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古代打仗土耳其用的什麼刀

古代打仗土耳其用的什麼刀

發布時間: 2022-05-06 05:52:56

⑴ 世界名刀有哪些古代的也可以,不要匕首那類的

十大名刀1、鳴鴻刀:
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金劍出爐之時,原料尚有剩餘,由於高溫未散,還是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黃帝認為其自發的刀意太強,足以反噬持刀者。黃帝恐此刀流落人間,欲以軒轅劍毀之,不料刀在手中化為一隻雲鵲,變成一股赤色消失在雲際之中。
該刀長為三尺,其餘資料無記載。後由漢武帝得到,轉贈東方朔。
2、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後世命名為「苗刀之祖」,逐鹿之戰中,敗給了軒轅劍。
3.4.5、龍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傳鍛造原料中使用了許多惡毒之物,並有多種詛咒纏縛。夏朝末期為君主桀所有,之後暴政開始。三刀被供奉於夏朝太廟,據史料記載,商湯攻入夏朝太廟之時,黑雲蔗天,鬼哭神嚎,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為三股妖風襲來,頓時商朝大軍死傷無數。湯王棄戈下馬,手持軒轅黃金劍單人闖入太廟主殿,揮劍疾斬,三大邪刀被擊成碎片封印於地下。
時代遷移,北宋朝著名鐵匠韓蘄在一處深山之中發現了商朝太廟的遺址,並開啟封印得到了龍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時「碎鐵中隱隱有黑氣,觸之即發」。後由韓蘄與宮廷鑄劍師合力鑄造,耗時一年零八天,鑄成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於開封府,時任開封府尹包拯成為第一個「開封三鍘」的持刀人。
6、大夏龍雀
古代名刀,為春秋五霸中之晉文公所有,後世相傳,在後來的第三次晉楚戰爭時,敗給了名劍湛盧。
7、青龍偃月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所用戰刀,為重騎兵大刀類型。身經百戰,所向披靡,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實在是名副其實的「眾所周知」。
為「中華刀祖」。
8、新亭侯
漢末名將張飛初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煉赤珠山鐵,打造成一刀,隨身佩帶。後關羽戰死,張飛為報兄仇出征東吳,出兵前酒後鞭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候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
9、寒月
戰國末年趙國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氣四射。後燕國皇室花重金購買,交由宮廷匠師反復淬煉之後,終於成為一把見血封喉的毒刀,其強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斬斷當時的秦王佩劍——干將莫邪。
燕國刺客荊柯攜寒月刃刺殺秦王,失敗被殺,後寒月刃不知下落。
10、庖丁菜刀
古代名廚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然而由於庖丁技術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餘」,所以經久不壞,數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圖6 日本的扶桑忍者刀

圖7 芬蘭軍刀,芬蘭山地師專配用刀

圖8 實用刀的典型,塞過瑞士軍刀
9 阿富汗彎刀,別以為這個是藝術品,其實刀口很鋒利的,所以主人安放了特製刀架
10 史上最殘忍的刀,隕鐵打造,質地堅硬,古羅馬行刑專用,不過史籍記載,它很少被使用,是因為很多人都被嚇死了

⑵ 古代人打仗用的武器

冷門的不算(如禪仗、峨嵋刺、雙槍、板斧、鐵錘、袖箭……),只談曾經大規模裝備的:
遠距離投擲或發射類武器:弓(手動)、弩(機械)、長柄刀(如朴刀、陌刀)、投矛、標槍(希臘羅馬大規模使用)、擲石器(大型的叫拋石機)需要N多人操作;
長柄穿刺類武器:如矛、槍、槊(隋唐時騎兵用的重型矛,破甲能力強)、鈹(春秋後期吳越用的多)、戈(車戰武器)、戟(車戰武器);
近距離格鬥武器:
刀(單面開刃)、劍(雙面開刃)、戰斧(超重型的短刀)非洲人、維京人用的不少、
防禦類武器:盾、鎧甲、頭盔……;
大型機械類攻城武器:
雲梯(與電影中差別超大,相當於移動堡壘)、沖車、擲石機……
爆燃類火器:
火箭、火繩槍、燧發槍、猛油火櫃、神火飛鴉、火炮類(用火葯發射大型可爆炸物)、石炮類(用火葯發射的大型不可爆炸物)……

