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要追殺賽義夫
❶ 以暴制暴的循環,土耳其為何如此執著的「追殺」庫爾德人
就我理解來看,不過是庫爾德人侵犯了土耳其的安寧和利益。畢竟土耳其一直針對庫爾德人也是需要一定的武裝力量的。
庫爾德人其實也是極其悲催的,他們一直渴望獨立,也一直生活得很動盪。大概就像當年的日本和中國一樣,因為他們想著建國,想著有自己的領土,因而不得不讓其他的國家劃分出來一些,土耳其自然是在這范圍內的,但是讓他們讓出一片領土也不可能,畢竟領土問題向來是不能退讓的。於是就有了各種沖突和矛盾,還是無法調和的那種。
不管怎麼說,中東地區一直都是比較動亂不安的,這也反映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大概只有等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的時候,或者他們雙方能有利益上的互助的時候,他們才能“握手言和”吧。雖然以暴制暴給人的感覺還像是在那個原始又野蠻的社會,但是中東地區本就不太平,總不能你給我槍子,我跟你講道理,那也是行不通的。
❷ 以暴制暴,土耳其為何對庫爾德人「鍥而不舍」的追殺
因為庫爾德人老是搞軍事活動,讓土耳其境內不得安寧。庫爾德人雖然沒有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們的人口在各國都有一定的分散,所以就在別國進行軍事活動。
土耳其對庫爾德人可謂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一直想打擊庫爾德人。其實土耳其國內仍然有小部分庫爾德人,但在過去十多年的土耳其國內亂局當中,庫爾德挑起了多起專門針對安卡拉政府統治的襲擊事件。在土耳其方面認為,庫爾德人在敘利亞搞軍事活動,為的就是在將炮火一步一步的推向土耳其邊境。
❸ 敘利亞危機的事件歷程
2011年3月20日
德拉市居民焚毀了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委員會、司法以及警察機構所屬建築。敘利亞總統堂兄、巨商拉米馬柳夫開辦的電訊公司的兩處辦公樓也被洗劫。
2011年3月29日
以奧特里總理為首的敘利亞內閣29日向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遞交辭呈。這是敘利亞當局在南部城市德拉3月爆發民眾抗議活動後採取的重組政府措施。
2011年4月8日
敘利亞南部德拉市、大馬士革農村省、北部拉塔基亞市和霍姆斯市等省市8日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示威活動,造成至少20死亡。
2011年4月22日
敘利亞多個省市22日舉行了名為「偉大星期五」的遊行示威抗議活動。敘武裝部隊發言人當天發表聲明說,武裝分子與安全人員發生交火,造成10死亡,39人受傷。
2011年5月23日
歐盟發表聲明,首次宣布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進行制裁,禁止其入境並凍結其海外資產。
2011年10月4日
聯合國安理會就法國、英國等提交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中國反對,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棄權,法國、英國、德國、葡萄牙、美國等贊成,決議草案未能獲得通過。
2011年11月26日
三艘俄羅斯軍艦進入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水域。同時,俄羅斯唯一一艘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也將在其他軍艦的護衛下,於12月初赴地中海東部進行遠洋巡航。
2011年11月28日
剛結束利比亞作戰任務的美國「喬治·布希」號航母現已駛入敘利亞鄰近海域。俄羅斯唯一的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上將」號正在奔赴敘利亞的途中。周邊的以色列、約旦和土耳其3國軍隊都已宣布進入戰備狀態。
2011年12月22日
阿拉伯國家聯盟一個先遣代表團抵達敘利亞,為後期派往敘利亞的觀察團做後勤准備。先遣團由阿盟官員薩米爾·賽義夫·亞扎爾帶隊,成員大約10人,包括安全、行政和法律專家。
2012年1月23日
歐盟外長作出決議,再次擴大對敘利亞的制裁。根據歐盟外長會後公布的決議,本次共有22名「侵犯人權」的敘利亞人和8家「給敘利亞當局財政支持」的企業被歐盟列入制裁清單。歐盟將禁止成員國向這22人發放簽證,8家企業在歐資產將被凍結。
2012年1月23日
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與西方國家提出的一項新決議草案。新決議草案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轉交權力給副總統,保證其在過渡階段履行職責,在兩個月內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拒絕了新決議草案中的部分內容,但表示仍願意繼續參與磋商,並致力於就解決敘利亞危機達成一致。
2012年2月4日
