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加沙什麼關系
『壹』 土耳其對於加沙地帶危機的立場(急)
新華網安卡拉2009年2月7日電(記者 文怡)土耳其總統居爾7日呼籲巴勒斯坦內部實現民族和解並建立聯合政府。
新華網大馬士革2009年5月15日電(記者拱振喜)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與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居爾15日在大馬士革呼籲巴勒斯坦各派盡快舉行認真對話,以實現巴勒斯坦民族和解。
新華網安卡拉2007年11月13日電(記者文怡)土耳其總統居爾13日表示,土耳其希望看到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以推動中東地區早日實現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從以上官方媒體的報道來看,土耳其作為伊斯蘭國家,是支持巴勒斯坦民族統一和建國的。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認為加沙局勢不斷升級的全部責任應由「挑釁的」以色列來承擔,而非象阿拉伯國家政府和國際上的官方文書所指控的那樣:是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一再向以色列定居點發射火箭彈而導致了現今的加沙局勢。埃爾多安認為,就加沙局勢升級的責任而指控哈馬斯是「不可接受,也是不允許的。」
埃爾多安表示,為斡旋哈馬斯、以色列和安理會,他已經作好了全部准備,力促在加沙停火和解除對加沙的封鎖。此外,他還將調停哈馬斯和法塔赫,力促雙方繼續民族和解進程。
1月4日,星期天晚上,埃爾多安在卡達半島衛視的訪談節目中說:「導致現今的加沙局勢,以色列應當承擔責任,因為是以方沒有遵守停火協議,而不是哈馬斯。哈馬斯為了能夠解除封鎖,停止以色列的對加沙的侵犯而遵守了停火的協議,但是以色列一再持續封鎖加沙,從不解除對加沙的封鎖。」
埃爾多安認為:「讓哈馬斯承擔這樣的責任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允許的,因為,正是以色列以其飢餓政策挑釁了哈馬斯,逼迫哈馬斯宣布終止停火,更何況,哈馬斯還因其是民選政府,面臨著滿足民眾需求的巨大壓力。」
從以上看出土耳其並不將哈馬斯當做恐怖分子,是支持哈馬斯的。
tips:巴勒斯坦現在又兩個政權,法塔赫控制著約旦河西岸,哈馬斯控制著加沙地帶。
『貳』 土耳其與加沙問題有什麼關系
這是土耳其在故作姿態。
1、土耳其雖然大多信奉伊斯蘭教,但它是一世俗民主政權,從本能上是反對哈馬斯等原教旨主義政權的。
2、土耳其歷史上與以色列關系很好,兩國從未開戰。經貿關系也很密切。
3、請注意,土耳其1952年就加入了美國領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本世紀初,北約通過了協防土耳其的計劃。土耳其對美國巴結都來不及。對於美國的太上皇---以色列,土耳其不會也不敢有任何行動。
4、以色列打擊哈馬斯,實際上得到了巴解組織的秘密配合,也得到了埃及和沙特的默許。
5、在國際上,基本一致的看法是:以色列打擊哈馬斯是正義戰爭,但應該盡量避免平民傷亡。
6、前幾年,土耳其打擊伊拉克的庫爾德工人黨,比以色列打擊哈馬斯要狠得多。
『叄』 土耳其和以色列加起來能擊敗俄羅斯嗎
我個人覺得,土耳其和以色列加起來,很難擊敗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已經衰弱,但是土耳其和以色列兩個小國是不太可能打趴下俄羅斯的。雖然以色列擁有核武器,但是以色列無論如何也不敢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俄羅斯的核武器儲量基本上可以毀滅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這根虎須,以色列和土耳其都不敢捋。如果不計算核武器,那麼就是常規武器的碰撞。有意思的是,土耳其基本上和俄羅斯接壤。戰場有三個可能的地點,一個是敘利亞地區。還有一個就是外高加索地區,最後就是黑海。
