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十次俄土戰爭土耳其喪失多少土地

十次俄土戰爭土耳其喪失多少土地

發布時間: 2022-04-30 18:44:06

Ⅰ 俄國最慘敗仗:沙皇絕望自殺,數十萬人陣亡,損失大片國土嗎

俄羅斯被譽為「戰斗的民族」,俄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擴張史,但是俄國在擴張過程中,曾遭到過依仗慘敗!這場戰爭對俄國而言,簡直是一場災難,數十萬人在戰場上陣亡,沙皇因不堪屈辱而自殺,戰後俄國還損失大片國土。另外這場戰爭還影響了俄國的歷史進程,那麼這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戰爭呢?

這場戰爭就是1853-1856年間的克里米亞戰爭,也稱之為第九次俄土戰爭!話說這場戰爭從表面上看是因宗教問題而起的,俄國信仰東正教,於是它向奧斯曼帝國提出在「聖地」建立俄羅斯的保護地。到1853年,俄國提出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對蘇丹(奧斯曼帝國最高統治者)統治下的東正教臣民有保護權。

這場戰爭讓俄國損失慘重,俄國軍隊損失50多萬人,戰爭花費達8億盧布,與此同時,俄國還在《巴黎和約》上丟掉大片領土。按照條約規定,俄國將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高加索的卡爾斯歸還給奧斯曼,並放棄對土耳其境內的東正教的保護權,同時黑海中立化,不得在黑海沿岸設立海軍兵工廠和海軍要塞。

Ⅱ 土耳其與俄羅斯有過幾次戰爭都誰贏了

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乾等地進行的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了。

俄土戰爭的開始,為了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戰爭持續5年未能分出勝負,於1681年簽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俄土戰爭第二次,1683年7月土軍圍困維也納。次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奧斯曼的「神聖同盟」,俄國加盟。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

俄土戰爭第三次1710年,土軍北伐收復頓河河口。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被迫放棄亞速,並需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俄土戰爭第四次,1735年底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成為了戰爭的借口。之後,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

最終戰爭的結果是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最後簽署的巴黎和約使俄羅斯喪失了幾乎歷次對土戰爭的成果,這也是土耳其在對俄作戰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勝利。

Ⅲ 斯科別列夫的俄土戰爭

其最輝煌的時期不是在中亞,而是在土耳其。1877年4月24日俄羅斯帝國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爆發了第十次大規模戰爭,結果土耳其慘敗,巴爾干半島原屬於土耳其統治的幾個民族紛紛獨立,成為列強激烈爭奪的對象,使巴爾干半島成為歐洲的火葯桶,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買下了禍根。在1877年俄土戰爭爆發後斯科別列夫被從中亞調往歐洲,先是在俄軍總司令部任參謀,後來擔任混成哥薩克師參謀長,並行使師長職權。1877年7月的第二次普列文大戰中,任高加索哥薩克旅旅長,8月猛功洛夫恰時,任獨立支隊隊長(特種部隊)。9月晉升陸軍中將,第三次普列文大戰中任攻城左翼部隊總指揮。俄軍發動的三次普列文大戰均不成功,以後俄軍的10萬援軍到達,戰局開始對俄軍有利。斯科別列夫擔任16師師長,出色指揮了16師進行封鎖普列文和在惡劣的冬季翻躍巴爾干山脈的伊米特里亞山口的行動。斯科別列夫在1878 年1月6日獲得了沙皇授予的鑽石黃金劍。他指揮的部隊在1878 年1 月8 ~9 日的舍諾沃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包圍並俘虜了土耳其精銳部隊3 萬人。1878年1月30日攻佔了距離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僅12公里的聖斯特凡諾,為俄國最後在談判桌上的勝利大大增加了砝碼。3月3日俄土簽定了《聖斯特凡諾條約》,俄國取得了第十次俄土戰爭的勝利。斯科別列夫為了俄國的利益支持巴爾干半島民族脫離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獨立,所在部隊在保加利亞重創土耳其軍隊,客觀上為保加利亞人民自由獨立戰爭幫了大忙,使其在俄國和保加利亞享有盛名。保加利亞許多城鎮、街道、廣場和公園以其名字命名。

Ⅳ 俄土戰爭的結果是什麼

俄軍的勝利引起了大不列顛和奧匈帝國統治集團的恐慌,英政府向馬爾馬拉海派出了一支分艦隊。這迫使俄國放棄了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的計劃。1月31日,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定,1878年3月3日簽訂了聖斯特法諾條約。該條約無論是對俄國還是對巴爾干各民族都是有利的。後來,在柏林會議上和約條款在很大程度上被修改得有損於巴爾干各國的利益。戰爭的勝利使巴爾乾地區各民族擺脫了土耳其的桎梏,保障了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的民族獨立。保加利亞擺脫了土耳其的壓迫,並建立了保加利亞民族政府。這一切都為這些國家的各民族開辟了社會經濟政治復興的途徑。俄國收復了在1853~56年克里木戰爭中喪失的比薩拉比亞地區的南部,並獲得了巴統和卡爾斯地區。在戰爭過程中,巴爾干各族人民與為他們帶來自由和獨立的俄國人民的戰斗友誼得到了鞏固。

Ⅳ 解釋一下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Russo-Turkish Wars)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國四敗七勝。雖然奪取的領土不大,只有摩爾多瓦和高加索兩個山地基督教小國,但打擊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權威,動搖了其統治。

Ⅵ 第十次俄土戰爭的結局

俄軍的勝利引起了大不列顛和奧匈帝國統治集團的恐慌,英國本傑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馬爾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國皇家海軍分艦隊,擺出一副不惜決裂的態勢,這迫使俄國放棄了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的計劃。1月31日,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定,1878年3月3日簽訂了《聖斯特法諾條約》。該條約是由俄國外長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製的,對於土耳其來說完全是一個城下之盟,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該條約規定:土耳其承認門的內哥羅、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三國完全獨立;承認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獲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圖內;成立大保加利亞國,並允許俄國勢力在保加利亞的存在;將薩拉比亞西南部歸還給俄國,將卡爾斯、巴統統阿爾達漢和巴亞齊特並入俄國版圖;修改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規則,允許俄羅斯等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行。
《聖斯特法諾和約》的簽訂引起了英、奧等國的強烈不滿,他們聯合對俄施加壓力,要求它吐出已經吞下肚的果實。德國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站出來進行調解,聲稱要做個誠實中間人,由於力量對比對俄國的極端不利,俄國被迫與列強重定《柏林條約》,對《聖斯特法諾和約》進行重大的修正:大保加利亞變成了小保加利亞;博斯普魯斯海峽仍然不對俄國軍艦開放。俄羅斯在巴爾乾的影響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發展海軍力量的企圖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亞戰爭中割讓出去的領土。《柏林條約》還規定土耳其將塞普勒斯劃割給英國,而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則改歸奧匈帝國統治。它實質上是部分地瓜分土耳其,但卻遠沒有解決許多極其重要的巴爾干沖突問題。正是它所做的許多決定,以後成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起重要推動作用的各種沖突的起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