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傷亡多少坦克

土耳其傷亡多少坦克

發布時間: 2022-05-02 02:33:49

Ⅰ 怎麼看土耳其在侵略敘利亞的戰爭中,豹2坦克遭到了重大的損失呢

庫爾德Firat通訊社報道,10月13日隸屬於庫爾德武裝的“敘利亞民主軍”宣布取得首場大捷。據他們說在拉斯艾因地區重創了一支土耳其裝甲部隊,其中包括摧毀了土耳其軍隊的大批坦克和75名土耳其士兵。有消息透露出疑似土耳其軍隊裝備的德國製造的豹2坦克被擊毀,目前對於這個報道的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

就豹2坦克本身來說,土耳其裝備的豹2A4坦克並不是最先進的,庫爾德武裝手裡的反坦克武器完全能夠對付。如果真的如媒體所報道的這樣,庫爾德武裝取得的戰果可以說是輝煌的,對土耳其膨脹的野心無疑是一個打擊。土耳其的做法無疑是自私的,它所謂的在敘利亞境內建立一個容納庫爾德難民的“安全區”,實際上就是肢解敘利亞,土耳其對於敘利亞境內庫爾德人的進攻也會增加更多的難民,並且很有可能使“伊斯蘭國”死灰復燃,這是很危險的。土耳其的確是太狂了,怎麼不在你自己的領土上去建立一個安全區,這種情況下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應該拿出點鬥志,狠狠教訓一下土雞,否則它讓美俄給寵上天了。

Ⅱ 土耳其的軍事實力如何

很強。土耳其被稱為北約的二哥。

土耳其武裝部隊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要講綜合實力,土耳其肯定超過以色列,如果拋開美國干預調停的因素,兩個國家單挑死磕,土耳其肯定能夠笑到最後,畢竟,土耳其有十倍於以色列的人口和數十倍於以色列的國土縱深。而且作為號稱北約第二軍事強國的土耳其,其陸軍裝備並不比以色列差,相對以色列還具有規模優勢。

Ⅲ 土耳其軍事實力真的是世界第十嗎

是的,土耳其的軍事實力的確很強。現有七十萬軍隊,裝備了300多架F16戰斗機,一百多架F15戰斗機,兩千多輛坦克,在中東列在第一位。

Ⅳ 土耳其旅的以失敗告終

撤回瓦院的土軍主力11月27日被團團包圍,他們的大刀與中國軍隊的刺刀之間展開了白刃戰,約 400人受傷。土耳其旅在瓦院一直堅持到當天下午,而後向西南方的另一個陣地撤退。在遭到中國軍隊的再次迂迴包抄之後,他們又向軍隅里撤退。部隊損失了大部分車輛。當倖存下來的士兵再也沒有其他的逃脫辦法時,就都匆匆爬進了山裡。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控制了所有的公路。土耳其旅繼續進行了阻滯戰斗,想要為其剩餘的部隊爭取時間來重新編隊,並組織一次多少像樣的防禦,但都沒有奏效。
在二師司令部,有關土耳其旅及其實際行動的消息越來越難以獲得。派往土耳其旅陣地的坦克一次次被擋了回來。混亂導致了驚人事件不斷出現,美軍士兵乾脆放棄了陣地和裝備,甚至連武器也丟掉了。中國軍隊好像遍地都是,同時又到處找不到影子。他們的動向很少能夠得到證實。即便是確認了,也常常是錯誤的。比如有消息說,中國軍隊就在前面,結果他們卻從後面發起了進攻。土耳其旅決定撤消戰地指揮所,因此往後開始的完全是一場新式又古老的戰爭。
在聯合國軍的進攻和中國軍隊的反攻過程中,土耳其第一旅傷亡3514人,其中741人戰死;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244人被俘。另外,還有非戰斗傷亡298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的第一場真正戰爭中,由美軍顧問武裝和訓練的土耳其旅在惡劣的條件下,雖然表現得勇敢卓越,但對他們的要求或期望恐怕也只能如此了。(刊摘)
轉自:環球視野

