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勒斯跟土耳其爭什麼
⑴ 土耳其與希臘是一對老冤家,它們究竟有什麼仇
首先,兩國爭奪塞普勒斯島,後來因為爭奪油氣資源有結仇了。
另一個重要的能源生產領域,油氣資源的開發意味著大量的金錢,這使得沿海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相互競爭。希臘驅逐艦干擾土耳其勘探船的目的是防止土耳其境內油氣資源的開發,這當然引起了土耳其的憤怒。因此,希臘驅逐艦被攔截。希臘和土耳其既有歷史上的不滿,也有塞普勒斯的爭奪,但這兩場沖突已成為過去。現在最大的爭議是地中海的油氣資源。兩國都希望加快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勘探,以便盡早鑽探油井並產生經濟利益,但兩國的海域相互交織,這符合第一個國家的最大利益。利用他們。干擾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⑵ 塞普勒斯希土兩族矛盾的由來和現狀
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土耳其強盛時期,就是奧斯曼帝國時東歐許多國家都是土耳其的領土,也包括現在的塞普路斯,但土耳其人對其領域中的異族人十分殘忍,可以說土耳其人在那裡的口碑並不是很好,很多民族都與其不睦,如法國前一陣通過的法令,不承認土耳其對愛沙尼亞民族進行民族屠殺的要罰款多少多少錢(我忘了),還有希臘獨立戰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聲援,拜倫就死在這場戰爭。
後來塞普路斯聲稱獨立,土耳其當局拒絕承認,結果在歐洲強國的庇護下就成為了既成事實,直到今天,還有維和部隊蛀在塞普勒斯,而承認塞也成為土耳其加入歐盟的一大分歧。
⑶ 塞普勒斯為何有能力實施哈爾斯坦主義,逼迫全世界只有土耳其一個承認北塞普勒斯
其實也就是自娛自樂。
哈爾斯坦主義是聯邦德國對民主德國的一項政策主張。瓦爾特·哈爾斯坦是聯邦德國國際經濟關系法和民法教授。1950年被任命為總理府國務秘書,後任外交部國務秘書至1957年。哈爾斯坦在1955年9月提出西德對東德關系的外交政策主張和原則,被稱為哈爾斯坦主 義。
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 和 國是一個位於塞普勒斯島北部,尚未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政治實體。這個主要是由塞普勒斯島上的土耳其後裔建立的政 權控制了島上北邊約37%面積的領土,並且在1974年時宣布獨 立建 國,但目前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認北塞普勒斯。北塞普勒斯與島南的希臘裔政 權皆佔有首都尼科西亞部分范圍,因此雙方皆以該城作為首都。北塞普勒斯經濟主要靠土耳其支持,土在北塞享有多項優惠開發權利。因為北塞普勒斯緊張的淡水資源,全國飲用淡水大部分由船隻自土耳其進口。
北塞普勒斯於1975年成立北塞普勒斯土耳其聯 邦,後於1983年11月15日宣布成立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 和 國,並於當天得到了土耳其的外 交承認。1979年北塞普勒斯成為了伊 斯 蘭 會議組織的觀察員國。
⑷ 塞普勒斯領土不到1萬,獨立首都被分一半,當時發生了什麼
這是當時塞普勒斯在建國之前兩大部族在爭奪其的支配權,這兩大部族就是羅馬和土耳其。後來雖然是羅馬人勝利了,但是土耳其人還是佔領了一半的土地並且宣布獨立,現在土耳其加入了北約國有美國這個老大哥在後面撐腰,塞普勒斯政府就算想要收回失去的那半個領土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就目前的軍事力量而言,土耳其遠比他們強大。
不是塞普勒斯政府不想管而是根本管不了,因為另一半是被土耳其佔領的,雖然現在塞普勒斯是非常的富裕可就軍事實力而言,自己還遠不是土耳其對手。可是塞普勒斯政府現在也不想放棄另一半領土,所以,雖然現在自己只能管理5000多平米的領土,但是還是要標明是9000多的領土。但是聯合國卻一直都沒有承認這個國土屬於塞普勒斯政府,塞普勒斯想要完全統一看來還得在一些功夫啊。
⑸ 誰知道塞普勒斯的希臘族和土耳其族之間內戰,到底什麼原因
1489年,被威尼斯共和國吞並
1571年,由奧斯曼帝國佔領,1573年正式割讓。
1878年,被英國佔領,開始82年的統治。
1925年,淪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1959年2月,英國、希臘、土耳其簽訂《蘇黎世-倫敦協定》,希臘、土耳其、塞普勒斯三國簽訂《聯盟條約》。希、土、英3國保證塞普勒斯的獨立。
1960年8月16日,宣布獨立,成立塞普勒斯共和國。組成兩族聯合政府。
1963年底,兩族因制憲問題發生嚴重流血沖突。
1974年7月,希臘軍人政權在塞普勒斯策動政變,土耳其以此為由出兵。
基督教勢力的建立
南北塞普勒斯之間復雜的政治與民族關系起源於非常久遠以前的時代。歷史上可以找到、關於此島最早的歷史記載,說明塞普勒斯是屬於亞述帝國的版圖之一,島上的民族屬於古代腓尼基人與希臘人族裔,並且在公元前58年時,成為當時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傳說,在塞普勒斯屬於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包括保羅、巴拿巴與馬可在內的幾位耶穌門徒都曾造訪過塞普勒斯島,保羅將基督教帶到該島上,而巴拿巴則建立了第一座塞普勒斯教會。因為此因素,塞普勒斯成為地中海地區最早開始信奉基督教的地區,而今日島上的希臘裔居民也都是信奉基督教,屬於希臘正教的一支。
伊斯蘭教移民進入
而另一方面,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則得到了16世紀以後才來到塞普勒斯島。1570年奧圖曼帝國從當時擁有著塞普勒斯島的威尼斯共和國手中搶下此島的控制權,開始鼓勵土耳其士兵主動攜家帶眷移民到該地,新進入的土裔移民對於島上原本的希臘裔居民來說有很強烈的排擠效應,因而種下數百年後分裂狀況的伏筆。在17世紀奧圖曼帝國最強盛的時代,是移民潮的高峰,在這段期間島上的希臘正教教會是希臘族裔唯一的凝聚力量。
