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有內戰
㈠ 俄國土耳其歷史上有什麼恩怨,為什麼發生那麼多次戰爭呢
如果問起,這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恨俄羅斯,拋開蘇聯解體後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那就非土耳其莫屬了。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間,兩國之間的大型戰爭,多達12次。
即使是今天,兩國在敘利亞戰場的暗中較量,也是持續不斷。
那麼,俄土兩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恩怨,為什麼會造成今天這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讓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敗土軍,攻入克里木汗國和巴爾干,愛琴海的俄海軍也大獲全勝。
土耳其不得不休戰求和,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地區和刻赤海峽,成功打通了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葉卡捷琳娜並不滿足。1783年,克里木半島、塔曼島和庫班地區也被俄國強行佔有。至此,俄國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內的大片海岸線,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國勢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間接承認了俄羅斯的吞並。
俄國在黑海區域的擴張,和英國的龐大殖民利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英國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兩個海峽,遏制俄國與其爭霸。
第十次俄土戰爭時,俄軍一直挺進到離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點實現彼得大帝的夙願。這次戰爭,不僅土耳其在整個巴爾乾地區的領土被肢解獨立,卡爾斯、阿爾達漢等也落入了俄國手中。
和俄國打了數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淪落到牆倒眾人推的境地。1911年發生意土戰爭,1912年發生巴爾干聯盟戰爭。土耳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廣博領地,僅剩下伊斯坦布爾所在的一小塊東色雷斯。
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土耳其的凱末爾運動一拍即合。兩個世仇國家出現了少有的親密。但二戰後兩國關系再次走入冰點。在冷戰時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抗蘇俄的最前沿陣地。
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夢想,讓土耳其如芒在背。這對十世之仇的冤家,圍繞各自的政治利益,在敘利亞局勢中,暗地裡仍然摩擦不斷。
㈡ 敘利亞土耳其發生沖突的原因
原因有三:
1、土耳其政府親美。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忠誠狗腿子。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正好向美國主子表明忠心,好撈點好處。
2、土耳其以土耳其族(屬突厥人)為主,與阿拉伯人的國家關系一直比較微妙。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可以挑起敘內戰,使阿拉伯世界大亂,讓土耳其人漁翁得利。
3、土耳其人以遜尼派穆斯林為主,敘利亞反對派也以遜尼派穆斯林為主,而敘統治者巴沙爾家族是什葉派,土耳其在情感上更願意支持敘利亞反對派。
㈢ 俄羅斯跟土耳其有什麼仇為什麼持續了200多年的戰火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是世仇關系,雙方至今還保持著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長達240多年的戰火,平均每19年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戰役。不過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四國同盟被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協約國擊敗。後來奧斯曼帝國滅亡,就變成了現在的土耳其。
連續爆發241年的戰役,俄土雙方的民族仇恨根深蒂固,直到近現代還未完全消除,而造成這種民族仇恨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作祟。在俄美爭霸時期,土耳其選擇了加入美國同盟陣營,是北約在南部的支撐點。
不過俄羅斯分化美國盟友的手段也非常高明,近幾年土耳其彷彿正在向俄羅斯靠攏。
㈣ 敘利亞動盪8年,周邊大國角力不斷,為何土耳其現在佔了上風
敘利亞到現在已經動盪了8年了,各國勢力魚龍混雜,但是現在卻是土耳其佔了上風,這是因為現在的美國已經撤兵,土耳其就沒了約束,所以才敢插手敘利亞內戰。