最後可能爆發戰爭的地方就是黑海,俄羅斯和土耳其,都屬於典型的陸權國家。雖然土耳其的海軍實力比較弱,但是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並不是重點艦隊。但是這並不代表土耳其有機會。黑海就那麼大,但是俄羅斯的空軍力量明顯強於土耳其軍隊。一旦俄羅斯取得了黑海地區的制空權,那麼土耳其的海軍艦隊就危險了。當然如果以色列空軍進入土耳其境內,對其進行援助的話,或許俄羅斯獲得制空權可能要費勁一點。畢竟以色列空軍的戰鬥力有目共睹。
但是不管在哪個戰場大,俄羅斯的勝面都更大。因為現代戰爭屬於消耗戰,拼的是一個國家的戰爭動員能力。單個先進的武器對於戰場的影響是非常小的,所以戰爭的最終比拼還是國家的整體工業能力和製造能力。同時還有資源的多少。
『肆』 土耳其為什麼反對以色列
一、以色列跟土耳其曾經關系很好,原因如下:
1、土耳其是突厥人,跟阿拉伯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種,雖然他們都信伊斯蘭教。
2、在阿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的時候,倒下的第一塊磚就是阿拉伯人的埃及。所以土耳其人一直記憶猶新。
3、土耳其人是北約第二大軍事強國。以色列是美國鐵桿盟友,加上兩國什麼矛盾都沒有,自然天然親近。
4、在穆斯林國家中,土耳其是少數幾個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
二、現在以色列跟土耳其關系很差,這其中原因完全是以色列造成的。
1、起因——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該地人民缺醫少葯。有40多個國家援助,組成「自由加沙運動」,向該地區運送救援物資。
2、由40多個國家資助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計劃當地時間2010年5月31日中午抵達加沙地帶沿海地區。船隊懸掛土耳其國旗,共裝載了一萬多噸醫療用品、建築材料、帳篷、食品等物資,船上人員共750人,包括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3、以色列軍海軍在2010年5月31日對這6艘船進行攔截。以色列士兵登上船隻,打死19人,大部分是土耳其人。該事件造成軒然大波,土耳其威脅斷交、中國、歐盟一致譴責。
4、加上2009年的鑄鉛行動、2013年10月,土耳其蓄意暴露以色列在伊朗的間諜,以色列和土耳其關系已經沒法回到從前了。
5、在兩國關系中,土耳其對以色列沒有需求,而以色列則非常需要土耳其的支持。但是縱觀以色列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句話,責任都是別人的。你土耳其向加沙運送救援物資就是你土耳其不對,船上那些志願者們才是此次流血沖突的罪魁。
三、今後以色列、土耳其關系展望。
以色列與2013年向土耳其承認錯誤,2016年10月向土耳其賠償。但是,兩國關系已經沒法回到從前。
2016年,土耳其軍事政變,這將導致土耳其世俗化的進程被完全打斷。這表明土耳其必然要向政教合一方式轉變,這必然導致土耳其跟以色列關系下滑,可以這么說,以色列跟土耳其關系,年年都是最低點。
而土耳其相當中東霸主,拿自然要踩以色列!
『伍』 請問巴勒斯坦、加沙、以色列是什麼樣的關系
以巴沖突兩千年的由來與發展
美國受到阿拉伯恐怖分子的攻擊,使阿拉伯回教極端勢力與美國結怨的以巴沖突成為新聞的焦點之一。很多人不明白美國為何要「偏袒」以色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沖突又由何而來?