Ⅳ 土耳其在侵略敘利亞的戰爭中,為何主戰武器豹2坦克遭到了重大損失

土耳其軍隊的豹2坦克能被庫爾德武裝摧毀是正常的,因為庫爾德武裝的武器都來自美軍,而美軍的反坦克武器非常先進此外,土耳其軍隊的豹2坦克是德國豹2a4。現在坦克型號已經發展到a7型號了。這輛已經很落後的坦克,面對的可美軍的反坦克武器,被摧毀是正常的。

庫爾德武裝部隊是打仗出身。伊斯蘭國Isis遭到襲擊時,庫爾德武裝部隊得到美國的支持,擁有包括反坦克武器在內的大量美國武器,現在他們已經與敘利亞政府攜手。加入敘利亞的巴沙爾政府。因此,庫爾德人也需要表現出對政府的忠誠。畢竟,與美國聯手打擊巴沙爾政府是錯誤的。現在他們需要一起對抗土耳其的入侵,土耳其不能沒有損失。

Ⅵ 二戰土耳其的經濟軍事實力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Ⅶ 一戰各國人員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

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形成了侵略性 的軍事政治集團——同盟國。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國先後簽訂協約,逐步形成了與同盟國相對立的協約 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島和 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製造了一 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加深,各帝國 主義集團迫切希望從戰爭中尋求出路。

戰爭爆發前,兩大軍事集團都加緊擴充軍備。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 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就達7.045億人,動員完畢 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人,動員完 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在空軍和海軍力量上,協約國也明顯強於同盟國。英國有 飛機258架,法國有156架,俄國有263架;德國僅有232架軍用飛機。戰爭開始前,協約 國海軍編制內有各種水面艦艇762艘和潛艇74艘;德國和奧匈帝國有水面艦艇403艘和潛 艇35艘。

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 戰略進攻,輕視防禦;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決定戰爭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 打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准備。反映在戰爭 計劃上,各國都把打一場速戰速決的短期戰爭作為制定戰爭計劃的前提。德國為避免東 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一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 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極欲奪回阿 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 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遷回,從背 後打擊法軍主力。

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 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與俄國作戰,同時又對巴爾乾地區的 塞爾維亞、黑山作戰。法國的戰爭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部地區,視戰局發展情 況進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反擊德軍入侵。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並封鎖奧匈帝國海軍於亞得里亞海。俄國的戰爭計劃富有極強的進攻色彩,准備 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計劃把戰爭中陸上作戰的 重擔推給法國和俄國,只派遣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海軍則用於保障英國及 協約國交通線的安全,破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海軍,伺機與敵艦隊進行爭奪 制海權的總決戰。

綜觀各國戰爭計劃,各國都過分誇大了純軍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於爭奪本國 利益,各自為戰,各軍種也是單獨作戰。因此,各國沒有很好協調陸軍和海軍的行動。 盟國之間也沒有制定總的聯合作戰計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亞檢閱部隊,在薩拉熱窩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 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 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在歐洲大陸首先點燃的戰火,迅速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其中歐洲 戰場是主要戰場,由西線戰場、東線戰場、巴爾干戰場以及義大利戰場組成。參戰國還 進行了多次海戰,並把空軍第一次用於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戰爭進程可分為以下幾 個階段: 1914年,雙方速決戰計劃破產,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大戰爆發後,德軍擔任主 攻的部隊和擔任牽制任務的部隊按計劃行動。8月21-25日,德軍同法軍和英國遠征軍 在法國東北邊境進行多次交戰,即「1914年邊境之戰」。德軍突破法軍防禦,向法心臟 地區進軍。9月,法軍組織了反擊德軍的「馬恩河戰役」,迫使貿然南進的德軍撤退, 瓦解了德軍的速決戰略。至此,西線大部地段的軍事行動開始形成陣地戰。

但9—10月,在法國北部地區,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迂迴對方翼側而實施連續機動 作戰。在東線,東普魯士德軍挫敗了俄國優勢兵力進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鮑勃爾 河一帶。但俄軍在加里西亞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德國為援助奧匈,對俄軍發動了大 規模進攻,德軍失利。德國對東線戰爭規模的擴大使其陷入了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遠東地區趁火打劫,於1914年8月宣布對德宣戰,乘機奪取德國在華利益,出現 了遠東戰場。土耳其於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國作戰,在近東開辟了新戰場。戰局更 趨復雜。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爭奪也非常激烈。在這一階段,英德海軍的海上軍事行 動,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兩次黑爾戈蘭海戰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戰。 雙方圍繞著封鎖與反封鎖,進行了一系列規模不等的海上戰役。