一直到今天,敘利亞戰爭的擴大和局勢的不斷變化,讓土耳其無法再繼續坐視南方鄰居不管。從空軍戰機擊落敘利亞邊境的俄羅斯戰斗轟炸機,到直接派出大規模的部隊參加對isis的圍剿。土耳其迫於地緣政治因素,正緊跟著前人的步伐,讓自己進入了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戰場。
㈤ 土耳其對敘利亞突然動武,為什麼土耳其總跟敘利亞過不去
土耳其的總統一月二十日發起了對土耳其的接壤國家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並且對外宣稱的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消除邊境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對敘利亞邊境進行了炮火打擊。那麼很多人都非常奇怪土耳其為什麼對敘利亞動手,為什麼土耳其總是要跟敘利亞過不去呢?其實土耳其它這次對敘利亞的戰爭,主要的針對方並不是敘利亞,而是在敘利亞一側的庫爾德人。
再加上敘利亞和土耳其其實一直都有領土之間的紛爭,亞歷山大勒塔省以前被劃分在敘利亞的領土上,所以兩個地區之間的矛盾一直是非常的尖銳的。
㈥ 土耳其內戰簡介
一次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奧集團方面作戰。土耳其成為德國的財政和軍事附庸。大戰期間土耳其有60萬士兵戰死或被俘,200萬人受傷,國債高達44,800萬金里拉,經濟陷於崩潰。
1918年10月30日,奧斯曼帝國被迫與協約國代表簽訂《摩得洛司停戰協定》。協約國軍隊佔領首都伊斯坦布爾、海峽地區以及安納托利亞的東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土耳其面臨被瓜分的危險。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在英法支持下佔領伊茲密爾及其鄰近地區。土耳其各地紛紛成立護權協會等民族主義組織。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東部各省護權協會召開埃爾祖魯姆大會,凱末爾被選為大會主席和代表委員會主席;大會決議宣布,停戰協定確認的民族邊界內的領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反對各種形式的外國佔領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爾政府無力捍衛國家獨立,就應成立臨時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託管和委任統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舉行的錫瓦斯大會,確認了埃爾祖魯姆大會所通過的民族斗爭綱領,大會成立全國性的安納托利亞和羅梅利亞護權協會,選舉以凱末爾為首的16人代表委員會,民族主義者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1920年1月28日,奧斯曼帝國議會代表委員會根據錫瓦斯大會決議精神擬定的、維護土耳其民族獨立和主權的《國民公約》,宣布停戰協定規定的邊界內土耳其人佔大多數的地區「構成一個真正的、在法權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體」;反對阻礙土耳其政治、司法、財政發展的種種限制等。3月16日,協約國軍隊在伊斯坦布爾登陸。1920年4月23日,首屆大國民議會在安卡拉召開,成立以凱末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議定書一律無效,要求蘇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業。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會通過剝奪土耳其民族生存權利的《色佛爾和約》。1921年7月,希臘十餘萬干涉軍在英國支持下,進犯安納托利亞。土耳其國民軍取得薩卡里亞戰役的勝利,成為民族獨立戰爭的轉折點,協約國陣營發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正式承認大國民政府,承諾在兩個月內從安納托利亞東南部撤出全部佔領軍。義大利也於同年秋天撤出安納托利亞南部,英國改變公開支持希臘的立場,轉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軍向希軍發動總反攻。9月18日,最後一批希臘軍隊撤離安納托利亞。同年10月11日,土希兩國簽訂停戰協定,土耳其收復東色雷斯,伊斯坦布爾地區的行政管理權交還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國簽署《洛桑和約》,取得外交上的重大勝利。1922年11月1日,大國民議會廢除蘇丹制。1923年9月,由護權協會第一集團改組的人民黨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點半,議會通過建立土耳其共和國的決定,凱末爾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凱末爾革命取得勝利。
㈦ 土耳其內戰打仗的原因
是政變不是打仗,土雞有這個傳統,土雞國父開摩爾就是這么上台的,他賦予軍隊權利,保證國家世俗化,防止伊斯蘭極端化,曾經爆發了4次政變,也打擊了伊斯蘭勢力,在現任總統時期和IS曖昧不清,擊落俄羅斯飛機打死飛行員,和美國人關系也不好,極端勢力抬頭了
