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一直覬覦新疆
⑴ 智利車厘子走紅,為何產量最高的土耳其反而打不開中國市場
全球車厘子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其次是美國,智利僅排在第三,但智利每年約20萬噸的車厘子其中有約18萬噸都進口中國了,而土耳其雖然每年車厘子產生在30萬噸上下,卻幾乎沒有進口到中國來,從這個數據上來看,國人雖然喜愛吃車厘子這種水果,但土耳其的車厘子卻在中國沒有任何市場。
雖然目前中土關系在不斷改善,但仍有不少國人對土耳其有意見,再加上智利和中國的經貿合作比較良好,商人們自然不會自討苦吃選擇土耳其車厘子,智利車厘子的走紅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⑵ 在歷史進程中,為什麼巴爾干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葯桶」
「歐洲火葯桶」指的是巴爾干半島。這個地區為什麼被稱為「歐洲火葯桶」呢?這是由於巴爾干半島的地理位置和20世紀初的國際形勢造成的。
巴爾干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洲的匯合處,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自14世紀以來,這一地區一直處於土耳其的殖民統治下,巴爾干半島上的希臘、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等,經過長期斗爭,到19世紀先後獲得獨立或自治,但仍有一部分土地尚在土耳其控制下。19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處於崩潰的邊緣,於是巴爾干半島就成為歐洲列強瓜分的重點目標。20世紀初,巴爾干半島各族人民的解放運動進入新階段,但此時已經成立的兩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積極插手,從而使巴爾干半島地區充滿了錯綜復雜的矛盾,其中既有巴爾千人民同土耳其統治者的矛盾,又有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還有巴爾干各族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以及巴爾干各國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1912——1913年的兩次巴爾干戰爭就是在這種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僅是一次爭奪領土的戰爭,交戰雙方的背後是德奧和英俄法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集團。戰爭的結果,巴爾干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促使矛盾激化,保加利亞不甘心失敗,投靠德奧集團,伺機「復仇」;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希臘、羅馬尼亞則站到協約國一邊。這樣,兩大軍事集團對巴爾乾的爭奪和巴爾干各國的矛盾更加劇烈和復雜,巴爾乾地區籠罩著濃厚的戰爭氣息,成了帝國主義矛盾的焦點和「歐洲的火葯桶」,只要有火星,這個火葯桶就會爆炸。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果然首先在這里點燃。
⑶ 土耳其和中國關系如何
很多人對於土耳其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認識並不深,簡單認為它是一個陌生低調的國家,其實並不然,了解一個國家不應該只從表面,而是要從不同方面深層次認知。今天我們就帶領各位來認識一下浪漫而美麗的土耳其。
首先解釋一下土耳其的政治體制,它的政治體制在2017年是有進行過變更的,之前實行的是議會共和制,之後變更為總統制。不熟悉政治體制的各位可能會有所疑問:其中有「共和」字眼,是否代表和社會主義國家有什麼關聯?其實並不然,土耳其是實打實的資本主義國家,議會作為立法機構構建法律框架和設立內閣,內閣作為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議會的領頭羊是沒有實權的總統,內閣的扛把子是實權在手的總理,2017年4月土耳其通過修憲公投進行想法的修改,政體從議會共和制改成總統制,總理職位被廢除,所以目前的第66屆政府領導埃多爾安是身兼總統和總理的職責