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表決結果為13票贊成、2票反對、0票棄權,俄羅斯、中國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使否決權否決了這一決議草案。
2012年2月27日
敘利亞新憲法草案公投結果公布。敘內政部稱有近6成選民參加了投票,草案獲得近9成支持率。該草案由巴沙爾指派的29人委員會起草。根據草案內容,國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為原則,改一黨制為多黨制;通過投票實施政權民主,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7年,只能連任一屆。按此規定,巴沙爾的任期將到2014年結束。
2012年5月
敘利亞中部 霍姆斯省胡拉鎮居民區日前遭大屠殺,死亡人數已升至108人,包括49名兒童。聯合國安理會2012年5月27日譴責此次血腥屠殺。不過,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均否認是自己所為,並指責對方製造屠殺事件。有人權組織聲稱,在敘利亞哈馬鎮,有33人再遭屠殺,包括7名兒童。
2012年7月
位於首都大馬士革的敘利亞國家安全總部遭到自殺式爆炸襲擊,敘國防部長拉傑哈遇襲身亡。據敘利亞電視台報道,敘利亞政府2012年7月18日任命法赫德·賈西姆·弗拉傑將軍為新任國防部長。
2012年8月6日
敘利亞總理希賈卜叛逃加入反對派組織,成為敘利亞政府變節的最高級別官員。其發言人稱希賈卜叛逃是為了抵抗巴沙爾政權對敘利亞人民發動的「種族屠殺」罪行。
2013年3月
俄外交部譴責敘利亞武裝分子在戈蘭高地附近綁架聯合國維和人員,並呼籲遵守1974年關於該地區停戰協議的條款。俄外交部網站發布的消息中指出,「俄羅斯強烈譴責綁架維和人員,要求盡快無條件釋放人質。各方應充分遵守『1974年5月31日協議'條款,不允許違反停戰協議以及戈蘭高地軍事隔離區制度」。此外,俄外交部消息中還指出,俄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戈蘭高地維和部隊安全。
2013年3月19日
有關使用化學武器的報道稱,「恐怖分子」(指敘反對派武裝)在阿勒頗省阿薩爾鎮發射了攜帶毒氣彈頭的火箭彈,造成25人死亡,86人受傷。報道中還配上受害者的照片。敘利亞外交部給聯合國的信中說,反對派「納斯拉陣線」和其他與「基地」有關的團伙控制了阿勒頗的部分工廠,這些工廠中存有有毒氯氣,此前「基地」組織也威脅要使用化學武器。
敘反對派指揮官卡西姆隨即回擊,指責巴沙爾才是攻擊兇手。反對派在阿勒頗的軍事指揮官阿卜杜爾·賈巴爾自稱看到了整個襲擊過程。卡西姆表示,是政府戰機從空中發動的襲擊,爆炸產生了令人窒息的氣體,一些受害者在反對派的醫院里救治。
2013年4月29日
敘利亞總理哈勒吉的車隊在大馬士革遭遇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8人死亡,多人受傷,敘官方媒體稱哈勒吉本人躲過暗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對這一襲擊事件表示譴責。
2013年8月27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將與盟國一起公布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新證據。敘利亞外長2013年8月27日強硬回擊美國軍事打擊的傳言,他說,一旦遭到打擊,敘政府軍會給西方一個「驚訝」。
2013年9月5日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四號下午就授權奧巴馬政府向敘利亞動武的提案作表決,以十票對七票通過,預料參議院會在下星期的全體會議上就提案表決。
提案容許總統奧巴馬下令向敘利亞發起有限度行動,維期不超過90天,也不能派出地面部隊。表決一度因為麥凱恩提出修訂而延遲,投票時只有一名參議員投廢票。這是自2002年十月、時任總統的小布希,得到授權攻打伊拉克以來,美國國會首次就軍事行動表決授權。
提案得到通過,令奧巴馬的動武構想向實現邁進了重要一步,目前最大的難關是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因此國務卿克里跟防長哈格爾還有參聯會主席登普西到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攻堅,游說議員支持授權。
2013年9月6日
白宮6日發表一份聯合聲明,顯示在剛剛閉幕的G20峰會上,9個成員國及代表歐盟與會的西班牙支持美國對敘利亞動武,使得奧巴馬極力構建的「國際聯盟」增至15國。
聯合聲明稱,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間隙,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英國、西班牙等10國與美國就敘利亞問題簽署聯合聲明。
另一方面,作為本屆G20峰會的東道主,俄羅斯已明確表態反對美國對敘利亞動武,俄羅斯總統普京6日更公開表示,如果敘利亞遭到軍事打擊,俄羅斯將施以援手,包括提供武器和開展經濟合作。