⑶ 古代打仗用的兵器到底都有哪些

基本上是槍戟之類的長武器,冷兵器大規模方陣作戰時長兵器比短兵器(如劍,刀)有優勢.騎兵主要的作戰武器是馬刀,

⑷ 古代打仗用什麼兵器

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是指十八種兵器。一般是指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鞭、鐧、錘、叉、鈀、戈。 而中國武術中的兵器遠不止十八種,如果加上各種奇門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總數恐不下百種。
十八般兵器」的說法源於「十八般武藝」,並不見於正規史書,只在筆記雜文、小說戲曲中有提及,且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
實際上,在不同的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用的兵器都不盡相同,要想以十八般兵器全部概括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兵器有很多相同點,也有很多不同點,總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種是鉤啄類兵器:
主要代表者有中國先秦時期的戈,這是中國特有的兵器,適合用於車戰。後來有「鉤鐮槍」「,用於鉤剮馬腿,非常有效。
第二種是穿刺類兵器:
主要是矛,世界各國都有,中國古代還有一種「鈹」,看起來像是短劍,實際上後面要安裝長柄,用法和矛類似。戟是戈和矛的結合,古代歐洲人也用類似的兵器,但外觀不完全相同。
第三種是劈砍類兵器:
主要是刀,另外還有斧、鉞,世界各國的刀總體造型都類似,而所體現的文化風格迥異,非常值得研究。
第四種是鈍擊類兵器:
包括棍棒和錘等。在敵人身穿較厚重的盔甲,刃器不容易穿透的情況下,這一類兵器非常有用。
第五種是拋射類兵器:
主要是弓、弩,它的最大優勢是可以遠程打擊敵人,另外還有鏢槍、拋石機等。
第六種是防護類兵器:
主要包括盔甲和盾牌。
第七種是原始火器:
從宋代中國人發明火葯開始不久,火器就開始用於戰爭了,但古人用的火器射程、威力都不足,經常被認為還不如弓箭管用,在很長時期中只起輔助作用。

⑸ 現在各國軍人都裝備什麼刀 我是說打仗用的刀

-。-哪個國家還用冷兵器打架就是極度落伍了。每個國家應該都有刀……炊事班用的……

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有中正式刺刀

⑹ 古代人打仗用什麼武器

遠距離投擲或發射類武器:弓(手動)、弩(機械)、長柄刀(如朴刀、陌刀)、投矛、標槍(希臘羅馬大規模使用)、擲石器(大型的叫拋石機)需要N多人操作。

長柄穿刺類武器:如矛、槍、槊(隋唐時騎兵用的重型矛,破甲能力強)、鈹(春秋後期吳越用的多)、戈(車戰武器)、戟(車戰武器)。

近距離格鬥武器:刀(單面開刃)、劍(雙面開刃)、戰斧(超重型的短刀)非洲人、維京人用的不少。

防禦類武器:盾、鎧甲、頭盔。

大型機械類攻城武器:雲梯(與電影中差別超大,相當於移動堡壘)、沖車、擲石機。

爆燃類火器:火箭、火繩槍、燧發槍、猛油火櫃、神火飛鴉、火炮類(用火葯發射大型可爆炸物)、石炮類(用火葯發射的大型不可爆炸物)。

⑺ 古戰場上的冷兵器分為哪些

說書人常常提到「十八般兵器」,這是中國民間對古代兵器的泛稱,古代兵器以冷兵器為主。

冷兵器是相對火葯等熱能兵器而言,以人的體能為能源,用青銅和鋼鐵製品製作的近戰格鬥兵器。它以兵器的尖、刃、重量來殺傷敵人。可分為格鬥兵器、拋射兵器和防護裝具等3類。格鬥兵器又可分為長兵器和短兵器。按照作戰用途可分為步戰兵器、騎戰兵器、車戰兵器和攻守城兵器等。冷兵器的發展可分為青銅兵器、鐵兵器以及冷兵器火葯兵器並用3個時代。