⑷ 土耳其離中國的哪個城市最近
土耳其離中國的新疆最近。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土耳其境內有產石油及天然氣,但產量不足以自足,必須從國外進口。由於在北安那托利亞黑海沿岸東色雷斯伊斯肯德倫灣及南安內托利亞地區近敘利亞及伊拉克邊境發現油田,有望使自給率提高。
(4)土耳其為什麼一直覬覦新疆擴展閱讀:
土耳其的氣候類型變化很大。東南部較乾旱,中部安納托利亞高原比較涼爽。一般來說,土耳其的夏季長,氣溫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帶來了降雪和冷雨。果園、麥田和水庫儲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園和去海灘遊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
氣候多樣性說明土耳其的農作物品種極為豐富。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煙草、阿月渾子(開心果)、葡萄乾和水果蔬菜的產地之一。
⑸ 土耳其為什麼發生針對中國的遊行
據外媒報道,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4日因「中國少數民族待遇問題」發生示威抗議活動,期間示威者在旅遊景點托普卡普皇宮外,將一群韓國遊客當作中國人,並圍攻他們。直到防暴警察趕到,才救出這些遊客。
新華社駐安卡拉記者鄒樂報道說,當地時間5日13時許和16時左右,部分土耳其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再次在我安卡拉大使館門前抗議。土耳其警方為保證使館安全,已連續多日在抗議時持防爆盾和武器維持秩序。土方並在使館正門口停放大客車,安排警力24小時在附近值守。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民族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生存狀態長期受少數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關於新疆自治區「齋月禁令」的傳聞和小撮煽動分子蠱惑人心,導致了近期土耳其的抗議事件。
⑹ 土耳其與突厥究竟是什麼關系
現代土耳其脫胎於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則肇源於蒙古入侵之後塞爾柱土耳其的殘余部落藩屬國,而無論奧斯曼土耳其還是塞爾柱土耳其,兩者都源出突厥的烏古斯部落,區別只在於前者出自烏古斯二十四部之首的海亦(Qayi)部,後者出自烏古斯二十四部之末的乞尼黑(Qiniq)部。
這個二十四部的烏古斯聯盟形成於九到十世紀中亞西部的錫爾河下游和鹹海一帶區域,在起源上與被回鶻、葛邏祿排擠西遷的西突厥殘余部落及突厥北支的欽察部落關系密切,而與蒙古高原上的東突厥烏古斯(即漢文史籍中的「鐵勒」)及回鶻等部落並無直接關系。古代突厥的正支特指首領為阿史那氏的藍突厥,後分裂為蒙古高原的東突厥和西域-中亞的西突厥,東突厥後為東部烏古斯的回鶻取代,西突厥則為屬下十箭部落中的突騎施取代(後又讓位於西遷的葛邏祿),兩個取代的時間都在八世紀中葉,此後阿史那突厥不再見載史籍,代興的是異姓突厥,在東部,影響最大的是回鶻及其附屬部落,而在西部,則以烏古斯和欽察影響最大,前者滋生了現代的土耳其,後者則在現代韃靼、哈薩克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必須再次強調的是,西部的烏古斯在傳統上同東部的烏古斯不存在直接聯系,其傳說中的故鄉在熱海(今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不在金山(古代突厥的故鄉),也不在郁督軍山(古代突厥及鐵勒的聖地)。
望採納,謝謝!!
⑺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清王朝之間,曾經有過藩屬關系嗎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清王朝之間,不存在藩屬關系,而且兩個國家也沒有太多的經濟、政治往來!
