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俄國為什麼不集中打土耳其
Ⅰ 法蘭西跟英國 俄國 西班牙 荷蘭 普魯士打過仗。為啥沒有跟土耳其打過仗
他們不是打過么?一戰期間,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為了打通支援東線盟友俄國的海上通道,出動50餘萬大軍,在鄰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的加利波利半島發起大規模兩棲登陸戰。然而,由於協約國軍隊組織混亂、指揮呆板等原因,這場兩棲作戰變得曠日持久,最終落得個功敗垂成的結果。
Ⅱ 為什麼俄羅斯不敢打土耳其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別說現在衰落如斯的俄羅斯了,昔日不可一世的蘇聯也是不敢去招惹北約的。
現在的俄羅斯是一個陽痿早期患者非要吃了偉哥硬上,早晚得馬上風。
Ⅲ 中國俄羅斯為何不攻打土耳其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俄羅斯不想對抗整個北約,因為俄羅斯職能靠戰略武器來抗衡整個北約,但是戰略武器會導同歸於盡,所以俄羅斯不會攻打土耳其。
而且現在勢頭正對俄羅斯有利。
俄羅斯:
美國兩年反恐毫無成效,反而把大量難民逼入歐洲,造成歐洲動盪。
美國要求歐盟對抗俄羅斯,但是俄羅斯卻在幫歐洲打恐怖分子。
現在英法德,歐洲的三個大國已經不顧美國感受,參與了俄羅斯的反恐行動,歐美的關系出現裂痕。
這樣有利於俄羅斯樹立正面形象,打破美國的孤立和封鎖,開辟新的戰略空間。
如果俄羅斯入侵土耳其,北約必須做出反應,那樣,俄羅斯就直接和歐盟對立起來,正好符合美國的計劃。俄羅斯不是傻子。
某國:
某國:老俄,美國這么欺負你,還在我家南海鬧事,你揍他一頓唄?
俄國:我沒錢。你敢出錢,我就敢揍他。
某國:我們是愛好和平滴,不能拿錢讓人家打架!
俄國:那就別bb。
某國:老俄你回來,你家石油多少錢?
俄國:市場價。
某國:兩倍價格成交!上去給我咬!
俄國:汪!
Ⅳ 俄羅斯跟土耳其有什麼仇為什麼持續了200多年的戰火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是世仇關系,雙方至今還保持著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長達240多年的戰火,平均每19年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戰役。不過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四國同盟被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協約國擊敗。後來奧斯曼帝國滅亡,就變成了現在的土耳其。
連續爆發241年的戰役,俄土雙方的民族仇恨根深蒂固,直到近現代還未完全消除,而造成這種民族仇恨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作祟。在俄美爭霸時期,土耳其選擇了加入美國同盟陣營,是北約在南部的支撐點。
不過俄羅斯分化美國盟友的手段也非常高明,近幾年土耳其彷彿正在向俄羅斯靠攏。
Ⅳ 俄羅斯與土耳其200年戰爭,為何強大的俄國在12次戰爭中沒佔到便宜
因為每一個國家強大了,他們都想要往外擴張擴大自己的國家領域。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兩個帝國也不例外。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戰爭其實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歷史的,因為俄羅斯他一次都沒有放棄可以發動戰爭的機會。經常戰爭不僅僅帶來軍隊上下的心理疲憊,而且他們還要去用很多錢去來製造兵器。經常發生的戰爭是國家的一個災難。
但是從長遠來看,應該是俄羅斯在這一場戰役之中取得勝利,雖然說蘇聯最後是被瓦解了,但是過了幾年,德國戰敗之後,土耳其也是被肢解的,現在的土耳其已經不是當年的土耳其,但是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發展還是挺好的。
Ⅵ 俄羅斯跟土耳其有啥仇為何兩國的戰爭持續了200多年
俄羅斯和土耳其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才會結下仇怨。而且還是在沙俄時期的時候,俄羅斯和土耳其就是仇敵了。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之後,繼承拜占庭衣缽的沙俄便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就已經成為了死對頭。而俄羅斯人不僅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名譽和文化,甚至和土耳其之間也是有很大仇怨的,因此兩國之間的戰爭不斷。
俄羅斯和美國的關系並不怎麼好,而土耳其作為北約國的成員,自然是美國利用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來對抗俄羅斯的靶子了。所以在美國人的慫恿和支持下,當時的土耳其便出兵在敘利亞和俄羅斯對抗。而且土耳其還是一個不要命的,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對手,俄羅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Ⅶ 一戰時俄羅斯跟土耳其打了幾場戰爭 為什麼奧斯曼土耳其敢跟俄羅斯帝國干架
俄軍主力和德奧軍拼的火熱,損失也很慘,給奧斯曼巨大損失的是英軍,達達尼爾,耶路撒冷,騷擾漢志的阿拉伯起義軍......最終動搖了奧斯曼帝國.........其實一戰很快變成了德國一個強大新君主國幫一堆沒落老君主國打仗,結果把自己葬送了,很悲劇.............