說來話長,這要由猶太人的復國運動(也稱錫安山運動Zionism:錫安山位於耶路撒冷,相傳古猶太國王大衛在錫安山建猶太教聖殿,現遺址只有一段哭牆。錫安山被猶太人視為聖山,因此成為猶太人復國的象徵。)說起。
猶太人被迫害了一千多年
猶太民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民族,大概也是人類歷史上命運最悲慘的一個民族。世人知道二戰時希特勒屠殺600萬猶太人,但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前猶太人已被迫害了一千多年,對他們的屠殺已不知有多少次。復國是他們在絕望中最後的自救之道。猶太人是在公元2世紀被羅馬帝國大屠殺150萬人亡國後被驅逐出巴勒斯坦,開始流散在歐洲各國。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本是同源宗教,三教都崇拜同一個上帝。但自中世紀開始,在漫長的一千多年間,猶太人被歐洲基督教社會視為異教徒和殺基督者而遭到歧視、隔離,一波又一波的反猶浪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殺。當時的猶太人等同賤民,被視為「道德上的麻瘋病患者」,不得與基督教徒混雜,被強迫集中在猶太人貧民區「隔都」(ghetto)實行圈禁,有的國家甚至規定猶太人外出必須配戴醒目的黃色標章加以羞辱和隔離。
法國大革命首次解放猶太人
猶太人第一次解放是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基於平等、自由、博愛的精神,法國猶太人首次獲得平等的公民權利,然後拿破崙大軍打破了西歐各國的猶太隔都,解放了猶太人。但法國革命後,反猶太主義在歐洲又卷土重來,德國各邦、奧地利、義大利等國取消了拿破崙時代給予猶太人的權利,一些國家的猶太人又被趕進隔都。當時德國一位反猶太主義者公開鼓吹說,猶太人應該被徹底滅絕,將他們的女人送進妓院,把他們的孩子賣給西印度的英國人做奴隸。而在東歐猶太人處境始終未獲改善,在19世紀上半葉,俄國掀起一場德國納粹之前最大規模的反猶太屠猶太狂潮,波及波蘭、羅馬尼亞和奧匈帝國,猶太人血流成河。歷史學家指出,這場「屠猶太運動」共殺害了數以萬計的猶太人。
正是這一場大屠殺促成猶太人復國主義的興起。當時一批俄國猶太知識分子著書立說,指出猶太人要獲得徹底解放,不能再寄人籬下等待寄居國的統治者施予解放,要實行自我拯救,必須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但當時境況較好的西歐猶太人精英分子則主張融入歐洲主流社會,他們紛紛改信基督教,以獲得進入歐洲文明的入場券。如德國著名猶太詩人海涅在經過痛苦的掙扎後,皈依了基督教。不過後拿破崙時代殘酷的現實很快使許多精英分子融入歐洲的希望破滅,猶太復國運動遂獲得壯大,並產生了「猶太復國之父」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
赫茨爾是維也納的名作家和記者,出生匈牙利猶大富商家庭,本來他已自視為已被歐洲同化的「半個猶太人」,但1894年發生在法國的猶太上尉軍人德雷福斯被誣以叛國罪判終身監禁的大冤案改變了他。雖然有良心作家佐拉仗義執言,高呼「我抗議」,但審案期間全法彌漫一片「殺死猶太人」、「猶太人滾出去」的叫囂。前往法國采訪的赫茨爾親眼目睹此一幕深受刺激,他痛心地感到這一切竟發生在「現代的文明的法國——在人權宣言發表一百年後的法國。」他認為既然當時歐洲最倡言博愛的法國都如此,則歐洲已非猶太人的長居之地,猶太人的唯一出路只有返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在赫茨爾的努力游說下,成立了世界性的猶太復國運動組織,赫茨爾任主席。直到他1904年去世。
猶太復國運動雖然聲勢壯大,但猶太人內部對復國仍然意見分歧。希特勒上台後對猶太人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終於使得最後一批歐化派的猶太人都成為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包括愛因斯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里茨·哈伯、著名畫家利伯曼。這些猶太精英享譽世界,但納粹上台一樣遭到迫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甚至被斥為「猶太人的物理學」,到1945年,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聚集到了猶太民族主義和錫安主義的大旗下。
