籽制油時一般不脫殼。
亞麻油呈金黃色,亞麻籽毛油呈深琥珀色並且有特殊氣味,這種氣味不但由油中揮發性雜質而引起,更重要的原因是油中含有較多的高度不飽脂肪酸。脫臭後的亞麻油有回味現象。新鮮的亞麻油可以食用。
十二:紅花子油:
紅花籽又名草紅花、菊紅花、紅蘭花、杜紅花等,是一年生雙子葉菊科草本植物。紅花的多刺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苛刻要求限制了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因此是一種典型的小宗油料作物。我國引進紅花的歷史才十多年時間,現今,我國黑龍汀、遼寧、新疆、甘肅、內蒙古、陝西、河南、河北、江浙等地有一定栽培面積
紅花籽制油工藝以剝殼預榨一浸出法為主。紅花油清亮橙黃,味美可口,油中亞油酸量高於其它油脂(達56%-80%)。食用紅花油可降低膽固醇,還可加工成人造奶油,蛋黃醬及色拉油等,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脂。紅花的花冠除可製作中葯外、還可從各色花冠中提取紅色、黃色、桔紅色等天然染料與食用色素,紅花的桔桿及榨油後的餅粕,是家畜的優質飼料。
十三:核桃油:
核桃油除主要作營養保健油直接食用外,還可在製作糕點和營養食品中作添加劑用。在工業方面,它是一種乾性油,乾燥成膜後,顏色不會發黃,可製造上等油漆及繪畫顏料。
核桃油味美清香,是一種珍貴的營養保健油。目前,國際市場上核桃油身價倍增,深受歡迎。在國際食用油市場上,價格高達8000至10000美元/噸,是普通大豆、菜籽油的十幾倍,且供不應求。
我國核桃資源豐富,但尚未綜合開發利用。目前,核桃油的開發也還處於起步階段。開發生產核桃營養保健油,對改善人們生活、促進人民身體健康、拓展對外貿易、出口創匯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核桃油作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營養保健食品,市場廣闊,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有很的競爭力。
十四: 棕櫚油: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豬油和牛油等 。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十五:花生油:
花生油淡黃透明,色澤清亮,氣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另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
從上述含量來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是比較好的,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據國外資料介紹,使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十六: 葵花子油:
精煉後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黃色或青黃色,其氣味芬芳,滋味純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構成因氣候條件的影響,寒冷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亞油酸70%左右;溫暖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亞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體消化率96.5%,它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顯著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強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亞油酸含量與維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較均衡,便於人體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營養價值很高,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優良食用油。
十七: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種子提取物。
化學成分:亞油酸、其他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F、礦物質、蛋白質、亞麻仁油酸、葉綠素等。
葡萄籽油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防止血栓形成,擴張血管作用,同時具有營養腦細胞、調節植物神經的作用,有效防止心血管硬化引起的各種疾病
⑹ 太古油是什麼!在工業上有什麼用途!
染色處理用表面活性劑-太古油(Turkey Red oil)
第九章 表面活性劑
第三節 太古油(Turkey Red oil)
一、概述
太古油是陰荷活性劑,它的結構式一般寫作:
CH3-(CH2)5-CH-CH2-CH=CH-(CH2)7-COONa
|
O-SO3Na
太古油又名土耳其紅油,簡稱紅油。從前用茜素染土耳其紅色時,紅油為必
要的媒染劑,所以稱土耳其紅油。
註:1.太古油是用蓖麻油及硫酸製成。蓖麻油本身不溶於水,但經硫酸作用
後即能溶於水,成為一種可溶性油。
2.所謂紅油,並不是專指蓖麻油的磺酸化物,凡各種植物油脂與硫酸作用
,所生成的磺酸化產物,都可稱為紅油,例如,磺酸化的橄欖油、棉子油、
胡麻油等都是,但因多含雜質,效用低劣,故不常用。
3.用硫酸作磺化劑處理蓖麻油,成功地改進了脂肪酸鈉鹽對水質硬度的穩定
性。
太古油(Turkey Red oil)
(一)太古油的制備 印染廠可以自製太古油,所用原料及用量大致如下:
蓖麻油 30公斤
硫酸(66°B'e) 7.5~8公斤
燒?(22°B'e) 2.7公斤
食鹽水(4~5°B'e) 3公斤
1.操作 在100升的反應鍋(陶磁缸)中,倒入蓖麻油30公斤,然後於6小時內分
批加入規定量的66°B'e硫酸,熱天每隔15分鍾加一次,冷天則20分鍾加一
次,每次以1/3~1/2公斤為宜,並經常加以攪拌。在磺化時期中,反應的溫
最好保持在34~35℃,並不宜超過35℃。在夏天,缸外需用冷水冷卻,否則
會影響成品的品質。硫酸加完後再繼續攪拌約4小時左右,待溶液呈濃厚泡
沫狀,可取小樣少許用燒?中和,如能得澄清溶液,就可以停止攪拌。靜置
數小時後,用等量的清水進行水洗,以除去多餘的硫酸。再以4~5°B'e的食
鹽水洗滌,因反應生成物雖溶於水,但不溶於稀酸及食鹽水中。
此後,使用22°B』e的燒?液中和殘余的酸量,燒?的用量須看磺化情形及
殘余酸量而定。在中和時,起初攪拌呈乳狀,最後轉為澄清的溶液,以稍帶
酸性而溶於10倍的水中,成透明溶液的為上品。最後加水稀釋至75公斤(約
為40%的成品),便可裝桶。
油脂:高級脂肪酸的三甘油酯稱為油脂。蓖麻油是不飽不和的脂肪酸甘油
酯。
構成蓖麻油的脂肪酸主要是蓖麻酸,這是一種在碳鏈上帶有羥OH的脂肪酸。
2.化學反應式 硫酸與蓖麻油(甘油三蓖麻酸酯)作用時,化學變化極為復雜
,但其主要反應為甘油三蓖麻酸酯先受水分解作用,而成蓖麻酸及甘油;硫
酸再與蓖麻酸(脂肪酸)化合,而成蓖麻酸硫酸酯,即變為可溶性的紅油。可
以下式表示:
(1)〔C17H32(OH)COO〕3C3H5+3H2O→
甘油三蓖麻酸酯
3C17H32(OH)COOH+C3H5(OH)3
蓖麻酸 甘油
(2)C17H32(OH)COOH+H2SO4→
蓖麻酸
C17H32(O.SO3H)COOH+H2O
蓖麻酸硫酸酯(或磺化蓖麻酸)
(3)C17H32(O.SO3H)COOH+2NaOH→
C17H32(O.SO3Na)COONa+2H2O
即硫酸與脂肪酸中的羥基(OH)酯化而成酯。
脂肪酸經硫酸作用,引入磺酸基(SO8H),磺酸基為親水性基,水溶性甚大,
所以不溶於水的油類,即因之變成可溶性,且磺酸基與鈣、鎂等水中硬質所
化合的鹽類,能溶解於水,所以不致發生沉澱(但實際上一般紅油中結合硫酸
的量,因製造上的種種困難,不能照理論量之多,以致脂肪酸未能全部磺化
,所以它的功效和耐酸、耐硬水的性質,都不及理想的好)。
3.化學反應的命名從紅油的製造過程及化學結構上研究,它的主要變化並非
磺化反應,而為硫酸的酯化反應,所以可稱為硫酸酯化油。
4.化學組成 蓖麻油的磺化產物具有非常復雜的成分,但它的主要組成為蓖
麻酸硫酸酯、蓖麻酸、未起反應的蓖麻油。
太古油在印染上的用途
(一)作練棉助劑 通常練棉時,多用燒?為主要助劑,但棉上的油蠟雜質,
不能單靠皂化所能盡除,還要用乳化劑,如太古油、肥皂等乳化的功效,使
不易或不能皂化的物質變成乳化體而去除。因為這種可溶性物(太古油、肥皂
)乳化力甚大,煮練的效力也就大為增加了。
註:1.緊厚的織物(如斜紋、嗶嘰、直貢等)加入太古油後,可獲得使棉布煮練
透徹的效果。
2.實驗證明,以肥皂等量的太古油(對布重0.7%左右)來代替肥皂,練漂後的
毛細管效應略有捉高;3232胚布平均為12.3厘米,而肥皂的毛細管效應平均
為11.4厘米。
(二)作納夫妥AS類打底染色助劑 太古油是應用很廣的助染劑。用納夫妥AS
類打底液進行浸軋時,棉布與打底劑接觸的時間很短,棉布雖經過煮練或絲
光,但仍然不容易均勻吸收滲透。而且納夫妥AS類打底液溶解於燒?液後,
會變成膠體,很不穩定,容易起加水分解而析出。因此,納夫妥AS類通常先
與太古油調成糊狀,然後加入燒?,配成溶液,可以增加打底劑的擴散性和
滲透性,並防止膠體的生成,得到均勻吸收的效果。
(三)作硫化染料染色助劑 太古油具有滲透和乳化的優良性能,所以硫化染
料用於棉布染色時常加太古油作助染劑,可獲得色澤鮮艷和均勻的效果。
註:1.應用時,以太古油將染料調成漿狀,加入硫化?,用蒸汽加熱,染料
溶解後注入染槽。
2.也有先將硫化?溶於熱水中,然後將太古油和染料調勻後,加入上述硫化
?溶液內,加熱使充分溶解,然後稀釋至規定容量,備用。
3.用還原染料等染色時,也往往加太古油來增加染料的擴散性和滲透性。
(四)作整理棉織物的軟化劑 由於太古油含有多量的油脂,它能改善棉織物
手感,增加光澤,例如硫化元布就可用太古油作後處理。
註:人造棉織物經硫化染料染色,由於染料必須以強?浴進行,而粘膠纖維
遇強?會發生過度膨化,部分水解而使染色後的織物產生手感粗糙,極易引
起縫紉時"扎針″,而造成針腳發毛,縫紉處容易脫落等現象,嚴重影響織
物的服用性能。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必須採用硫化染料時,需加強染後洗
滌,並加強柔軟處理。在一般情況下,可用太古油進行於布軋烘,用量約為
布重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