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保加利亞為什麼反土耳其

保加利亞為什麼反土耳其

發布時間: 2022-05-05 11:58:08

⑴ 為什麼說保加利亞是一個可憐又可恨的國家

所以才招有這么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用在保加利亞的身上是最貼切的了。保加利亞在兩次大戰中都是跟隨著得德國成為了戰敗方。保加利亞作為一個小國家,但是他的野心跟他的國家面積其實是並不匹配的。就是他有野心但是他又沒有這個實力所以才招人恨。

但是只能說,希望有多麼大,失望就有多麼大,他們最後敗的是一塌糊塗。所以恨他們,是因為他們的野心太大,吃相太難看。作為二戰時期主動挑起戰亂的一方,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不讓人覺得討厭。假設,當年是我們同盟國這一方失敗了的話,他們可能會對我們壓榨的更多,從這一方面來思考,還真的沒辦法對這個國家產生起好感。至於會對他們可憐,可能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好,站在高處之後,就忍不住對這種弱者產生出同情心理。

⑵ 一戰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為什麼要

土耳其是因為之前就依靠德國貸款,同時一戰爆發後,英國單方面扣押並使用原本應該買給土耳其的兩艘軍艦(土耳其當時已經付過錢了,而且是全國捐款付的),土耳其蘇丹認為英國在羞辱自己,本來蘇丹親英,並依賴自己的權利和親德的青年土耳其黨抗衡,這件事之後蘇丹徹底偏向青年土耳其黨,不就土耳其收留德國軍艦,不久之後,土耳其參戰。
保加利亞比較復雜,簡單的說就是想奪回在第二次巴爾干戰爭時失去的土地,建立大保加利亞,同時,保加利亞沙皇出身德意志地區,比較親德奧

⑶ 為什麼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協定

俄國在支持巴爾干國家的同時,又擔心保軍進抵伊斯坦布爾不利於自己解決黑海海峽問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認為塞爾維亞和希臘是站在協約國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們強大,卻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潛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滅。在各大國的壓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停戰協定。

⑷ 我們都用點頭表示認可,搖頭表示否認,為什麼在保加利亞要反過來

因為每個國家的習俗和文化不同,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現象。

保加利亞一直被譽為是「上帝的後花園」。傳說上帝在分配土地的時候,保加利亞人來遲了,所有的土地都已經被上帝分配完了。姍姍來遲的保加利亞人懇請上帝給他們一片得以繁衍生息的土地,於是仁慈的上帝便把自己自己的後花園給了保加利亞人。

總而言之,就是因為保加利亞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和習慣導致的這個「奇怪」的現象。

⑸ 保加利亞本來積極謀取領土,為啥反而大片失去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保加利亞大片領土被割走。但是歷史上普遍認為,保加利亞這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古以來,巴爾乾地區都是歐洲的火葯桶,在這片土地上,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奧匈帝國的較量就從未停止過。象保加利亞這樣的小國家,自然也難以擺脫大國的控制。


保加利亞還算精明,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向美英宣戰。而對蘇聯,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宣戰。整個二戰中,只是對南斯拉夫、希臘這些舊敵展開瘋狂進攻,收回了馬其頓和西色雷斯等舊地,重新奪回了地中海風光。

1944年9月8日,已向保加利亞單方宣戰的蘇聯軍隊,越過保羅邊界,准備向保加利亞進攻。

當天,保加利亞工人黨借機發動起義,推翻了君主政權。

新政府成立第二天就向德國參戰,和蘇聯站在了同一陣營,並配合蘇軍向希臘境內的德軍展開反攻。很快贏得了蘇聯的好感。

二戰結束後,在強勢蘇聯的堅持下,戰敗國保加利亞得以維持1941年1月1日的疆土面積。

雖然再次失去了西色雷斯和馬其頓領土。不過和一戰比起來,曾經被羅馬尼亞劃走的南多布羅加地區,終於得以保留。

就這樣,保加利亞永遠失去了地中海出海口,成為了半內陸國家。還和羅馬尼亞一道,成了蘇聯手下的小老弟。

在大國較量之間,像保加利亞這樣的地區小國,原本就玩不起。但他們想靠選邊站隊,來實現擴張野心,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顯然是不值得同情的。

