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土耳其有什麼仇恨
1. 德國和土耳其的矛盾來源於什麼
土耳其一直想加入歐盟,而德國是歐盟中說話資格最硬的,所以土耳其一直想通過德國加入歐盟。另外還有很多爭端,詳見下:
默克爾以前當在野黨領袖時對土耳其的態度可謂是雷聲甚大,但是如今上台做了總理雨點反而落的小了,對待土耳其問題講話的聲音柔和了許多。在這次出訪土耳其的過程中她不再以咄咄逼人的姿態抵制土耳其加入歐盟。與之相反,默克爾倒是提出土耳其向歐盟靠攏會帶來多少好處。
雖然默克爾不會像她的同事聯邦環境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那樣強調土耳其是維護歐洲和平與穩定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她公開表態說,土耳其在向歐洲靠攏的過程中會得到德國的鼎力支持。
對土耳其問題明確表態對默克爾來說並非容易。她是基民盟的主席。而基民盟這個黨派出於多種理由遇到土耳其問題時總是持批評的態度。基民盟中不少政治人物多次提出應該停止同土耳其就入盟進行的談判。但是,與此同時默克爾還是德國聯邦總理,她不得不在這種情況下擺脫黨派的意見,從國家的角度對待土耳其問題。這其中就包括將土耳其納入歐洲共同外交與安全體系。特別是默克爾目前正在尋求土耳其的幫助,進行文化、宗教對話以解決德國境內幾百萬土耳其移民融入德國社會難的問題。
德國前總理科爾作為基民盟主席曾在13年前訪問過土耳其。13年後默克爾到訪土耳其並不是在一個非常適宜的時機。土耳其國內正在進行有關政教分離、原教旨主義的危險性以及是否應該加入歐盟的激烈討論。默克爾在土耳其停留的26個小時里,沒有接見在野黨、民權組織或者婦女組織的代表,只會見三個宗教領袖,這無疑是在暗示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德國默許他的現行內政。
土耳其總統塞澤爾(Ahmet Necdet Nedschdet)對埃爾多安以齋戒宴而不是國宴的形式招待默克爾訪問一行提出批評。他說,這種配有誦讀經文的宴會有損一個現代土耳其的形象。默克爾看到的是一個由埃爾多安展示在她面前的土耳其,這個國家所包含的西方生活元素和多元化的民主都被埃爾多安藏在身後了。明年4月土耳其議會將選出新總統。一位被埃爾多安選中的戴頭巾的土耳其女人將成為新總統早已不是秘密。
塞普勒斯爭端也被擺上了桌面。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強調,作為對不被土耳其承認的塞普勒斯實現關稅同盟的交換條件,對地中海北部土族島嶼的政策也必須松動。默克爾訪問期間,雙方還就婦女在國家和社會的角色以及促進土耳其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2. 德國為什麼歧視土耳其
因為二戰之後德國人口傷亡慘重,美國幫助德國恢復經濟之後,西德和土耳其簽訂協議,大批土耳其移民到德國從事德國人不願意做的像搬運工之類的低技術水平工作,還有就是土耳其人素質不高,而且很能生孩子,他們覺得要是全德國都是土耳其人很可怕。
3. 問個問題,德國和土耳其有什麼矛盾嗎
現在在幾個關鍵問題上,兩者有矛盾:
1、難民問題——土耳其是歐洲和中東之間的另一扇門戶(還有一個是敘利亞),在敘利亞門戶大開之後,土耳其的放行加劇了難民潮的爆發(造成難民潮的是歐美,把人放進歐洲有土耳其一份);
2、敘利亞問題——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觀點,目前和歐美是分道揚鑣的。
4. 1954年世界盃上德國和土耳其之間到底有什麼沖突
54世界盃德國隊和土耳其分到了同一組,德國隊在首場對土耳其的比賽中在先失一球的情況下4-1戰勝土耳其隊,之後在負於匈牙利隊後又在附加賽中7-2戰勝土耳其,晉級復賽。
除此之外好像沒什麼沖突,德土足球在歷史上淵源很深的
5. 德國外交部長為什麼勸公民別去土耳其
德國外交部長西格馬·加布里爾25日建議,德國公民近期盡量不要前往土耳其度假。
加布里爾接受德國采訪時說,鑒於目前的兩國關系,「神志清醒」的德國公民應避免前往土耳其,以防範可能風險,包括被捕入獄。
德國與土耳其關繫上周進一步惡化。土耳其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出針對德籍土耳其裔作家多安·阿克汗里的通緝令,導致阿克汗里在西班牙被捕。阿克汗里多次公開批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加布里爾已懇請西班牙不要將其引渡給土耳其。