Ⅷ 為什麼說一戰沙俄是最薄弱的環節而非土耳其
一戰前沙俄剛遭到日俄戰爭的大敗,還沒緩過來呢。另外地理上土耳其好歹有地中海可以接收同盟國的支援,俄國想得到協約國的支援可要從西伯利亞運
Ⅸ 俄土戰爭是怎麼回事
1787—1791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後期對土耳其發動的又一次大規模擴張戰爭。這次戰爭與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一脈相承,都是俄國傳統南下政策的繼續。
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米亞,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的屬地,並對出入海峽的俄商船進行檢查。俄國拒絕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動軍隊對俄開戰。
1787年9月2日,土耳其艦隊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國護衛艦發起攻擊,俄軍艦隊和要塞炮兵還擊,戰爭首先從海上打響。9月25日夜,小股土耳其部隊在艦隊支援下,企圖在金布恩登陸,被俄軍擊潰,登陸未遂。
10月12日,土軍從奧恰科夫獲得增援後,再次攻擊金布恩。經多次爭奪,土軍遭到俄軍蘇沃洛夫軍團重創,幾乎遭全殲。金布恩之戰的失利,打亂了土耳其的戰略計劃,為俄軍集結主力發動進攻爭取了時間。
1788年1月,奧地利正式對土耳其宣戰。同年5月,俄軍主力編組完成,黑海艦隊力量加強。俄軍計劃攻佔奧恰科夫。6月下旬,俄波將金元帥率領5萬人渡過布格河,從陸上包圍奧恰科夫,同時以艦隊海上襲擾,對其長圍久困。
奧恰科夫攻防戰以海戰開始。6月中、下旬先後發生3次海戰,土軍損失各型艦艇共32艘,其餘艦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奧恰科夫。土耳其統帥部為挽回敗局,調兵增援。俄土兩艦隊海上遭遇。7月14日,雙方艦隊在費多尼亞島交戰。俄軍烏沙科夫率艦全速出擊,搶占上風位置,從而使土艦隊處於俄艦隊夾擊之中。俄軍擊毀土艦1艘,其餘土艦先後撤回黑海西部沿海。
在奧恰科夫陸戰場上,俄軍繼續圍困要塞。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軍兵分6路強攻奧恰科夫,經數小時戰斗,俄軍奪占奧恰科夫,斃俘土軍1.35萬人,繳獲火炮310門。
1788年夏,正值俄軍圍困奧恰科夫之時,土耳其盟國瑞典參戰,俄國遭土耳其和瑞典南北夾擊。俄力圖避免兩線作戰,但無濟於事。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俄以次要兵力在北線實施防禦,把主力放在南線,以對付土耳其。7月上旬,俄軍波羅的海艦隊一部,奉令出海尋殲瑞典艦隊。7月16日,俄瑞雙方在霍格蘭島附近遭遇,各自俘獲對方戰艦1艘,打成平手。海上交戰的同時,瑞典地面部隊分兩路向彼得堡方向進軍,由於瑞軍內部芬蘭籍官兵發生「騷動」,拒絕越境作戰,瑞軍進攻計劃破產,撤回本土。
1789年春,俄軍對土耳其作戰的部隊合編為南方集團軍,由波將金指揮。波將金1789年作戰計劃是:主力集團首先攻佔比薩拉比亞,爾後聚殲土軍於賓傑拉地區;牽制集團配合主力行動,並與奧地利軍隊保持聯系。為配合俄軍作戰,奧軍主要在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行動。
1789年的土耳其作戰計劃規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結15萬大軍,北上殲滅俄軍主力於賓傑拉地區。為免除後顧之憂,保證主力機動自由,土軍統帥部派出牽制部隊於福克沙尼方向,以切斷俄奧兩軍的聯系。
1789年6月下旬,集中於多瑙河下游一帶的土軍主力大舉北上,進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奧兩軍在阿茹得會師,隨時准備攻擊進駐福克沙尼的土軍。俄軍指揮為蘇沃洛夫。
俄軍作戰方案是:俄奧聯軍從行進間強渡普特納河,對福克沙尼實施進攻。8月1日,聯軍與土軍在福克沙尼發生激戰。經10小時激戰,土軍陣亡1500人,聯軍傷亡300—400人。戰斗結束後,俄軍撤回原駐地。與此同時,波將金指揮的南方集團軍主力正向德涅斯特河推進,企圖迂迴賓傑拉,但行動遲緩。土軍趁機加緊准備發動進攻,計劃主攻方向指向聯軍結合部,殲滅蘇沃洛夫部隊,爾後回頭攻擊俄軍主力。另一支牽制部隊進駐伊茲梅爾。
1789年9月中旬,土軍主力進逼福克沙尼。9月21日,蘇沃洛夫部隱蔽進至福克沙尼,與奧軍會合。當日夜10時,聯軍在距土軍7—8公里處乘夜偷渡雷姆納河。22日晨,雷姆尼克會戰打響,雙方激戰達12小時。土軍遭重創,放棄陣地潰逃,傷亡、溺斃者達1萬餘人。
雷姆尼克一戰打亂了土耳其的整個作戰計劃。俄軍在此役之後,攻克賓傑拉,並且不戰而奪取阿克爾曼,控制整個摩爾多瓦。