英國殖民時代
1878年時,為了防止帝俄勢力的南侵,奧圖曼帝國以塞普勒斯換取英國在俄土戰爭中對該國的支持,正式將該島的行政權轉移給英國,但是保留該島的宗主權。1925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塞普勒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而島上也有許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時搬遷回土耳其本土。在英國統治的期間,塞普勒斯島上的希臘居民一直在討論與爭取回歸希臘「祖國」的可能性,甚至組成極端右翼的塞普勒斯鬥士國家組織(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於1955年)進行地下抗爭活動。在EOKA組成後的四年間,他們持續地攻擊了許多屬於英國的設施目標,而英國當局也以保護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擊。
⑹ 塞普勒斯這樣一個小島,希臘和土耳其是如何在這個小島上角力的
先是希臘建立政權,後來土耳其攻打,然後希臘又反攻,就這樣你來我往,後來英國把這里變成了殖民地。希臘神話中愛神維納斯的故鄉,便是塞普勒斯島。該島位於地中海東部,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南海域,面積約9251平方公里,是地中海中僅次於西西里島和撒丁島之後的第三大島嶼。
雙方此後通過多個協議確立了互助友好的狀態。永恆的和平在希臘和土耳其看來是不可能的事實,但是兩國都因戰爭背負著沉重的歷史,民族包袱,但「合則兩利,分則兩損」,相信隨著諒解的加深,希土可以實現更完美的雙贏。這場角斗全是輸家,而輸的最多的,是塞普勒斯人。
⑺ 塞普勒斯兩大族群的紛爭始末是怎樣的呢
塞普勒斯共和國,簡稱塞普勒斯,是位於歐洲與亞洲交界處的一個島國,處於地中海東部,面積925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95萬。塞普勒斯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亞洲,但在文化、政治上卻是歐洲的一部分。這里風景宜人,有「歐洲的後花園」之稱。
因受歷史沖洗,塞普勒斯長久居住的人口主要由七成多的希臘族和不到一成的土耳其族,這兩個民族矛盾分歧嚴重,背後又有希臘和土耳其的影子,這樣情況更加復雜,致使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了長達三四十年的沖突。雖然到了今天沖突已平息,但塞普勒斯卻處在南北分治分裂的狀態。
那麼,塞普勒斯分治分裂的來龍去脈到底是怎樣的?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沖突又是怎樣停止的?
兩大族群的形成
由於塞普勒斯地理位置的特殊,致使塞普勒斯在整個中世紀始終處於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對抗的最前沿,所以有人說,塞普勒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歐洲中世紀簡史。
如今的塞普勒斯再也沒有像過去兩族的爭斗,取而代之的是政局的穩定,富足的生活,而在聯合國劃定的「綠線」兩側,南、北塞人也在自由的往來。
似乎現如今的寧靜祥和、幸福自由,已經讓那些過去殘酷的爭斗煙消雲散,也許他們意識到現在的境況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政治追求和精神信仰更實在的多。
⑻ 都是亞洲國家,為何塞普勒斯成功加入歐盟,而土耳其卻不能呢
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點是相比土耳其來說,塞普勒斯更富有,第二點是,塞普勒斯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第三點是,宗教的不同,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塞普勒斯是基督教,歐盟也都是基督教。塞普勒斯成功加入歐盟,而土耳其卻不能的原因就是:
土耳其雖然是亞洲國家,但是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是歐洲的國家,土耳其人非常希望自己能加入歐盟,但是卻一直沒能加入,而亞洲小國塞普勒斯卻加入了歐盟,背後其實真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這就是塞普勒斯成功加入歐盟而土耳其卻不能的主要原因。
⑼ 塞普勒斯為什麼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
你讀讀塞普勒斯的歷史就明白了:
塞普勒斯1960年獨立,1961年加入英聯邦。塞普勒斯獨立後由希族(希臘)和土族(土耳其)組成聯合政府,但因制憲以及兩族在聯合政府中的席位等涉及到兩族根本利益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兩族矛盾尖銳,1963年兩族發生武裝沖突,1964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塞島,1967年兩族再次發生武裝沖突,聯合政府因土族退出而解體。1974年夏,希族軍人集團發動政變,並策動塞普勒斯並入希臘,土耳其以「保護國」的名義出兵,佔領塞北部約37%的領土,島上土族集中居住到北部,希族則集中居住到南部,而聯合國維和部隊則駐扎在南北分界線控制區。從此,塞普勒斯分裂為南塞北塞,南塞為塞普勒斯共和國,由希族控制,並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北塞為土族控制,於1975年2月和1983年11月先後成立了「塞普勒斯土族邦」和「北塞普勒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只有土耳其一個國家承認。長期以來,聯合國及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斡旋兩族分歧,但塞普勒斯問題至今未果。