用中國的政治術語來說,猶太復國運動就是猶太人反壓迫求解放的運動。因此中國輿論對猶太復國運動都是同情支持的。孫中山1920年曾致信猶太復國運動領袖說,「我對這場運動——當代最大的運動之一滿懷同情之心,所有愛好民主的人士,對於復興你們偉大而歷史悠久的民族必然會給予幫助和支持。」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一些政要甚至提到要在中國劃出一塊土地捐給苦難的猶太人作為猶太區民族家園。
戰後猶太人被屠殺真相震驚全世界,喚醒了世界的良心,除阿拉伯國家,全世界都支持猶太人建國,包括戰前曾堅決反對的蘇聯。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地區分建猶太國和巴勒斯坦國的決議。
猶太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建在什麼地方,最初是有好幾種選擇:回巴勒斯坦,在東非烏干達或南美阿根廷建立新國家,但在1904年第六次世界猶太復國大會上最終選擇了返回故土,這些建國之父當時絕沒想到,他們的新國家將會同四周的阿拉伯鄰居陷於長達近一個世紀而仍看不到出路的暴力沖突之中。
與阿位伯人本是同血緣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緣的阿拉伯半島閃族人,排猶太主義這一詞實際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內。在漫長的中世紀時代伊斯蘭教徒遠比基督教寬容,在伊斯蘭統治的地方,猶太人被視為大衛王的後裔而很少受歧視,留在故土的猶太人和伊斯蘭教徒一直和平相處,很少糾紛。歷史在19世紀猶太復國運動興起時,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多數居民是伊斯蘭農民,在城市有一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猶太人。這時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處境險惡的東歐猶太人,由猶太復國運動成立的基金會為他們出資購置土地,助他們安家樂業,他們與阿拉伯鄰居尚相安無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英國託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國外相貝爾福代表英國政府致函猶太復國領袖,支持猶太人建國。此稱為貝爾福宣言,是猶太人復國獲承認的第一份國際文件。但隨著歐洲猶太人源源不斷移入,以及猶太人定居點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巴勒斯坦已成為中東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造成猶太移民與阿拉伯伊斯蘭教徒的矛盾也開始浮現。1920年首次發生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的騷亂。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數並不多。
希特勒上台的猶太難民潮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猶太人在歐洲面臨滅族大禍,這時前往巴勒斯坦的已不是移民,而是逃命的難民。這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首次大難民潮。但當時英國在阿拉伯國家的壓力下,反而對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和購置土地安家定居作了嚴格限制。甚至有一個巴勒斯坦回教領袖哈賈·阿明·阿爾·胡桑尼跑到德國,與要置猶太人於死地的希特勒談判巴勒斯坦前途。但全世界猶太人組織和歐洲人道團體伸出援手,幫助猶太難民以各種方式逃亡到巴勒斯坦。有許多猶太人是穿過重重關卡,翻越阿爾卑斯山,千里跋涉到西歐海岸,再坐船橫渡大洋到巴勒斯坦。我看過一部記錄片,這些猶太難民抵達巴勒斯坦時,英軍不準他們上岸,用水龍頭沖他們,有人即冒險跳水游向岸邊。其景真是甚為凄慘。第二次世界大戰,全歐洲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占整個歐洲猶太人的二分之一。戰爭剛結束時,許多猶太人仍關在集中營,有的波蘭猶太人曾嘗試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鄰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鄰居殺害。戰前波蘭有300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的就有150萬之多,戰後波蘭猶太人已所剩無幾。
建國次日阿拉伯五國宣戰