1915年,戰爭重心轉到東線,東部戰場進入了對峙狀態戰爭使雙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軍隊的後備兵員和後勤補給發生嚴重困難,迫使各國加緊國民經濟的總動員。英法 在西線基本上轉入戰略防禦,以便養精蓄銳,恢復元氣。為了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 它們要求俄國在東線加緊進攻。德國改變了戰略方針,在穩定西線戰局的情況下,集中 兵力進攻俄國,企圖一舉擊垮俄國,爾後打敗英法。1915年1—3月,俄軍對德奧聯軍發 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均遭慘敗。德國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於5月初對俄國 戰線中部發動了著名的戈爾采戰役,迫使俄軍全線潰退,損失慘重。德軍乘勝深入俄境, 企圖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年5月,原同盟國成員義大利轉而對奧匈帝國宣戰,在奧匈 東南部開辟了新戰區。9—10月,整個東線也從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同年10月,保加利 亞參加同盟國作戰,德奧保聯軍以優勢兵力佔領了塞爾維亞。

這一年,西線戰局相對平靜。英法聯軍利用德軍兵力東調之機,發起了幾次規模不 大的進攻戰役,企圖牽制德軍,減輕俄國戰線的壓力。德軍也發動過數次局部反擊。其 中在4—5月的伊珀爾戰役中,德軍首次大量使用毒氣。

1916年,戰爭重心再次轉到西線,協約國逐步取得戰略主動權。 1916年,德國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爭打敗法國。 從2月21日起,德法展開了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由於兵力不足,德軍猛攻不 克,傷亡慘重,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為了減輕凡爾登所受的壓 力,對索姆河上德軍堅固防線發動猛烈進攻,史稱「索姆河戰役」。

此役中,英軍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戰。 東線俄軍按照協約國協調一致進攻的戰略方針,為策應西線英法聯軍作戰,對德軍 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突破了奧匈軍隊的防線。此間,意軍也對奧匈軍隊進行了數次規模 不等的進攻戰役。同年8月,羅馬尼亞參加協約國作戰。1916年的海上戰場,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軍主力在日德蘭半島以西,進行了整個大戰期間最大的一次海戰。

1917年,德國轉入全面防禦,俄國爆發革命,美國參戰。 經過兩年半戰爭,德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協約國方面卻增強了實力,戰場形勢越 來越不利於德國。德軍被迫在東西兩線轉入防禦,同時寄希望於海上開展「無限制潛艇 戰」,企圖切斷英法海上交通線。在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美國借 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墨西哥企圖結成德墨反美聯盟,於1917年 4月對德宣戰,成了協約國在財政和軍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參戰者。同時也使美得以參 與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線的主要戰役是4—5月法軍對德軍發動的「尼維爾攻勢」戰役。由於德 軍預有準備,法軍的進攻遭到慘敗,並引起法軍大規模騷亂。為配合法軍作戰,英軍也 單獨發動了數次有限進攻,均未取得重大進展。東部戰線,該年9月,德軍發起里加戰 役,這是東線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十 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國主 義大戰。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 俄國退出戰爭後,德國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機。1918年,德國集中兵力於西線,企圖 在美軍主力到達法國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則決定在西線固守陣地,待美軍主力到 達後發動總攻。為實現統一指揮,法國將軍福煦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軍事統帥。7—9月, 英法軍發動局部進攻,取得進展。9月,美國遠征軍在總司令潘興率領下,發動了聖米 耶爾戰役。9月26日,英法美聯軍發動總攻。在協約國軍步步緊逼下,德國的興登堡防 線全面崩潰。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奧匈投降。11月 初,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 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 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 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 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 驗的結果。

Ⅷ 土耳其的軍事實力有多強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60.97萬人。

陸軍

約49.5萬人。編有4個集團軍司令部,9個軍司令部,1個機械化師,1個步兵師,14個裝甲旅,17個機械化旅,9個步兵旅,4個突擊旅,1個步兵團,1個總統警衛團,5個邊防團,26個邊防營。

主戰坦克:4205輛,其中M-48A5T1型和M-48A5T2型2876輛,M-60A3型658輛,M-60Al型274輛,「豹」式IAI型170輛,「豹」式lA3型227輛。