⑹ 保加利亞擁有千里沃野,為什麼在二戰後人口不增反減只有七百多萬

其實保加利亞在二戰之後的人口沒有增加,反而減少是一種正常的情況,因為經歷過戰爭之後,對於人口的數量肯定是有一定的損耗的,有戰爭就肯定會有死亡,可能有一大部分人因為戰爭喪失了性命,同時這幾個國家的男人都是非常喜歡喝酒的,所以他們的壽命都是比較短,再加上沒有太多的黎明進入到保加利亞生活,所以他們的人口只有700多萬。

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保加利亞是站錯了隊伍,他覺得德國是很厲害的,他就跟著德國去胡鬧,但是在戰敗之後原本是屬於保加利亞的愛琴海海岸,就被劃分到希臘的名下,如果保加利亞現在還擁有著愛情海的出海口,那麼出入就會很方便,也會有移民從愛琴海進入到保加利亞裡面去生活,但是現在他們的出入是受到了土耳其的限制,就相當於是一個封閉的狀態,很多人想要移民都不會考慮保加利亞,所以保加利亞的人口並沒有出現劇烈的增長。

⑺ 為什麼巴爾乾地區被稱為「火葯桶」(該地戰亂平凡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巴爾干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自14世紀以來,這一地區一直處於土耳其殖民統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爾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擺脫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加上20世紀初,隨著土耳其帝國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統治下的巴爾干半島,成為帝國主義瓜分的重要目標。所以這里一直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其中既有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也有巴爾干各族人民與帝國主義矛盾,還有巴爾幹人民同土耳其封建統治者的矛盾,以及巴爾干各國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所有這些矛盾、特別是列強之間的矛盾使巴爾干半島地區經常發生糾紛、沖突和戰爭。
1912年3月至8月間,已經獨立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4國先後結成反土同盟,即巴爾干同盟。隨後帝國主義各國出於自己的侵略目的,都插了進來。俄、英、法站在巴爾干同盟一邊,德、奧則支持土耳其。這樣巴爾乾的局勢更加復雜化。10月,同盟各國相繼對上宣戰,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爆發。戰爭結束,土耳其戰敗求和。同年12月巴爾干同盟四國與土耳其在倫敦舉行談判,由於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的插手,使交戰雙方的談判斷斷續續地拖了好幾個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簽訂了《倫敦和約》: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除保留伊斯坦布爾及附近的一小塊地區外,其餘部分分割給巴爾干同盟各國;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對於巴爾干各國來說第一次巴爾干戰爭是一次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歐洲的首腦們企圖壓下巴爾干危機
然而,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後,由於各帝國主義的挑撥,在分配戰果時巴爾干同盟內部產生於嚴重分歧。塞爾維亞和希臘對保加利亞獲得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非常不滿,於是塞爾維亞和希臘於1913年6月1日簽訂了反保加利亞同盟條約,隨後羅馬尼亞也加入其中。俄國想利用這個同盟對抗德、奧,便對其表示支持。奧匈帝國為了對付俄國,便支持保加利亞。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在奧匈慫恿下,先發制人挑起了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第二次巴爾於戰爭是一次非正義的爭奪領土的王朝戰爭。結果,保加利亞被塞、希、羅、門、土五國聯軍打敗。8月10日,雙方在布加勒斯特簽訂了和約,保加利亞不僅喪失了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中從土耳其得到的大部分土地,而且還喪失了一部分原有土地。
兩次巴爾干戰爭中,交戰雙方的背後都有帝國主義的支持,因此,巴爾於戰爭實際上反映了兩大帝國主義侵略集團的矛盾斗爭。第二次巴爾干戰爭後,保加利亞為了伺機「復仇」積極投靠德、奧集團;塞爾維亞、希臘和羅馬尼亞則加強了同協約國的聯系。這樣,兩大侵略集團對巴爾乾的爭奪和巴爾干各國之間的矛盾更加劇烈和復雜,終於成為帝國主義矛盾的焦點和歐洲的火葯庫。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由此而起。