德土關系不睦已有時日。土耳其去年7月發生未遂政變,土方指認政變由旅居美國的土耳其宗教人士費圖拉·居倫策動,隨後展開肅清居倫支持者的行動,多次被德國等歐美國家以「人權和法治」為名敲打;土耳其今年4月舉行修憲公投,多名土方高官試圖前往德國、面向土耳其族裔演講拉票,屢遭德方阻撓,引發土耳其政府強烈不滿;5月,土耳其指責德國給參與土耳其未遂政變的人員提供政治避難,作為報復,禁止德國議員團前往土耳其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探視德國駐軍,致使德國駐軍不得不「搬家」。
6. 為什麼德國人普遍反感土耳其人
在德國的朋友一定都或多或少接觸了一些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他們當中既有打工的、開餐館的,也有念大學的。不知大家對這德國第一大移民團體怎個看法了,反正我是sehr討厭這些土耳其人!下面就幾個經歷托出來給大家領會一下土耳其鬼的討厭之處。 1:我在柏林KADEWE商場附近一個BUS車站看到一個土耳其年輕人(根據他背包上的星月旗圖案可判斷出,樣子也是土耳其人模樣)向一位經過的德國女士問路,他剛開口:「Hallo,Darf ich mal fragen?「 那女的馬上就用「Nein「干凈利落地拒絕了他,然後徑直向起走去,那土耳其青年馬上就向她那個方向大罵「Ich ficke dich!「, 隨後還說什麼此刻起討厭德國乃至整個歐洲之類的話,我不清楚當場其他人有沒有聽清楚,那女的固然做得不對,但那土耳其年輕人身為外國人,竟一點也不顧自己形象就在人口密集的大街上破口大罵,這只會給自己國家丟臉。這么小氣、不顧形象、討厭歐洲的話,乾脆悄悄滾回土耳其算了,何必再留在德國受氣呢? 2:這是上面那個事件之前的事了,當時我還沒那麼討厭土耳其人,間中和鄰居一個土耳其學生有交流。去他房間坐過,我發現他滿屋子的擺設都似乎特別陳舊,他隨後告訴我這些東西全是在廢品回收站撿回來的,包括電視機,地毯,台燈,《烏鴉》電影海報,等等,最令人可笑的是他數次光顧廢品回收站的功夫就撿齊了一套完整台式電腦(前天撿到個滑鼠、昨天撿到個鍵盤、今天撿到個顯示器、明天撿到個主機箱),不過那破玩意連個電影也播得N拖泥帶水........哎,這人,圖個啥呢?花點錢買些適合自己的東西真的就那麼難嗎?用得著樣樣東西都去撿?省錢也不是這樣省的吧? 但這不是最可惡的,最令老子深惡痛絕的是,有時候去酒館或其他交友場合見到這土耳其鄰居和其他朋友聊著,我去打了聲招呼,他的朋友問我是哪裡來的,沒等我開口,那傢伙就開玩笑地搶道:「ER KOMMT AUS JAPAN「....... 氣得老子差點把手上的啤酒潑到他臉上 後來這Y還好意思來我這借電腦上網!小心老子劈你~! 3:看球的朋友一定還記得瑞士對土耳其比賽結束後瑞士球員從後飛踢土耳其球員引起的打鬥事件吧。我搬屋後另一個鄰居土耳其人說因此極端仇恨瑞士,與瑞士人不共戴天,而且還抱怨瑞士打敗了他們搶走了世界盃入場券,於是整天念著「狗屎瑞士」,喂,人家瑞士隊員踹你們球員一腳,你就對人家恨之入骨了,那樣的話中國對日本的仇恨可以去到哪種境地啊~~~?!是否早就該打過去屠光他們啊? 而且你們輸了的確是明擺著技不如人,輸了還有什麼不服氣的?還要仇視人家? 我個人覺得,土耳其人自大、吝嗇、心胸狹窄、沒有一點民族氣概、凡事不經大腦。 德國高校收取學費是好事,起碼能將很多吝嗇的娘西匹土耳其鬼卡住。
7. 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到底有什麼仇恨呢
庫爾德族是一個生活於中東地區的游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在中東人口中,是僅次於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主分布區位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帶庫爾德斯坦。
阿卜杜拉·奧賈蘭
在此背景下,阿卜杜拉·奧賈蘭領導的庫工黨登上歷史舞台。庫工黨成立了游擊隊,與土耳其政府開始了長達四十年的斗爭,一直持續至今天。
近幾年,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和美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ISIS,庫爾德人實力大漲。這給土耳其以巨大的壓力,待美國退兵後,迫切要出兵敘利亞。無非是擔心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和庫工黨聯合起來,因此先下手為強,以免養虎為患!