2013年9月10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說,敘利亞危機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俄羅斯表示願意推動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交出化學武器,敘政府也表示願意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奧巴馬稱,雖然當前進行判斷還為時過早,但考慮到俄羅斯是巴沙爾政權最堅強的同盟之一,俄方的建議可能實現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消除敘利亞化武危機。據此,奧巴馬請求國會推遲進行對敘動武草案的投票,希望通過外交途徑推動解決敘利亞問題。
2013年9月12日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表示,他願意將敘政府擁有的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監督。
巴沙爾說,敘利亞將把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監督的決定是因為俄羅斯,而「美國的威脅沒有影響這一決定」。他表示,敘將向聯合國提交必要文件以制訂有關化學武器的協議。巴沙爾表示,敘利亞是否能夠順利執行這一計劃,取決於美國是否能放棄軍事打擊敘利亞的威脅。敘利亞駐俄羅斯大使哈達德當天在莫斯科表示,只要國際社會同意,敘利亞將立即將俄羅斯的有關建議付諸實施。哈達德還說,按照俄羅斯的願望,大馬士革「願意立即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2013年9月16日
聯合國公布了對2013年8月21日敘利亞大馬士革郊區使用化學武事件的調查報告,稱敘利亞境內確實有化學武器被大規模使用,無論誰人使用了化學武器,都違反了國際法,這樣的行為犯下了戰爭罪,並表示化學火箭發射來源離總統府很近。聯合國還公布了對敘人權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無論是敘利亞政府還是反叛武裝,都犯有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對敘化武問題報告中,對敘使用化學武器造成包括兒童在內大量平民傷亡,深表震驚和感到遺憾。
2013年9月26日
據外電報道,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就美國和俄羅斯提出的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解決方案,聯合國安理會將在2013年9月27日舉行投票。
2013年9月30日
敘利亞當地時間2013年9月30日上午11時左右,敘利亞反對派使用多枚迫擊炮彈襲擊了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地區,其中一枚落入中國駐敘利亞使館院內,造成使館內一名當地雇員受傷。
2013年10月6日
聯合國計劃派遣約100名國際專家參與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進程。潘基文表示,他就敘利亞化武問題擬定的兩大優先目標分別是:完全清除敘利亞境內化武、保障來自聯合國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人員的安全。
由14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和19名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成員組成的先遣隊2013年10月1日抵達大馬士革後,立即展開相關工作。按照安理會決議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要求,敘利亞應於2014年年中完成化學武器的銷毀。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6日表示,敘利亞化學武器項目的銷毀進程已經啟動。在聯合國和禁止化武組織的聯合推動下,敘利亞化學武器及相關裝置正在展開銷毀,其中包括導彈彈頭、炸彈和混合罐裝設備等。
2013年10月7日
美參議員與國務卿意見分歧,懷疑敘秘密轉移化武。以呼籲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著稱的美國參議員麥凱恩和格雷厄姆要求核實敘利亞當局似乎在秘密轉移現有化學武器的消息。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不同意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意見。克里歡迎敘利亞開始銷毀化學武器的事實。根據可能了解化學武器情況的敘利亞前官員的證據,麥凱恩和格雷厄姆認為,敘利亞當局試圖隱藏部分儲備,包括將它們轉移到黎巴嫩和伊拉克。
2013年10月28日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稱,聯合國調查員已經對敘利亞23處之中的21處場地檢查完畢,他們仍在試圖安全進入剩下的兩處場地。
2013年10月28日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在貝魯特呼籲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危機,強調軍事行動不會改變敘利亞現狀。
2013年10月28日