裝甲偵察車:若干輛。

步兵戰車:650輛。

裝甲輸送車:3643輛(AAPC型830輛,M-113型2813輛)。

牽引炮:105毫米若干門,155毫米517門,203毫米162門。

自行炮:105毫米391門,155毫米222門,175毫米36門,203毫米219門。

火箭炮:60門(107毫米48門,227毫米12門)。

迫擊炮:2021門(107毫米1264門,120毫米757門),另有81毫米迫擊炮3792門。

反坦克導彈:943具(「眼鏡蛇」186具,「陶」式365具,「米蘭」392具)。

無坐力炮:57毫米923門,75毫米617門,106毫米2329門,高炮1664門(20毫米439門,35毫米120門,40毫米1105門)。

地空導彈:「毒刺」108部,「紅眼睛」789部。此外,還裝備有各型飛機168架,武裝直升機37架,運輸直升機262架。

海軍

5.46萬人(含海軍陸戰隊3100人,海岸營部隊1050人),編為5個海岸基地司令部。

常規潛艇:14艘。

護衛艦:22艘。

導彈快艇:21艘。

巡邏艇:28艘。

布雷艦艇:1艘。

反水雷艦艇:23艘。

登陸艦:8艘。

登陸艇:59艘。

輔助艦船:27艘。

海軍航空兵

裝備有用於反潛作戰的直升機16架(其中13架為AB-212型武裝直升機),教練機7架。

海軍陸戰隊

1個團,3100人。

空軍

6.01萬人。編有2個戰術空軍司令部,1個運輸司令部,1個訓練司令部,1個後勤司令部,1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2個偵察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3個教練機中隊,6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505架。

戰斗機和攻擊戰斗機:F-16C型210架,F-16D型30架,F/NF-5A和F/NF-5B型87架,F-4E型139架。

偵察機:RF-4E型39架。

空中加油機:KC-135R型2架。

運輸機:C-130B和C-130E型13架,KC-135R型2架,C-160D型19架,CN-235型50架(其中部分可用於電子戰)。

要員專機:2架。

教練機:SF-260D型38架,T-33型34架,T-37型60架,T-38型70架,T-41型28架。

直升機:UH-1H型20架,AS-532型20架。

地空導彈:「奈基」92部,「輕劍」86部。

預備役部隊

37.87萬人(41歲以下),其中陸軍25.87萬人、海軍5.5萬人、空軍6.5萬人。

准軍事部隊

22.02萬人。憲兵和國民警衛隊21.8萬人(其中預備役5萬人),裝備裝甲輸送車560輛、飛機2-3架、直升機56架。海岸警衛隊0.22萬人,裝備近岸巡邏艇64艘、運輸機2架。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個月。

軍銜

軍官分3等11級,即將官4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駐外兵力

駐塞普勒斯1個軍,約3.6萬人。裝備坦克386輛、裝甲輸送車476輛、牽引炮102門、自行炮60門、迫擊炮450門、高炮48門、飛機3架、直升機4架、近岸巡邏艇1艘。

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兵力:駐波斯尼亞1300人,駐東帝汶2人(軍事觀察員),駐喬治亞5人(軍事觀察員),駐伊拉克和科威特邊境6人(軍事觀察員),駐義大利4架F-16C型戰斗機,駐南斯拉夫科索沃維和部隊約950人。

外國駐軍

駐有北約盟軍東南聯合司令部和第6戰術空軍司令部。英國軍人160人,飛機6架(「美洲虎」GR-3A和GR-3B型6架、VC-10型2架)。美國2040人,其中海軍240人(包括陸戰隊220人),空軍1800人;空軍駐有1個飛行聯隊,裝備飛機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和HH-60。