8. 德國與土耳其為什麼互撕
近日,土耳其政府與多個歐洲國家「互撕」引發全球關注。事情緣起3月初,德國連續取消兩場土耳其部長級官員前來參加的為修憲公投造勢的集會。隨後的3月9日,瑞士蘇黎世地方政府宣布,由於「安全不能保障」,取消土外長恰武什奧盧原定於12日出席的在瑞土耳其人集會活動。3月11日,恰武什奧盧計劃前往荷蘭鹿特丹與當地土耳其人會面,然而荷蘭政府以「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禁止恰武什奧盧所乘坐的航班著陸。當晚,土家庭和社會政策部長卡亞·薩揚從德國赴荷蘭,也在土耳其駐鹿特丹領事館附近被荷蘭警察攔截,並被告知他已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3月12日,土農業部長原計劃參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一場拉票活動,但集會場地的業主臨時取消了這場活動。同日,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新聞通報中說,鑒於當前土耳其和荷蘭及德國之間的矛盾升級,建議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推遲訪問丹麥。3月13日,奧地利總理克恩表示,出於「公共安全」考慮,將阻止土耳其官員在奧地利為土耳其修憲公投舉行政治活動……對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接連炮轟德國、荷蘭等國的行為是「納粹行徑」,引發了歐洲多國和歐盟的抗議和回擊。
去年7月15日土耳其發生未遂軍事政變後,在德土耳其人很快捲入其中。7月31日,「歐洲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同盟」在科隆組織了一場有4萬人參與的大遊行,以表達對埃爾多安的支持。德國對此十分警惕,因為在德土耳其人本來就因為融入不暢而成為德國社會的一大問題,如果這些人更深地捲入母國內政,可能給德國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德國拒絕了埃爾多安向在科隆集會的支持者發表視頻講話的要求。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呼籲土耳其裔德國公民忠於德國,要求在德土耳其人「不要將土耳其境內的沖突轉移到德國」。但是埃爾多安政府反而加強了對在德土耳其人的工作。
今年1月21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極具爭議的憲法改革草案。若草案在今年4月獲得公投通過,土耳其原本的議會內閣制將改革為總統制,總統的權力將大幅擴張。理論上,即使實行總統制,總統最多也只能連任一次,但是新總統制下的總統選舉定於2019年11月舉行,總統任期也將根據此次選舉結果重新開始計算。因此,如果埃爾多安能夠連續贏得選舉,他就有可能一直執政到2029年。為了確保修憲公投順利通過,正發黨高層近期進行了一系列造勢活動,而能否爭取到在德土耳其人的支持顯得十分重要。但德國方面認為,土耳其國內選民在修憲問題上分化明顯,土耳其一些反對派也流亡到了歐洲,正發黨高層此時集中訪歐拉票,很可能導致在德土耳其人因修憲問題產生內部沖突,不利於德國的安全與穩定。尤其在歐洲國家穆斯林移民問題日益嚴重且又紛紛面臨本國大選的大背景下,土耳其政治家的活動加劇了歐洲國家的擔憂,更加不敢向強硬的土耳其讓步。在此情況下,德國等歐洲多國陸續抵制土耳其政客入境。
9.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