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哪個鎮發大水了
㈠ 挪亞大洪水真的發生過嗎有哪些地質學證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學者威廉姆·雷恩教授和沃爾特·彼得曼教授於199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諾亞大洪水》的書。在這本書中,兩位專門研究地球遠古時代特大洪水的權威根據中東各國詳實的古文化史料提出一個十分大膽的說法 [1] :大約1.2萬年前,地球被冰層覆蓋,黑海地區存在一個淡水湖,四周環繞農田。大約公元前5600年,冰川因氣溫上升融化,融水流入海洋,導致世界各地爆發洪水,洪水穿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
㈡ 土耳其有哪些主要港口
土耳其的主要港口如下:
1、安塔利亞
安塔利亞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在東羅馬帝國時期與奧斯曼帝國時期為東地中海重要港口。但北面有托羅斯山阻擋與內地的交通,又因港口水淺,後被梅爾辛港與伊斯肯德倫港超過。
2、錫諾普
錫諾普是土耳其的一個港口,位於土耳其北海岸,因為處於君士坦丁堡到巴統航線中間位置,所以一直就是土耳其的重要港口和海軍要塞。市區2.4萬人,氣候為地中海氣候。
3、梅爾辛
梅爾辛是土耳其南部最大港口,伊切爾省省會,與泉州市是友好城市。人口21.6萬(1980)。位於阿達納平原最西端,港口優良。城市名稱來源於一種當地產的芳香植物。
4、伊茲密爾港
伊茲密爾港是土耳其西部的最大海口。經濟腹地為西部重要農業區。主要工業有機械、煉油、輪胎、造船等。港口南部有阿提米茲神殿,建築雄偉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是著名旅遊勝地。
5、伊斯坦布爾港
伊斯坦布爾港位於土耳其,西部沿海伊斯坦布爾海峽西南岸,瀕臨馬爾馬拉(MARMARA)海的東北側,是土耳其的最大海港。
㈢ 土耳其北部發生洪災,導致多少人死亡
土耳其北部發生了洪災,導致了至少6人因此而死亡10多人失蹤。
同時當地的人們一定要密切的關注天氣預報所發生的信息,就算你不知道洪水要來臨了,可是由於近期的自然災害這么多,人人都還是最好保持警惕,平時不要去那些地勢比較低並且靠近河流的地方,而那些正好處於洪水重災區的人民盡早的趕緊撤離,帶好自己的私人物品,財產物品趕緊走。
同時政府部門也一定要做好災後重建工作,對於這些受災人群的安置和補償處處都要妥貼,在救援時也一定要注意不要自己,本來是救援者,反而成為了受害者,這樣是得不償失的,像這種發生洪災的事情,我們肯定是沒有辦法避免的,盡量就是減少財產損失以及人員損傷。
㈣ 土耳其人有沒有錢土耳其是不是很亂還有土耳其哪個地方的人比較富有
土耳其最有錢的地方當然是伊斯坦布爾啦自從史前時代以來,土耳其就一直是不同種族和文化的熔爐。從公元11世紀起,突厥民族從東部進入,他們帶來了地中海蒙古人混血人種的新成分,對這個國家的人種構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土耳其語是該國86%以上人口的母語。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庫爾德語是庫爾德人的母語,大約有1l%的人口講此種語言,主要通行於東部和東南部的農村地區。講阿拉伯語的人口大約占 2%,主要在安納托利亞的東南部。
幾乎所有土耳其人都是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少量的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主要居住在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
土耳其雖然人口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並不很高,人口增長率相對較高。全國將近40%的人口年齡不足15歲。 出生率:16.15‰(2008年統計),死亡率:6.02‰(2008年統計)人口總數:71,892,807(2008年7月統計),土耳其人佔80%以上,庫爾德人約佔15%。土耳其語為國語,99%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85%屬尼派,余屬阿拉維派。 政治體制編輯本段土耳其行政區劃等級為省、縣、鄉、村。全國共分為81個省、約600個縣、3.6萬多鄉村。
現行憲法於1982年11月7日通過並生效,是共和國第三部憲法。憲法規定:土為民族、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大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實行普遍直接選舉,18歲及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只有超過全國選票10%的政黨才可擁有議會席位。大國民議會共550個席位,議員根據各省人口比例經大選產生,任期5年。政府又稱部長會議。 土耳其議會通過新刑法典為加入歐盟鋪路.總統阿卜杜拉·居爾,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2007年5月16日,前總統塞澤爾七年任期滿,碎後土耳其舉行大選,最終副總理,外交部長居爾當選總統,並宣誓就職.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 土耳其屬發展中經濟,私有和公有經濟成分並存,主要以農業和製造業為基礎。雖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快於人口增長,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低於歐洲國家。