俄軍為迫使土耳其停戰議和,計劃在多瑙河左岸展開積極的軍事行動,並做好打到右岸的准備。土軍依託沿岸一系列堅固設防的要塞進行戰略防禦。伊茲梅爾在諸要塞中,戰略地位最為重要。伊茲梅爾控制著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脅俄軍翼側和後方,不拔除伊茲梅爾,俄軍難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動;該地集中土軍精銳部隊,一旦被殲,土軍戰鬥力銳減。攻克伊茲梅爾不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於提高俄國在歐洲的地位。因此,伊茲梅爾勢在必克。
1790年3月,烏沙科夫就任黑海艦隊司令,先後在錫諾普海域、刻赤海峽和騰得拉島海域海戰中連續突擊,擊敗土耳其艦隊,牽制土海軍力量。然而,波將金指揮的地面部隊行動遲緩,貽誤了戰機。9月,奧地利單獨與土耳其締結和約,從而增加了俄軍的困難。1790年10月中旬,俄軍向伊茲梅爾開進。12月上旬,兩次圍攻伊茲梅爾,均未奏效。波將金指派蘇沃洛夫指揮伊茲梅爾地區的俄軍(地面部隊3.1萬人、火炮600門,多瑙河區艦隊小型艦艇200餘艘、艦炮約400門)。
蘇沃洛夫的作戰計劃是:地面部隊編成三個集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從作戰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禦較薄弱的南面,俄軍在該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時,俄軍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秘密接近城牆。5時30分,按統一號令,兵分三路同時發起攻擊,多瑙河區艦隊輸送地面部隊上陸,並以艦炮支援。8時,外城被攻破,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16時戰斗結束。土耳其守軍陣亡2.6萬人,被俘9000人。俄軍傷亡約1萬人。伊茲梅爾一戰基本上決定了俄土戰爭的結局。
1791年夏,蘇沃洛夫部將庫圖佐夫兩次打敗土軍地面部隊,6月15日,在巴格達附近擊潰土軍2.3萬人。同時,烏沙科夫兩次打敗土耳其艦隊。8月11日,在卡拉克里亞海角,趁土艦隊官兵多數在岸上度伊斯蘭教節日之際,發動突然襲擊,重創土艦隊。雙方軍事行動至此基本結束。
1792年1月,俄土簽訂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並克里米亞,宣布放棄喬治亞。至此,整個黑海北岸廣大地區劃歸俄國版圖。
1787—1791年俄土戰爭的結束,沙俄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為進一步向巴爾干、地中海和中亞方向侵略擴張創造了有利態勢。俄軍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在於葉卡捷琳娜二世善於把外交和軍事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戰前進行充分的外交准備,拼湊軍事同盟,孤立敵人,避免兩線作戰。俄國面對土耳其和瑞典兩個對手,始終把主力用在南線對付土耳其,而在次要方向的北線,只用少量兵力進行防禦。
這次俄土戰爭也充分展示了俄國統治集團內部軍事思想上的斗爭。在較長時期,革新派與保守派的斗爭一直不斷。從總體上說,保守派占優勢,18世紀後半期,以蘇沃洛夫和烏沙科夫為代表的革新勢力已嶄露頭角。他們兩人在作戰中相互配合,進一步發展了地面和海上作戰的基本原則。蘇沃洛夫的進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擴張政策對軍事的要求。這種思想,較之西歐盛行一時的避免決戰、依靠「機動」取勝的消極作戰思想略勝一籌。然而,俄國封建農奴制決定了革新派在對外戰爭中雖然打勝仗較多,但在統治集團內部斗爭中卻往往敗北,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者。
Ⅹ 為何沙俄長年與土耳其交戰;而從蘇聯建立後至今100多年就再也沒打過這個國家
沙俄時期,土耳其也是一個大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在帝國全盛時期,一度打到過維也納,黑海就是這個帝國的內湖
沙俄與土耳其的爭奪,前期,中期主要是圍繞黑海出海口,逐漸將黑海沿岸奪了過去
後期,沙俄想爭奪地中海出海口(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但是,此時英法等國不能容忍沙俄勢力侵入地中海,因此,支持土耳其,頂住了沙俄。
一戰後,土耳其帝國解體了,蘇聯也成立了,在二戰前的這一段時光里,蘇聯一直在恢復工業,國內體制改革,到二戰前,剛剛完成。
二戰不必說了,傾盡全力消滅德國,沒有餘力干別的
二戰結束,蘇聯忙著修養生息,同時消化擊敗德國的戰利品,沒空搭理這事。
再以後,北約成立了,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和土耳其開戰就是和西方國家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