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忒彌斯神殿在土耳其哪個市
❶ 阿爾忒彌斯神廟在哪裡
阿爾忒彌斯神廟在希臘
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希臘神話阿爾忒彌斯女神的神廟(《聖經》翻作亞底米,即羅馬神話的月亮女神黛安娜),位列古代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長425尺,寬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據稱建築時間前後長達120年(相比之下,大希律王建耶路撒冷聖殿也只用了46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廟被黑若斯達特斯焚毀。該神廟至今只剩下一根柱子。這座神殿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聖經》里把這個地方稱為以弗所(Ephesus),而現在它被稱為或者翻譯為艾菲索斯。
阿耳忒彌斯神殿是古希臘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規模超過了雅典衛城的帕台農神廟,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興建的建築之一。它以建築風格的壯麗輝煌和規模巨大而躋身於「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列。它還一度享有對逃亡者的「庇護權」,其地位之顯赫,由此可見一斑。在建成後的近200年時間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東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著摩肩接踵前來朝覲的人們,它很快成為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希臘移民城邦的香客們嚮往的聖殿。
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這座壯麗的神殿在一場大火中變成了廢墟。據說這場火災是一個名叫希羅斯特圖斯的縱火狂所為,這個傢伙長期以來寂寂無為,急於想通過實施一項能引起轟動效應的舉動使自己萬古留名。他非常清楚,能夠讓人青史留名的好事不是誰都能做,那就干點壞事也成。於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
這里說句題外話,傳說就在那天晚上,一個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這個人後來在這個世界上建立了驚天動地的霸業,他就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後來,一位名叫普盧塔克的歷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女神「太忙於照料亞歷山大的出生了,以至於無法營救自己受到威脅的神殿」。
❷ 阿台繆斯神廟在土耳其具體哪個地方
阿台繆斯神廟就是阿爾忒彌斯神廟。
建造地點:希臘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今土耳其西部的伊茲密爾(Smyrna)南面50公里
❸ 世界七大奇跡分別在哪些國家
埃及:胡夫金字塔
伊拉克:巴比倫空中花園
土耳其:阿爾忒彌斯神廟
希臘:奧林匹亞宙斯巨像
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
希臘: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埃及:亞歷山大燈塔
(3)阿爾忒彌斯神殿在土耳其哪個市擴展閱讀
世界七大奇跡(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即古代世界七大建築奇跡,是指古代西方人眼中的已知世界上的七處宏偉的人造景觀。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跡的說法的是公元前3世紀的旅行家安提帕特,還有一種說法是由公元前2世紀的拜占庭科學家斐羅提出的。
前2世紀,古希臘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後,被羅馬共和征服,羅馬文化被深厚的古希臘文化影響。相傳於前224年,力學先驅拜占廷人斐羅,寫下《世界七大奇跡》,所列的偉大建築便成為現存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現已失傳。
直至公元七至八世紀,中古英格蘭諾森布里亞王國歷史學家畢德(又稱畢德尊者(Venerable Bede)或聖畢德(Saint Bede)),在其著作中有一份論文名為《關於世界七大奇跡(拉丁語:de Septem Mundi Miraculis)》,記述斐羅所列的世界七大奇跡,為現存最早的完整記載。
網路--世界七大奇跡
❹ 為什麼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廟被譽為世界奇跡