㈧ 俄羅斯跟土耳其有啥仇為何兩國的戰爭持續了200多年
俄羅斯和土耳其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才會結下仇怨。而且還是在沙俄時期的時候,俄羅斯和土耳其就是仇敵了。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之後,繼承拜占庭衣缽的沙俄便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就已經成為了死對頭。而俄羅斯人不僅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名譽和文化,甚至和土耳其之間也是有很大仇怨的,因此兩國之間的戰爭不斷。
俄羅斯和美國的關系並不怎麼好,而土耳其作為北約國的成員,自然是美國利用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來對抗俄羅斯的靶子了。所以在美國人的慫恿和支持下,當時的土耳其便出兵在敘利亞和俄羅斯對抗。而且土耳其還是一個不要命的,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對手,俄羅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㈨ 『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俄國』為什麼會發生戰爭
是以敘利亞為中心打的,開始是敘利亞民眾大遊行、暴亂,後出現了多個反政府派別,聯合對巴沙爾政府開戰,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後伊拉克的黎凡特伊斯蘭國勢力打進敘利亞本土,與巴沙爾政府抗衡,戰爭升級。美國為首的北約隨即參戰,幫助反對派打擊巴沙爾政權,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理所應當捲入戰爭。俄羅斯也以打擊恐怖組織的名義,協助巴沙爾政權,也介入敘利亞戰爭,敘利亞戰爭擴大化。此外,世界各國的許多人們,包括百姓、退伍兵、逃犯等等,也都抱著不同的目標和宗旨,紛紛遠赴敘利亞,親臨這場戰爭。開戰以來,參戰人數起伏不定至今無法統計,許多新式武器都在此搬上戰場,戰爭異常激烈,這不僅僅是敘利亞各派的較量,更是各大國之間的博弈,敘利亞戰爭是近代歷史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是當今世界的焦點。
㈩ 誰知道塞普勒斯的希臘族和土耳其族之間內戰,到底什麼原因
1489年,被威尼斯共和國吞並
1571年,由奧斯曼帝國佔領,1573年正式割讓。
1878年,被英國佔領,開始82年的統治。
1925年,淪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1959年2月,英國、希臘、土耳其簽訂《蘇黎世-倫敦協定》,希臘、土耳其、塞普勒斯三國簽訂《聯盟條約》。希、土、英3國保證塞普勒斯的獨立。
1960年8月16日,宣布獨立,成立塞普勒斯共和國。組成兩族聯合政府。
1963年底,兩族因制憲問題發生嚴重流血沖突。
1974年7月,希臘軍人政權在塞普勒斯策動政變,土耳其以此為由出兵。
基督教勢力的建立
南北塞普勒斯之間復雜的政治與民族關系起源於非常久遠以前的時代。歷史上可以找到、關於此島最早的歷史記載,說明塞普勒斯是屬於亞述帝國的版圖之一,島上的民族屬於古代腓尼基人與希臘人族裔,並且在公元前58年時,成為當時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傳說,在塞普勒斯屬於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包括保羅、巴拿巴與馬可在內的幾位耶穌門徒都曾造訪過塞普勒斯島,保羅將基督教帶到該島上,而巴拿巴則建立了第一座塞普勒斯教會。因為此因素,塞普勒斯成為地中海地區最早開始信奉基督教的地區,而今日島上的希臘裔居民也都是信奉基督教,屬於希臘正教的一支。
伊斯蘭教移民進入
而另一方面,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則得到了16世紀以後才來到塞普勒斯島。1570年奧圖曼帝國從當時擁有著塞普勒斯島的威尼斯共和國手中搶下此島的控制權,開始鼓勵土耳其士兵主動攜家帶眷移民到該地,新進入的土裔移民對於島上原本的希臘裔居民來說有很強烈的排擠效應,因而種下數百年後分裂狀況的伏筆。在17世紀奧圖曼帝國最強盛的時代,是移民潮的高峰,在這段期間島上的希臘正教教會是希臘族裔唯一的凝聚力量。
英國殖民時代
1878年時,為了防止帝俄勢力的南侵,奧圖曼帝國以塞普勒斯換取英國在俄土戰爭中對該國的支持,正式將該島的行政權轉移給英國,但是保留該島的宗主權。1925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塞普勒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而島上也有許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時搬遷回土耳其本土。在英國統治的期間,塞普勒斯島上的希臘居民一直在討論與爭取回歸希臘「祖國」的可能性,甚至組成極端右翼的塞普勒斯鬥士國家組織(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於1955年)進行地下抗爭活動。在EOKA組成後的四年間,他們持續地攻擊了許多屬於英國的設施目標,而英國當局也以保護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