1948年5月14日英國託管結束,猶太人的以色列按聯合國決議,宣布正式建國。當時尚在延安的中*共表示支持,華北解放區的《冀中導報》社論為此歡呼道,「定名為以色列的新猶太國家,於14日宣告成立,兩千年來沒有祖國而到處流浪受著侮辱與屠殺的猶太人民,他們要求建立猶太國家的願望,開始實現了。」但阿拉伯國家則拒絕承認。以色列立國的次日,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和伊拉克五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盟軍向以色列宣戰,要將這個新國家從地圖上抹去。但結果是以色列戰勝,佔領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巴沖突的開始,也是巴勒斯坦難民的由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前後共打了五次中東戰爭,三次由以色列發動,兩次由阿拉伯國家發動。每次戰爭都是以色列勝利,佔領更多的土地,製造更多的難民,雙方的你不仁我不義也產生了更多仇恨。
歷史告訴我們:一,首先違反聯合國決議的是阿拉伯國家。整個阿拉伯世界始終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二戰後興起的泛阿拉伯主義一直要把以色列這個阿拉伯世界中的異族國家連根拔掉;二,激進的回教組織甚至用恐怖手段阻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和解。
1978年埃及總統沙達終於正視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必須與猶太人和平共處的現實,與以色列簽署大衛營和平協定,承認以色列國。以色列則以土地交換和平,向埃及交還了佔領的西奈半島。但理性的沙達竟因此在1981年被激進的阿拉伯人行刺殺害。一些中東專家認為,以色列在以巴沖突中強悍無比,堅持以暴易暴,常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大概是它能在充滿敵意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屹立半世紀而未致傾覆的因素之一。
美國是第二個猶太家園
另一個因素就是美國因素。20世紀前歐洲是猶太人的主要家園,有1200萬猶太人。目前,全世界的猶太人則主要分布在以色列(2001年統計約500萬)和美國(美國90年代統計有600多萬猶太人,甚至超過以色列),可以說美國是猶太人第二個民族家園。這就註定了美國在以色列沖突中感情的偏向。這種偏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就像中國人特別關注海外華人的命運一樣。
猶太人17世紀開始移民美國。在舊大陸他們受迫害欺凌,在新大陸的自由主義氣氛中,他們獲得了平等的公民權利。美國國父華盛頓曾明確向猶太人社團表示,他反對排猶太主義(anti-semitism),他說,「我們不贊許偏執行為,也不幫助迫害者」。因此美國成為除巴勒斯坦外歐洲猶太人逃離迫害尋求自由的另一個新天地,而且是猶太復國運動興起之前的唯一逃亡之所。19世紀上半葉德國猶太詩人海涅即力倡猶太人移民美國。他說,為了所有熱愛自由的人民,包括猶太人,美國必須成為逃離歐洲壓迫的人的避風港。
19世紀來自捷克波希米亞的猶太教改革派領袖以撒克·懷斯剛到美國就愛上了這個國家,對美國的自由和機會平等贊不絕口。他說美國就是猶太人的錫安山,華盛頓就是猶太人的耶路撒冷。
因此,隨著舊大陸每次出現反猶太高潮,就會出現猶太人向新大陸移民的大浪潮。雖然美國社會也泛起過反猶太的波瀾,但總體環境是寬容的,自由的,猶太人在此安居樂業,通過他們的奮斗和智慧,在公平的機會下不但融入美國主流,還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今天一些歐洲左派指摘美國在以巴沖突中偏袒猶太人。但他們是否思考過一個相反的問題;被歐洲驅逐的被迫害民族為何在美國得到了自由和尊嚴? 世人只說以色列霸道,但在浩瀚的充滿敵意的阿拉伯世界,僅第一次中東戰爭向以宣戰的阿拉伯五國人口已上億,而且還有不少不惜玉石俱焚,要殺盡猶太人的回教極端分子,500萬猶太人內心的安全恐懼又有誰知。而且以色列雖然堅持以暴易暴,但很少不分青紅皂白地濫殺無辜。如在最新一輪以巴沖突中,以色列在遭到自殺炸彈攻擊後向巴勒斯坦武裝炮擊報復時,還事先廣播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如果歷史可以重寫,我想猶太人選擇返回巴勒斯坦復國,真是選錯了!早知今日,他們真該截斷了魂牽夢繞的故國之思,舉族投奔到能善待他們的新大陸。如是,他們還會有長達半個世紀做不醒的恐怖惡夢而要武裝自己嗎不錯,美國長期支持以色列。但如果不支持,以色列豈不是在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孤島上早被回教大軍踏平了嗎?