以弗所位於小亞細亞的呂底亞沿海地區(今屬土耳其),它是愛奧尼亞人(古希臘人的一支)在小亞細亞的主要城市之一。公元前8-6世紀,以弗所奴隸制經濟發展起來。從公元前8世紀起,這里就是希臘人崇拜阿爾特米斯的中心。阿爾特米斯是宙斯與麗達的女兒。她是一位月亮神,又是湖泊泉水神、女人生活監護神和狩獵神。古羅馬人稱阿爾特米斯為黛安娜,所以以弗所的月神廟既稱阿爾特米斯廟,又稱黛安娜廟。公元前7世紀以來,以弗所修築了一系列的神廟。當時,修築神廟在國家佔有頭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希臘的廟宇與宗教活動、商業活動有著密切關系,人們常常在廟宇中舉行盛大的節日活動和慶典。因此在古希臘人的觀念中,神廟建築的宏偉便是公民團結和城邦強盛的象徵,神廟裝飾的華麗則是城邦富有的標志。阿爾特米斯廟建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據記載,當時修建這座廟宇總共花了120年的時間。它是古希臘所有神廟建築中工程最宏大的一個,佔地面積有5814平方公尺,只比西西里的阿格里根特的宙斯廟稍小一些,比其餘所有的希臘神廟都大。真正使這座神廟獲得很高聲譽的,還是它的柱廊式建築。
這種建築按它的排列可分七種,其中雙層圓柱式建築柱子最多。以弗所的阿爾特米斯神廟就屬於這種雙層圓柱式柱廊建築。從建築形式上講,阿爾特米斯神廟是一座愛奧尼亞柱式建築。這種柱式神廟建築的特點在於,它的平面與立體結構勻稱,圓柱間隔較大,細微之處浮雕裝飾多,整體上較為華麗。傳說這座神廟毀於公元前356年的一場大火。之後,在舊廟的原址又重建了新廟。新廟有前殿、外殿和寶庫,並有扶梯通到屋頂。最為珍奇的仍然是它的圓柱,共有大理石柱子127個。這座重建的阿爾特米斯神廟於公元262年被哥特人所毀,但是傳統的祭典仍舊在神廟的遺址上舉行。
❺ 世界九大奇跡的阿爾忒彌斯神廟
阿爾忒彌斯神廟
英文: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
建造時間: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點:希臘城邦埃斐索斯,即土耳其西海岸。 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月神,奧林匹斯主神之一,亦被視為野獸的保護神。阿爾忒彌斯為主神宙斯與暗夜女神勒托之女,阿波羅的孿生姊姐姐,生於阿斯特里島(提洛島)。相傳勒托在阿爾忒彌斯出生九天後又在阿爾忒彌斯的協助下生下阿波羅 。因此阿爾忒彌斯又被奉為生產、接生之神。在林莽和山野問,她手持弓箭,由眾犬伴隨,與眾女神一起以狩獵為戲,有時乘坐兩牡鹿所曳之車出行。阿爾忒彌斯勇猛剽悍.有時又十分殘暴。她恪守自古已有之種種規習,並要人們嚴格奉守。凡違迕者,常以弓箭射殺。卡呂冬王奧紐斯因未一如既往地向她奉獻新鮮果實,她盛怒不已,竟將凶惡的野獵驅進卡呂冬。她挑唆圍獵者首領墨勒阿格爾與族人不和,致使大英雄墨勒阿格爾慘死。遠征特洛伊的希臘聯軍首領阿伽門農射殺她的聖鹿,並炫耀其射技優於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一氣之下,令海風驟然停息,希臘聯軍的船隻因而無法啟航。她執意要以阿伽門農之女伊菲格涅婭作祭品,抵償聖鹿,並通過預言家予以轉告。阿伽門農被迫依從,她又在祭壇上以鹿易人,瞞過眾人,將伊菲格涅婭攜至陶里斯,使其成為自己神廟中的女祭,專司索取貢物。相傳,赫拉克勒斯曾殺死克律涅亞金角鹿,被迫在阿爾忒彌斯與阿波羅面前辯白自己無罪。阿爾忒彌斯在克里特被視為獸類主宰,並以司獰獵的寧芙女神布里托瑪爾提斯為化身。她最古老的形象,不僅為一女獵者,甚至為一牝熊。
阿爾忒彌斯曾被奉為植物的保護神,後又演變為豐產女神和生育的庇護者。其聖地多在象徵著豐產和植物之神的泉水與池塘附近。她的奔放如同小亞細亞的眾神之母基伯勒。在以弗所神殿中,她被奉為多乳之神。她剛降生,就為其母接過隨之降生的阿波羅。她還有使人猝死之術,或通過生育神埃勒提婭為產婦助產。
關於阿爾忒彌斯的早期傳說與月神有關,她與塞勒涅近同,晚期神話則將她描述為愛戀美少年恩狄彌翁之月神。阿爾忒彌斯最初並不是月神相傳她像宙斯所要月亮一職,宙斯默許了,此後她就與月神像混同了。
古希臘人便以月的不同形態來區分那三位天界的月神,通常菲碧(PHOEBE)代表新月、賽勒涅(SELENE)代表滿月、阿爾忒彌斯(ARTEMIS)代表彎月,中期神話以後赫卡忒(HECATE)也是月神之一,她代表冥月。 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TURKEY)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
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陵墓的其中一邊。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摩索拉斯陵墓的資料,令我們對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摩索拉斯王陵(THE MAUSOLEUM OF MAUSOLUS)坐落於小亞細亞西南部哈利卡納素斯(今土耳其),市中心的大廣場。埋於陵墓內的人,是公元前四世紀中葉波斯帝國屬地卡里亞的總督摩索拉斯(MAUSOLUS)。
關於摩索拉斯王(KING MAUSOLUS),人們對他的了解,僅止於他精力充沛,喜好戰爭,曾經征服羅德斯島,短短時間就成為邦國的領主。 陵墓共分四層,基壇為六階,以希臘運來的白色大理石建造,底部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高45米,其中建築物被高20米墩座牆圍住,四周的放著騎在背上的戰士雕像,墩座上方,排列著36根高12米以愛奧尼 式建造的金白色大理石圓柱,在圓柱與圓柱間,以男神和女神的立像裝飾,圓柱的上方,放著台輪;上方是極其傾斜高7米的金字塔,塔頂以鍍金的青銅駟馬二輪戰車裝飾;而墓內矗立著毛索羅斯王和阿爾特米亞女王的大理石雕像。
據說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亞克西斯(BRYAXIS)、李奧查理斯(LEOCHARES)、史卡帕斯(SCOPAS)和提莫西亞斯(TIMOTHEUS)分別負責陵墓的一邊。古代作家常說摩索拉斯王陵,像銀白雲團高懸城市上空。