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在一般情況下,土耳其的大多數糧食作物可以自給。大部分可耕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其中小麥和大麥的種植面積最大。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狹窄海岸地區的低地得到大面積灌溉,生產榛子、無核小葡萄、葡萄乾和水果(包括柑橘、檸檬和甜瓜),也種植蔬菜供應國外市場。在常年長草的牧場,可牧放綿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至今很少開發。
采礦業以國有公司為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地方開採的鐵礦、煤、褐煤、鋁土和銅為國家重要的新興工業提供原材料。土耳其是主要的鉻鐵礦生產國,多數用於出口。由於國內石油資源有限(只能滿足1/6的需求),該國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石油。2/3的電力由熱電廠生產,大約1/3的電力由水電站提供。
製造業使用大約1/10的勞動力,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盡管生產率低,但由於棉花在當地種植,工人工資也低,紡織業(包括紗線、織物和地毯)仍然是20世紀70~80年代增長迅速的工業,盡管生產率不高。石化工業在80年代初發展很快。土耳其已成為中東地區主要的鋼鐵生產國。工程機械工業也發展迅速。旅遊業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農村失業狀況比城市更嚴重,但在伊斯坦布爾以外,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仍然短缺。根據1947年頒布的勞工法,工會為合法組織,此後發展迅速;工人工會聯合會是最大的組織。70年代,土耳其許多非技術工人前往西歐國家(主要是西德)尋找工作,但80年代以後,去國外打工的趨勢已從歐洲轉向中東國家。政府在80年代執行緊縮開支計劃,同時由於在國外工人的匯款增加,使土耳其能夠大大抵消其長期存在的貿易赤字。
土耳其的鐵路系統總長度為8400千米,公路系統中只有大約1/7鋪有路面,但汽車運輸仍然佔主導地位。國際和國內海運依靠伊斯坦布爾港、伊茲密爾港和梅爾辛港,但石油化工產品的主要海運終點則在伊斯肯德倫附近。國際機場位於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附近。
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佔一半。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有德國、義大利和美國。伊拉克的石油是主要進口貨物。德國為土耳其提供了大量進口機器和設備。
產業:紡織、食品加工、汽車、電子、礦業(煤、鉻、銅、硼)、鋼鐵、石油、建築、木材、造紙。
失業率: 9.9%,未充分就業率:4%(2007年統計)。
貧困人口比例:20%(2002年統計)
出口:油、電力、服裝、食品、紡織品、金屬製品、運輸設備。
進口:電力、機械、化學製品、半成品、燃料、運輸設備。 土耳其提供6-14歲的義務教育,總共有大約820所包括大學在內的各類教育機構,學生總數大約為一百萬。15所主要的國立大學位於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非義務教育主要由土耳其高等教育委員會負責,並由政府資助。從1998年開始大學被賦予更多的自治權,並積極和當地的商業機構合作以提高大學的基金。
土耳其總共有大約85所大學,主要分為國立和私立基金。國立大學收取非常低的學費,而私人基金建立的大學則收取較高的學費,甚至有超過15000美金的學校。所有大學的容量大概為30萬學生,而每年的聯考人數有一百萬左右。土耳其的大學資源配置並不相同,有的大學足以排名世界名校位置,而有的大學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教育設施和資源,無論如何,土耳其的大學生都是國家中少數的幸運兒。大學生接受2年-4年的學士教育,碩士則大多為2年。
土耳其的科技研究中心集中在基本科學研究,總數為64所科研中心和組織。科研成果集中在農業,林業,醫療,生物科技,核科技,礦業,IT業及國防。
㈤ 土耳其是什麼氣候
土耳其的氣候類型變化很大。東南部較乾旱,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比較涼爽。一般來說,土耳其的夏季長,氣溫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帶來了降雪和冷雨。果園、麥田和水庫儲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園和去海灘遊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
氣候多樣性說明土耳其的農作物品種極為豐富。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煙草、阿月渾子(開心果)、葡萄乾和水果蔬菜的產地之一。
(5)土耳其哪個鎮發大水了擴展閱讀