以巴沖突是美國背負的一個十字架。美國維護以色列,但也幾十年不鍥不舍地調停中東和平,以埃1978年和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1993年簽署和平協定,互相承認,都是美國調停結果,在美國淌這個半世紀渾水的時候,世界其他大國做了什麼,以巴問題的始作俑者歐洲又做了什麼如今以巴雙方已回到1947年聯合國的分治決議的基本面。半世紀的爭執和沖突只是白白流了無數人的鮮血,但要消除積壓了整整一個世紀的仇恨則路仍漫長。
或許在長達一千多年的迫害中,猶太人養成了深重的民族悲情,強烈的被包圍感和被迫害感而對身邊的敵意過度剛性反彈,以至缺乏柔性的手段和妥協的智慧,在強調自身生存的安全時卻忽視了他人的生存權利。這次美國遭恐怖攻擊,六千多人罹難,他們的血也可以說是為以色列而流,鮮血能否讓這個苦難深重而又高度智慧的民族獲得新的啟示?猶太人從來恩怨分明,對美國為他們作出的犧牲他們將何以為報?
『陸』 加沙屬於哪個國家
巴勒斯坦。
加沙是巴勒斯坦國加沙地區最大城市。加沙地區靠近埃及邊境和地中海,通過沙丘帶上的一個豁口與海岸相通。面積約為365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約為210萬,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人。
1967年以色列佔領加沙地帶,2005年以色列軍隊實行單邊撤離計劃,當年全部撤離加沙地區,2007年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部隊在加沙地區交戰,哈馬斯獲勝並完全控制加沙地區。
加沙地理環境:
加沙屬乾旱地區,三分之一的土地是沙丘,水源比較貧乏,農業靠井溉。主要種植柑橘。除農業外,在加沙地區還有一些陶器、食品和紡織工業。加沙地帶每天有上萬巴勒斯坦人進入以色列境內上班。這些人主要從事建築、搬運等重體力勞動。
在加沙地帶有各類學校145所,其中包括埃及伊斯蘭著名學府艾資哈爾大學的一所分院和一所伊斯蘭大學。在校生有18萬人。145所學校中有45所由聯合國有關機構出資興辦的。此外,加沙目前有7家醫院和115個醫療診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加沙
『柒』 說土耳其有意取代美國在中東霸主地位,他們真的具備這個實力嗎
土耳其並沒有這個實力,曾經的土耳其依仗這美國的實力,自以為自己很強的,發動了敘庫戰爭。但是美國呢,美國在敘利亞撤軍以後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拋棄了土耳其,土耳其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失去了美國的援助。
土耳其在世界上有著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很多的國家都把土耳其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特別是美國,土耳其為了在和美國保持關系也是在很多的方面實行了很多的措施。中東的地區是非常的錯綜復雜的很多的國家參與其中,很多國家特別是像美國這種超級大國更是把中東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
『捌』 求土耳其在以巴沖突中的態度
土耳其反對世界上任何恐怖主義活動,土方主張在聯合國有關決議基礎上尋求中東問題的解決。土耳其原本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友,不過,自去年以色列揮軍大舉進攻加沙,以及安卡拉同伊朗的關系逐漸改善之後,土以兩國便開始交惡。突襲行動發生後,土耳其立即召回駐特拉維夫大使,取消兩國聯合軍演,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此事。
土耳其向來希望融入歐洲,可是申請加入歐盟一直未果。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上台後開始實行疏離西方的「東進」政策。埃爾多安政府一改以前的親以色列而向伊斯蘭世界靠攏,且更靠近伊朗。這就理解伊朗為何會在核問題上與西方僵持不下時,能與土耳其和巴西簽署核燃料交換協議了。
自2009年初以色列對加沙發動「鑄鉛」行動後,土以關系惡化。對加沙問題,土耳其反應甚至比埃及、約旦、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更加強烈。這雖然是有土耳其民眾出於宗教原因支持哈馬斯,但土耳其對以色列入的不滿直接反映到了土政府的對外政策上。在2009年初達沃斯論壇上,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就因為在加沙問題上與以色列總統佩雷斯發生言語沖突而憤然離場了。在中東地區具有重要地緣戰略地位的土耳其,已經顯露出在中東地區發揮更重要作用的強烈願望,進而在國際事務中強化自己的利益。土耳其來淌這中東混水,必然會使巴以局勢甚至伊核問題更趨復雜。