從夏代開始中國進入青銅兵器時代,到戰國時期為止,先後延續約2000年。當時主要使用戈、矛等長兵器和青銅劍等短兵器作戰。遠射兵器已有合成弓和拋石機等。公元前2000年末,小亞細亞和古希臘已有鐵制兵器,首先進入青銅和鐵器交替時代。鋒利的鐵兵器使戰爭進入了新時代。中國進入鐵兵器時代較晚,約在秦漢時期才廣泛使用。但是,中國的鐵兵器從一開始就以質量與數量領先於世界。

鐵兵器時代是步兵和騎兵的時代。鐵制的矛、劍繼續使用。刀開始成為步兵和騎兵的新武器,弩和攻守城器械也發展起來。10世紀,中國發明火葯後,進入了冷兵器和火葯並存時期。中國的冷兵器種類增多,尤其步戰冷兵器,先後出現有:戈、矛、劍、戟、殳、鉞、刀、斧、弓、箭、弩、狼牙棒和攻守城器械等。火器出現後,有些手持冷兵器逐漸被輕便的火槍代替,但刀卻長時間用於戰場。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和長劍是騎士的象徵。歐洲步兵主要使用戰斧和釘頭錘。14世紀末管形火器敲響了歐洲冷兵器時代的喪鍾,中國冷兵器一直沿到用19世紀中後期。

歷史上,矛是使用時間最長的冷兵器。它是靠鋒尖直刺和扎挑的長柄兵器。今天刺刀還有矛的痕跡。宋代以後矛頭部分縮小而改稱為「槍」。歐洲的馬其頓長矛長達6~7米,是馬其頓方陣中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古羅馬士兵則使用標槍。

劍是用於刺劈的直身尖鋒兩刃冷兵器。劍一直是軍隊中的高級兵器,只有少數人才能使用。戰國時吳、越兩國鑄劍最佳。東漢以後,劍不再用於實戰而是為了顯示佩劍者的身分,佩劍以輕薄為特徵。歐洲則一直重視劍的作用。羅馬短劍用以劈砍,威力較大。中世紀騎士使用寬身鐵劍。若交出劍便意味著恥辱。為了訓練劍術,還發明了長劍和利劍。這是現代擊劍運動的前身。

刀是用於劈砍的單面側刃格鬥冷兵器。東漢時期廣泛使用。由於使用百煉鋼和灌鋼技術,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作戰兵器。它的種類繁多,一直沿襲至清朝。歐洲直到16世紀土耳其人侵入時,才開始在騎兵中使用刀。日本武士鋼刀由於製作精良,工藝考究,被稱為刀中精品。

狼牙棒是依靠其重量進行打擊的冷兵器。同類的還有鞭、鐧、錘等。唐代部隊中有12%的士兵使用這類冷兵器。狼牙棒亦是歐洲步兵的基本武器,狼牙棒在歐洲後來演變為權杖,作為皇帝、元帥的權力象徵。

弓來源於古代彈射兵器。百米內威力很大。為了對付身披重甲的騎士,英國出現了長1.5米的長弓,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弓箭。弩是裝有張弦機構的遠射冷兵器,它可以延時發射,弩具有射程元、命中精度高、殺傷強等特點。秦漢時期的弩還可以連射。匈奴騎兵多依靠箭進行作戰。

攻守城器械主要包括攻城槌、擂石、雲梯、鐵蒺藜、拋石機等。

⑻ 中國古代戰爭中最常用的武器是什麼

除了劍,刀,戈,戟,槍,長槍,斧,擲斧,弓,弩,火葯武器之外
戰車
中國古代用於戰斗的馬車。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 其種類很多,有輕車、沖車和戊車等。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准,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