軍隊節日

建軍節8月30日

Ⅸ 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有戰爭,死亡、受傷多少人

權威回答: 海灣戰爭是指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參戰方(包括伊拉克)為35個國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南韓、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一,美蘇之間結束長期冷戰狀態,保持長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解體,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換。舊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失調,造成了局部地區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區性強國躍躍欲試。伊拉克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於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侵入僅1.78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科威特,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海灣危機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爭端激化的結果,其主要原因是: 1、領土糾紛。事實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種,歷史上兩國同屬於一個國家。公元8世紀,科威特是以巴格達為首都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為奧斯曼帝國巴士拉行省的一個縣。後來伊,科同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23年英國策劃分別建立伊拉克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王國。1961年科威特宣布獨立,伊拉克拒不承認。長期以來,兩國領土糾紛一直不斷。盡管科威特不時用金錢「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終認為科是伊領土的一部分,科分離出去是因為英國殖民主義者分而治之政策的產物,一心想早日收回來。 另外,伊科之間120公里長的陸地邊界有一段生產石油的沙漠地區尚未畫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屬於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盜采價值24億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認為該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內,屬科領土。 2、關於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夥同阿聯酋 超產石油,導致油價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億美元的損失。 3、債務問題。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聯酋 及其他海灣國家300億美元債務。伊拉克提出與伊作戰保衛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億美元的債務。科威特,阿聯 等國認為難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灣存在巨大戰略利益、而且謀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美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海灣地區一直是美國和西方的生命線(美國進口石油的20%、西歐的35%、日本的70%都來自海灣),為了控制海灣的石油資源,從經濟和軍事上打垮伊拉克,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和勢力均衡,並顯示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重新確立美國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國便打著「維護正義」和「解放科威特」的旗號,迅速出兵。 海灣戰爭的特點: 海灣戰爭是一場高水平的高科技戰爭,是一場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裝備和以之相適應的作戰方法而進行的現代化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樣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它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裝備,戰爭一高技術物資設備作為支撐;一是運用了與高技術武器裝備相適應的作戰方法,整個戰爭面貌煥然一新。即:使作戰理論,編制體制,戰略戰術,指揮原理和後勤保障等個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表現在: (1)空中力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海灣戰爭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表明戰略空襲和反空襲是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有時甚至是惟一的戰爭樣式(如同科索沃戰爭一樣)。 (2)電子戰成為未來戰爭的核心,對戰爭進程和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電磁優勢將成為現代戰場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 (3)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4)高技術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海灣戰爭不僅是冷戰時期向冷戰後時期的轉折點,也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的重大轉折點。有人評價海灣戰爭是「信息化的第一場戰爭」,現在看來應當認為是由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轉變中的最典型的一場戰爭。海灣戰爭保留了機械化戰爭的最先進樣式。連續38天的空襲是以空中力量為主配合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敵人的遠程攻擊,是一種非線式作戰,沒有前後方、沒有明顯的戰線劃分,開辟了許多新的戰爭樣式。應該說這是在核威懾下的20世紀最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海灣戰爭的影響: 海灣戰爭中,美軍亡390人、傷3336人、被俘21人、失蹤45人,損失飛機34架、直升機22架、坦克35輛,2艘海軍艦只觸雷負傷;英軍亡36人、傷43人、失蹤8人、被俘12人,損失飛機7架;其他國家軍隊亦損失輕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43個陸軍師中,36~38個師喪失戰鬥力,傷亡8.5~10萬人,被俘8.6萬人,損失坦克3874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飛機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達2000餘億美元;美國耗資600億美元。 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爭,廣泛使用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戰爭節奏快、烈度高、立體性強。戰爭表明,掌握電磁空間的控制權,對取得戰爭勝利具有重大意義;戰略空襲已成為戰爭的獨立階段,空中戰役的時間占整個戰爭的十分之一,對戰爭進程影響很大;在地面戰斗中,實施戰役欺騙、加強海空協同、實施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對方重兵集團,對迅速達成戰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傳統的作戰方式,如構築堅固的地下掩體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設水雷、地雷和開展心理戰等,在現代條件下仍未失去其意義;高技術武器裝備雖然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沒有可靠的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則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此戰是在國際條件和地理條件特殊、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情況下進行的,其經驗教訓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是世界多種矛盾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對國際形勢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海灣戰爭對美國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干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獨霸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起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現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領袖」作用;它把蘇聯撇在一邊,無視許多國家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和呼聲,執意發動戰爭,充分暴露其支配、領導全球的野心;它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在軍事上重新恢復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一直影響自己的「越南戰爭綜合症」,使其干預國際事務的信心大增。海灣戰爭後,美國制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的地區防務戰略,柯林頓上台後更加快了獨霸全球的步伐。 海灣戰爭對世界的影響:它打破世界格局,這場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Ⅹ 中國與土耳其軍事實力誰更勝一籌