⑻ 一個歷史問題

1876年5月(舊歷4月)保加利亞人民反對土耳其封建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亦稱四月起義。1875年9月保加利亞革命中央委員會在舊扎戈拉州發動起義,成為保加利亞爭取自由的前奏。被土耳其軍隊鎮壓。同年底,保加利亞革命者在羅馬尼亞的久爾久城聚會,決定於1876年 5月12日再次舉行起義。根據起義計劃,全國分為 4個革命區,並委派了每個區的組織者。其中以普羅夫迪夫為中心的第四革命區准備得最好,便遭土軍襲擊。除進行宣傳外,但登陸不久,恢復並新建了地方革命委員會,組成起義隊伍,裝備了武器彈葯。為了支援起義,由於叛徒告密,起義被迫於1876年5月2日(舊歷4月20日)提前開始,起義席捲很多城鎮和鄉村。但規模較小,其他兩個革命區也爆發了起義,但規模較小,以弗拉查為中心的第三革命區由於大量土耳其軍隊集結未能起義。起義人民與敵人進行了浴血奮戰。為了支援起義,Ⅹ.波特夫組織了一支近200人的支隊,從羅馬尼亞渡多瑙河回國,但登陸不久,便遭土軍襲擊。波特夫不幸犧牲,並委派了每個區的組織者。支隊被土軍消滅。全國分為 4個革命區,5月20日起義被土耳其政府殘酷鎮壓。根據起義計劃,約 3萬名群眾遭屠殺,數以百計的城鎮鄉村被夷為平地。保加利亞革命者在羅馬尼亞的久爾久城聚會,起義領導者相繼陣亡或被土耳其當局處死。但它給土耳其帝國以沉重打擊,被土耳其軍隊鎮壓。成為保加利亞爭取自由的前奏。

⑼ 兩次世界大戰,積極謀取領土的保加利亞因何失去領土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保加利亞大片領土被割走。但是歷史上普遍認為,保加利亞這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古以來,巴爾乾地區都是歐洲的火葯桶,在這片土地上,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奧匈帝國的較量就從未停止過。象保加利亞這樣的小國家,自然也難以擺脫大國的控制。


保加利亞還算精明,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向美英宣戰。而對蘇聯,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宣戰。整個二戰中,只是對南斯拉夫、希臘這些舊敵展開瘋狂進攻,收回了馬其頓和西色雷斯等舊地,重新奪回了地中海風光。

1944年9月8日,已向保加利亞單方宣戰的蘇聯軍隊,越過保羅邊界,准備向保加利亞進攻。

當天,保加利亞工人黨借機發動起義,推翻了君主政權。

新政府成立第二天就向德國參戰,和蘇聯站在了同一陣營,並配合蘇軍向希臘境內的德軍展開反攻。很快贏得了蘇聯的好感。

二戰結束後,在強勢蘇聯的堅持下,戰敗國保加利亞得以維持1941年1月1日的疆土面積。

雖然再次失去了西色雷斯和馬其頓領土。不過和一戰比起來,曾經被羅馬尼亞劃走的南多布羅加地區,終於得以保留。

⑽ 一戰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為什麼要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

土耳其在長期對抗沙俄帝國的過程中,與德國產生很多利益契合點。因此歷史上一直有親徳的政治傳統,在情感上本來就偏向同盟國;一戰爆發前土耳其在英國購買了一艘戰列艦(原為出售給巴西海軍的「里約熱內盧」號戰列艦,後因經濟原因停購,轉而被土耳其買下),一戰爆發時該艦已經海試。但是英國政府擔心土耳其會加入同盟國對英作戰,於是強行沒收了該艦便如英國海軍,命名為「阿金庫爾」號戰列艦。此事徹底激怒了本來還心存猶豫的土耳其,成為土耳其參戰的直接導火索。
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陣營主要原因是分贓不均及自身貪婪所至。
在俄國和奧匈帝國的慫恿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等國組成了聯軍,共同進攻奧斯曼帝國。最終土耳其被迫答應和談。在瓜分勝利果實的過程中保加利亞獲得了馬其頓地區的控制權。但這引起了自己盟友塞爾維亞的嫉妒。僅1年後塞爾維亞就聯合了希臘、羅馬尼亞共同夾擊保加利亞。土耳其在這個時候也對保加利亞發動了反擊,試圖奪回失地。保加利亞無力抵抗,這就是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在這次戰爭之後,保加利亞僅僅剩下了馬其頓地區17%的土地,其餘的土地被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瓜分。這就是一戰爆發前的復雜關系,在一戰爆發之後,德國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這深深的刺激了保加利亞,保加利亞決定加入同盟國集團,其實它不想與其他國家為敵,只想全力進攻老冤家塞爾維亞。但是一戰的結果讓保加利亞很失望,德國一敗塗地,保加利亞也喪失了一部分領土。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