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手持防護兵器。形狀有長方形、梯形或圓形。材料為皮革、木材、藤或金屬等。大盾高約1米,寬約60-80厘米。小盾高約60厘米,寬約40厘米。
鎧甲
中國古代軍隊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兵器。由3部分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縮,便於作戰。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製造,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制鎧甲,可以用效地防禦青銅和鐵制兵器的攻擊。
火銃
中國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屬管狀射擊火器。由前膛、葯室和尾[上「鞏」下「金」]組成。使用時點燃由葯室引出的葯線,引燃葯室內的火葯,藉助火葯燃氣的爆發力將預裝入前膛內的石彈或鐵彈射出,殺傷敵人。火銃是中國元古代第一代金屬管狀射擊火器,以銅和鐵鑄造,至遲出現於元代(約公元14世紀初),後普遍用於海戰和陸戰。戰時使用的火銃有:單管手銃、多管三眼銃、五排銃、七星銃、十眼銃和大口徑碗口銃(口徑為100-120毫米)等。
鳥銃
中國明朝後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由槍管、火葯池、槍機、準星、槍柄等組成。使用時通過預燃的火繩扣動槍機,帶動火繩點燃火葯池內壓實的火葯,藉助火葯燃氣的爆發力將槍管內鉛彈射出,殺傷敵人。鳥銃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年間由魯密(今譯魯姆,位於今土耳其)傳入中國,明廷遂仿製。最初仿製的鳥銃為前裝、滑膛、火繩槍機,為近代步槍雛形。口徑約為9-13毫米,槍管長1-1.5米,全槍長1.3-2米,重2-4千克。彈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為明、清軍隊的主要輕型火器裝備之一。

⑼ 古代的武器有哪些是用什麼做的

古代的武器一般採用青銅和鐵來冶煉。

青銅時代,那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發現銅加入鉛和錫之後銅便成為了青銅合金,硬度高,熔點又低。非常適合作為打造武器的好材質。就取代了石器武器。另外《考工記》的記載,戰國時期,人們便已經充分的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

人們在冶煉青銅時,已經可以按照準備鑄成的工具用途不同,對青銅,鉛,錫的比例進行調配。有提到:「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局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齊金而錫局一,謂之斧斤之齊;三分齊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都說明了當時人們對青銅冶煉的技巧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而且書中提到的鑄成技巧,在現代科學的驗證下也同樣是正確的。而所有兵器中,青銅出土後往往是最完好的,因為青銅氧化後會在自己表面形成一道氧化層,對武器的保護非常有效。

青銅的特性是又脆又硬,削切容易但想要硬性劈砍是非常難的。從出土的實物可以發現大多造型單一,單刃區背。也不難看出當時的青銅刀刃作為日常用具的作用往往要大於作為兵器。而真正作為戰爭兵器的,是那些長款的青銅劍,早期青銅劍在商朝便已經有完好的形象了。

最開始長度只有10公分左右。雙刃,。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長度開始增加,增長為40公分左右。為了趁手,劍柄由絲麻等粗糙物纏繞。在這之後,便作為正式的兵器作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在最後,劍的長度已經可以冶煉到50-60公分了。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以鑄劍聞名於世,在中國出土的吳越兵器便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他們的冶煉技術精湛,在出土的劍身上可以看出工藝華美,劍身上一般有精美神秘的紋理,而且劍身堅硬無比,在今天仍然是寒光四射,時刻准備戰斗的神兵利器。

而此時,鋼鐵的冶煉技術也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也許是冶煉鑄造已經給鐵器的打造帶來了太多經驗的緣故。也許是二者的打造異曲同工。

在中國的這個時代,鋼鐵的打造技術是領先世界一大截的,不管是電視也好,電視劇也好,接觸到很多名劍都是這個時代打造出來的,無數的文字也記載了當時刀劍之鋒利,紋路之好看。

到了秦國,在出土的文物中我們發現當時已經是青銅和鐵器兵刃一同使用的時代了。劍形狹長,在表面經過仔細的研磨後,有著一層烏黑的氧化物,可以防止腐朽。青銅相比於鋼鐵,更為脆弱,所以長度也一直受限,秦代的青銅劍硬度猶如碳鋼,這點也讓