摩索拉斯王陵與阿爾特米斯月神廟不同,雖然建造歷時高達一千五百年以上,仍舊傲然矗立在世。直至15世紀初,十字軍認為哈利卡納素斯是一個重要戰略位置,決定建造巨大的聖彼德要塞,而建造要塞的材料就是陵墓的的石材;他們將所有陵墓內外裝飾嵌入要塞的城牆內,令整個陵墓幾乎不留痕跡。
1859年,英國考古學家查理士.牛頓爵士對著名的毛索羅斯王陵墓展開發掘,並將倖存的石獅雕像、圓柱及人像的碎片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特別室內。
繁榮的哈利卡納素斯城,不過是一個寂寞的小漁村而已,人們已經不能指出那座美麗摩索拉斯王陵的所在地,甚至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這么一座宏偉的建築物矗立於此。雖然市內中央廣場的遺跡依然存在,卻沒有任何痕跡確認此地曾有陵墓,有的只是四處雜生的野草罷了!
這座陵墓是非常有名的古建築,人們都競相模仿;但仿造者卻無法告訴你當初陵墓為何有名?
按照希臘標准,陵墓並非大建築,甚至也不是特別精美,甚至在希臘審美觀下,是一座相當醜陋的建築物。但為何成為奇觀?
答案必須在希臘古文記載中尋找,記得摩索拉斯那段銘文嗎?我是摩索拉斯.卡里亞王,我躺在博德魯姆墳冢下,裝飾著獨一無二的人與馬大理石雕像。』其聞名之處是它的雕刻;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的摩索拉斯王陵遺跡中,有世界上古老希臘像的雕刻碎片,是栩栩如生的真實人像,既高貴壯實、又偉大;這是第一次活生生的男女雕像,而不是天神站在閃閃發光的大理石柱上;彷佛建造者在告訴訪客,這些人就是你。這就是陵墓成為奇觀的原因,讓神奇都會市民昂首闊步而行。而『MAUSOLEUM』一詞更被現代人解作陵墓之意。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0-2500年
建造地點: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高原
金字塔(EGYPTIAN PYRAMID)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寢,都大小不一,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佔地52000平方公尺。在那裡走一圈大概要走1千米。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在埃及已發現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面的吉薩高地上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大金字塔(也稱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與其周圍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為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頂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它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邊長約230多米,佔地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它們大小不一,分別重達1.5噸至160噸,平均重約2.5噸。據考證,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動用了10萬人花了20年時間。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稱為海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海夫拉金字塔,據傳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擬像。長期以來,由於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牆壁出現裂縫。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後經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於2001年7月重新開放。
門卡烏拉金字塔的底邊邊長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國探險家首次打開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發現一具花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裝運這些文物的船隻在返回英國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丹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❻ 阿爾忒彌斯神廟的建築風格
阿爾忒彌斯神廟位於土耳其以弗所,瀕臨愛琴海,是土耳其著名古代建築遺跡,堪稱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
神廟大約在公元前652 年初建,當時是木結構。第二次修建時,採用石料建築。第三次重建於公元前570 年,共花了10 年時間。當時以弗所是個龐大富有之邦,聘請了著名的古希臘建築師, 造成了古代亞洲的第一個愛奧尼亞式石柱廟宇。公元前550 年,呂底亞國王克勒索斯再次進行修建, 斷斷續續地進行了100 多年才告完成。第三、第四次修建奠定了神廟的規模,從此聞名遐邇。