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別代表拉赫達爾·卜拉希米2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就29日日內瓦會議的籌備工作展開斡旋。卜拉希米此次斡旋將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就是誰將代表反對派出席會議:第二就是會議的召開不應該設置前提條件。
2013年10月30日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發表講話說,越來越多的敘利亞人湧入土耳其境內,希望國際社會在資金上幫助解決敘利亞難民危機。滯留在土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已超過60萬人,其中約20萬人登記後留在難民營內,其他40多萬人湧入土耳其南部後投親靠友,自謀生路。土耳其境內已建立21處難民營,提供包括住宿、食品和醫療在內的基本人道主義援助。
2013年11月
敘利亞方面2013年11月14日援引在巴黎的外交人士消息,被推遲的新一輪日內瓦談判將於12月12日舉行。
敘反對派「敘利亞全國聯盟」11月11日發表聲明稱,同意參加在日內瓦召開的敘利亞問題國際和平會議。
❹ 土耳其為什麼要擊落俄羅斯的飛機
歷史恩怨嚴重,加上現在俄羅斯還是在支持土耳其的敵對勢力庫爾德人,此次出事的戰機也是去支援庫爾德的。同時完全不尊重土耳其領空,無視警告,說白了,這種情況本來是可以開火也可以外交抗議的,但是這些因素加一塊兒,土耳其開火也就不奇怪了。
❺ 土耳其為何要攻擊敘利亞,歷史恩怨不是主因,都怪庫爾德勢頭太盛嗎
主要是因為彼此之間的利益沖突,所以才會這樣。
❻ 你知道以暴制暴的循環土耳其,為何如此執著的追殺庫爾德人的嗎
其實,不惜觸怒美國老大,堅持越境追殺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對土耳其來說已經不算頭一回了,只是這次沒有美國看場子,庫爾德人被動的如同土軍刀俎下的魚肉一般。
要說土耳其為何一直抱著對庫爾德人趕盡殺絕的執念,還得從兩族的前生今世三百年開始追溯。
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是近現代庫爾德人和土耳其互打冤家的歷史源頭。
土耳其共和國傳承凱末爾的意志,一面大力推行世俗化,一麵塑造大突厥主義國家。
❼ 土耳其為什麼要進攻敘利亞庫爾德人
土耳其之所以要進攻敘利亞庫爾德人,一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二是領土紛爭,三是國家利益。
我們的地球人民,現在最水深火熱的區域,肯定是中東。現在的中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而這鍋粥裡面,最慘淡的,無疑是敘利亞庫爾德人。美國政府的放棄,敘利亞國內武裝勢力的圍剿,土耳其的進攻等等,讓庫爾德人成了風箱的老鼠。本來,美國的政府的拋棄,意料之中,國內勢力的圍剿,也是必然。但置身事外的土耳其,突然殺出。這就比較奇怪了。具體原因有三:
3、國家利益。
土耳其和庫爾德人,一直是世仇。庫爾德人,是中東的第四大民族,一直致力於建立自己的國家。在土耳其也有大量的庫爾德人,一旦敘利亞的庫爾德人建立國家,土耳其國內的庫爾德人一定會跟著鬧獨立。因為,進攻庫爾德人,符合土耳其的國家利益。
❽ 1787年,土耳其為什麼出動軍隊對俄開戰
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米亞,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的屬地,並對出入海峽的俄商船進行檢查。俄國拒絕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動軍隊對俄開戰。
❾ 土耳其利比亞「八竿子打不著」,為何土耳其要插足利比亞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土耳其之所以要插足利比亞,歸根到底,是為了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土耳其和利比亞不在同一個大洲,相隔很遠,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土耳其在利比亞有著巨大的利益。這巨大的利益,足以促使土耳其派出軍隊,插足利比亞,就算得罪其他大國也在所不惜。
這么巨大的利益,土耳其肯定不甘心就這樣失去。於是土耳其國會投票通過,允許埃爾多安出兵利比亞,幫助利比亞當局,以保障土耳其在利比亞的權益。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永遠是在第一位的。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很多國家都會無所不用其極。
❿ 一戰時俄羅斯跟土耳其打了幾場戰爭 為什麼奧斯曼土耳其敢跟俄羅斯帝國干架
俄軍主力和德奧軍拼的火熱,損失也很慘,給奧斯曼巨大損失的是英軍,達達尼爾,耶路撒冷,騷擾漢志的阿拉伯起義軍......最終動搖了奧斯曼帝國.........其實一戰很快變成了德國一個強大新君主國幫一堆沒落老君主國打仗,結果把自己葬送了,很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