⑻ 為啥土耳其會在1912年控制巴爾干
巴爾乾地區長期是各大國覬覦的對象,多次遭到大國的統治。14世紀下半期,起源於土耳其內陸地區、後向土耳其遷徙並興起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半島西北部土耳其入侵巴爾干半島;19世紀中期,奧地利(1867~1918)也開始將巴爾乾的西北部地區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俄羅斯(1547~1917)自從15世紀以來一直打著解放「斯拉夫人」的旗號在巴爾乾地區爭奪勢力范圍。在這些帝國的統治之下的巴爾干各國人民長期受到民族歧視和宗教壓迫,巴爾幹人民的解放事業往往與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聯系在一起。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在巴爾幹人民的爭取獨立的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錯綜復雜的歷史原因,巴爾乾地區的民族和宗教關系十分復雜,歷史遺留問題更是難以解決,特別是領土問題。各個民族都想建立單獨的民族國家,擴大領土范圍。
起因
巴爾干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自14世紀以來,這一地區一直處於興起於歐洲東南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擴張的土耳其軍事統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爾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擺脫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加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來自歐洲的土耳其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統治下的巴爾干半島,成為外國瓜分的重要目標。所以這里一直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其中既有歐洲大國之間的矛盾,也有巴爾干各族人民與外國矛盾,還有巴爾幹人民同土耳其統治者的矛盾,以及巴爾干各國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所有這些矛盾、特別是列強之間的矛盾使巴爾干半島地區經常發生糾紛、沖突和戰爭。
1912年3月至8月間,已經獨立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黑山)4國先後結成反土同盟,即巴爾干同盟。隨後各國出於自己的目的,都插了進來。俄、英、法站在巴爾干同盟一邊,德、奧則支持土耳其。這樣巴爾乾的局勢更加復雜化。10月,同盟各國相繼對上宣戰,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爆發。戰爭結束,土耳其戰敗求和。同年12月巴爾干同盟四國與土耳其在倫敦舉行談判,由於兩大集團的插手,使交戰雙方的談判斷斷續續地拖了好幾個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簽訂了《倫敦和約》: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除保留伊斯坦布爾及附近的一小塊地區外,其餘部分分割給巴爾干同盟各國;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對於巴爾干各國來說第一次巴爾干戰爭是一次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歐洲的首腦們企圖壓下巴爾干危機,然而,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後,由於各帝國主義的挑撥,在分配戰果時巴爾干同盟內部產生於嚴重分歧。塞爾維亞和希臘對保加利亞獲得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非常不滿,於是塞爾維亞和希臘於1913年6月1日簽訂了反保加利亞同盟條約,隨後羅馬尼亞也加入其中。俄羅斯(1547~1917)想利用這個同盟對抗德、奧,便對其表示支持。奧匈帝國(1867~1918)為了對付俄羅斯(1547~1917),便支持保加利亞。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在奧地利慫恿下,先發制人挑起了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第二次巴爾於戰爭是一次非正義的爭奪領土的王朝戰爭。結果,保加利亞被塞、希、羅、門、土五國聯軍打敗。1913年8月10日,雙方在布加勒斯特簽訂了和約,保加利亞不僅喪失了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中從土耳其得到的大部分土地,而且還喪失了一部分原有土地。
兩次巴爾干戰爭中,交戰雙方的背後都有歐洲大國的支持,因此,巴爾於戰爭實際上反映了兩大集團的矛盾斗爭。第二次巴爾干戰爭後,保加利亞為了伺機「復仇」積極投靠德、奧集團;塞爾維亞、希臘和羅馬尼亞則加強了同協約國的聯系。這樣,兩大集團對巴爾乾的爭奪和巴爾干各國之間的矛盾更加劇烈和復雜,終於成為矛盾的焦點和歐洲的火葯庫。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由此而起。
⑼ 土耳其地理位置特殊,美俄之間左右逢源,土耳其這是哪裡來的勇氣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的確非常特殊,他在歐亞交界處,而且離俄羅斯也不太遠,而且它與美國和俄羅斯都有一定的聯系,但是他這次打擊庫爾德武裝入侵敘利亞,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俄羅斯都是不利,他這樣做很有可能會遭到美國和俄羅斯的雙重打擊,可能是他有一些底氣來抵抗這兩個大國吧!
照這樣來看,土耳其以前就是一個投機倒把的國家,一會兒投靠美國,一會兒投靠俄羅斯像一牆頭草一樣。現在無論是美國撤出敘利亞還是俄羅斯支敘利亞,土耳其這次進軍敘利亞都對這兩個國家不利,所以目前為止,俄羅斯和美國都非常看不慣土土耳其。土耳其現在的處境也是非常危險,還是希望土耳其能夠認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盡快撤回入侵敘利亞的軍隊。
⑽ 歷次中東戰爭,土耳其為什麼都不敢真正參加
可以說,土耳其沒有正式參與中東戰爭,主要是受美蘇冷戰的影響,美國、北約的限制,蘇聯的地緣位置覬覦威脅,土耳其當時的軍事力量薄弱等因素,使的土耳其多數時間都在致力於國土防禦,不敢派出兵員離開國內,這可以說是土耳其沒有實質參與中東戰爭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