後人驚嘆不已。鋼鐵兵器正式出現在部隊時,因為強度以及韌性明顯優於青銅,部隊便開始大量使用。到了西漢末年,鋼鐵兵器已經完全替代了青銅兵器了。

(9)古代打仗土耳其用的什麼刀擴展閱讀:

古代守城武器:

1、狼牙拍

明代的茅元儀,自幼喜讀兵書,經歷了15年的時間,將軍事著作匯編成一本書。作為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兵書,在這本書中記載著狼牙拍使用榆槐數的木頭製作而成。長度達到五尺那麼長,寬度是四尺五寸,厚度也達到三寸。狼牙拍最厲害的設計在於它有長達數百艮鐵釘。

每根鐵釘都是長度達到五寸,重量是六兩。而且四角都是設計的釘環,用四根很粗的繩子掛在城樓上,如果敵人想要攻城的話,只需要把四根繩子砍斷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砸中敵人,非常難攻下的一件武器,被砸中的人會當場死亡。要想攻下城池先過狼牙拍這一關。

2、猛火油櫃

猛火油櫃是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在南北朝時期猛火油櫃就在軍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種噴火的武器。在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記載了猛火油櫃是利用石油為原料,其實在當時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石油,一開始的人就叫它「石漆」。

到了唐代人們稱為「石脂水」,再到了五代人們就叫做「石油」。櫃體的材質是用銅做成的,密不透風,下面有四個腳,上面有四個捲筒。

在櫃子的旁邊開一個小口,口上有蓋,就是往裡面注油。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如果被它擊中的人或建築是無法用水撲滅的,猛火油櫃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噴火器了。這也展示了當時的人們智慧還是非常厲害的。

3、八牛弩

八牛弩是宋代時期的一件非常厲害的武器,當時宋代有一種弩是叫叫「三弓床弩」,意思就是用用三支弓組成,後來人們給它改了名字就叫「八牛弩,聽起來是不是就已經很厲害了。

它不僅僅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100多人來完成,而且在瞄準和發射上面都是特殊的人來完成,這種弩可以發射踏橛箭,把箭成排地射在城牆上,形成簡易的階梯,這樣可以讓士兵更容易爬上城牆去攻擊敵人。

4、八牛弩

這種床弩還可以發射很長的箭,在宋代的《武經總要》記載了一些床弩,提到過一種弩,堪稱冷兵器之王!在使用的時候被大家稱為八牛弩。意思就是牛的力氣是非常大的,八頭牛才能拉動的,說明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主要放在城樓上面用來對付敵軍的戰車,在六百米內能摧毀敵軍的戰車。

5、飛火槍

飛火槍是南宋時期的金兵武器,宋人稱它為「梨花槍",而金人稱它為」飛火槍「。這種槍是在槍筒內注入火葯,開槍之後能燒十步那麼遠,沒有人敢接近它,非常的厲害。這種槍到了清代以後,仍然成為了軍隊的裝備之一,一直延用至此。

槍頭的兩側有鐵叉,在鐵叉的上面塗滿了毒葯,意思就是如果殺不死的話就用毒葯毒死。反正不會讓敵人活著離開,能看到飛火槍殺人也是一種榮幸吧,很有視覺沖擊力,而且飛火槍也是中國的十大名槍之一。

6、賽門刀車

塞門刀車是古代最為實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守城武器,製作的時候車體的寬和長是和城門的長和寬是一樣的,這樣打開城門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推出去攻擊敵人。在車上裝了24把非常鋒利的尖刀,有輪子方便推。

當敵軍攻進城門處時就可以用刀車堵住,可以阻止敵人進來。既可以殺別人也可以擋住敵人的石頭。刀車是極為堅固的兩輪車。數百名士兵推動至城門處,《墨子》中記載了這種賽門刀車的用途,如果城門不保的話就可以把它當作應急的武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