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華為手機稅收多少
❶ 華為2020年究竟納稅多少個億為何有人說千億有人說只有70億
作為稅務工作人員十分肯定地答復你,華為2020年的征稅絕對在千億層級。
另外,補充一點,小米2019年的征稅額是149.7億,排名第11。
❷ 剛買了一部華為P30手機為什麼發票上寫著稅收四百多
手機還有筆記本電腦這這種的電子產品,他的稅收其實都是挺高的,所以這個很正常的,平常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平也是有稅收的,只是它上面沒有顯示而已
❸ 華為手機的稅率是多少
華為手機的稅率是6%。
所得稅是企業按照利潤來繳納的,利潤越高交稅越高,是由企業支出;在信息服務方面,華為和騰訊所被徵收的增值稅稅率都是相同的,稅率是6%。可華為作為製造 業,還要被徵收13%的相關稅收。所以拿華為的全部納稅跟騰訊、阿里的一個稅種相比,是無法比較的。
華為手機稅務介紹:
眾所周知,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那麼,歷年來哪些企業對其貢獻比較大,自然也會成為大家熱議的對象。最近一段時間,一組跟企業納稅有關的數據在網上流傳度很高。
數據顯示,華為的營收是8941億,利潤是646億,納稅是1010億;騰訊的營收是4821億,利潤是1598億,納稅是200億;而阿里的營收是5097億,利潤是1493億,納稅是366億。
所得稅是企業按照利潤來繳納的,利潤越高交稅越高,是由企業支出;增值稅是一種流轉稅,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徵收,實行價外稅,也就是最終承擔的是消費者。一定程度上,企業性質不同,財稅政策本身就是不一樣的,跟企業沒有關系。
❹ 剛買了一部華為mate手機為什麼發票上寫著稅收390多
這個是增值稅吧,是正常的,這是國家規定的稅率,就是你買了東西需要交稅的。
❺ 華為在歐洲賣手機是如何收稅的,稅收是否高
當然是按照歐盟標准繳稅了。
❻ 同等價格的蘋果手機和華為手機誰的納稅多
蘋果手機高昂的價格有目共睹,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因為其高昂的稅費。對比同價格的華為,稅費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讓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買一部8000元的蘋果手機要交多少稅?
從iphone的產地來看,全球大概有一半的iphone手機是在鄭州保稅區的富士康代工廠生產。從該代工廠出產的iphone手機,要交的稅費包括增值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以及進口環節的關稅(從保稅區到國內市場算進口)等。
如果一部蘋果手機售價為8000元,大概倒推一下各類稅費的金額:
1.關稅
綜上,銷售一部價值8000元的華為手機應繳納的各類稅費估算應為400.4+48+757.9=1206.3元
僅從這樣的簡單計算就可以看出,不考慮其他費用支出,相同成本和相同售價下一部蘋果手機比一部華為多了約487元的稅,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是關稅。可能你就要問了,很多蘋果手機明明是在中國產的,為什麼還要徵收關稅?
其實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生產蘋果手機,我們稱之為委託加工。委託加工的意思是加工成成品之後,都要出口出去,不能留在本國,政府就先不征進口環節的稅。
富士康加工完畢之後,如果把手機拉到美國再拉回來,我們就說是國外一日游,那太費勁了。於是,中國海關採取了一種變通的辦法,富士康把手機生產出來之後就先拉到中國蘋果總部,海關再辦理稅收手續。
中國海關對蘋果手機征完關稅、增值稅等稅後,蘋果就可以直接在中國大陸銷售。而像美國本土銷售的蘋果手機,沒有這些環節的稅款,所以相對來講就比較便宜, 這也就是中國蘋果手機的售價高於其它國家的原因之一。
❼ 華為在外國一年交稅多少
我剛才幫你查詢了,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一年交了大概6000多萬的稅。
❽ 華為一年納稅1100億,阿里516億,京東407萬,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不管是生活在哪個國家,納稅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除了公民有納稅的義務之外,企業也是需要繳稅的。一家企業的繳稅多寡也能看出這家企業的營收健不健康或者有沒有偷稅漏稅等情況。如果是一家小企業,納稅多少可能沒有人會在意,但是如果做到業內頂級的企業,比如像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京東等企業,有沒有納稅,納稅金額多少就會有很多人去關注,看這家企業是否有社會責任感。
其實阿里巴巴也可以跟滴滴、美團、京東等企業一樣,每年都拿賺取到的巨額利潤去投資各種領域,那麼公司就有可能從賺錢變成虧損,以此來達到少納稅的目的,但是馬雲和任正非他們並沒有這么做,他們這些公司營業收入和納稅金額是同步增長的,甚至納稅的速度比營業額的增長速度還快,他們在成長的同時也在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不用利潤賺取的利潤,一二十年不斷的擴張,導致年年虧損,從而達到少繳稅的目的,我覺得只有像阿里和華為這樣的企業才值得尊重。
❾ 聽說華為的稅收比bat的總和還要多上130多個億,是真的嗎規模比bat還大和小米比怎麼樣
2015年華為全年營業收入3950億人民幣,凈利潤達369億元人民幣。而騰訊2015年總營業收入為1028.63億元,只相當於華為全年營收的26%;此外,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為762.04億元,網路總營收為663.82億元,三者相加不過2500億元,總和仍只相當於華為總營收62.1%的規模。
在納稅上,因為2015數據不全,用2014年的:華為納稅337億,阿里納稅109億,網路22億,騰訊70多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130億。2015還是難以比肩華為。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4萬億,而其中累計超過一半來自海外,在外國人身上賺的錢超過1.2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