土耳其地形復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里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阿勒山(又譯作亞拉臘山或亞拉拉特山)高達5,165米,山頂終年積雪覆蓋,景色最為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此外,這還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度,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此。
土耳其境內有產石油及天然氣,但產量不足以自足,必須從國外進口,然於北安那托利亞黑海沿岸東色雷斯伊斯肯德倫灣及南安內托利亞地區近敘利亞及伊拉克邊境發現油田,可望使自給率提高。
㈥ 國土多是山區的土耳其,為什麼他們的農業卻很發達
國土多是山區的土耳其,農業其實比較發達。耕地比例還是蠻高的,在國土面積為78.36平方公里公里中,算下來耕地差不多有24萬平方公里。小亞細亞真是中東很好的農業耕作區。首先來看一下土耳其在亞洲的位置。
在中東諸國中相對充裕的水資源,讓小亞細亞半島的繁榮延續到今天。糧食、蔬菜、水果和棉花在正常收獲年份可以自給自足。它們還出口到國外,成為世界第五大果蔬出口國和西亞僅有的兩個食品出口國之一。總而言之,土耳其農業的發達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也得益於制度、水利、科技社會人文環境的發展。
㈦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哪裡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中東。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位於中東,阿拉伯半島東部。幼發拉底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發源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和亞美尼亞高原山區,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大體上流向東南,最後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為西南亞最大河流。
幼發拉底河全長約2800千米,幼發拉底河是從蘇美爾到阿拔斯時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古老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1000年初期,該河流域分別為南部的巴比倫人,中部的阿拉米人和北部的赫梯人所據。阿拉米地區後來成為亞述帝國的一部分。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
幼發拉底河流經敘利亞的一段,後為羅馬與安息之間的邊境。幼發拉底河也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兩河文明(底格里斯河)的發源地,巴比倫就是一個。
幼發拉底河起源於土耳其高原地區,在土耳其中部,數條支流加入,構成幼發拉底河上游區域。在土耳其東南部,哈布爾河加入,成為幼發拉底河最重要的支流。幼發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內長度僅為全長的30%,但其流量的94%來自土耳其山區。
㈧ 大洪水傳說背景是什麼
壁畫,280×570cm,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創作於1508-1509年間。
《創世記》神話中的九個故事裝飾了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最高部分。其中五個畫面稍小些,周圍有四個裸體人像各佔一角。這些畫面分別是:《諾亞之醉》《諾亞的獻祭》《創造夏娃》《分開海水與陸地》以及《分開光明與黑暗》。另外四幅大一些的畫面被安排在幾對拱弧之間,即:《大洪水》《原罪》《創造亞當》和《創造眾星》。
米開朗基羅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歷史畫面,而是以大洪水這一有強烈震撼力的場面和兩幅有關諾亞的壁畫開始。此幅作品在構圖上被分為一系列單獨的群體,並呈曲線狀分布,在單調的、鉛灰色背景襯托下,這些人群顯示出浮雕效果。
表現人類絕望和受上天懲罰的戲劇性場面是通過那些迷途罪人的姿態和表情展現出來的,他們有的互相幫助和照顧,另一些則在為苟延性命而苦苦掙扎。綠色、藍紫色和粉紅色之間的色彩反差增強了大難臨頭的氣氛。看著這些由於受磨難而表情滯重的人物向前行進,我們幾乎能聽到狂風搖撼樹枝時的呼嘯,幾乎能感覺到上帝憤怒時的恐怖氣氛。
大洪水
[編輯本段]
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滅世的傳說。當中,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的傳說很明顯有同一來源,基督教徒相信並聲稱由於往後各民族的居住地逐漸分散,使這個傳說也變得變化多端。而另一方面,隨著世界各地重新認識他們過去的文化和傳說,大家都驚奇地發現原來這個「大洪水」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有流傳。因此,歷史學家現在都致力找尋各地的傳說,並試圖從當中找出一些過去的信息。
不過也有一些有久遠歷史之民族,如蒙古、朝鮮、日本及中亞地區的民族則完全沒有「洪水滅世」的傳說,引起反對者之質疑。
傳說的歷史意義
[編輯本段]
由於大多的大洪水傳說是帶有民族性,所以它未必與基督教有關。很多基督徒聲稱大洪水是上帝用來毀滅世界的腐敗人類的。但不見得世界上其他民族有大洪水之傳說。因此有部份人士認為,基督徒將世界的大洪水傳說串聯在一起,不過是一種穿鑿附會和一廂情願。