阿爾忒彌斯神廟是一座長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築,長125 米,寬60 米,高25 米,佔地面積6300 多平方米。廟宇的迴廊有137 根圓柱, 全用大理石雕成,每根圓柱高約20 米,底部直徑為1.59 米,柱石千姿百態, 整個建築看上去儼然是一個廊柱之林,給人一種庄嚴、恬靜、和諧的感覺。大理石圓柱的柱身下部均有形態各異的人物浮雕,造型優美,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柱頂盤由一個帶有3 個盤座面的框緣組成,盤座面上裝飾著一排花邊似的齒飾,在框緣上面是刻有四輪戰車的浮雕, 細致精巧,精美異常。神廟於公元前356 年被焚毀。後在亞歷山大王的幫助下,按原建築式樣重建, 更加富麗堂皇。在漫長的歲月中,阿爾忒彌斯神廟屢遭洗劫,變得滿目瘡痍。然而人們從殘存的建築物地基和石柱遺跡中,依然可以想見它當年的雄姿。
神廟1869 年被發現,1982 年土耳其考古學者在遺址3 米深處發掘到上百件重要文物,其中有純金婦女塑像、金、象牙製作的項鏈、耳環、手鐲等飾物。陳列在以弗所博物館內的阿爾忒彌斯神塑像,是一件價值無比的藝術瑰寶,神像比真人還高,面容慈祥,神情生動,形態逼真,雕刻藝術細膩傳神,是世界上所發現的阿爾忒彌斯雕像中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個。
❼ 誰建了阿爾忒彌斯神廟
是在呂底亞王國克羅伊斯國王的支持下建的
阿耳忒彌斯神廟是希臘神話阿耳忒彌斯女神的神廟,這座神殿引的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聖經》里把這個地方稱為以弗所(Ephesus),而現在它被稱為或者翻譯為艾菲索斯。
以弗所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宗教興盛。在遙遠的古代,人們不管富裕還是貧窮,都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對神的信仰與敬畏。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的神殿用以祭祀人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靈便成為這座城市的人們急切的渴望。 阿耳忒彌斯神殿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了。當各地前來朝覲的人們絡繹不絕、與日俱增的時候,以弗所人終於發現他們原先建造的那座聖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祭祀的需求了。因為虔誠,因為爭先恐後,香客之間還會不時發生一些摩擦,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神殿成為當務之急。很快,修建神殿的計劃就得到了呂底亞王國克羅伊斯國王的支持,這位財富如山的君王遠近聞名,他一向熱心宗教事業,為此他慷慨解囊。希臘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也因此獲得了一個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於是,一座希臘藝術與亞洲財富相結合而孕育的建築傑作誕生了。
❽ 阿爾訫彌神廟遺跡在土耳其什麼城市
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希臘神話阿爾忒彌斯女神的神廟(《聖經》翻作亞底米,即羅馬神話的月亮女神黛安娜),位列古代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長425尺,寬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據稱建築時間前後長達120年(相比之下,大希律王建耶路撒冷聖殿也只用了46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廟被黑若斯達特斯焚毀。該神廟至今只剩下一根柱子。這座神殿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聖經》里把這個地方稱為以弗所(Ephesus),而現在它被稱為或者翻譯為艾菲索斯。
地理位置 位於土耳其塞爾丘克市中心
別名 艾菲索斯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著名景點 神殿
所屬國家 土耳其共和國
所屬城市 塞爾丘克市
望採納,謝謝~
❾ 阿提密斯神殿的簡介
對古代的人們來說,狩獵可不是休閑娛樂項目,而是養家糊口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作為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阿提密斯深受希臘人民愛戴。為了表示對她的虔誠,大約在公元前550年,古希臘人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阿爾忒彌斯神殿。
阿提密斯神殿曾經歷過7次重建。公元前356年,神殿被大火燒毀,重建的時候,大理石立柱長度增加到了21.7米,並增添了13級階梯圍繞在旁邊。公元5世紀前期,東羅馬帝國佔領了埃斐索斯,它的皇帝奧德修斯二世是個狂熱的基督教信徒,根本不信什麼狩獵女神。在奧德修斯的命令下,阿提密斯神殿被徹底摧毀,從此永遠在世界上消失了。
阿提密斯神殿(TempleofArtemis)據稱位於古城愛菲索斯(約在土耳其的Izmir(Smyrna)南面50公里),位於小亞細亞,是古代愛奧尼亞(Artemis)地區的都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