『玖』 土耳其和以色列怎麼了
關系急轉直下:
一、以色列跟土耳其曾經關系很好,原因如下:
1、土耳其是突厥人,跟阿拉伯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種,雖然他們都信伊斯蘭教。
2、在阿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的時候,倒下的第一塊磚就是阿拉伯人的埃及。所以土耳其人一直記憶猶新。
3、土耳其人是北約第二大軍事強國。以色列是美國鐵桿盟友,加上兩國什麼矛盾都沒有,自然天然親近。
4、在穆斯林國家中,土耳其是少數幾個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
二、現在以色列跟土耳其關系很差,這其中原因完全是以色列造成的。
1、起因——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該地人民缺醫少葯。有40多個國家援助,組成「自由加沙運動」,向該地區運送救援物資。
2、由40多個國家資助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計劃當地時間2010年5月31日中午抵達加沙地帶沿海地區。船隊懸掛土耳其國旗,共裝載了一萬多噸醫療用品、建築材料、帳篷、食品等物資,船上人員共750人,包括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3、以色列軍海軍在2010年5月31日對這6艘船進行攔截。以色列士兵登上船隻,打死19人,大部分是土耳其人。該事件造成軒然大波,土耳其威脅斷交、中國、歐盟一致譴責。
4、加上2009年的鑄鉛行動、2013年10月,土耳其蓄意暴露以色列在伊朗的間諜,以色列和土耳其關系已經沒法回到從前了。
5、在兩國關系中,土耳其對以色列沒有需求,而以色列則非常需要土耳其的支持。但是縱觀以色列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句話,責任都是別人的。你土耳其向加沙運送救援物資就是你土耳其不對,船上那些志願者們才是此次流血沖突的罪魁。
『拾』 巴以沖突最近鬧得最熱,其焦點是在加沙地帶,誰能說一下加沙地帶的問題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首先要說到巴以問題
三千多年前,現在猶太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一帶,並且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了統一的國家,後來逐漸衰落、分裂為猶太國和以色列國(相當於南北朝),分裂後更加衰落,陸續被若干強國(亞述、巴比倫、波斯、古羅馬)征服,但是猶太人始終保持抗爭,多次起義獨立,但都被一一鎮壓。直到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興起,阿拉伯人征服了這一地區,妄圖強迫猶太人皈依伊斯蘭教,但是頑強的猶太人絕不屈服,雖然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使猶太人越來越少,但在這片故土上猶太人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存在。後來這一地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但這個伊斯蘭國家也一直保持著對猶太人的殘酷鎮壓。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因為追隨德國參加了同盟國,一戰戰敗後成為了列強瓜分的對象,猶太人的這片故土也被英國「委任統治」。
散居海外的猶太人不忘故土,一直重視教育、自強不息,成為了最會經商的民族,到了近代,猶太人在美、英、法等國家都成功的融入了上層社會,在英美等國家的支持下,很多猶太人放棄了各自優越的生活環境,義無反顧的回到了自己祖先生活和戰斗過的故鄉,建立了以色列國,定都耶路撒冷。
但是千百年來,耶路撒冷已經被阿拉伯世界視為聖城,豈能輕易讓出?於是爆發了多次中東戰爭,面對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圍攻,英勇的猶太青年用熱血一次次捍衛了自己的故土,最後在聯合國的調解下簽訂合約,奠定了現在的巴以分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