但是,這一個出現的特殊現象引起了基督徒為主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之興趣,使他們決意找出造成這個傳說的普遍性的原因。
現時,一個比較可信的理由,是由於在7000-8000年前,全球的海平面曾經大幅上升超過一米。這一次海平面上升,使不少近岸及地勢較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浸。
大洪水與諾亞方舟
[編輯本段]
各個大洪水傳說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定當是《聖經·創世記》第6至8章的記載。《聖經》記載由於人類在地上作惡,所以使上帝決心要毀滅這個世界的文明。上帝命令義人諾亞建造一個巨型的方舟,把世上每一種生物都留下至少一對,放入方舟里。這只方舟長130米,寬22米,高13米,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有一間間隔開的小艙房。然後天上降下暴雨,使水位不斷上升。大水涌來,把地上一切的生物都消滅掉,唯有在諾亞方舟里的得以保存。於是,水退之後,諾亞一家就在片新土地上繼續生活。他們並成為了中東地區的各個民族的祖先。
蘇美爾傳說
[編輯本段]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傳說和聖經很近似。有不少民族在故事開始之前,還有一段天上諸神就是否要用洪水毀滅世人而展開過一段激烈的辯論。
蘇美爾人神話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尼爾覺得人類太吵鬧,於是放出洪水、乾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但是,個性良善的水神恩基傳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貯存穀物以及醫葯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恩尼爾相當生氣,決定秘密召幾位神來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滅絕人類,但是還是被恩基知道,並且事先安排烏塔那匹茲姆 (Utnapishtim)搭船避難,日後便予烏塔那匹茲姆永生的能力,囑其隱居深山。恩尼爾大怒,控告恩基妨礙他的計劃,恩基則向他解釋,為了必須的平衡,不應該完全滅絕無辜的人類,讓剩下來的人類進行節育即可。但是,相對地,如果人類不信神只而墮落,就可以任憑眾神屠殺。這是大洪水記載的最早版本。
瑪雅人傳說
[編輯本段]
瑪雅印第安人有一部他們視為命根子的神聖典籍《波波武經》,其中也有關於這場天神發怒懲罰人類的洪水記載。書中講到天神在開天闢地初創造了人類,然而這是一場不那麼順利的試驗,天神先用木頭雕成人像,並讓他們開口說話。這些木頭人後來失去了他的歡心,因為他們忘記了造物主的存在。於是天神決定發起一場洪水,以毀滅人類……
大禹治水
[編輯本段]
在中國也有大禹治水的傳說,講述從大禹的父親開始,就已經開始著手於防洪的工作。但由於工作沒有成效,所以被堯帝殺了。到舜帝接任,他叫鯀的兒子禹繼續父親的工作(有另外兩個版本: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黃帝之命,將大禹的父親鯀殺死在羽山;另一說是鯀被帝舜殺死在羽山的)。由於這次工作成效很好,使百姓安居樂業,舜於是禪位於禹,開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
現時根據中國的考古學家在中國東海沿岸的發掘,都指出曾有一段時間,海岸線比現在的海岸離開得更遠。
我國上古的這次大洪水的記載:
《山海經·海內篇》記載:「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
《孟子·滕文公》記載:「當饒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
女媧補天
[編輯本段]
除大禹治水外,我國另一次著名的大洪水出現在女媧補天的故事裡。《淮南子·覽冥訓》曰:「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台灣原住民的大洪水傳說
[編輯本段]
阿美族
阿美族的大洪水傳說,又稱作撒基拉雅的洪水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神要人們在重要的節日前必需要祭祠神靈,但是連年豐收讓人們遺忘了敬神,神明大怒降下洪水,淹沒了許多部落,其中一位部落酋長帶領他的人民爬到撒基拉雅高山上避難,但是洪水還是不停地向上漲,後來酋長接到了神明的指示,要一對男女當作祭品,酋長的女兒和一位青年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讓撒基拉雅人得以繁衍。
泰雅族
泰雅族的傳說中,他們的祖先誕生在太古時代的Pasvakan,Pasvakan意指石頭裂開,人由此誕生,誕生的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生下泰雅族的祖先,並繁衍許多子孫。一日,天忽然降下大雨,到處都受到洪水的侵襲,人們逃到了大霸尖山山頂後,發現有一對兄妹,觸犯了禁忌結為夫妻,族人將他們丟入水中,大水立即退去,並形成了兩條河,一條是雄河(大安溪),另一條則是雌河(大甲溪)。
此外,美國印第安人中最大的一支阿風族的蒙登亞人以及加州南部屬於諾瑟族的印第安人都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在人類神話記憶中,這場大洪水鋪天蓋地,非常遼闊壯觀。據有關專家統計,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話和傳說有50多則。大多脈絡清晰,敘事完整,而且經考證,絕大部分洪水傳說各自獨立形成,即純粹是本民族的口頭傳敘,與某一類主導地位的文化毫無關系。