中國與土耳其軍事實力相比,中國更勝一籌。依據國外的知名軍事機構全球火力指數網站公布的2020年世界最強大軍隊排行榜,中國排名第三,而土耳其排名第九。

這份最新榜單顯示,美國毫無懸念的穩居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中國則以第三名上榜,印度排名驚人位列第四,日本第五創新高。6-10名分別是:韓國、法國、英國、埃及和巴西。

全球火力指數,簡稱GFP,是世界最著名最權威的軍事排行榜之一,其資料庫主要收集世界各國軍隊信息,並進行分析和總結。全球火力指數使用復雜的評估方法,考慮50多個不同因素,根據相關計算結果,得到一個大致反映某國軍隊實力的評分。

(10)土耳其傷亡多少坦克擴展閱讀

2020各國軍事實力排名前四的詳細信息:

1、美國

美國總人口3億1666萬人,適宜服役的人力資源總數為1億4220萬人。必要時可以徵召1.2億名17至45歲的人入伍。每年能補充的潛在新兵數量為420萬人。目前美軍現役人數143萬人,預備役85萬人。

美國陸軍8325輛坦克、25782輛裝甲車、步兵戰車,1934門自行火炮、1791門牽引火炮和1330門多管火箭炮。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器總數為13683架,包括2271架殲擊機、2601架攻擊機、5222架軍用運輸飛機、2745架教練機,及6012架多用途直升機和914架攻擊直升機。

美國海軍和其他機構目前使用470多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輔助船隻,包括10艘航母、15艘護衛艦、62艘驅逐艦、72艘潛艇、13艘岸防艦和13艘掃雷艦。

2、俄羅斯

俄羅斯位居第二,總人口1億4550萬人,其中6910萬人可以服役。每年有135萬人達到徵召年齡。目前現役人員76.6萬人,預備役248萬人。

俄軍現有15500輛坦克、27607輛裝甲運兵車、步兵戰車和類似車輛,5990門自行火炮、4625門牽引火炮和 3871門多管火箭炮。俄軍飛行器總數為3082架,其中包括736架殲擊機、1289架攻擊機、730架軍用運輸機、303架教練機,以及973架多用途直升機和114架攻擊直升機。

俄軍海軍和邊防局使用350多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輔助船隻,包括1艘航母、4艘護衛艦、13艘驅逐艦、74艘輕型護衛艦、 63艘潛艇、65艘岸防艦,以及34艘掃雷艦艇。

3、中國

中國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中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共有14億人口。必要時可以為軍隊徵召7.5億人。每年有1950萬人達到服役年齡。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人員228萬人,預備役230萬人。

解放軍陸軍擁有9150輛不同級別和類型的坦克、4788輛裝甲車輛、1710門自行火炮、6246門牽引火炮,另外還有1770門多管火箭炮。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飛行器總數為2788架,其中包括1170架殲擊機,885架攻擊機。執行運輸任務的飛機有762架,用於培訓飛行員的飛機為380架。

解放軍另外還有865架多用途直升機和122架攻擊直升機。中國海軍擁有520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船隻,包括2艘航母、45艘護衛艦、24艘驅逐艦、9艘輕型護衛艦、69艘潛艇、353艘岸防艦艇,以及119艘掃雷艦艇。

4、印度

印度在GFP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印度已成為最大的武器和軍事裝備進口國,今後顯然還將繼續與外國夥伴發展軍事技術合作。

印度人口世界第二,為13億人,必要時可徵兵6.152億人,每年可補充2290萬名達到服役年齡的人力資源。印軍現役人數132.5萬人,預備役人員214.3萬人。

印度陸軍擁有3569輛坦克、5085輛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290門自行火炮、6445門牽引火炮和292門多管火箭炮。空中力量擁有1785架各級各類飛行器,包括535架殲擊機、468架攻擊機、706架軍用運輸機、237架教練機,另有504架多用途直升機,20架攻擊直升機能夠消滅敵方裝備和有生力量。

印度海軍力量相對不強,只有184艘艦艇,包括2艘航母、15艘護衛艦、11艘驅逐艦、24艘輕型護衛艦、17艘潛艇、32艘岸防艦艇和7艘掃雷艦。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