關於大洪水傳說的爭論
[編輯本段]
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最基本的問題上:一是遠古初民時代究竟有沒有一場世界大洪水?二是世界上普通流行的大洪水傳說是怎樣起源的?比較有影響的說法有3種:
克萊默等學者認為:世界性的大洪水純系子虛烏有;各地的洪水傳說大多起源於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他們依據是考古發現。本世紀初發現了載有最早洪水傳說的蘇美爾泥飯;爾後在蘇美爾古城烏爾的發掘中,又在地下發現了11英尺厚的沙層。據考是公元前4500年前後兩河流域的一次特大洪水堆積出來的,洪水還淹沒了一個叫烏博地安的史前民族。故克萊默等人深信,蘇美爾的洪水故事是這一次大災難留下的記憶,經民間傳說誇大為世界大洪水。這一故事通過在古巴比倫人、猶太人等許多民族中的流傳而逐步演化為世界性文化現象。
另一種意見截然相反。他們認為,地球第四紀冰期在12020年前開始退卻時,氣候轉暖,冰河大量融化泛濫,海水不斷上升,吞沒了出露的大陸架和陸橋,並發生普遍的大海浸,淹沒了許多海岸和部分陸地。故世界性的大洪水確實發生過,但並沒達到淹沒一切的程度。當時靠海及靠水的人們損失巨大,被迫向高地遷徙,隨之帶去了可怕的洪水故事。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都有關於世界大洪水的傳說。許多淹沒在海水之下的文明遺跡及大海浸的痕跡成為此說的有力論據。
以英國富勒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世界大洪水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各種洪水故事的起源不盡相同,並不是共出一源。在古代世界的各個地方,火山地震引起的海嘯、颶風掀起的海水猛漲、大雨或融雪造成的大泛濫,都有可能被深受其害的人們傳說為世界大洪水。並且,不少故事純粹是神話,是主觀想像的結果,因而是不足信的。
大洪水的成因
[編輯本段]
傳說中的原因
《聖經》里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於是宣布將使用洪水,毀滅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在我國的傳說里,大洪水的原因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發生戰爭,共工在一怒之下,撞折了支撐天的大柱子不周山以致於天崩地陷,洪水滔天。
而猶太人的傳說里有另一種傳說,認為是「主改變了兩個星辰的位置」。
在巴比倫有這樣的預言:「當各大行星會聚在天蠍座的時候,排列成一條貫穿它們軌道的直線時,地球上的一切人類將被毀掉;而同樣的聚會發生在魔蠍座的時候,地球上將再次發生大洪水的災難,前者將在盛夏,而後者將在嚴冬。」而歐洲著名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思在1555年給家人的信中寫到:「在世界毀滅之前,洶涌的潮水將吞沒一切。持久不退。而殘留在水面上的幾塊陸地也將被從天而降的火焰和石塊覆蓋,美麗的世界將毀於一旦!」
現在主要的解釋有三,即外來撞擊說、地球火山說、星球異動說。
外來撞擊說: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太平洋造成海嘯、地震等災難,造成大洪水。
地球火山說:地球火山爆發引起了大洪水。
星球異動說:地軸移動造成南北極改變,氣候劇變,原來的溫帶變成極地,極地冰雪融化,海面上升,整個過程大氣變化劇烈,形成超級暴風雨,從而形成大洪水。
以上解釋都是從地球內部出發的。
隨著研究人們又提出了新的解釋,即星球間的相互作用引發地球上的大洪水。
但是以上所有關於洪水的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傳說中所包含的未知之迷依然需要我們來解答。
㈨ 土耳其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億立方米,為西南亞水量最大的河流。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聖經》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文獻。在創世紀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經伊甸園的四條河之一,在《聖經》中底格里斯河依其希伯來名稱譯為希底結河,其餘三條分別是比遜河(Pishon)、基訓河(Gihon)及「伯拉大河」,也就是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土耳其流域開發
底格里斯河在土耳其境內的水能蘊藏量十分豐富,尤其是西部流域,水資源佔全國的1/10,水能蘊藏佔全國的1/12。本世紀80年代初,土耳其政府對其境內整個底格里斯河流域進行了統一規劃,包括興建一系列水壩、電站和抽水灌溉工程。這些工程完建後,年發電量將達到81.41億kW·h,總裝機容量219.3萬kW,灌溉農田接近65萬hm2,需設水泵容量78萬kW。
迪亞巴克爾
迪亞巴克爾是土耳其東南部最大城市。迪亞巴克爾省省會。人口30萬(1984)。舊稱阿米德,二十世紀初改今名。位於底格里斯河右岸,控制重要通道,歷史上向為軍事重鎮,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先後佔領該城,保有羅馬時代的城牆。現為土耳其東南部重要軍事中心。有地毯、棉毛紡織、皮革製品與銅器製造廠,金、銀絲細工製品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